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積瓊
摘?要:由于學生對于國際營銷課程思政認知不足,德育和專業課程知識銜接不自然,缺乏相關高質量教材等問題,制約了課程思政建設與發展。針對現存問題,將思政教育融入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考核評價體系,多元化融入教學過程,進行教學探索與創新。以期提升國際營銷課程思政的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培養學生愛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增強文化自信和國民品牌自信,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市場發展大勢。
關鍵詞: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創新
中圖分類號:F7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12
0?引言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國際市場營銷已成為越來越重要的領域。在這樣的背景下,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的教學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國際市場營銷學是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引進的一門學科,是我國高校國貿專業學生的專業課程之一,培養學生國際市場營銷能力的重要涉外課程。面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商業道德與社會責任重要性越來越凸顯等問題。思政教育作為一種重要的教育方式,可以在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首先,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在國際市場營銷實踐中,一些企業為了賺取更多的利潤,常常采取不道德的手段,例如欺騙消費者、侵犯知識產權等。這些行為不僅會損害企業的形象,也會對社會和消費者造成傷害。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道德規范和職業道德,從而在實踐中秉持正確的價值觀。其次,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國際市場營銷實踐中,企業應該意識到自己所承擔的社會責任,例如保護消費者權益、關注環境保護等。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發揮專業特長,為社會作出貢獻。最后,思政教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綜合素質。國際市場營銷學既包含市場營銷、國際貿易、管理等知識,也涉及到歷史、文化、法律等方面的背景知識。思政教育可以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知識,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從而更好地適應國際市場營銷實踐的需求。
1?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的現狀剖析
1.1?學生對于國際營銷課程思政認知不足
通過對學生關于國際營銷課程思政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小部分學生完全不了解專業課程的課程思政含義,覺得思政內容完全沒必要融入國際市場營銷課程,對以后的實際生活和工作沒有幫助,二者沒必要融合在一起。多數學生表示聽說過,國際營銷課程思政有一定必要性,但是覺得和思想政治課差不多,課程學習有這方面的要求,聽聽也無妨。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德育內容,老師在國際市場營銷課程中講授思政內容,能引導樹立正確價值觀和營銷觀,只有小部分學生明確表示非常了解和感興趣,認為專業教育和思政教育的關系相輔相成、有機融合、同等重要。學生們對于國際營銷的課程思政認知參差不齊,沒有真正系統全面地了解其本質作用。
1.2?德育和專業課程知識銜接不自然
老師在課堂上除了講授知識,還要注重教導學生怎么做人,能言傳身教,成為學生學習的模范。講課過程中老師注意向學生傳播有關黨和國家、社會、人民的正確理念,但如何在課堂上很自然地把思政元素融入課堂知識講解,需要對專業課程思政進行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只是生硬地把思政教育加進專業課的課堂上,思政元素不能有機融合進國際營銷的理論知識點中,德育資源和專業課程知識就沒法自然銜接,兩者脫離各成體系了。目前課程思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其內涵和重要性的認知上,且各課程還具有不同的專業特征,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進行思政建設的具體教學舉措的探索研究較為缺乏。
1.3?缺乏相關高質量教材
將思政教育理念融入課程教學,已成為當前的重要任務,高等院校應盡早開展課程思政建設。目前某些國際市場營銷學教材中理論與實踐內容單一,國際營銷案例研究陳舊,缺乏對當下國際營銷時事熱點的探析,以及對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的研究,與學生日常接觸的營銷領域差距較大,造成學生們積極主動性差和課堂參與度,無法有效融合思政教育,影響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專業教師選定或編纂國際市場營銷高質量教材,豐富教學內容,多元化教學模式,便于推動課程思政體系化建設與發展。
