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玲
摘?要:近年來各高職院校積極探索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路徑與方法,但商貿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仍存在不足現象。本文在論述“順時代、提質量、求發展”的背景下,以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為例,明確“修心、修身、修行”的三修職業素養培養方向,通過“頂層設計、課程設計、協同設計”三維設計體系探索高職商貿專業人才的職業素養培養路徑。
關鍵詞:職業素養;商貿人才;培養路徑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27
“素質是立身之基,技能是立業之本”。高質量的技術技能型人才要求既有過硬的專業技能,又有優秀的職業素養。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一般指在工作過程中體現的技術技能和素質修養。美國學者萊爾.M斯賓塞認為職業素養由顯性職業素養和隱性職業素養兩大部分構成,其中顯性職業素養通常指職業技能,是表象的外部行為,可以通過后天的學習實踐獲得;隱性職業素養通常指職業道德、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等,是隱藏的內在品質,也是職業素養的核心,需要潛移默化地熏陶培養。高職商貿專業學生的顯性職業素養包括熟悉商業領域相關的法律法規、新模式、新技術;隱形職業素養包括具備誠實守信、文明經商的職業道德;商貿領域從業的觀察力和敏感度;對商貿信息、數據的分析、判斷和評價能力;良好的談判思維、溝通能力、心理素質、團隊協作和創新意識。
1?高職商貿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的必要性
近年來,我國商業領域變革創新方興未艾,商業生態不斷重構、商業模式持續創新、商業手段變化多元,商貿人才的從業面臨嚴峻的挑戰,這對高職商貿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職商貿人才的培養必然需要扭轉過去重技能技術、輕人文素養培養的模式。
1.1?順時代:適應新時代社會發展的迫切需求
當前,科學技術創新日新月異,新的科技與產業革命正在蓄勢待發,我國經濟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高質量發展將是中國“十四五”乃至未來相當長時期內經濟社會發展的主旋律。高質量發展離不開大規模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高質量人力資源儲備,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素質復合型商貿人才的主力軍。產業升級發展,單純掌握技術技能的人才無法適應新興產業,企業對高技術、高素質的復合型技能人才需求越來越強烈。為適應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高職院校要加速教育教學改革,在大力鍛煉商貿專業學生技術技能的同時,加強其職業素養的培養,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愛崗敬業、精益求精、守正創新、拼搏進取的商貿人才方能契合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的需要。
1.2?提質量:高職院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強調“促進職業技術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相融合,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堅持知識學習、技能培養與品德修養相統一,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2019年,《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加強學生職業素養養成和專業技術積累,將職業素養等課程列為職業院校必修課或限定選修課,實現職業人才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全方位融入。2020年,《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明確指出“把職業道德、職業素養、技術技能水平、就業質量和創業能力作為衡量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內容”。教育部接連發布文件,對高職學生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堅持能力本位教育的基礎上,加大力度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兼備高技能與高素養的復合型人才成為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課題。為順應國家戰略發展、社會企業需求,高職院校必須由規模擴張轉變為內涵式建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產業發展需要,創新商貿技能人才培養理念與模式,在強化技術技能的基礎上著力提升商貿職業精神,技能至上與素質為重協同發展,培養符合產業需求的高技術技能和高職業素養的高質量人才。
1.3?求發展:高職學生適應職業發展的內在需要
麥可思研究院的有關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與本科院校畢業生相比明顯不足,主要表現在知識結構單一、職業素質不足等方面,這些不足很大程度又將影響高職院校畢業生未來職業發展空間。商貿領域日新月異,各種新模式、新技術、新方法不斷出現,商貿專業學生要想在激烈的商業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就必須具備適應社會快速發展的職業素養。通過系統化職業素養培育,高職商貿專業學生將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積極的職業態度,客觀的職業認知,務實的職業精神,嚴謹的職業行為,豐富的職業知識,扎實的職業技術等,全面而綜合地發展,能夠有效縮短學校教育與職場工作之間的距離,更好地適應經濟社會的發展。
2?高職商貿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的方向
