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鶴玲 王兆龍 鄧淼磊 秦瑤
摘?要:新時代科技革命的到來,高新產業的變革與基礎產業的升級,使得新工科建設需要把握時機迎接挑戰。為了更好地執行國家戰略部署,支撐服務創新驅動發展和中國制造2025,大學校園更應開展新工科建設的基礎準備與學習預熱。計算機專業作為順應時代發展起來的學科,更應在新工科建設中得到新的提升,為廣大學子教授新的思想與知識。只有新學科建設而缺乏老師與學生自身的精神建設,也無法讓專業知識得到更好地吸收與應用。因此,廣泛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提高廣大教師與學子的精神素養,讓知識與精神同步提升,為應對新的挑戰共同添力,戮力同心,沖出困局。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新工科研究與實踐;課程思政教育理念;教學實踐研究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4.086
為應對新發展時期的各種挑戰,抓住新的發展機遇,新工科建設的開展有及其重要的作用。2017年4月8日,教育部在天津大學召開新工科建設研討會。與會代表一致認為,培養造就一大批多樣化、創新型的卓越工程科技人才,為我國產業發展和國際競爭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撐,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之策。
其中河南高校積極開展新工科建設行動:2018年,河南省多高校新增了169個本科專業。其中,河南大學、河南財經政法大學、許昌學院、鄭州輕工學院等21所本科院校都新增了“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而周口師范學院、洛陽理工學院等5所高校則增設了“機器人工程”專業。河南大學、中原工學院則增加了“信息安全”專業。
為了更好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我們需要從多方面、利用復合手段去施行:首先需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與課堂知識教育有機結合到一起,其中含有標準知識、價值觀念等。要以一種“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影響學生的行為舉止與思想觀念。
1?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意義
在新工科背景下我們已經重新開展與布局了新的學科方向與培養計劃,計算機專業破除原本教學滯后的現狀,為迎接時代的大發展,傳授廣大計算機學子更貼合現狀的知識,樹立新時代的知識標桿。
1.1?課程思政的本質是立德樹人
我們教師團隊在施行“課程思政”教育前,首先要明確一個重要觀念:作為一種教育方式,缺乏學生根基便無法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育德樹人的基本目的。在學生本位的缺失之下,就如槍失了準星,弓失了靶子,毫無作用可言。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要始終明確學生本位的重要性,要明確學生要求,了解學生需要,到學生群體中體會學生生活,知曉學生思想,只有這樣在課程思政的開展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選擇發展方向與發展力度。
怎么更好地展現“課程思政”的教育成果,應該從以下方面評估:要評估教學知識與個人品德和國家榮辱觀的結合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是為了培養一批又一批時代新人,他們應該具有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該具備把知識為人民為國家造福作貢獻的觀念。
1.2?課程思政的理念是協同育人
“課程思政”,是“課程+思政”的模式。針對學生的性格與喜好分析,單獨開展“思政教育”便會顯得單調枯燥,讓學生覺得是單純的說教而不會上升到個人、社會與國家的層面。我們需要找到一個思政的載體,在大學校園里,課堂便是隨處可見的傳播途徑,因此“課程思政”利用“課程+思政教育”的模式,寓教于學,在教授課堂知識的同時,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
1.3?課程思政的結構是立體多元
課程思政除了完成“育德育人”的本身任務,又因為其立體多元的特質,需要達到聯合多方培養計劃過程,讓其形成合力,更加高效科學地完成學生培養方案。課堂知識的接受、人生價值觀念的培養、進入社會的生存能力這三方面共同達成學生的成長,而在以往的培養過程中,因為三方各自獨立進行,未能形成合力,造成培養計劃施行混亂,學生也無法抓住重點發揮自己的優勢特長。因此,“課程思政”能在教學實踐中進一步完善學生培養,發揮“課程思政”應有作用。
1.4?課程思政的方法是顯隱結合