2?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創新的具體措施
結合理論課程與實訓操作,深挖和凝練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內容中蘊含的思政元素和德育資源,對課程教學設計與過程實施的整個環節,進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擴充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和創新應用的實例研究。帶領學生深刻全面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掌握國際市場營銷理論知識的重要性,培養學生良好的政治素養、經濟意識和思想道德素質,建立科學的價值觀和營銷觀。
2.1?教學目標重設
在原有教學大綱基礎上修訂并完善相關內容,教學目標通常設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為將思政教育融入課程教學目標,增加素養目標,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要求學生掌握國際市場營銷學的理論基礎及實踐應用,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理性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愛國主義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現代營銷觀念,積累正面向上的職業素養和政治素養,為今后從事涉外經濟管理工作打下基礎,培養與時俱進的高素質營銷人才。
課程教學目標(1):系統掌握國際市場營銷的理論知識、環境分析、戰略制訂和策略執行,為今后從事涉外經濟管理工作打下理論基礎。
課程教學目標(2):提升學生多方位思考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培養團隊合作和自主創新的實踐能力,并以團隊方式做出科學可行的國際市場營銷方案設計。
課程教學目標(3):引導學生具備良好的政治素質、經濟意識、思想道德素質,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和營銷觀,了解國民品牌、中國市場發展和消費趨勢,增強文化自信,擁有愛國情懷。
課程教學目標(4):從國際市場營銷的角度關注并剖析國際時事熱點,研究深挖本質問題,教導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正確認識世界,胸懷祖國。
2.2?教學方法優化
(1)啟發式教學。以問題為導向,拒絕填鴨式教學,培養學生主動積極學習的興趣,提升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案例式教學。理論教學與案例研究相結合,以案例導入、分析并鞏固知識點,引導學生運用基本理論知識點對國際市場營銷實例進行分析。在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中,不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和技能,還要注重其道德與社會責任感的培養。以經典案例教學為例,如何讓學生不僅了解國際市場營銷的成功案例,更要引導其對不道德或違背社會責任的案例進行深刻反思。如何挖掘案例中的價值觀、道德準則,對學生進行價值教育,樹立正確的商業道德,將是思政教育在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中的重要體現。
(3)混合式教學。線下結合板書主要講重要知識點,要求了解主要的知識點,學生結合線上資源自學,教師提前布置任務,安排討論或答疑,充分利用線上教學平臺增加簽到、搶答、選人、主題討論、視頻學習、章節測試、問卷調查等環節,豐富課堂教學手段,提升教學實效,完善優化線上教學資源建設。
(4)“情境思考—教學互動—案例研討”三明治教學。“情境思考”階段:通過國際營銷相關的短視頻或圖片形象的情境式資源,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其有關知識點和思政元素。“教學互動”階段:從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理論知識點展開教學互動,凝練出蘊含思政元素的應用實踐的技能操作要點。在“案例研討”階段,學生以小組團隊的方式進行深入討論,通過時事熱點案例深挖思政元素,總結專業知識,并加強思政教育鞏固。
2.3?教學內容設計
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內容可分為國際營銷導論,政治法律環境、經濟環境、社會文化環境和科技環境分析,中國市場及消費者分析,國際營銷調研,國際市場細分和進入戰略,國際營銷4P(Product產品、Price價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銷)策略9個模塊,結合各模塊的學習任務建立課程素養目標。使用國家正規出版社的教材,教材內容上要涉及到我國市場營銷發展新趨勢,比如跨境電商平臺、直播營銷發展;企業國際營銷模式成功案例,比如海爾、華為、吉利等跨國公司的國際營銷案例,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
(1)強調國際市場營銷學學習須知,深入分析學什么、怎么學、為何學。引導學生深刻全面理解全球化背景下掌握國際市場營銷理論知識的重要性,當今推崇的社會營銷理念的價值觀,結合企業公益營銷、綠色營銷、人本營銷等實例的互動討論,號召同學們向上向善、努力學習,愛護環境、有社會責任感,注重與時俱進,拓展國際視野,為祖國、為社會作出貢獻。
