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全球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許多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短板得以彌補,加之各種優惠政策出臺,令我國眾多企業開始邁向新能源汽車行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比亞迪”)作為我國較早一批探索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近年來也抓住了時代的機遇取得了快速發展,成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龍頭。因此,文章選取比亞迪為案例公司,結合企業戰略進行SWOT分析和財務分析,評價企業戰略的實際效果,分析各項財務指標,并與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新興勢力“蔚小李”和傳統汽車企業上汽集團進行對比,發現企業潛在的威脅、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研究結果顯示:比亞迪在產能、短期償債能力、長期償債能力、營運能力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比亞迪應采取相應措施進行優化完善。
關鍵詞:新能源汽車行業;企業戰略;SWOT分析;財務分析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3)36-0138-05
DOI:10.13939/j.cnki.zgsc.2023.36.138
1?引言
我國政府自2010年起,通過連續多年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化推廣計劃、大力扶持和補貼政策等措施,逐步打造了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積極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同時,新能源汽車技術不斷突破,價格不斷下降。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得以不斷擴大,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然而,在新能源汽車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企業也應注意公司戰略和運營中出現的財務問題,否則可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鑒于此,文章選擇了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代表性企業比亞迪進行戰略視角下的財務分析,找出問題并提出建議,同時也能為其他同行企業提供參考。
2?比亞迪概況
2.1?公司概況
比亞迪成立于1995年,當時其主要業務不是新能源汽車,而是電池業務。之后為了進一步拓展公司的業務,并結合當時的內部情況與外部環境,公司決定依托自家的電池產業向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軍。由于比亞迪之前的技術積累與搞研發投入,為比亞迪帶來了許多先進技術與熱銷產品,也讓比亞迪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龍頭企業。2022年,比亞迪營業收入達到4240.61億元,實現凈利潤177.13億元。
2.2?公司戰略
2.2.1?技術創新戰略
從表1可以看出,比亞迪的研發投入在同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并且比亞迪在研發投入方面的努力也帶來了豐碩的成果,二十幾年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比亞迪先后推出了多項新技術,如“刀片電池”、比亞迪e平臺、比亞迪DM-i混動技術等。
2.2.2?國際化戰略
早在2012年,比亞迪就在歐洲保加利亞布雷茲尼克市首次成立了海外工廠,隨后又在美國、巴西、匈牙利、泰國等眾多海外地區設立汽車制造廠,并且在海外地區獲得了快速發展。截至2022年,比亞迪在海外的營業收入達到914億元,占總營業收入的21.57%。此外,比亞迪還與丹拿、Momenta、地平線、英偉達等眾多海外知名企業達成戰略合作關系,共同參與了多項研發,如車載智能芯片、車載音響、智能輔助駕駛系統等。
2.2.3?戰略合作
從2013年至2023年這十年間,比亞迪先后與國內外多所高校、研究所、科技公司等展開了深度合作,包括與北京理工大學合作研發的線控智能駕駛技術、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共同研發智能交通與智能駕駛技術,也跟國內多家知名企業展開了戰略合作,包括百度、華為、丹拿、英偉達等,其主要的合作內容是汽車的智能化。這些項目也為比亞迪帶來了多項技術成果,如智能座艙、智能車載系統、智能駕駛輔助、汽車智能網聯系統等。
3?SWOT分析
3.1?優勢分析
3.1.1?技術積累
