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海 張金蘭 解學通

摘?要:鑒于當前Python程序設計教學過程中普遍存在以講授編程知識為主、思政要素嵌入不足等缺陷,重新梳理,將家國情懷、法制意識、道德規范、工匠精神、職業素養、綠色健康生活等思政要素納入課程目標,并通過優化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將思政要素與專業課程緊密融合,起到思政要素潤物細無聲的效果。最后,通過完善考核方式,將課程思政成效納入考核體系。實踐表明,Python課程思政改革能較好地提升教學效果,更好地發揮立德樹人的思政作用。
關鍵詞: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75
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國內外各種不良價值觀通過網絡滲透高校,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學生價值觀難免受到影響。這給高校的學生思想工作帶來了較大的挑戰,如何引導學生抵御不良思潮的侵蝕,走向健康發展的道路,顯得尤其重要。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深入認識和推進高等教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既是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的客觀需要,也有助于增強思想政治工作與高等教育發展一體化推進。這要求高校包括專業課在內的所有課程都要嵌入思政要素,將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全方面地滲透到所有課程中去,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更好適應未來社會發展需要。
目前,課程思政已經成為共識,并深入到各高校,有關研究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在課程思政要素方面,王剛等人提出要把課程思政目標融入到整個教學設計中,深入挖掘各門課程思政元素?;張新長將愛國主義情懷、個人三觀樹立、社會道德素養、專業倫理意識和職業道德素養納入思政要素,并融入“智慧城市”課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國家認同感、民族自豪感及愛崗敬業精神。在提升教師思政能力方面,楊光指出應強化教育工作者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意識,提升專業課程教師挖掘思政資源的能力;張廣才、畢鵬飛等人指出要激發教師思政動力和思政能力,全面發揮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在協同育人方面,鄭艷、孔達等人提出思政要與專業課程緊密結合,在專業課程中挖掘思政要素,實現專業課程的協同育人,有助于實現高校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本文首先分析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思政現狀及存在問題,結合近期Python課程的研究情況,提出了一套課程思政建設改革方案,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考核等內容。
1?現狀及存在問題
Python語言具有語法簡單明了,開源免費,具有豐富的標準庫和大量的第三方模塊,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主流編程語言之一。Python語言程序設計課程在高校中大多作為計算機基礎課程,基本上各理工科專業都有開設。調研發現,大多數高校Python語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1)編程語言比較抽象,需要有較高的邏輯能力。數理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差的學生,容易產生畏難心理,甚至害怕編程。
(2)各專業開設的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授課內容差不多,沒有將專業知識融入到教學工作中,使得學生找不到專業方向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
(3)未將思政要素納入教學目標。目前的教學目標側重于專業知識及其靈活使用,但較少涉及到家國情懷、法律意識、道德規范、團隊協作、工匠精神等要素,失去了課程立德樹人的教育目的。
(4)大多數教師缺乏專業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實踐經驗,將相關思政內容生硬地搬入課堂,沒有達到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5)教學評價方式過于單一。大多數采用期末考試的形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期末考試評價方式無法評估學生平時思想水平的提高程度。
很多學者意識到這個問題,并開展Python課程思政方面的研究。曹鳳雪等人提出在“互聯網+”背景下進行課程思政建設的思路和路線,充分利用信息網絡技術,以服務于課程思政建設。陳紅陽等人從教學目標重構、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模式創新、評價優化等方面進行了探索。劉喜蘋等將思政要素融入Python課程的教學?提出“課堂思政”背景下的教學改革新思路,實現了知識傳授與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在總結前人對Python語言課程思政研究經驗的基礎上,結合高校學生特點,從課程思政建設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提出了一套改革方案。
2?課程思政建設方案
2.1?教師內強自我,強化思政能力
高校教師是課程思政主體,肩負著播種信念、塑造靈魂的重任,引導學生融入堅持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具有非常重要意義。目前,高校專業教師思政能力不強,需要內強自我,努力學習,提高思想政治敏銳性和教學能力。教師要多走出去交流學習,積極參加課程思政相關培訓,了解課程思政最新要求和發展;同時要多關注時事,提煉時事中思政要素,并用于教學實踐;深入學生群體,掌握學生思想動態,有針對性地選擇相應思政要素滲透到課程中。Python課程團隊要經常組織成員經驗交流,統一思想,統一整個教學目標、內容、實施過程和評價方式,全面提高團隊課程思政教學能力。
2.2?調整教學目標,提煉思政要素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歸宿,是教學設計、教學實施和教學評價的基本依據,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核心和靈魂。教學目標的完善與否,必然影響到后續教學設計及教學過程。目前大多數Python課程教學目標過于單一,側重于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未將思政目標納入或者納入不足,必將影響思政要素在課堂的滲透。因此Python課程思政建設首要任務是提升課程思政在Python教學目標中的地位,將思政目標提高到與知識目標、能力目標等同的地位。一個較完善的Python語言教學目標必須包含以下3個內容:
