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需要通過文化活動這一載體來呈現和發揮力量。全媒體時代下,網絡、社交媒體及新媒體等數字化的載體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此背景下,如何利用全媒體資源促進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文化活動建設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該文總結了當前各類文化活動的特征,即多樣性更突出、互動性更強、商業化更明顯等,分析了當前文化活動的價值,即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傳承和弘揚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品質等,提出了融合多種載體與技術、提高個性化參與度、進行科學規范評估、引入跨界合作等促進文化活動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關鍵詞:全媒體;文化活動;高質量發展;個性化;科學規范評估;跨界合作
中圖分類號:G249.2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3)08(b)-0044-05
Analysi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n the Era of Omnimedia
RUAN Huaisi
(Anhu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00, China)
Abstract: Culture, as an important soft power of a country, needs to be presented and exerted through cultural activities as a carrier. In the era of omnimedia, digital carriers such as the internet, social media, and new media have become indispensable parts of people's daily lives. In this context, how to utilize omnimedia resource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ctivities is an important issue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current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more prominent diversity, stronger interactivity, and more obvious commercialization. It analyzes the value of current cultural activities, such as promoting soci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heriting and promoting culture, creating local characteristic culture,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It proposes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carriers and technologies, increasing personalized participation, and conducting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s, introducing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other paths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ctivities.
Key words: Omnimedia; Cultural activitie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dividualization;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evaluation;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隨著全球化進程不斷推進,文化作為一個國家重要的軟實力,愈發受到各界的關注和重視。然而,僅有優秀傳統文化還不足以讓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必須通過文化活動這一載體來呈現。
當前全媒體時代,網絡、社交媒體及新媒體等數字化的載體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1]。在此背景下,文化活動具有獨有的特征和價值,需要創新文化建設的方式和方法,將文化活動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從而更好地跨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升文化活動的品質和效果,為文化活動注入新的活力和創造力。
1 全媒體時代下文化活動的特征
