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星星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文學作品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在此框架下,如何進行讀寫結合成為重要的議題。針對學生的學情和文本的特點,應選擇合適的讀寫結合方式;教學中,應創設真實的讀寫結合情境;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要與時俱進,拓展讀寫結合的資源。
關鍵詞:讀寫結合;文學閱讀;創意表達;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并將其作為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之一。該任務群旨在“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感受文學語言和形象的獨特魅力,獲得個性化的審美體驗;了解文學作品的基本特點,欣賞和評價語言文字作品,提高審美品位;觀察、感受自然與社會,表達自己獨特的體驗與思考,嘗試創作文學作品”。文學作品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包括文學作品閱讀與表達兩大教學內容。其中,寫作是“表達”的一個重要部分。寫作并不是天馬行空,而應依托于閱讀。閱讀是學生的輸入,寫作是學生的輸出,有了輸入才有輸出。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視角下,寫作教學應突破以往學完一個單元寫一篇作文的范式,而應與閱讀教學緊密相連,呈現多種形態,從而切實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選擇合適的讀寫結合方式
在“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中,可以發現學生的寫作在形式上可以很豐富:“運用多種方式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是寫作,“借鑒其中的寫作手法,表達自己對自然的觀察和思考,抒發自己的情感”可以是寫作,“學習欣賞、品味作品的語言、形象等,交流審美感受”可以是寫作,“嘗試寫詩歌、小小說等”可以是寫作,“欣賞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也可以是寫作。這些寫作均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進一步看,讀寫結合有多種形式。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學生的學情和文本的特點選擇合適的讀寫結合方式至關重要。一般來說,讀寫結合的方式有以下三種:
1. 在作品的內容上結合。每一篇文學作品都有獨特的內容,有些內容與青少年學生的成長密切相關。教師可以讓學生仿照課文,寫類似的內容。例如,在散文《背影》中,作者兩次寫到自己“聰明過分”的行為。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這種“聰明過分”的行為,然后請學生寫下類似的行為并表達自己的體會。由此,從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出發,學生可以遷移到自己的生活體驗,寫出的內容可以表達真情實感。
2. 在作品的技法上結合。文學寫作不同于哲學寫作、歷史寫作等其他寫作方式,根源在于文學寫作有獨特的技法。從文學閱讀中學習文學寫作的技法,是寫作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讀寫結合較多的也是在技法層面上結合。比如,老舍的散文《濟南的冬天》中運用了大量的擬人修辭手法描寫濟南冬天的風景,語言生動。教師可以設計教學任務要求學生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描寫家鄉的景物。學生通過對文章擬人手法的分析,提煉相關的寫作學習元素,并將之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讀與寫在技法層面能夠得到有效結合。
有一類技法需要單獨列出,即文體知識。文學作品可以分為小說、詩歌、散文、戲劇等多種文體。針對不同的學段,“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建議學生嘗試創作不同文體的文學作品。以現行義務教育統編語文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在教學完《我愛這土地》《鄉愁》《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之后,學生對現代詩的創作規則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以讓學生進行現代詩的創作。當學生創作了不同文體的文學作品,也會進一步加深對文體的認識。
3. 在作品的思想上結合。每一篇文學作品都蘊含著獨特的思想,彰顯著一定的文學價值。當個體在進行文學作品閱讀時,會獲得閱讀感受,體會作品的情感和思想內涵。在此基礎上,學生可以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發表評論。這種形式的寫作會促進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對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均有益處。
綜上,以上三種讀寫結合的方式,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都可以運用。需要注意的是,在實際運用中,一是要考慮到學生的學情而選擇合適的結合方式,二是要考慮到文本本身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以選擇結合點?!拔谋臼菓{借,學生是教學的出發點和終點,寫作知識是教學內容的核心,這三者需要通盤考慮?!边@樣才能避免盲目地設置讀寫任務,使得讀寫結合教學更加合理、高效。