(2)正確認識復雜的政治環境,思考國家、企業、個人如何應對可能出現的政治風險,熟悉法律環境,了解法律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強調影響國際市場營銷政治環境各因素,分別結合案例深入理解討論,如何進行政治風險的預測及防范,在全球主義和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下,思考并理解如何利于個人發展、企業發展和國家發展。了解不同法系之間的差異,涉外營銷企業如何解決國際商事爭端,在全球化背景下注重拓展國際視野。
(3)介紹國際市場營銷的全球經濟環境,結合案例深入理解討論,說明國際市場營銷不僅受單個國家影響,又受世界經濟影響,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在當今復雜詭譎多變的國際環境下國際市場營銷經濟環境的重要性,強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優越性。
(4)介紹國際市場營銷文化環境的文化差異、國際社會文化基礎、文化的基礎、文化的含義、文化的基本特征、文化的要素、文化的變遷、各國的商務習慣8個方面,以及社會組織、社會責任與倫理,思考差異化社會文化環境背景下的營銷思路,結合案例深入理解討論,引導學生理解國際市場營銷文化環境的重要性,堅信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互相包容、互相尊重的跨文化商務合作,實現雙方互利共贏的最終目標。
(5)介紹技術對國際市場營銷的消費者需求、交易方式、企業戰略3個方面的影響,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國際市場營銷科技環境的重要性,結合案例深入理解討論,比如討論華為成功走出國門引領全球5G技術的案例,了解我國電子商務和跨境電商引領世界的成熟發展。面對西方的技術創新優勢,從個人、企業、國家角度思考如何提升自主研發創新能力,反思中興事件要牢牢掌握“卡脖子”關鍵技術,才能不受其他國家或其他國家企業的牽制。
(6)從中國市場出發,介紹中國市場及其營銷特征,中國市場的營銷環境,中國市場的消費者行為,和中國營銷新趨勢境,結合案例深入理解討論,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國市場及營銷環境的整體情況,鼓勵學生思考,樹立正確理性的營銷觀和消費觀,提升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7)從國際市場營銷調研出發,介紹國際市場營銷調研的概念、類型和內容,鼓勵大學生結合本節課程擴充知識面,多了解海外市場的政治、法律、經濟、社會文化等不同的宏觀環境因素,對目標國展開科學合理的營銷調研,積極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團隊合作完成某企業對產品的國際市場營銷模擬調研實踐作業,理論結合實際。
(8)從國際市場細分戰略出發,介紹國際市場細分的含義與意義,如何細分,怎么細分,介紹國際市場進入模式中的出口模式的4種類型,結合案例深入理解討論,通過啟發性提問方式,讓學生深刻理解何種情況選擇何種出口模式,讓學生深刻理解企業如何區分市場進入市場,掌握不同市場間營銷環境和消費習慣的差異與聯系,拓展全球化視野,取得國際市場營銷成功的關鍵。
(9)國際市場營銷4P策略,誠信經營“人而無信,不知其善也”,注重國際營銷產品質量。中國市場新趨勢,中國消費者對國民品牌的認可,正確認識中國民族品牌。綠色營銷則要求企業兼顧企業自身利益、消費者利益和環境利益三者利益的統一。
2.4?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的考核評價方案完善
運用線上教學平臺和手段,與線下結合進行混合教學,加強課程思政教學過程考核模式。落實“學生中心、產出導向、持續改進”理念,通過線上考勤簽到、互動討論、問卷調查、作業自測、考試等多種考核方式,結合線下課堂當面理論講授、時事討論、案例分析、師生座談,全面及時地了解和督促學生學習狀態。對線上思政教學進行線上師生互評(30%)和自評(30%),教師團隊進行聽課測評(40%),客觀全面地開展課程思政教學評價,磨合并提高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質量,提升融合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
3?結論
國際市場營銷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創新,結合專業課程的理論知識構架,深挖凝結其中的課程思政元素,號召學生向上向善、努力學習,拓寬國際視野,為祖國、為社會貢獻力量。根據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培養目標與要求,突出國際營銷的基本原理、國際營銷環境、國際營銷的戰略與策略等重點內容;對國際市場營銷學結合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方法、內容和考核評價作探索與創新,科學合理地融合國際市場營銷學和思政元素,發揮全方位育人作用,完善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改進方案,總結出一套系統性、可持續的教學創新模式。
參考文獻
[1]鞠萍,陳入畫.思政元素融入國際貿易實務課程中的實踐探索[J].現代商貿工業,2021,(28):2.
[2]鄺宏燕,吳鐵雄.積極探索應用型本科高校課程思政的實現路徑——以國際金融課程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0,41(18):149151.
[3]穆哈拜提·帕熱提,沈建剛.國際市場營銷課程與思政元素融合問題探索分析[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21):202203.
[4]李凌.國際市場營銷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基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J].對外經貿,2020,(4):4.
[5]李威,王大超.國際市場營銷學[M].機械工業出版社,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