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長泰區現存石牌坊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嚴智龍
(漳州市長泰區博物館,福建 漳州 363900)
牌坊是我國古代一種門架式的建筑物,具有悠久的歷史,一般采用木、石等材料建成,上刻題字或石雕裝飾,多建于廟宇、陵墓和園林前或街道的路口,具有行進導向、組織空間、點綴景觀等作用。牌坊“起源于公元前5世紀的春秋中期,始稱‘衡門’,演化至漢代的‘欞星門’,唐代的‘坊門’,至北宋時期演變成為一種獨立兼具標志性的開放式門樓建筑,明代之后至清末的牌坊功能性逐漸由紀念性的精神功能,轉變為統治者表彰功勛、德政、科舉及忠孝節義的文化性功能”①。按材質劃分,牌坊主要分為石牌坊、木牌坊、水泥牌坊、銅制牌坊等。石牌坊在我國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和政治意義,其主要作用是通過表彰某位在政績、科第以及忠孝節義方面表現突出的典型人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美德和豐功偉績,熏陶教育人民要忠君愛國、講仁義、知孝悌。同時,牌坊也是古人寄托哀思情感的實物表現形式。
漳州是我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悠久,人文鼎盛,素有“海濱鄒魯”之稱。其位于閩粵兩省交界最南端,與廈門、泉州構成閩南金三角。漳州古代雖為蠻荒之地,但在陳元光開漳后,其對外來文化開放包容、兼收并蓄、博采眾長,孕育出獨具漳州地域特色的閩南文化。
長泰是漳州的一個千年古縣,狀元故里,花縣春風,人文昌盛。長泰夏商屬揚州,西周屬七閩地,東周屬越地,后秦廢閩越王,建立閩中郡。至唐乾元元年(758)為泉州府南安縣武德鄉崇教里地。乾符三年(876),邑長為了方便輸納,以鄉置場,名為武德場。文德元年(888),為了避諱,改為武勝場。不久,又改武安場。五代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始置長泰縣。宋太平興國五年(980)邑原任武勝場大使楊海等,以去泉州三百余里,期會、征輸不便,請于泉守林金吾,割隸給漳州府管轄,延續至今。長泰歷屬泉州、漳州、漳州路、漳州府、汀漳道。1932年4月,中央紅軍曾進駐長泰縣。2021年撤銷長泰縣,設立漳州市長泰區。
歷史上,長泰曾建有眾多牌坊?!堕L泰縣志》記載:“牌坊多建于縣衙前或主要街巷處,歷史上,長泰先后建牌坊72座,其中木牌坊2座,石牌坊70座(小牌坊不計在內),建于縣城59座。由于歷史變遷、修路、基建等原因,多數牌坊被拆毀。民國時期縣城改建市街時以及70年代初的‘文化大革命’中,牌坊受破壞居多?!雹谌缃耖L泰僅存4座牌坊,為武安鎮中山路的祖孫執法坊、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解元世科坊和戴弘亮墓道坊。
武安牌坊群位于武安鎮中山南路,由祖孫執法坊、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解元世科坊三座石牌坊和一口古井組成。三座石牌坊于1983年4月由長泰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5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武安牌坊群為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祖孫執法坊(圖1),建于明萬歷二十三年(1595),石仿木結構,四柱三門式,通面闊7.97米,明間面闊3.97米,次間面闊2.0米,通高9.2米,石料碩大,加工成仿木形,木梁形式,柱為方形,四邊倒角,梁為琴面式,枋穿插于柱間。中樓為單檐歇山式屋頂,中脊中央有葫蘆,兩端飾魚尾狀鴟尾。邊樓屋頂為邊柱上坐櫨斗上出二跳承托。明間正額石匾陰刻“祖孫執法”“恩榮”,橫梁陰刻“都御史戴時宗監察御史戴燝”“明萬歷二十三年歲次己未春吉旦立”,兩面皆同。

圖1 祖孫執法坊
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圖2),建于明萬歷四年(1576),由歷科進士、歷科舉人戴燿、唐堯欽、戴燝、戴仕衡、盧碩、林秉漢等立。坊為石仿木結構,二柱一門式,面闊4.87米,通高7.055米,單檐歇山式屋頂,但不規則,柱方形,四角內訛。二柱上有普柏,坊上置櫨斗,斗形較大。斗拱均出挑,額枋下有龍形雀替。石匾陰刻“春風桃李”“秋水魚龍”“隆慶戊辰科戴燿、隆慶辛未科唐堯欽、萬歷丙戌科戴燝、萬歷己丑科戴仕衡、萬歷壬辰科盧碩、萬歷己未科林秉漢”,橫梁陰刻“萬歷四年歲在丙子仲冬吉旦立”。