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人們對文化活動的需求越來越高,使得文化活動的特征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1.1 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樣
傳統上的文藝演出和書法展覽等文化活動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人對文化多元化的需求,各種新穎、有特色的文化活動應運而生,如音樂節、動漫展、科技展等。這些新興的文化活動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休閑娛樂需求,還廣泛反映了社會文化進步的方向[2]。
1.2 文化活動更具互動性
在傳統文化活動中,觀眾只是被動地接受演出或展覽信息,而在全媒體時代,隨著互聯網的發展,文化活動越來越強調互動性與參與感。例如,在一些音樂節或演唱會上,藝術家會與現場觀眾進行互動表演,觀眾的參與感增強,提升了活動的互動性。
1.3 文化活動更加商業化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各種形式的文化活動已經成為很多企業提高知名度和增加營收的有力途徑。在此背景下,很多文化活動的策劃者開始注重活動的商業價值。因此,在文化活動中會引入各類商家入駐。
2 全媒體時代下文化活動的價值分析
在全媒體時代,文化活動變得更加多樣化,覆蓋面更廣,受眾更多元化。通過互聯網等新媒體平臺,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文化資源,參與各類文化活動。因此,文化活動在當今社會具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傳承和弘揚文化、促進經濟發展及提高生活品質等方面的價值。
2.1 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文化活動可為不同背景的人提供一個交流、互動的平臺,促進文化融合和社區共享感。全媒體時代,文化活動在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上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具體來說,文化活動可以從提高社會認同感、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文化創新和產業發展等方面促進社會和諧發展[3]。
2.1.1 傳遞正能量,提高社會認同感
文化活動可以通過吸引人們的注意力、打造共同語言等方式,傳遞正向價值觀念,塑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同時,讓不同人群分享文化資源,增強民眾在文化上的認同感,有助于建立起更為密切的社會聯系。
2.1.2 培養公民素質和維護社會穩定
文化活動是培養公民素質的有效途徑。在文化活動中孕育出的文藝形式,可以促進個人審美素質的發展,增強個人對美好事物的崇尚和追求,進而增加社會的積極投入;另外,通過集體性的文化活動,人們能夠找到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感,緩解疏離,降低對不同文化的排斥,從而有助于社會穩定。
2.1.3 促進文化創新和產業發展
文化活動是激發個體創造力、拓寬思維的重要手段,同時還是促進文化創新和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途徑。
2.2 傳承和弘揚文化
文化活動是文化傳承和弘揚的重要方式之一。通過文化活動,人們可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強對歷史文化的了解和尊重,激發對文化瑰寶的保護意識,并通過互相學習與分享,傳遞、弘揚文化精神。全媒體時代下,借助互聯網等新興媒介,各種文化活動得以更加廣泛、深入地傳播,不僅有助于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為人們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機會。
全媒體時代背景下,通過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社區文化、藝術展覽、文化講座等活動可以更好地融合傳統與現代元素,以生動活潑的形式向公眾展示中華傳統文化之美,激發大眾對中華文化的熱愛與認同。此外,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短視頻平臺等也成為普及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國風、古典音樂、書法、繪畫等文化形態通過數字化手段,走向更廣泛的受眾,方便人們隨時隨地學習欣賞。同時,文化活動可以促進傳承,營造濃厚氛圍[4],比如以“傳統節日”為主題的活動,讓年輕人親身參與、了解傳統節日文化和風俗習慣,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民間剪紙、年糕制作等也因此得到更好的傳承和保護。另外,一些專業性較強的文化活動,還可以為學習者提供更深入的研究機會,讓專業人士通過交流互鑒,推進中華文化傳承創新。
2.3 打造地方特色文化
在全媒體時代,不同形式的文化活動對于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數字技術和社交媒體的普及,人們可以更加容易地參與文化活動,并將其分享給更廣泛的受眾[5],這為地方提供更多機會來推廣本地的文化遺產和地方特色文化。例如:山東省淄博市,人們經常想到這座城市的燒烤文化,是因為當地有很多著名的燒烤店和美食節活動,吸引了大量游客前來品嘗美食、體驗文化。再如:安徽省蚌埠市,人們想起這座城市也會立刻聯想到中國南北分界線和張公山公園等標志性的景點和雕塑。這些文化活動和景點不僅可以吸引游客,還可以提高當地居民的歸屬感和榮譽感,并且對推動當地經濟和促進地方發展也有著積極的作用。