結合高職商貿專業特征,立足財經商貿相關崗位需求,圍繞商貿專業人才職業素養培養目標,高職商貿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方向可以確立為“三修”,即修心、修行、修身。
2.1?修心:豐富職業思想道德教育,涵養商貿人才職業精神
通過學習與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升商貿專業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厚植愛國主義情懷;通過法制教育、科學教育、生態教育等進課堂進校園,提高學生的法制意識、科學精神、人文素質;通過加強思想品德、心理素質教育,培養學生過硬的思想道德和心理素質;通過開設體育、美育課程,幫助商貿專業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放松解壓、增強體質、健全人格、磨煉意志,在美育熏陶中提升審美、陶冶情操、浸潤心靈、激發創造力。
2.2?修身:夯實學科專業知識基礎,增強商貿人才專業素養
專業能力面向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根據商貿領域崗位、典型任務與工作過程,明確不同類型專業的職業素養培養目標,廣泛而深度挖掘各專業知識中所包含的職業意識、職業態度、職業道德和職業行為。從學科專業所涉文化、歷史等視角,讓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充分展現,讓學生在這些真實的場景中去感受歷史的厚重、時代的呼喚、現實的鮮活。探索商貿人才培養如何從確定職業素養教育目標、挖掘課程內容職業素養元素、匹配職業素養教學載體、設計職業素養教學環節、對成果成效評價的一整套專業課職業素養教學路徑,有效增強商貿專業人才職業素養。
2.3?修行:拓寬職業化人才培養途徑,強化商貿崗位專業能力
高素質、復合型商貿人才不僅需要高尚的商業道德情操、扎實的專業知識,同時也需要具備適應商貿崗位的專業技術技能。校內外實習實踐活動能夠有效延展課堂教學,給學生提供鍛煉專業技術技能的機會,科學合理拓展商貿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大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創造力強,熱愛參與各種校內外活動。豐富的校園活動、真實的實習工作、多樣的社會實踐等都能很好幫助學生提升職業專業技能,同時涵養商貿領域職業素養,提高學生在商貿崗位的適應性。
3?高職商貿人才職業素養教育實施路徑實踐
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是廣西唯一糧食類高職院校,學院“以糧養德,以商育才”為中心,構建了?“制度建設+課程體系+多方協同”的“糧商”行業特色三維商貿人才職業素養培養模式。其中,頂層設計從學校制度規范、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融入的職業精神;課程體系以“通識課+思政課+專業課”三課為主載體具體實施職業素養培育;通過校園文化活動渲染、職業技能競賽訓練、校企合作協同育人等方式拓寬職業素養培養渠道。
3.1?加強制度建設,確立技能與素養協同并進的人才培養頂層設計
加強職業素養培養的制度建設,堅持立德樹人,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職業素養教育體系。一是通過學院章程制定、學院“十四五”規劃等制度傳承發揚“節儉勤勞、奉獻奮進”的糧食人精神和“誠信為本,以義取利”的新儒商精神。二是借助職業教育高水平學校高水平專業“雙高”建設、提質培優行動計劃、質量診斷及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等契機,深化改革職業素養培育。三是通過“1+X”證書制度建設,提高職業素養培育的適用性,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作為廣西“1+X”證書制度建設秘書處單位,充分發揮引導和帶頭作用,大力促進職業素養融入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標準。在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標準、課程標準的設計與制定中納入職業素養要求,協調處理技能和素養之間的關系,著力培養有社會責任、有創新精神、有專業知識高素質商貿職業技能人才。
3.2?構建課程體系,全面滲透職業素養
課程是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載體,也是推動職業素養培育落到實處的關鍵所在。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基于學校財經商貿類專業優勢和糧食類專業特色,構建了“三課”特色職業素養育人課程體系,著力培養有社會責任感、有專業精神、有實踐能力、有創新精神的“糧·商工匠”。“三課”特色職業素養育人課程體系由通識類課程、思政類課程和專業類課程三類構成。一方面通過通識類課程強調培養職業意識與職業態度。通識類課程對于提高高校學生的職業素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通識類課程包括體育、美術、音樂、傳統文化、心理健康等,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素質、提升藝術審美、拓寬認知常識、提高文化修養,這些職業素養的培養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對于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長足發展有很好的積淀作用。另一方面通過思政類課程注重培養職業思想道德和職業精神。思政類課程在培養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方面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思政類課程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職業道德,培養其職業責任心和使命感;引導學生了解當前國家和社會的發展趨勢,提升社會責任感和公民意識,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再者,專業類課程側重培養職業技術技能和職業行為習慣。專業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學科專業領域知識的機會,讓學生能夠掌握與其未來職業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專業類課程是學生掌握行業崗位所需能力最直接的來源,側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工匠精神、守正創新等職業素養,儲備適應未來職業發展所需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
