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淑君
摘?要:在經濟全球化時代背景下,各國之間的經濟往來變得尤為密切。本文以廣州華商學院為例,分析探究“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在教學任務安排、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改革,借此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以順應新時代背景下對國際經濟合作人才的培養需求。
關鍵詞:經濟全球化;國際經濟合作;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23.076
1?國際經濟合作課程介紹
國際經濟合作課程作為本校的一門專業選修課,是針對國貿、國際商務專業的學生進行展開的,其目的在于通過全面、系統、深入地學習各種國際經濟合作相關理論,進而掌握國際經濟合作的整體宏觀框架和相關概念,掌握各種國際經濟合作的方式,了解國際經濟合作的基本特征、合作領域、發展趨勢,當前各類區域經濟一體化集團開展國際經濟合作以及國際經濟協調機制、模式、成果、矛盾和發展趨勢、各類國際經濟合作項目的基本內容、主要特點、程序和注意事項,一些我國的法律法規及管理條例等。可以讓國貿、國商專業的學生以整體全局觀來看待對外貿易。在教材方面,選用了涵蓋范圍比較廣泛的教材由夏英祝、盧雋、陳玉玲主編,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經濟合作》。在課程安排上,我校目前對于國際經濟合作給定的課時是36個課時,全部為理論課,符合該課程的培養性質。
2?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中的問題
2.1?教材內容欠缺時效性
當今世界發展格局日新月異,尤其是近幾年的疫情影響下,各國之間的合作關系受到嚴重影響,其合作方式以及合作內容要求都在發生不可預估的變化。而針對于該課程的教材卻普遍存在滯后性。一本教材從編撰,出版再到發行,往往要經歷較長的時間周期,到最后投入到課堂中時,整個世界經濟格局與書上描述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將影響到學生對世界經濟合作背景的理解。如我校2021年使用的該教材在進入課堂時,書本上的最新數據只更新到2017年,合作形式也與現實情況具有一定出入,該問題不僅影響到學生對于課程學習的掌握,也會對教學質量造成一定影響。最近幾年,全球經濟局勢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變化局勢也在日新月異。而教材對于目前國際經濟合作狀況的分析仍然停留在數年之前,學生無法從最新的時局動態去了解到當今各國之間的國際經濟合作關系,更何談對當今國際經濟合作局勢的進一步了解導致對課程本身也會缺乏興趣。
2.2?課程內容關聯性較差
綜觀目前市面上關于國際經濟合作這一課程的教材,均普遍存在各個章節內容相對獨立,章與章之間沒有形成一定的邏輯關系,且各個教材重點內容不突出,囊括性廣泛,關聯性較差的問題。如由夏英祝、盧雋、陳玉玲主編,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國際經濟合作》教材中有11章的內容,其中涵蓋了國際投資合作、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國際服務合作、國際技術合作、國際工程承包合作、勞務合作、租賃合作等等合作形式。每一章節對于該合作形式僅僅是淺嘗輒止地進行大概描述,學生對其理解不夠透徹。再如由盧進勇等主編,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的《國際經濟合作教程》中包含了13章的內容除一些常見的國際經濟合作形式以外,還講解了跨國公司、國際稅收等內容。與其他課程中的教學內容存在重合,雖然章節之間獨立性較強,學生某一章沒有學習好,并不影響到下一章的學習。但是各個章節之間無法串聯起來,且各個章節的內容學生或多或少在其他專業課程中有學到過,這嚴重打擊了學生上課時的聽課狀態以及課程積極性。
2.3?教學方法落后
為順應產業升級要求,目前眾多高校紛紛進行課程改革,致力于培養高質量的新商科建設人才。而《國際經濟合作》由于課程本身的理論性內容繁多,上課形式相對單一,仍停留在傳統的“填鴨式”教育層面,缺乏多層次的立體整合。上課均為老師不斷灌輸理論性相關知識,學生被動接受內容,缺少主動性思考與實操性體驗。學生普遍反映理論性知識太多,課程索然無味,僅僅為了應付考試。通常是,下節課就會忘記上節課的內容,整個課程學習下來,最后實際被學生掌握且吸收的知識少之甚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斷地強調理論性教學,忽略了實務性的課程融合,沒有相應的實操課程與之進行結合,也沒有深入到企業進行直接的了解接觸,知識僅僅停留在課程學完的層面,沒有真正地進行融會貫通,也無法運用到日后的工作中去,一來學生對理論知識的學習也是流于表面,二來也導致學生專業技能水平無法得到真正的提高。
2.4?考核形式單一
