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成 王穎 丁萍



摘 要:新時代教育背景下,思政教育面臨著諸多考驗,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注重專業教學,導致在實際小學體育教育課程學習過程中思政缺位問題也值得人們深思。隨著近年來“健康中國”上升到為國家戰略,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開展更凸顯出群眾基礎和多元化的育人價值。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多角度對赤壁小學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實施的現狀展開調查研究。基于目前自身參與赤壁小學體育教育教學的實踐經驗,探討在小學體育教育教學過程中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模式構建。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視域下體育課程教學能夠基于立德樹人的教育方案,緊抓教育工作。思政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以育人為導向,可以推動體育教學課程的開展,能夠有效緩解當前思政教育孤島現象。從當前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存在的問題主要有目標設置不合理、體育教師和內容設置不夠豐富、教學途徑較為單一。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體系下開展體育教學要挖掘審美育人元素,挖掘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元素來開展教學,同時需要在體育中培養學生團結精神,開展競賽育人。
關鍵詞:小學;體育課程;思政教育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ibi Primary School
ZHANG You-cheng,WANG Ying,DING Ping
(Chibi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Xianning 4373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facing many tests. In the process of primary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ttention is paid to professional teaching, which leads to the probl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absence in the actual learning process of primary physical education program. With the rise of “healthy China” as a national strategy in recent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s highlights the mass foundation and diversified education value. This paper uses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ibi Primary School, and conducts a research and investigation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i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bi Primary School. Based on the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participating in th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Chibi Primary School,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ode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In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eaching can be based on the education program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people, and closely grasp the education work.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he education-oriented curriculum ca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sland phenomen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current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the main problems lie in the unreasonable goal setting, the insufficient PE teachers and content setting, the teaching approach is relatively simple. It is necessary to excavate aesthetic education elements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under the system of integrat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necessary to cultivate students spirit of unity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carry out competitive education.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是推動課程教學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提升育人質量,落實立德樹人教學方案的有效途徑,當前各專業學科都具有其育人功能,而對小學體育教學來說,體育教學知識與社會生產和學生們的生活聯系是密切相關的[1],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課堂教學的育人功能,才能夠有效提升體育課程教學的實效,深度挖掘體育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其形成思政教育資源,以便更好地在小學體育課程教學和實驗教學中融入思政理念,在傳授基本教學知識的同時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們在學習體育知識的同時,自覺提升思想道德修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不斷探索實際教學案例的同時,能夠建立起實現知識傳授[2],價值引領能力培養的體育課堂,推動體育教學的有序發展。結合實際的教學案例,幫助學生們探索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視域下小學體育教學的實效性是本次研究的目的。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赤壁小學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實施現狀為研究對象,調查對象為赤壁小學老師與學生。
1.2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文獻資料法主要是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文獻檢索網站下載關于小學體育教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期刊以及碩博士論文。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進行整合,同時在圖書館查閱關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相關書籍,了解當前國家教育改革的風向,以此為基礎來匯總文獻資料吸收已有的理論和實踐成果。
2)實地觀察法
為更好地開展赤壁小學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的實施現狀研究,實地觀察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并開展。
3)訪談法
為了解課程思政體系應用到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可行性,訪談赤壁小學體育教師,了解課程思政在體育課程融入的方式和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困境。了解當前課程實踐開設情況以及具體的教育工作開展情況。