二、創設真實的讀寫結合情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指出:“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培養的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積極的語文實踐活動中積累、建構并在真實的語言運用情境中表現出來的,是文化自信和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的綜合體現?!蔽膶W閱讀和寫作作為語文的實踐活動,需要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生。以往的學生的單元作文、應試作文大多都不是在真實的情境中發生,難以引起學生的寫作興趣。真實的情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要創設真實的讀寫結合情境,可以從社會生活情境和個人體驗情境出發。
(一)社會生活情境
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是讓學生掌握寫作知識,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學生從學校畢業之后,能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運用已經習得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因此,學校的寫作教學不能天馬行空,而應與社會生活的真實寫作需要相聯系。由此,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應多設置與社會生活相關的寫作情境。
以統編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為例,該單元所選的四篇課文《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講述的都是平凡人物的故事。在生活中,杰出人物畢竟是少數,平凡的人物才是生活中的大多數。不過,在這些平凡的人物身上,有著純真善良的美好品格和堅定樸素的人生追求,這是人性的光輝。在對這些課文的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可以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對周圍平凡人物的觀察,為這些平凡人物寫一些評論。這樣,學生可以將生活的體驗與文本對話,在社會生活的真實情境中去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二)個人體驗情境
個人體驗情境是“學生個體的體驗與學習內容能夠產生共鳴的情境,多運用于需要豐富情感體驗的文學作品的教學中”。當學生閱讀完一篇文學作品后,其真實的感受一定是自己體驗到的感受。教師在設計讀寫任務時,可以以學生的個人體驗為出發點,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
以統編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教師在教學現代詩歌時,可以組織班級進行朗誦比賽,通過朗誦來讓學生真切體會到詩歌的韻味、情感。學生的朗誦越到位,對詩歌的理解也就越深刻。由此,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寫詩歌評論或者自己創作詩歌等寫作任務。學生有了自己真實的情感體驗,也就能在習作中表達出真情實感。
三、拓展豐富的讀寫結合資源
傳統的讀寫結合,一般是學生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然后結合相關的點來進行書面寫作?!拔膶W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在第四學段建議學生“領略數字時代精彩的文學世界,欣賞由經典文學作品改編的影視作品,感受不同媒介的藝術魅力”。這啟示教師可以突破傳統的閱讀和寫作,拓寬讀寫結合的空間,與時俱進,感受數字時代文學藝術的魅力。
(一)開展多種形式的寫作與表達
隨著互聯網和數字產品的飛速發展,如今人們越來越傾向于在網上獲取信息。微信公眾號是互聯網圖文信息的代表。教師可以嘗試讓學生進行微信公眾號的圖文創作。比如,當學生閱讀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后,教師可以設計讓學生以微信公眾號的形式發表自己的讀后感。圖文相結合,學生對作品的理解會更加深入。除圖文信息外,視頻資訊因其形式生動活潑也成為人們獲取互聯網信息的重要來源。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嘗試創作視頻作品。比如,在閱讀并理解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基礎之上,教師可以讓學生創作并錄制一個薦書視頻。學生需要寫好稿子并錄制,傳達給觀眾對這部作品的理解。
(二)利用互聯網媒介宣傳創作作品
“任何一次寫作行為都可以看作是一場特定語境下的對話交流?!币虼?,當學生利用多種媒介創作出圖文或者視頻作品時,可以利用互聯網媒介宣傳自己的作品,從而收獲到讀者的反饋。在傳統的寫作中,學生作文的讀者基本上局限于老師和同學。而利用互聯網的傳播,學生作品的讀者群能夠得到有效擴大。在某種程度上,互聯網是面向社會生活的真實語境,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學習任務群作為義務教育階段六大學習任務群之一,為閱讀和寫作教學提供了指南。在此基礎上,讀寫結合也有廣闊的空間。教師要引導學生開展正確、合理、高效的讀寫實踐活動,落實各項核心素養,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葉黎明.正確把握讀寫結合的“點”[J].中學語文教學,2014(12).
[3]吳金錚.“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讀寫結合”的教學實施策略探究——以部編版必修上冊第七單元為例[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2.
[4]榮維東.交際語境寫作:我國寫作教學的發展方向[J].語文教學通訊,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