本校針對于國際經濟合作這一課程的考核形式是以考察式為主的開卷考試,其中以平時成績占比40%,期末卷面成績占比60%為統計分數。這種考核形式相對來說比較單一,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于該課程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中平時成績也是更多地局限于學生的作業和出勤上,學生認為,只需要在期末開卷考試的時候攜帶相關課程的書本以及對相關知識點進行歸納就可以輕松通過考試的考核。而缺乏對于該課程的深度思考和總結,對知識點的了解也僅僅只停留在卷面的書寫過程之中。并且考核形式更多僅限于選擇題、填空題、問答題和論述題之中,影響了教學效果,無法真正地對于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進行科學的分析。
3?教學改革的舉措
3.1?采取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指的是教師通過對課程中講解知識點相關的社會現象,企業案例進行收集,歸納及總結。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教材為主,案例為輔,將教材中的理論知識點通過案例給學生直觀地展示出來。針對于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可以提前準備相應的課堂教學案例分析庫,確保課堂效果。如在進行國際經濟合作概念的講解時,總結當今全球性的問題,擺數據,講事實,讓學生更為直接地意識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實意義,進而引發對國際經濟合作必要性的思考。再比如對國際技術合作的講解時,適時列舉出目前我國與其他國家針對于該項內容中已經結項或仍在進行的一些常見案例去引導學生思考。國際技術合作究竟描述的是什么,其中又包含哪些形式。以及我國目前在國際技術合作上遇到的一些阻礙和難題有哪些,應當如何更好的去解決。在講到國際發展援助中,可以搜索出符合最新發展趨勢的發展援助合作,如疫情期間中國對其它國家進行醫療與物資上的援助等。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將理論和實際有機結合,一方面增強課程的趣味性,另一方面,能引導學生更好的理解相關理論性知識。
3.2?進行啟發式教學
在課程傳授過程中,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去啟發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與探究,如通過相關視頻的啟發、語言啟發、數據啟發、參照組啟發等。如在中國對外直接章節中,可以列舉出中國對外投資的發展歷程,從引進來到引進了+走出去結合的模式中,引導學生對其效應進行總結歸納。如國際技術貿易章節中,可以通過案例和相關數據的分析啟發學生對于技術引進與自主創新關系之間的探討。再比如在技術貿易的內容中,針對于專利權知識產權等相關內容,可以結合我國近幾年知識產權的申報數量啟發學生對于知識產權重要性的思考。課堂中可以結合目前的時政元素,播放相應的國際經濟合作視頻,或者相關企業進行對外投資的視頻進行適當講解。通過啟發式教學,引起學生的主動思考,提升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與吸收能力。
3.3?自主參與式教學
采用將全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類,對其根據相應的章節布置作業。如在一些國際性組織中選取典型的代表,要求學生對其進行資料查找并歸納總結,在課堂上進行相關案例以及知識成果的展示。將課堂的主導權還給學生,老師減少理論知識的講解時間,培養學生對于案例以及相關數據的搜集能力。如在中國進行對外投資與引進外資中,給學生布置以“一帶一路”為背景,探究自改革以來,中國在針對這一領域開發的項目有哪些,與哪些國家進行了深度合作,貿易額、成交額以及相關數據的整理分析并繪制成表格,進而在課堂上全班一起討論與研究其帶來的影響等。要求學生在網上進行該課程相關知識的拓展,撰寫相應的讀書筆記或感悟,并在課堂上進行展示。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與積極度,還能讓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換為主動學習知識。除此之外,對小組之間的課堂展示進行分數評比,列入期末成績中。一定程度上能夠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課堂的競爭性,并且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