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是人才培養的根本問題,國外的有益做法可以借鑒,但是從根本上講必須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人才培養體系涉及教學體系、教材體系、學科體系、管理體系等,貫穿其中的是思想政治工作體系。課程思政正是要立足于構繪這樣一個育人藍圖,通過深化課程目標、內容、結構、模式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認同、國家意識、文化自信、人格養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導向與各類課程固有的知識、技能傳授有機融合,實現顯性與隱性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的自由全面發展,充分發揮教育教書育人的作用。
2?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面臨的困境
2.1?“課程思政”實施前的計算機網絡犯罪現象
經過近30年的發展,計算機專業人才已經在各行各業尋找到自己的位置,各行各業均有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參與建設,其原因便是眾多高校培養出的眾多計算機專業人才,但并非所有高校畢業生都會進入正規企業或者機構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發揮作用。據官方調查,除了電信詐騙這種傳統詐騙手段,具有極高專業知識儲備的詐騙團伙又把手伸向了網絡詐騙領域,通過驗證碼、網頁鏈接等方式竊取用戶的個人信息及賬戶密碼,盜取賬戶余額或者泄露用戶私密信息,讓廣大網絡用戶損失慘重。因此,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開展,對提高計算機專業人才的整體素養培育尤其關鍵。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專業實踐“課程思政”教學實踐,要在潛移默化中,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達到“立德樹人”的最終結果,提高專業人才的愛國愛黨愛人民的素養,進入社會后把知識用在正道,用來造福人民與國家。
2.2?“課程思政“理念明確的廣度問題亟待解決
一直以來,“課程思政”的重要影響和重要作用都不被廣大學生所重視,只簡單在教師與管理層之間循環教導,缺乏學生根基便無法更好地發揮“課程思政”育德樹人的基本目的。在學生本位的缺失之下,就如槍失了準星,弓失了靶子,毫無作用可言。在新工科背景下的計算機“課程思政”開展過程中,要始終明確學生本位的重要性,始終把重要目標對準學生群體,明確學生要求,了解學生需要,到學生群體中體會學生生活,知曉學生思想,這樣在課程思政的開展過程中才能更好地選擇發展方向與發展力度,在新工科開展的前提下,利用課程思政的滲透作用,把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在“立德樹人”的前提下,培養成知識信念具備的新群體,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可靠的接班人。
3?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的策略研究
以Java課程設計為例,我們摒棄原有模式,通過建立校外企業指導導師、網上對接客戶需求、分工對接不同模塊、模仿互聯網公司小組模式這3個方面提出策略進行研究。具體策略如下。
3.1?發展校外企業指導導師
在原本的大作業和畢設模式下,學生的任務需求及任務進度由專業老師一人負責對接,從開題、項目需求分析等均在校園內進行,缺少市場經驗與市場生存環境的調查,最終做出的課程設計或者大作業,也可能無法針對市場痛點或者順應時代需要,既無法體現新工科的新,也無法展現“課程思政”的教育作用。
為此,我們引進校外導師模式,從互聯網公司中聘請網絡產品經理或者技術總監對學生進行指導,從市場的角度出發,應用大學教授的專業知識去滿足市場客戶的需求,使得畢業設計或者大作業更符合市場生存規則,而并非只能看沒有實際用處的“花瓶”。我們把市場的價值引入到作業課程中去,本身便是踐行新工科的發展需要,引領工科專業更貼合實際發展,而并非停留在書本大學課堂上的標準知識模式。當我們從市場的角度出發看待課程設計時,我們也是在順應著時代的發展看待問題:市場需要這個功能,便是在這個時代發展中需要這個功能,國家社會正常運轉需要這個功能的參與,這便從側面踐行了“課程思政”的教學要求,我們拋棄原先的以結果為導向的教學方式,實行以市場需求帶動知識利用的方法,教書育人以參與市場運行,而并非只懂得課本知識的“書呆子”,達到立德樹人最終目的。通過此種教學策略的改進,我們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新工科為背景,極大發揮“課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3.2?實際網上對接客戶需求
基礎上,除了接受校外企業導師的市場化思維指導,更有效且更直接的方式便是學生與虛擬客戶的直接對話。模擬互聯網公司產品經理一職的作用,直接與客戶對話,分析客戶需求,并在不斷的需求改變中改變產品的特性,增加課程設計中的功能側重點。
在體驗與虛擬客戶對接的過程中,有一個重點是需要學生重新學習的,也是在新工科要求之下更貼合時代更貼合實際的過程:業務方通常都沒有互聯網之類的經驗,提的都是比較直接的需求;業務方不會把需求提干凈,通常都需要扮演產品經理一職的學生去慢慢引導他們;業務方通常是不會提出關于產品基礎架構的需求的,這些都是需要產品經理規劃好,如有需要他們參與及輸出的內容,需要及時提出,不然會造成基礎架構有問題,業務無法正常開展的情況