在電池領域,2007年比亞迪在全球范圍內率先研發出第一塊可用于汽車充電的磷酸鐵鋰電池,后續還自主研發了高電壓架構、高安全和高能量的動力電池和“刀片電池”,并且部分技術還受到了國際知名新能源汽車品牌特斯拉的青睞,將在其后續車型上也搭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在混動與電動技術方面,比亞迪擁有DM雙模技術,以及比亞迪e平臺,為旗下的新能源汽車提供了強大的技術支持。
3.1.2?擁有全產業鏈
比亞迪依托自家強大研發能力,經過多年的布局,包括電池、電機、IGBT晶圓、功率器件驅動芯片等多項技術,比亞迪都實現了自主研發、生產,逐步實現了從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到整車的全產業鏈覆蓋。例如在電池方面,比亞迪具備了完整的研發及生產體系,包括:礦產資源開發、材料研發制造、工藝研發、電芯研發制造、?BMS研發制造、模組研發制造、電池包開發制造、梯級利用回收。
3.1.3?人才儲備充足
比亞迪向來注重人才的發展與培養,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比亞迪擁有數十所研究院,其中不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國內頂尖院校的高材生,這些也為比亞迪創造了多項技術專利。根據官方資料顯示,比亞迪研發人數近7萬人,全球累計申請專利超3.9萬項、授權專利2.7萬余項。
3.2??劣勢分析
3.2.1?產能問題
比亞迪雖然依托自家的各項技術平臺打造了許多熱銷車型,銷售訂單持續火爆,但是由于前些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量并沒有現在這么多,所以比亞迪在汽車制造基地的投入建設比較保守,2020年之前,比亞迪幾乎沒有進行乘用車基地的擴張,直至近年來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發展,才開始不斷加強制造基地的建設,然而目前旗下的部分車型仍然存在產能問題。
3.2.2?庫存問題
比亞迪雖然部分車型銷量持續高漲,甚至造成了產能問題,然而有一些車型則銷量遇冷,出現了庫存擠壓的問題。比亞迪近年來的存貨周轉率情況和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新興勢力(如蔚來、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等)相對比較落后,具體情況如表2所示。可以發現,比亞迪的存貨周轉率情況從2019—2022年四年間雖然在持續提高,但是對比同行代表企業則比較落后,甚至在2020年和2021年兩年間明顯落后同行企業。
3.2.3?智能駕駛技術相對落后
比亞迪一直認為智能駕駛,尤其是無人駕駛技術會牽扯到許多問題,包括:倫理、道德、法律、責任認定等,所以在智能駕駛方面的研發比較保守。然而,其他的許多廠商,如百度、美國Waymo、中德日合資企業Momenta等也認為無人駕駛技術是汽車智能化發展中一定也必須突破的瓶頸,并且目前也在積極解決一些技術難題。
3.3?機會分析
3.3.1?新能源汽車潛在市場大
目前中國仍有近六成無車家庭,并且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迭代,其在許多方面并不遜于燃油汽車,讓許多消費者逐漸轉變了對新能源汽車的觀念,因此,新能源汽車市場具有較大的潛在市場。
3.3.2?中國新能源汽車被國際認可
2022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截至9月其銷量的全球占比已超60%,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之一,同時,中國新能源汽車所占汽車出口比例越來越高,新能源汽車已成為中國汽車出口的重要增長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出海趨勢越發顯著。?
3.3.3?政策支持
國家針對新能源汽車企業出臺了各種優惠政策,近期,財政部、稅務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關于延續和優化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公告》,表示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減免政策將延續至2027年年底,這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來說無疑是重要的發展機會。
3.4?威脅分析
3.4.1?原材料價格上升
近年來,動力電池原材料中的電池級碳酸鋰和磷酸鐵鋰價格猛升,尤其電池級碳酸鋰價格一度突破50萬元/噸,并且沒有下降趨勢。原材料價格飛速增長,動力電池生產成本驟增,電池供應嚴重不足。動力電池又貴又少,嚴重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利潤和生產。
3.4.2?全球缺芯潮