此外,還可以引用文獻資料分析方法提高學生的自主參與度。在課堂理論知識的講解之余,引導學生針對于某一理論知識點進行相關文獻的搜集和整理,提煉其中相關理論與其余理論的不同點,如技術貿易或知識產權等相關知識點,它的來源、發展以及相關的研究。并針對文獻資料中理論知識點的案例分析,更深入了解到理論知識的內涵,避免由于理論知識點體系的龐大以及理論知識點的繁雜從而導致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混淆。如根據著名期刊《國際經濟合作》,結合課本章節內容針對于不同的主題進行相關的期刊文獻整理,讓學生閱讀并摘錄相關篇章,并撰寫讀后感、文獻綜述以及知識點的總結,并在課堂上進行相應的反饋和學術交流。一方面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相關理論的了解和深入掌握,另一方面也能夠增強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對文獻資料及學術論文的搜集能力,為今后的畢業論文打下基礎。
3.4?進行教學改革
隨著新時代的號召,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洞察國際局勢,探索出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國際經濟合作道路,為此,可將新時代元素引入課堂中,增添思政元素。結合當前國際化的背景,將相關企業在國際化進程中的案例引入課堂進行分析和探討,在教材理論基礎的前提下,提高學生視野,啟發學生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并結合當地區域的產業發展特色進行擴展延伸。如可以結合廣東優越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引導學生可以結合自己家鄉的產業特色進行相關數據收集和整理,并深入探討其在國際環境下發展的可能性和可行性,一方面增強學生對教材的理解,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對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的錘煉。與此同時,對于期末考核的形式進行調整,改變過去平時成績主要靠出勤,只要按時出勤并結合期末一張試卷就能判定成績的傳統方式。建立動態考核制度,并注重整個學期的過程表現考核和平時的作業考核,將學生的按時出勤、課堂作業、案例的分析探討、小組的課程展示以及文獻的收集、整理、匯報等均納入考核范圍內。并對于期末的卷面考核一改以前的傳統題型答題考核情況,而是結合本學期所學習的相關案例或企業經歷進行小論文的論述,或是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將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案例學習、主體參與式學習在最終的期末成績中得到相關的體現,提高學生的參與能力以及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并有利于今后學生在相關工作中將其專業知識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的能力,真正做到學以致用,培養應用型人才。
4?結語
新時代下的國際經濟合作理論是順應了當前復雜多變的國際國內新形勢下提出的新理論,展現出了豐富的思想內涵和時代意義。國際經濟合作這一課程作為應用型國際商務人才的重要課程,應當基于其基本理論、案例分析以及時代的發展要求去體現先進的教學理念,借助互聯網大數據相關平臺,以傳統教材為主,以相關案例、文獻資料等為輔,整合教學內容,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和加強課程實踐教學來不斷拓寬學生的國際經濟知識視野,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國際經濟合作人才。
參考文獻
[1]趙明亮.“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改革探析[J].新課程研究,2020(09):4142.
[2]張沛東.“一帶一路”倡議下國際經濟合作課程的教學改革探討[J].教育現代化,2018,5(49):129130.
[3]康曉麗.新時期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改革與探索[J].經貿實踐,2018(24):291292.
[4]周偉,吳先明,阿德勒·本·約瑟夫.跨國公司在華直接投資及其影響研究[M].武漢大學出版社,2017(04):196.
[5]陳建安.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的全球經營[M].復旦大學出版社:復旦博學,2016(09):377.
[6]沈桂龍,張曉娣.?貿易強國與跨國公司發展[M].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理論與實踐叢書,2016(06):251.
[7]戰岐林,曾小慧.應用型本科院校國際經濟合作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J].時代金融,2015(05):286+292.
[8]喬雯,王雪,郜志雄.基于培養應用技術型人才的國際經濟合作課程教學改革[J].對外經貿,2014(1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