杜坤 張紅 王利群
摘 要:在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教育任務指導下,體育課程思政實踐探索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邏輯推理法等研究方法,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進行研究深入挖掘田徑思想政治元素及探索將其融入于田徑課程實踐的創新方法和具體手段,讓田徑思政課程面向全體學生,做到全過程、全方位育人,從而提高體育課程思政建設質量。
關鍵詞:立德樹人;體育課程思政;田徑課程;體育教學
Practical Study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in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ostering Virtue
—Taking Track and Field Course as an Example
DU Kun,ZHANG Hong,WANG Li-qun
(Hubei Health Vocational College, Xianning 437000, China)
Abstract: The practical study is really great significant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during carrying out the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as the basic aim in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aper digs deeply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track and field course,and explores some practical innovative methods and specific means to integrate into the track and field course through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and logical reasoning that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to face all students,the whole process and all directions,thu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Key words: Fostering virtue through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E curriculum; Track and field course; Teaching
1 前言
2020年5月底,教育部提出課程思政建設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學科和專業全面推進。同時,強調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不可割裂[1]。因此,體育課程要堅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融入思政教育,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協力同行。
體育課程思政建設是體育課程與教學領域將思想政治教育貫穿于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理念、任務、方法和過程的總和[2,6]。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在田徑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融入思政元素,探索田徑思政課程教學的一般規律,提升學生的思想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鍛煉學生的體魄,塑造健康的身體素質;磨礪學生的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魅力,從而促進全體學生全方位、全過程的三全育人目標的實現,推動學生全面發展,進而達到提升育人質量的目的。
2 高職體育課程思政的內涵
體育課程思政即體育課程過程中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田徑課程思政即在田徑教學過程中教育學生基本田徑知識、跑跳投等運動技能和學習能力的同時穿插學生社會責任擔當、政治素養熏染和個性品質塑造等方面的思想渲染,將其培養成為有理想信念和責任擔當的報效祖國的社會新青年。
2.1 “立德樹人”是高職體育課程思政的根本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再次明確提出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既是新時代我國教育改革的立場和方向,也是教育工作者應該肩負的時代責任與使命[3,7]。
作為新時代社會主義社會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大學生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他們需要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扎實的專業知識、過硬的運動能力,更需要樹立正確的政治思想,堅定不移跟隨政治方向。因此,高校體育課程思政要以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為根本初衷,要把道德教育放在首位,深入挖掘體育過程中的精神文化,民族自信、愛國情懷、禮儀規矩和挑戰自我的價值觀等思政元素,塑造具有家國情懷、體魄強健、人格完善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4]。
2.2 體育教師是高職體育課程思政的關鍵
體育教師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實踐者。每一名教師要做到“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就需要自覺主動參與到課程思政建設,只有爭做“四有好老師”才能當好學生的領路人,才能發揮出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學生成長成才的實際效果,解決“誰來做”的基本問題。
體育教師是開展田徑課程思政的關鍵因素。體育教師是開展田徑課程思政推進的主導者,不僅要傳授專業技術提升學生們的田徑專項技能和身體素質,還要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博覽群書,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此外,他們還需要形成團隊智慧,與教研室和教學團隊共同探討思政建設的整體方案設計、課程內容的組織、思政元素銜接、教學手段的創新等具體問題,形成有序、有效的育人氛圍。
3 田徑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
習近平總書記曾提出,要充分挖掘各類課程及其教學方法所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三全育人。課程思政成為新時代學校教育的新理念、新任務和新實踐,是我國教育內涵式發展的進一步創新和深化[4]。田徑課程具有豐富的思政因素,既有顯性的教育功能,也有隱性的教育功能。因此,在體育課程思政的實踐探索中需要充分挖掘田徑課程的顯性教育功能以及顯性教育功能與隱性教育功能的融合。
3.1 挖掘思政元素
田徑運動具有豐富的思政元素。田徑課程的過程是直觀而動態的。田徑運動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對于宣揚體育精神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可以從發揚體育精神的角度設計田徑歷史文明對體育發展、對人類進步的歷史意義。通過視頻、圖文等形式展示古希臘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會讓學生感受田徑運動價值觀的引導。