通過與虛擬客戶溝通需求這一過程,使我們的課程設計或者大作業更加真實化,更加貼合市場生產規范,讓廣大學子提前接觸到行業模式,有利于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專業的改進發展。在尊重市場尊重客戶的這一過程中,學生利用自己的知識滿足客戶的需求,以客戶為導向,更加貼合“課程思政”的要求模式。通過此種教學策略的改進,我們便能在一定程度上以新工科為背景,極大發揮“課程思政”教育的作用。
3.3?分工對接模塊
課程設計完成過程中,學生要完成整個課程設計的工作,造成了“樣樣做,樣樣模糊”的現象,學生不知道在一個產品開發過程中要用一個模塊怎么對接下一個相鄰功能或者工期的模塊,若一直以一種完成一個模塊再進行下一個模塊開發的模式進行開發,學生便不會擁有一種合作模塊的開發思維。因此,在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的“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探索要求下,我們更改為分工對接模塊,在新工科模式的驅動下,培養學生的合作分工能力;通過“課程思政”的發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合作意識。
4?結束語
課程思政是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是構建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目標的重要舉措,是培養新時代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途徑。近年來,通過打造廣覆蓋、全滲透的“大思政”格局,課程思政教育實效得到全面提升。與此同時,與全面推進課程思政高質量建設的目標任務相比,課程思政當下面臨的教育與專業教育在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教育理念上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孤島效應”:專業教育常常片面追求學科知識的客觀、中立,完成學生知識目標的傳授,忽視或無法達到高層次的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如果我們對課程思政存在認識片面化、簡單相加的“課程+思政”、生硬楔入的家國情懷和主流價值等問題,致使“兩層皮”現象突出。因此,需深諳課程思政的價值旨歸,正視現實困境,把握“破冰”要素,探析基本教育維度,找準實施路徑,使得各類課程守好渠、種好田,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穩步持續推進“三全育人”。
參考文獻
[1]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01):4346.
[2]陸道坤.課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問題及解決思路——基于專業課程思政的探討[J].思想理論教育,2018,(03):6469.
[3]夏小云,李紹燕,朱蓉,等.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類課程思政教學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教育,2020,(08):7578.
[4]王建東,鄒惠.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組成原理課程教學[J].福建電腦,2020,36(11):184185.
[5]鐘妮.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21,17(35):266268.
[6]龔津南.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學科前沿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與體會——以計算機視覺為例.大學,2020,(12):3435.
[7]潘顯民,萬瑩.新工科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與實踐——以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文化論壇,2021,13(05):120125.
[8]王海燕,彭旭東,王成霞.新工科背景下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探索[J].計算機教育,2022,(09):8184.
[9]羅莉霞.新工科背景下數據挖掘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J].林區教學,2021,(12):2528.
[10]龔津南.新工科背景下計算機學科前沿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與體會——以計算機視覺為例[J].大學,2020,(12):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