4)問卷調查法
在此次研究中,本文選取赤壁小學老師和學生作為調研對象,針對小學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整體情況展開問卷調查,在詢問指導老師基礎上完成問卷調查設計并對設計結果通過數理統計進行總結、歸納,以此來分析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在當前小學體育教學體系中的應用。在同事和同學的幫助下我們完成了小學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問卷的發放和回收。
5)數理統計法
為深入展開研究,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運用Excel軟件對問卷調查所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了顯著性差異水平計算,分析數據結果并得出相關結論。
2 研究結果與分析
2.1 赤壁小學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實施的現狀
1)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的比例情況
體育課程思政的氛圍屬于學校的精神文化,實地跟課中發現,從赤壁小學當前幾位體育教師體育教學情況來看,在調研的5位教師中,60.00%的體育教師實際開展體育教學融入思政教育的占比范圍一般,20.00%的體育教師認為在體育實際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并沒有占很大范圍。總體來說,赤壁小學大部分的老師都認為思政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穿插較少,更多集中在課程開始時課堂常規的幾分鐘,由此可見體育課程開展思政教育的氛圍相對來說不夠好。
2)體育教師和學生對體育課程思政認知情況
當前體育教師和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思政的認知情況統計顯示如下。
表3中,從教師對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了解程度看,該小學絕大部分教師對于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一般了解,對于思政教育比較了解的僅占比20.00%,非常了解的占比0.00%,可以看出大部分教師對于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的認知情況一般。
從當前思政教育開展過程中融入體育學科的必要性來看,40.00%的體育教師認為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有必要的,但當前體育教師中認為兩者相互融合非常有必要的卻占20.00%,根據調研結果來看,赤壁小學的優秀體育教師非常看重思政教育融入實際的體育教學當中,但也側面反映出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真正價值沒有得到極大的體現。
從表中赤壁小學學生對思政教育的了解程度可以看出,只有12.04%的學生認為對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非常了解,44.74%的學生認為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融合的了解程度一般。
在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感興趣程度方面,21.15%的學生對于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元素十分感興趣,一般感興趣和比較感興趣的學生分別占比為37.63%、36.13%,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對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教學比較感興趣。
3)體育教師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思政目標的體現情況
教師在制定體育教學目標時,不僅要重視知識技能,還要注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從當前赤壁小學幾位體育教師制定體育教學目標來看,60.00%的教師認為當前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目標體現一般,20.00%的教師認為需要制定的教育目標非常多,可見當前仍有多數教師沒有將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常態之中。
4)體育教師在體育課程中思政內容的體現
從下表可以看出60.00%的教師在課堂上強調最多的就是遵守規則、友誼第一、團結合作。跟課發現,5位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中開展各種體育競賽、體育游戲等都會強調規則的重要性,因為體育教學部分項目需要同伴之間相互團結合作來完成。40.00%的教師經常鼓勵學生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大膽,果斷自信,培養學生們正確的觀念,在開展體育活動中,體育教師會事先講好獎懲制度,讓同學們都樹立體育精神,大膽自信。思政元素融入過程中,針對教師經常講解的內容來看,民族主義情感和民族氣節等方面知識的融入情況不是很好,僅占20.00%。學校德育教育過程中愛國教育作為永恒的教育主題,但是體育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多開展的是體育游戲競賽,更注重的是體育精神,培養學生的堅強品質,對于這種情感稍有忽視,對這方面教育內容的融入較少。
5)體育教師融入思政教育經常運用的教育方法
通過觀摩4位體育教師體育教學,發現他們大多都會利用競賽和游戲法等教育方法開展教學活動。教師通過開展“大風吹”等相關體育游戲引導學生注重團結的重要性,以此來增強班級凝聚力,通過競賽和游戲的教育方法,達到思政教育的效果。通過觀摩記錄和調查我們發現教師在體育課程上融入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視的。但課程上需要融入思政教育的元素還有很多,有待進一步挖掘。
2.2 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課堂的問題
1)教師與學生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認知不足
從當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融入的調研情況來看,實際教學過程中需要全體教師都能夠參與出來,不斷去挖掘體育學科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思政元素來有效開拓教學中的育人功能[3]。調研顯示,40.00%的教師對當前體育課程開展過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了解程度一般,對于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的認識程度不夠。由此可以看出,很多教師在實施體育教育融入思政教育時的意識是較為模糊的。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大部分教師專注于技能性的培訓忽略了學生體育課中也是需要一些思政學習,從而導致思政教育得不到充足的發展,有些教師雖然在授課中體現思政教育的內容,但是卻沒有意識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思政元素融入的重要性。學生在體育思政課程環節處于主體地位,教師是主導地位,教師在實施體育課堂思政教學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4]。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很多學生對于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認識不足,不理解課程實施的目的和意義,而且由于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學生更關注自身文化課程的提升,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關注程度不夠,這不利于思政教育在體育課程中的開展,也影響學生對于體育課程的接受程度,因此需要不斷增強學生們對于體育課程中思政教育的認知。
2)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體現不充分
體育教育的目標是推動體育課程開展的關鍵所在。體育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人際交往能力和發展個人情感,近半數的教師在目標設置過程中認為當前思政教育在體育課程中融入目標體現一般,這就使得課程開展存在了諸多影響因素[5]。因此在體育課程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部分教師嚴格落實思政教育中道題課程的滲透工作來推動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建設與發展。
3)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融入不豐富