田徑課程的過程是拼搏的、勵志的。田徑運動一方面是踐行生命在于運動的理念,提高學生跑跳投等基本運動能力,增強身體素質,促進身體健康;同時,對于參與田徑運動學習的學生來說,頑強意志力的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突破中長跑項目極限的過程中既能突破個人的生理極限,又能培養個體毅力品質,使其更好地適應生活與學習。
田徑競賽過程中賽的是爭分奪秒、技能優劣,更賽出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在競賽過程中尊重對手、取長補短、尊重裁判、遵守規則,形成基本禮儀規范,做到角色擔當,完成使命。在田徑比賽過程中集體榮譽感作為每名運動員最重要的價值體驗,厚植運動員的集體主義與愛國主義情懷。特別是在團體賽過程中,每個人的頑強拼搏和技術上的純熟銜接只為追求“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體育精神。
3.2 探索融合路徑
在高職院校中如何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就是要探索如何在田徑課程過程中更好地融合思政元素,將田徑課程思政科學、合理地貫穿于田徑課程的過程中。
1)優化田徑課程設計是基礎
體育教師是田徑課程的主導者,只有設計好田徑教案、明確教學內容、明晰教學目標、選擇合適教學方法、恰當融入思政元素、建立完善的教學評價機制才能做到教學過程潤物無聲。
田徑課程開設的整體設計需要在備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例如田徑起源及發展章節,體育教師就可以視頻的形式串聯田徑運動的發展歷程,展現從希臘采集圣火到形成世界奧林匹克運動精神再到現代奧運所倡導的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等體育文化是伴隨著人類的進步而發展的過程,讓學生感受田徑運動的悠久歷史文化,傳承優秀體育文化的價值和意義。再如講解我國田徑運動發展歷程章節時可以播放紀錄片,展現落后、貧窮的舊中國人民對田徑運動的粗淺認識到中國田徑人第一人劉長春在經歷種種困難后成功參加1932年洛杉磯奧運會粉碎了日本帝國主義的陰謀的內容,以此激發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熱情,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培養愛國主義精神。如此設計教學,田徑課程思政水到渠成地浸潤學生心田。
2)有效組織田徑實踐課程是重點
毛澤東認為:體育運動可以“野蠻其體魄,文明其精神”[5]。科學合理的田徑運動可以促進人類生命健康發展。那么,作為教育學生主陣地的學校應該有序開展田徑課程思政教育讓田徑課程思政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升煉學生的意識、樹立正確的生命三觀、鍛煉學生的體魄、塑造健康的身心素質、錘煉學生的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魅力。
授課可以采取翻轉課堂模式,讓學生分成小組,以組為單位完成相關理論課程的展示和實踐活動,以此提高學生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形式的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學生小組通過自己搜集整理田徑相關的愛國主義、集體主義、規則意識等方面圖文并茂的故事與其他小組進行分享與探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思想意識升華,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再如體驗田徑中長跑過程中的“極點”,然后以小組為單位分享每個人克服困難奮進后的體驗,在拼搏向上、積極進取、不畏困難的學習體驗過程中鍛煉學生的體魄,塑造健康的品格。還如體驗突破“極點”后進入“二次呼吸”的成功感受,再次進行總結分享,在忍受身體極限,突破身體上限的永不言棄的身心體驗過程中錘煉學生的品質,培養健全的人格魅力。如此有效組織田徑課程,讓學生從直觀上和體驗中總結來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愛國情懷與人格魅力,做到讓學生不知不覺地汲取思政營養。
3)關注特殊學生是田徑思政課程的補充
學生觀認為:每一位學生都是發展的人,獨特的人,完整的人,學生間存在個體差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包容學生的認知不足,盡量做到因材施教。
在田徑課程上,總會有一些學生體重較重、身體肥胖,田徑課程天生就是弱項。那如何結合此類學生的現狀去開展有效的田徑課程呢?筆者認為,仍然可以發揮學生小組的超級作用,讓每個小組渲染“比趕幫超”的進取精神,同時發揮團隊的作用,形成“不拋棄、不放棄、更不拖后腿”的團隊信仰。每個同學都會奮勇爭先,盡力而為。課堂鼓勵特殊群體學生,讓他們從不喜歡田徑到慢慢地參與田徑運動再到主動運動。同時,通過鼓勵此類特殊群體學生分享努力后成功的體驗,將這種正能量傳播給更多特殊群體學生。這種方式還可以分享傳遞給更多老師形成一種無形的思政課程,充分發揮體育課程教育的隱性功能。
4)參與競賽是田徑思政課程效果的集中體現
田徑競賽是檢驗學生在田徑教學過程中身體素質指標和技術能力水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體現田徑課程思政效果的主戰場。因此,高職院校應定期舉辦田徑競賽活動,進而選拔具有較高運動潛質的學生進行更高水平的訓練,參加省級或國家級的競賽。
在田徑競賽過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競技潛能,在緊張而激烈的競賽氛圍中有利于提高競賽能力,從而增強學生自信心,體驗成功的競技喜悅感,并滿懷未來可期的生活憧憬。同時,在競賽過程中,還可以增強合作意識、團隊精神、規則意識、集體意識、責任擔當、人格魅力。因此,參與田徑競賽可以有效地體現課程思政效果,磨煉學生意志品質,培養集體情懷,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導向。
4 結論
在“立德樹人”的根本教育任務指導下,課程思政成為新時代高職教育的新思想和新任務,也是我國教育改革深入發展的要求。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從如何開展田徑課程思政的角度進行探索研究,得出如下結論。
田徑教師是開展田徑課程思政的主體,既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拓寬視野,深耕課程思政建設,更要發揮教研組團隊力量,精耕細作,與時俱進,突破田徑思政建設的難點。
田徑課程思政元素豐富,需要深度挖掘并有效融合到田徑課程中。這需要優化田徑課程設計,有效組織田徑實踐課程,關注特殊學生群體,并組織學生參與田徑競賽。在田徑思政課程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領悟社會責任、歷史擔當,在潛移默化中感知愛國情懷和人格魅力,最終形成潤物無聲、浸潤心田的自然天成的田徑課程。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6-0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夏貴霞,舒宗禮.課程思政視角下高校體育課程育人質量提升體系的構建——以華中師范大學為例[J].體育學刊,2020,27(4):7-13.
[3]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張秀亮,李曉武,江立平,等.高校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入[J].青少年體育,2022(5).
[5]毛澤東.體育之研究[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79.
[6]趙富學,焦家陽,趙鵬.“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要義與踐行向度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21,44(3):72-81.
[7]趙富學,黃桂昇,李程示英,等.“立德樹人”視域下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學理釋析及踐行訴求[J].體育學研究,2020,34(5):48-54.
[8]王秀閣.關于“課程思政”的幾個基本問題——基于體育“課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9,34(3):188-190.
[9]朱秀清.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羽毛球選項課為例[J].運動,2018(2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