因此,應注重文化創意產業的培育和發展,鼓勵本土企業開發更多地方特色的文化產品和服務,加大對傳統手工藝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只有這樣,才能讓文化活動真正成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并且為地方的經濟、旅游和社會文化發展帶來更多的收益。
2.4 促進經濟發展
在全媒體時代,文化活動的舉辦可以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長。
2.4.1 提高當地知名度
舉辦文化活動需要宣傳和推廣,當地地標建筑、口碑美食、新奇景點等特色文化資源通過文化活動得以讓更多人了解,從而提高一個地區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游玩,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
2.4.2 促進本地文化繼承
由于文化活動重點是對文化方面的探究和展示,地方通過與各機構合作舉辦音樂、藝術、節日等主題活動,提升本地文化的影響力。在一定程度上,這些特色文化活動能夠促進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對于城市展示其悠久歷史和文化、增加其地域文化品位發揮著積極作用,并且有利于促進當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復興。
2.5 提高生活品質
文化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愉悅感和豐富的生活體驗,讓人們遠離單調的生活狀態,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比如,音樂會、電影節、文藝演出、美術展覽等文化活動,能讓人在欣賞過程中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從而獲得更好的心理狀態和舒適的體驗,提高其生活品質。
3 全媒體時代下文化活動高質量發展路徑
在全媒體時代,文化活動的形式和傳播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變革。如何利用全媒體資源促進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文化活動建設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提出融合多種載體與技術、提高個性化參與度、進行科學規范評估、引入跨界合作等路徑,來促進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
3.1 融合多種載體與技術
全媒體時代擁有更加廣泛和多樣化的信息傳播渠道和載體,可通過數字技術、VR或AR 等技術手段提供更加豐富的互動和沉浸式體驗,這將極大地促進文化創意活動的開發和優化。
對于文化活動而言,多種載體的融合和技術的應用可以帶來更加豐富的表現形式和參與體驗[6]。具體來講,可以將線上和線下等不同形式的載體進行有機結合,例如,將線上直播、VR或AR等技術手段與傳統的展覽、演出、比賽等相結合,以此來打造更加立體、沉浸式、互動式的文化體驗。融合多種載體與技術創新的文化活動將會在未來得到越來越廣泛的運用,它不僅推動文化產業的升級與發展,還為人們提供更加契合需求的、具有技術含量和互動性質的文化活動,極大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和文化體驗。
3.2 提高個性化參與度
全媒體時代注重先進技術的應用,利用社交網絡、人工智能等技術實現大規模個性化互動。在文化活動中,增加觀眾的參與感并使其更深入地了解文化內涵,對于提升人們的文化認知和增強文化價值發揮著重要作用。為了提高文化活動的個性化參與度,本文提出提供多樣化的活動內容、增加個性化的互動環節、搭建智能化服務平臺及增加互動式參與設計等路徑[7]。
3.2.1 提供多樣化的活動內容
不同人對文化活動的興趣點和需求各不相同,因此主辦方應該提供多樣化的活動內容供參與者選擇。比如,可以結合音樂、繪畫、舞蹈等元素,打造更具有創意和趣味性的個性化體驗。
3.2.2 增加個性化的互動環節
在活動中可以設置一些個性化的互動環節,通過人們的參與來提升個性化的體驗感。比如,在畫展中可以設置互動墻讓參與者進行創作,或者在演出現場加入互動小游戲等。
3.2.3 搭建智能化服務平臺
隨著科技的發展,可以考慮利用智能化技術來推進文化活動的個性化體驗。主辦方可以搭建一個智能化的服務平臺,通過大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技術,提供更符合參與者需求和喜好的文化活動方案,并且實現個性化推送,讓參與者更快速地找到自己感興趣的活動。
3.2.4 增加互動式參與設計
在活動的策劃和設計上可以更注重參與者的體驗,提供更多互動式設計。主辦方可以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參與者的興趣愛好和需求,進行更符合個性化需求的活動策劃和設計。
3.3 進行科學規范評估
隨著文化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科學、系統及規范的文化活動評估逐漸成為必需。要加強文化活動的定量和定性評估標準,如評估工具、數據采集與分析等環節,以優化活動策劃、實施和效果監測。科學規范地評估文化活動,需要明確評估目的和指標,根據所設定的評估指標,采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再對采集到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得出科學的評估結論和建議,編寫評估報告并分享給相關利益方[8]。
3.3.1 明確評估目的和指標
首先要明確為什么進行評估,評估的目標是什么。例如,是為了保證文化活動的質量,還是為了檢查活動是否符合政策法規等。然后根據評估目的確定評估指標,這些指標應該能夠全面客觀地反映文化活動的情況。