(1)知識目標:?掌握注釋、縮進規則、標識符和變量等固定語法;掌握基本數據類型;掌握順序結構、判斷結構和循環結構等基本結構;掌握異常機制與異常處理;掌握列表、元組、字典、集合、字符串等數據結構;掌握函數,包括函數定義、參數類型、參數傳遞等內容;掌握面向對象程序設計,使用類和對象解決較復雜的實際問題;使用文件解決批量輸入輸出的實際問題。
(2)能力目標:能夠用Python表達式表達實際問題;根據不同程序功能,選擇最恰當的數據結構進行設計;能夠對算法進行描述,建立結構化程序與面向對象程序;具有解決綜合應用問題程序設計能力、程序閱讀能力和程序調試能力。
(3)思政目標: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擁護中國共產黨,堅信社會主義道路,自愿融入社會主義事業;提高規則與法治意識,自覺遵守社會主義法制和道德規范;增強社會主義文化自信,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養成良好職業品質,能誠實、守信、愛崗、敬業,遵守職業道德;培養工匠精神,能執著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茍、不斷創新、追求卓越;提升團隊協作能力,能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關愛生命,關愛健康,養成綠色健康生活方式。
2.3?優化教學內容,融入思政要素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不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是采用項目式、任務式的教學模式,根據教學目標,將教學內容分成多個項目,每個項目分成為23個教學任務,在每個教學任務中融入具體的思政要素,具體見表1。
2.4?優化教學活動,實現思政要素
對教學活動,除了發揮課堂的作業,還要發揮課前、課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四階段教學法”,將“教、學、練、做”融為一體,教學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并且將思政要素融入到整個教學活動各個階段中。具體安排如下:
(1)課前預習:學生通過知識點視頻講解自主學習。登錄線上教學平臺,通過知識點講解視頻,對知識點建立初步認識,并且準備一些簡單的題目進行測試。另外,教師根據授課任務,可適當安排學生網絡上找一些資料,比如在講判斷結構時,讓學生搜索分段函數計算、身高體重判斷等內容。課前預習,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有效提升課堂學習效率。
(2)課堂教學。采用任務式教學方式,首先由教師引入任務,提出問題,講解應用背景,由此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明確本次任務的教學目標。接著,教師講解完成任務必備知識點,選取的知識點由預習階段的試題完成情況和課堂交互情況靈活確定。講解必備知識點后,教師引導學生自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習相關的知識和操作技能。為了培養學生團隊協作能力,可將班級學生分組,由組長組織討論共同完成。期間,教師要巡察,視情況引導學生討論并答疑。?學生完成任務之后,教師指出任務不足之處,引導學生完善,以提高學生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每次課結束前,教師引導學生歸納總結,尤其是對重點、難點、容易出錯處等進行總結。因此,通過引導學生完成任務,讓思政要素潛移默化地落實在課堂上,這樣對學生的影響是潤物細無聲,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綜合素養。
(3)課后作業:為了使學生能學以致用、舉一反三和觸類旁通,每次教學結束時及時布置相關的課后練習,使學生在課后進一步復習鞏固。
2.5?完善考核方式,強化思政效果考核
傳統的期末考試考核方式,考核條目明確,量化指標明確,但無法較好地評估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高情況。在全面將思政納入專業課程體系的情況下,必須在考核中評估學生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情況。可以將平時成績納入考核體系,平時成績包括學生考勤、在線測試和作業,也包括學生上課參與討論的程度及其思想道德水平提升情況。為了加大對課程思政成效的考核力度,建議提高平時成績在考核體系中的比重,比如可以提高至50%~60%。
3?成效與分析
按照以上Python課程思政建設方案,經過兩年的教學實踐發現,教師課程思政能力有所提高,不再機械地講解課程,而是能夠較好地將思政融入到教學活動中。課程思政使得課堂教學更加活躍,學生能夠積極地參與,自主學習,學習成績和思想道德水平也得到了較大提升。
在這過程中,教學任務的選擇極其重要,一個蘊含思政要素的任務可以讓學生較好的融入,在不知不覺中提升思想道德水平。因此,課程思政建設主要任務是挑選適合教學任務。對于教學任務的選擇,要與時俱進,時刻關注時事,從中凝練出思政要素,補充到現有課程思政方案中,這樣才能進一步推進思政建設,更好地發揮Python課程的立德樹人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曉慧.高等教育“三全育人”:理論意蘊、現實難題與實踐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18,(18):48.
[2]王剛,朱家存.新時代課程思政:價值、目標與路徑[J].課程.教材.教法,2021,41(5):410.
[3]張新長,李少英,阮永儉.智慧城市課程思政:核心元素和實施策略[J].測繪通報,2022,(9):158161.
[4]楊光.高校課程思政協同育人機制構建研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2):107109.
[5]張廣才.課程思政推行中的關鍵問題及解決路徑[J].昌吉學院學報,2020,(2):3034.
[6]畢鵬飛,羅萍.“課程思政”工作推行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路徑[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27):7375.
[7]鄭艷,吳春華,杜向鋒.測繪類專業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地理空間信息,2022,20(11):161164.
[8]孔達,姜艷,王笑峰,等.工程教育專業認證背景下的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06):1820.
[9]劉喜蘋,黃國芳.課程思政指引下《Python?程序設計》教學改革研究[J].電腦迷·教師研修,2022,(2):5455
[10]陳紅陽,何杰,何盈盈.“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2,20(5):6468.
[11]曹鳳雪,范洪輝,戴仁俊.公共課Python程序設計課程思政設計探討——以“互聯網+”為背景[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1):237239.
[12]張林存,張瑩.淺談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J].文學教育(下),2015(0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