從當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內容融入方面來看,內容融入不夠豐富,在備課和寫教案時發現很多教師沒有深入挖掘體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在實際滲透過程中滲透意識不高[6]。從實際調研中可以看出,當前大部分教師在體育課程中融入思政教育時多以體現學生責任感的自覺意識、尊重裁判等意識為主,但實際上課程中很多教師仍停留在培養學生紀律意識、規則意識、吃苦耐勞意識和拼搏意識,對于愛國教育等方面思政元素的挖掘較少。
4)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式不夠靈活
教學方式缺乏靈活性和針對性是影響體育課程思政教育開展的關鍵因素[7],80.00%的教師都將激勵法融入到教學中,100.00%的教師在思政教育融入體育教學環節中經常使用的教學方式是競賽和游戲法。由此可以看出激勵法在課程中應用較為廣泛,激勵法能夠讓學生們對于學習更加感興趣,自信心更強。競賽法則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意識、互幫互助意識,雖然其他方法也有涉及,但是應用頻率不高。從調研結果來看,在教學方式融入方面,教師還需要把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融入到思政教育中,給學生們帶來不一樣的教學體驗。
2.3 完善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課堂的途徑
1)提高學生與老師對思政教育的認知
調研中了解到,在體育教學課程過程中,教師大部分以講授體育專業知識教學為主,對于學生的課程講授方面缺少了思政教育元素,這使得很多學生缺乏對于思政教育理論的認識。想要提高學生對思政教育的認知,在體育教學課程導入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問題導入的方式來引入體育教學對學生帶來哪些影響等問題,讓學生們進行回答,讓學生們對體育教學科學的鍛煉價值有一定的認識,同時在教育過程中不斷培養學生們的奮斗意識和奮斗精神[8]。
2)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要常態化
針對當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教學目標的設置過程,教師要不斷地確保教學目標,形成常態化的教學。有目標才有方向,如果思政教育工作融入體育教學過程中沒有目標,而大搞形式主義不利于課程的進展[9]。在課程開設過程中,體育教師要設置思政元素融入的目標,并增加思政教育目標占總教學目標的比例。在思政教育落實到體育教學過程中不能成為空談,而是要循序漸進地推動教育目標的實現,讓思政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學生們的日常生活中。
3)挖掘思政元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
小學體育教育教學中,教師要學習挖掘小學體育教育學科教學中的思政元素,將飽含家國情懷的元素融入實際教學中,能夠培養學生們愛國情懷[10]。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通過給學生們播放愛國情懷的體育競賽作品,讓學生們感受到作品中的中國精神和年代感,在教學的過程中傳揚歌頌人民精神,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口號。文化自信就是在對文化歷史生命力內涵自信的基礎上來傳承的[1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挖掘小學課本中的民族文化元素,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將學習到的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小學體育教育中。
4)靈活運用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在過去的教學中,體育課程教學時思政教育的融入偏理論性,因此教師要深度挖掘體育教學中的思政資源,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通過融入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推動課程的進展。比如運用競賽與游戲法可以提高學生們學習興趣,并在競賽和游戲中培養學生們的團隊意識[12]。榜樣示范法可以讓學生們以奧運冠軍為榜樣,學習他們拼搏奮斗的精神,在實際鍛煉過程中,教師需要用一言一行來引導學生們,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們。同時在教學中針對突發性的事件或是在比賽過程中也可以通過對學生的個人品德進行評價讓學生們形成良好的品德觀念。由于小學時期的學生們正處于青春叛逆時期,容易產生反抗心理,所以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運用激勵法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課程的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們主動去參與學習,在旁指導學生,通過自我修養指導法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對于思想道德教育的認識。
3 結論
從赤壁小學目前關于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開展情況來看,赤壁小學大部分老師都認為思政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穿插較少,大部分教師與學生對思政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的認知情況一般,在思政元素融入的過程中,針對教師經常講解的內容來看,情感和民族氣節等方面知識的融入情況不是很好。
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是教師與學生對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的認知不足、體育課程思政教育目標體現不充分、體育課程思政教育內容融入不豐富、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式不夠靈活。
針對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課堂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完善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融入小學體育課堂的途徑有提高學生與老師對思政教育的認知、體育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常態化、挖掘思政元素豐富體育教學內容、靈活運用體育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何亞娟.德國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啟示[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6):19-21.
[2]羅騁.法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點及啟示[J].學習月刊,2009(20):25-26.
[3]馮秀梅.法國學校德育優勢:我國學校德育的借鑒之處[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0(15):128-129.
[4]張承智.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背景下思政課教師的責任擔當[J].小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43):94-96.
[5]劉芳,孫晉海.體育課程融合思政教育建設育人路徑研究[J].青島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8(1):114-120.
[6]姜永堯.“體育思政”理念下小學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J].田徑,2023(5):61-63.
[7]郝霖霖,孔斌,劉君.體育課程思政教學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23(12):1-4+10.
[8]李南.“體育思政”理念下高校體育教育與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12):80-83.
[9]康鵬飛.高校體育課程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及方法概述[J].當代體育科技,2022(36):145-148.
[10]王莉.奧林匹克思政教育融入外交外事人才培養的思考[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2(11):114-117.
[11]李虎,姜志軍,郝慶偉.高職院校體育思政與校園體育文化融合研究——以廣東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工程技術研究,2022(20):150-153.
[12]梁慧娟.我國幼兒園教師政策重構的困難及對策[J].教育探索,2013(9):75-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