3.3?多角度全方位浸潤,立體式培育職業素養
3.3.1?豐富校園文化活動,營造環境養成職業素養
職業素養的養成離不開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學生在校期間長期所處的外在環境和文化氛圍,是學校長期發展積淀所形成的特定的人文環境。豐富多樣、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不但可以起到陶冶學生的情操的作用,還可以有效啟迪學生的心智,是職業素養培育的重要方式。一是舉辦“中華經典”“我邀明月頌中華”等誦讀活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營造濃郁書香氛圍,使學生深刻感受到中華經典篇章強大的精神內涵和深刻的教育意義,提高職業認識的職業態度。二是組織社團活動、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如每學期最后一周的社會實踐周活動,學生發揮各自特長,培養興趣愛好,提高觀察和動手能力,以所學所長服務當地社會;把學生第二課堂社團活動與職業素養培育相結合,學生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職業素養潛移默化的啟迪與教育。三是號召學生參與各類社會公益活動,如參加新冠肺炎疫情應急防控社區志愿者活動,學生通過參與其中體會疫情防控工作當中的一絲不茍與團結協作,高效嚴謹、服務周到、細心耐心的職業素養得到提升。四是開展學術活動日,加強學校與國際、國內院校、研究機構、企業行業的交流,充分展現國內外營銷專業優秀學術成果和企業先進的技術理念,營造鉆研探索、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用于創新的職業精神。五是開展畢業活動周、東盟職業教育活動周、全民終身活動周,營造尊重技能人才、崇尚工匠精神的社會風氣,提振學生職業榮譽與自信。六是邀請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全國及自治區勞動模范進校舉辦講座,學生感受榜樣的力量,進一步理解認識勞模精神與工匠精神,樹立艱苦奮斗、精益求精的職業態度。
3.3.2?開展職業技能大賽,訓練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
職業技能大賽的比賽內容與評分指標對接國家相關技術標準或工作崗位的工作流程,是專業知識技能與真實工作場景的結合,對于訓練相應行業崗位的職業技能與職業素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如穿戴工作服讓學生體驗工作當中的精神狀態,強調安全生產訓練學生的嚴謹細心,標準流程操作訓練學生認真專注、一絲不茍,尊重比賽規則要求學生敬畏法律法制和企業的規章制度,團隊作戰訓練學生學會分工協作、溝通交流和大局觀念,長時間為比賽反復訓練磨煉了學生吃苦耐勞、努力奮斗、鍥而不舍的品質品格;大賽內容緊跟時代步伐融入新技術、新工具,學生想要取得好成績需要具備守正創新、開拓進取的職業追求。推進職業技能大賽向教學成果轉化,大量優秀的技能人才脫穎而出,帶動職業院校學生堅定技能成才、技能報國道路,掀起關注崇尚技能、追逐匠心的熱潮。
3.3.3?聯合政校行企力量,多方協同培育職業素養
校企合作是培育職業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重要平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充分利用政府、行業和企業的多方力量,攜手合力培育商貿專業學生職業素養。一是打造行業專業人才培育平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牽頭,聯合政府、行業、企業建立了廣西糧商職業教育集團,廣西香米產業研究院,籌備建設中國-東盟糧食博物館,借助學校作為“全國糧油購銷與物流專業教指委秘書處單位”“廣西糧食行子政校主辦的校企合作理事會牽頭單位”?打造糧食行業共建共享資源平臺,為商貿專業學生提供優質的職業素養訓練的育人環境。二是謀求產教融合長效合作機制:積極主動與地方龍頭企業在“產、學、研”等領域的緊密合作,建立綠田園電商直播實訓平臺等校內外實踐實訓基地,學生在真實鮮活的工作環境能夠更好地鍛煉技術能力,訓練特定的職業素養;校企合作共建“雙師”型教師培養培訓基地,學校選派優秀的教師到企業參與社會鍛煉、科技創新和生產活動,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教學轉化能力,同時學校邀請優秀的企業人員加入學校的課程建設、科學研究、技能培訓等環節,不斷優化完善職業素養培育體系。三是開展行業專家講壇活動:根據學校專業設置情況,定期邀請行業專家、企業領袖、優秀校友等走進校園,開展商業領域或銷售崗位的專題講座講壇,讓學生感受優秀行業企業人才和技術技能專家的魅力,激發其努力奮斗、開拓創新、勇于攀登的職業理想。
4?結語
構建職業素養培養體系是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改革方向,也是時代不斷發展的必然要求。高職商貿院校可以通過制度確立技能與素養協同并進的人才培養頂層設計,構建完整課程體系全面滲透,利用校園文化、開展技能比賽、聯合政校行企等方式全方位浸潤立體式培育提升商貿人才職業素養。
參考文獻
[1]賈娜娜.?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路徑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20.
[2]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16(Z1):5476.
[3]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J].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19(28):4246.
[4]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印發.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的通知[J].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公報,2020(11):3548.
[5]李小元,劉敏.新時代加強職業素養教育的目標與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6):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