3.3.2 采集數據和信息
根據所設定的評估指標,采集相關數據和信息。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觀察、文獻資料搜集等方式獲取需要的數據。
3.3.3 分析數據和信息
對采集到的數據和信息進行分類整理和分析,匯總出文化活動的基本情況和各項指標的得分情況。
3.3.4 評估結論和建議
根據分析結果,得出科學的評估結論和建議。可以選擇采用量化指標或定性分析,參照實際情況分析總結出針對性強、可操作的結論和建議。
3.3.5 報告撰寫和分享
編寫評估報告并分享給相關利益方,如文化活動主辦方、調查組織等,以便后續改進和優化。
3.4 引入跨界合作
在文化活動中引入跨界合作可以使文化活動更加多樣化和普及化。本文提出利用數字技術、引入線上直播、利用居民社區資源、進行跨領域交流等方式,來引入跨界合作,創新文化活動。
3.4.1 利用數字技術
數字技術可以使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員共同開發和落實文化項目。例如,數字藝術家和音樂家可以通過互聯網遠程協作,制作出富有創意和動感的數字音樂視頻項目。
3.4.2 引入線上直播
線上直播可以擴大文化活動的觀眾范圍,并為不同領域的藝術家提供一個展示自己作品的平臺。例如,在不同國家、城市之間舉辦音樂會、戲劇演出或者文學講座等,通過線上直播,讓各地觀眾足不出戶也能欣賞到精彩的活動內容[9]。
3.4.3 利用居民社區資源
通過使用社區資源,可以削減文化活動的成本,提升活動覆蓋面和參與度,促進社區內外的互動和交流。例如,在社區公園或花園中舉辦戶外音樂會或者文學讀書會等活動,讓社區居民在閑暇之余更多參與社區建設,促進社區內部的親和力、凝聚力。同時, 社區資源的多樣性也為文化活動的開展提供很多支持。例如,在社區圖書館搭建經驗分享平臺;在廢舊物品回收站設置手工藝 DIY 制作區;在公共健身場所增加爵士舞表演等。在具體實現過程中,應該與社區居民代表、社工及相關群體充分溝通協商,了解各方意見和需求,在確保活動產生預期效果的同時盡可能避免給居民生活帶來不便[10]。
3.4.4 進行跨領域交流
跨領域交流可以促進知識在不同領域之間傳遞,創造出新的藝術形式和文化活動,促進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例如,舞團和聲樂家可以合作,將現代舞蹈和聲樂表演結合起來,創造出別具一格的音樂劇。話劇和建筑師可以合作,將戲劇與建筑元素有機融為一體,創作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舞臺設計和布景。這種跨領域的合作可以激發參與者的創造性思維和想象力,推動其在各自領域內更好地表達和展示。通過舉辦跨領域交流形式的文化活動,可以吸引更多觀眾和游客,利于提升地方文化的影響力和認可度。
4 結束語
全媒體時代下,網絡、社交媒體及新媒體等數字化的載體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這種背景下,如何利用全媒體資源促進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文化活動建設發展需要思考的重要課題。本文總結得知,當前各類文化活動具有多樣性更突出、互動性更強、商業化更明顯等特征,當前文化活動具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傳承和弘揚文化、打造地方特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生活品質等價值,并提出融合多種載體與技術、提高個性化參與度、進行科學規范評估、引入跨界合作等方式,促進文化活動的高質量發展,以期讓文化軟實力發揮出最大潛力,創造更加繁榮和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侯艷輝,管敏,王家坤,等.全媒體時代基于微分博弈的網絡輿情引導激勵機制研究[J/OL].中國管理科學,2023,31(8):1-16[2023-05-24].https://doi.org/10.16381/j.cnki.issn1003-207x.2022.0977.
[2] 元禮娜.全媒體時代下高校校園文化的融合發展研究[J].短篇小說(原創版),2017(35):76-77.
[3] 茅海燕.全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路徑探析[J].江蘇高教,2014(6):53-55.
[4] 張文,全軍樺.全媒體傳播“紅色文化”的路徑探析[J].湖南社會科學,2014(4):257-260.
[5] 舒衛征.探析全媒體時代高校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模式[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9,35(3):29-31.
[6] 黃朝峰,石周燕,邱佳鈴.高校官方微信的研究現狀、運營特征和管理策略[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6,20(1):49-52.
[7] 董鑫.全媒體時代高校宣傳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策略研究[J].智庫時代,2019(49):38-39.
[8] 田艷,賀鵬宇,杜曉巖.全媒體時代下地方院校校園媒體發展路徑探析:以山西農業大學及某二級學院為例[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21(6):10-13.
[9] 劉可.試論中國傳統文化與當前思想政治教育的聯系[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7):17-18.
[10]楊濤.全媒體時代《攝影入門與實踐》課程革新探索[J].貴州農機化,2021(2):6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