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枝
摘 要:良好的道德素養是一個人的立根之本,立德樹人是小學德育工作中最關鍵的一環,對小學生未來的發展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文章簡述了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意義,及對小學德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難進行分析,并提出了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的策略。旨在引起對立德樹人觀念的思考,拓寬提升學生道德品質的思路。
關鍵詞:小學;德育工作;實施策略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鮮明地闡述了“立德樹人”的重要地位。《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是指導中小學德育工作的規范性文件,為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指明了具體方向。
一、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的意義
首先,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立德樹人的重要性,體現了德育工作在學校教育中的重要戰略地位。小學生是未來新興的主力軍,目前正處于人格形成的初始階段,小學德育工作的開展顯得尤為重要。積極開展小學德育工作,發揮出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的作用,對小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和優秀的道德品質產生積極的重要影響,同時也為小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因此,只有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夠真正發揮立德樹人理念的作用。
其次,目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未成熟,其人生觀、價值觀逐步形成,正處于學習德育知識的關鍵時期。因此,學校應當積極抓住學生正所處階段的重要性與特殊性,通過各種渠道、多個方面高效地開展德育教育工作,不僅要在德育教育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還要使學生明確其使命感,提升其在社會角色中的責任感,激發他們的內驅力,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得以健康成長,形成優秀的道德品質。
最后,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有利于推動小學校園文化建設的發展,校園的文化品牌建設成果具有相關價值,是學校的門面,是學??茖W辦學和持續發展的指路燈。教師精準開展學校德育工作,不僅可以提升在校學生的道德素養,還可以促進教師自身道德修養的發展。當校園里師生的品德素質不斷提升時,校園文化氛圍也會逐漸向朝氣蓬勃的方向發展。
二、小學德育工作開展的策略
(一)生活情境融入德育教育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對現代教育依然適用。在開展小學德育工作時,應該把“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融入具體的德育教育活動中,入情入境地讓學生通過真實的生活案例感悟德育知識,拒絕說教式和灌輸式的德育教學方式。教師在進行德育教育時,可以從常見的生活情境作為切入點,給學生一個設定好的生活場景,讓學生在虛擬的情境中進行自我判定和反省。以“在公交車上是否要讓座”的主題情境為例,借此情境旨在培養小學生的尊老愛幼道德意識,例如,當你坐公交車的時候,看到一個老奶奶沒有座位坐,只能在旁邊站著,此刻你會怎么辦呢?根據這個前提和教師創設的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口頭表述自身的做法,如“起身把自己的座位讓給老奶奶”等,從而引導并培養學生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教師通過模擬生活情景從而引入德育教育,使學生以良好的道德品德要求自己,在設定的生活情境中進行是非判斷,同時自主分析應對情境的做法。
為提高學生的德育學習興趣,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視頻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為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操,可以為學生播放紅色電影——《長津湖》,讓學生了解抗美援朝的重要歷史意義,感受志愿軍連隊在艱苦卓絕的惡劣環境下堅守陣地、奮勇作戰的無畏精神,讓學生明白我們今天的美好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是先輩為我們拼下來的,有一群可愛可敬的人在守護我們,守衛國家,所以要更加珍惜當下?,F在的新一輩,同樣用生命保護人民安全,保護國土不容侵犯,向最可愛、最英勇的人致敬!激發學生強烈的愛國情感。
(二)規則滲透于學習生活中
常言道,無規矩,不成方圓。對此,基于小學生所處于的特殊階段,把握小學生身心發展的正常規律,因此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德育目標。學校應當借助獎懲分明的規則和制度強化學生的行為,對于小學生來說,部分小學生可能經常出現不當的言行。但是當他們違反道德禮儀或者犯錯時,如果教師只對學生說“正確”“錯誤”“可以做”“不可以做”等簡單的約束性要求,難以引發學生的共鳴,也達不到預期的德育教育目標。所以獎懲分明的規則和制度會讓學生在獎勵的驅動和懲罰的約束下再三思量自身的言行,從而強化他們的正確行為,樹立正確的道德觀。例如,我校設定了文明中隊評比,以班集體為單位,每個星期進行一次評比。大隊委會根據班級的考勤、班級清潔、課堂紀律、學生個人文明行為、集體活動等情況進行評分(加分和減分),學校在每周一進行“文明中隊”的頒獎。通過文明中隊的評比,使小學生明確遵守紀律、遵守規則的重要性,讓學生接受并踐行文明中隊評比的規則。促使學生自覺地規范自身的日常言行,能強化他們的內驅力,從而不斷增強他們的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
(三)生活化案例豐富德育活動
教師在開展德育教育工作時,通常直接以傳授德育知識為主要教育的教學方式,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不能很好地集中精力,影響了課堂教育教學的效果。從而導致德育學習氛圍不夠濃厚。學校在德育教育工作落實過程中過于重視德育教育的理論教學,沒有全面考慮小學生真實的內心情感需求,極其容易忽略學生內心的真實感受,在德育教育工作開展中,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都過于表象化,極度容易讓學生感覺到乏味。在德育課程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生活化的案例,豐富教學課程內容,生動、形象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對學生進行精神洗禮。
除了課堂教學外,教師可以嘗試與學生共同參加實踐活動。豐富多樣的實踐活動,既能檢驗教師的德育教學成果,還能讓學生在實踐中真切感悟德育教育的真諦,從而培養學生形成熱愛祖國、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等優良道德品質。因此,教師可以設計相關德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家長共同參與德育實踐活動。例如,可以把傳統的風俗文化、節日文化等與德育活動緊密結合起來。以清明節為例,我校于4月4日下午組織少先隊員代表參加“緬懷革命先烈,賡續紅色血脈”——2023年沙灣街清明主題活動。祭掃活動分為忠烈祠掃墓、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力量三個環節,使學生切實重溫那一段段崢嶸歲月,向英雄致敬,向幸福生活致意,堅定理想信念,逐夢新征程,抒發繼承烈士遺志、發揚英雄傳統、發奮圖強、爭做共產主義接班人的情懷志向。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是教育教學工作的根本任務,德育工作是小學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所在。只有將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才能夠真正發揮立德樹人理念的作用。小學德育教育是一項持久的工作,是一項系統性較強的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要加強對自身的認識,將德育滲透至日常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做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擁有良好的道德情操和品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基礎。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運用科學有效的措施、方法開展小學德育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蒲跟兄.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的策略分析[J].求知導刊,2022(23).
[2]徐海蓉,趙燕麗.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A].2023年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學術研究論壇論文集(三)[C].2023.
[3]孫欣.提高小學德育工作實效性的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