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半導體行業出現全球性嚴重芯片缺貨,并且美國知名車企福特預測2023一整年缺芯問題將繼續存在,這導致汽車行業深受其害。有關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年末,全球汽車已累計減產1494萬輛,其中,中國市場累計減產198.2萬輛。缺芯導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供需矛盾尖銳,影響供應鏈穩定性,是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3.4.3?競爭激烈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數據顯示,2023年6月新能源汽車零售量達到了67萬輛,環比增長15.5%,占汽車總銷量的36.0%。并且隨著大量競爭對手的入局,許多具有競爭力的車型也層出不窮,因此比亞迪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也必須不斷強化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4?財務分析
4.1?償債能力分析
從表4與表5得出,在短期償債能力方面,2022年比亞迪的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均低于同行企業,并且兩項指標近年來呈現下降趨勢,這表明比亞迪的短期償債能力對比同行企業較差;在長期償債能力方面,?2022年比亞迪的資產負債率明顯高于同行企業,并且近年來呈現上升趨勢,這說明比亞迪的債務資金較多,其長期償債能力較差。總的來說,比亞迪的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相比同行業都比較薄弱,呈現出較高的財務風險。因此,接下來比亞迪應該優化資本結構,避免過度舉債經營。
4.2?營運能力分析
從表6與表7得出,在固定資產周轉率方面,比亞迪在行業中處于中等水平;流動資產周轉率和總資產周轉率方面,比亞迪明顯高于同行,這說明企業資金流動性和總資產運營效率較強,并且近年來兩項指標呈現上升趨勢,情況良好;在存貨周轉率方面,比亞迪明顯低于“蔚小李”和上汽集團,這說明企業可能存在存貨積壓、部分產品銷售不暢等問題;賬款周轉率方面與同行業相比仍有上升空間,但考慮到企業近年來回款周轉率呈現上升趨勢,說明公司的回款能力尚可,壞賬風險水平較低。通過營運能力的分析可以發現,比亞迪在存貨周轉率方面落后于同行企業,可能存在存貨積壓的情況。因此,比亞迪應該優化存貨管理,并且充分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避免某些產品銷量不佳導致存貨積壓。
4.3?盈利能力分析
比亞迪旗下搭載的自研技術的新車型,如宋PLUS?DM-i、比亞迪漢等均有著較高的銷量,其中,比亞迪漢的銷量更是在第一季度突破了3萬輛。另外,2023年上半年,比亞迪的海外汽車銷量也達到了7.43萬輛,這從側面反映出比亞迪技術創新戰略與國際化戰略為比亞迪帶來了核心競爭力,加強了企業的盈利能力。從表8與表9可進一步得出,“蔚小李”的銷售凈利率為負數,說明三家企業2022年為虧損狀態,并且根據當前市場情況,大部分新能源汽車企業均為虧損狀態,而比亞迪在盈利的情況下還可以保持銷售凈利率增長;在銷售毛利率和凈資產收益率方面,比亞迪在同行中也處于高水平。總的來說,比亞迪在行業中的盈利能力較強,雖然在2021年均有所下降,但考慮到疫情原因,市場整體都處于低迷狀態,因此屬于正常波動范圍。
4.4?成長能力分析
從表10與表11得出,在營業收入增長率方面,上汽集團為負,新能源行業整體都表現出了良好態勢,其中比亞迪的營業收入增長率最高,并且還保持著逐年上升的趨勢;在凈利潤增長率方面,僅有比亞迪保持著高速增長,側面表明比亞迪的全產業鏈優勢優化了成本管理;在總資產周轉率方面,比亞迪也明顯領先同行企業,近年來總資產增長率也逐漸加快,結合比亞迪近幾年大量投建生產基地與線下銷售門店,說明比亞迪正在快速擴張,表現出了較好的成長能力。值得注意的是,企業在選擇快速擴張的同時,也應做好充分的市場調研工作,避免盲目擴張,對公司發展造成影響。通過本小節的分析可以發現,比亞迪的成長能力良好,在同行企業中處于領先地位。
5?結論
文章通過SWOT分析與財務分析兩個方面對比亞迪在行業中的整體狀況進行了研究。在SWOT分析部分,主要對比亞迪目前的優勢、劣勢進行了陳述,對可能存在的機會和潛在威脅展開了探討;在財務分析部分,選取比亞迪2019—2022年的部分財務數據進行了分析。
經研究后得出結論:比亞迪是一家盈利狀況良好,在行業中處于領先的企業,但是本身尚有一些劣勢和問題需要彌補和完善。在償債能力方面,比亞迪的短期償債能力和長期償債能力都需要改善,企業應該注重資本結構的合理性,避免過度舉債;在營運能力方面,比亞迪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庫存和產能上,企業應該優化庫存管理,做好市場調研,避免生產不足和生產過剩。
總之,作為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的佼佼者,比亞迪汽車的銷量在國內外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若該企業能夠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做出一些調整戰略,那么企業將會得到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健華,李儒婷.新能源上市公司績效評價體系構建及應用[J].會計之友,2018(22):78-82.
[2]?李建鳳.基于企業戰略的財務報表分析——以格力電器為例[J].財會通訊,2017(8):67-71.
[3]?汪艷濤,盛童.基于企業戰略視角的財務報表分析——以海爾智家為例[J].會計之友,2022(7):87-92.
[作者簡介]邱家豪(1997—),男,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