圖2 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
解元世科坊(圖3),建于明嘉靖七年(1528),為云貴解元薛炳、舉人薛春建。坊為石仿木結構,六柱三門式,通高7.83米,面闊三間,次間1.55米,兩根石柱側腳支撐屋架,明間4.1米,通面闊7.2米,單檐廡殿式屋頂。石匾陰刻“解元”“世科”,橫梁陰刻“大明嘉靖戊子科云貴□□”,還刻有薛春、薛炳的題名事跡,有的字跡已模糊不清。

圖3 解元世科坊
戴弘亮墓道坊(圖4)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長泰縣陳巷鎮古農村社中,始建于明永樂年間,是戴弘亮墓的附屬文物。坊坐東朝西。面闊3.3米,高4.2米,石仿木結構。雙柱單間一樓,廡殿頂。坊分兩層:上層置三攢石質彎拱,下層額枋鐫書“大明冠帶太老遁菴戴公神道”,柱腳置夾柱石。1992年11月,戴弘亮墓于被公布為長泰縣第二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5月漳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戴弘亮墓為第四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圖4 戴弘亮墓道坊
通過實地調查與查閱文獻,漳州明清時期建立的石牌坊多達646座(包括清光緒三年廢除的93座),但由于種種原因大部分均已損毀。據記載,漳州目前留存的牌坊85座③,從材質上來看,均為石牌坊,按照功能劃分,其中功名坊34座(明代26座,清代8座)、節孝坊38座(宋代1座,明代8座,清代28座,民國1座)。由此可以看出,漳州現存牌坊大多以功名坊、節孝坊為主,且年代大多為明清兩代。
長泰區現存4座牌坊(1座墓道坊,3座功名坊),均為石仿木結構。按功能劃分,長泰區牌坊以功名坊為主,輔以一座墓道坊,均始建于明代,這與漳州現存牌坊的始建年代相印證。按朝向劃分,長泰區牌坊主要是由北向南,且大多在政治經濟中心,這點也與漳州和長泰歷史記載內容相關聯。按雕刻技藝劃分,雕刻紋飾大多為傳統吉祥圖案飛龍、仙鶴、祥云等,象征主人擁有高尚的品德、崇高的地位,雕刻技藝主要以浮雕和鏤空雕為主。按文字劃分,牌坊上文字均為陰刻,祖孫執法坊、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均刻有“恩榮”。恩榮牌坊是指皇帝下詔、地方出錢建造的牌坊。在封建社會,石牌坊的級別從低到高依次為敕命、圣旨、恩榮、御制。按建造目的劃分,長泰牌坊的建造均與長泰歷史名人有關,如祖孫執法坊是戴氏后裔為長泰籍進士、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戴時宗和戴時宗的曾孫(進士、監察御史)戴燝而立,彰顯祖孫二人為官清正、治行素著、執法不阿的高尚品德。春風桃李秋水魚龍坊為戴燿、唐堯欽、戴燝、戴仕衡、盧碩、林秉漢等20人而立。戴燿56歲任都察院右都御史,兩廣總督,被尊稱為“戴兩廣”,最后官至兵部尚書。解元世科坊所記薛炳曾調任廣東揭陽任知縣,明察秋毫,為官清廉。漳州牌坊也多為功名坊,為紀念當地的賢人志士或仁人志士所建造,但也存在小部分墓道坊。
墓道坊在漳州尚存6座,它是研究漳州古代墓葬制度和風俗習慣的重要依據,對于后人研究陵墓主人生前的社會地位、古代墓葬制度、古代風俗習慣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也是后輩對前人寄托哀思和歌功頌德的一種方式。戴弘亮墓道坊主人戴弘亮是明代長泰五大地理名師之一,其子孫人才輩出,有“一門九進士”的美譽。
據統計,長泰地區的明代功名坊共有38座(大部分已廢),如登云坊、三世尚書父子進士坊、父子侍御坊、天卿坊、雙桂坊、登俊坊等,占牌坊建筑總數的70%以上,如此眾多的功名坊表明明代是長泰發展最為鼎盛的一個朝代。宋代漳州地區戰亂較少,社會穩定,人口迅速增長,南宋時期完成了經濟重心的南移,經濟重心南移帶來的大量勞動力和先進生產工具,推動了紡織業、陶瓷業等行業的發展,促使長泰在宋代經濟發展迅速。明清時期,“閩人通番,皆自漳州月港出洋”“風回帆轉,實賄填舟,家家賽神,鐘鼓響答,東北巨賈,競鶩爭馳,以舶主上中之產,轉盼逢辰,容至巨萬”④。漳州九龍江出??谠赂鄣呐d起與繁榮,進一步促進了經濟貿易的發展,也改善了附近百姓的經濟生活。社會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使漳州文教事業開始呈現出繁榮的局面。長泰氣候溫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地理條件優越,有利于農作物種植。與此同時,政府與民間開始興修水利,改良灌溉技術,經濟作物的大量引進與發展,也為長泰明代牌坊的興建創造了較為有利的經濟、技術條件。
功名坊是我國古代封建王朝為紀念或表彰地方有功官紳所建的建筑,因其標志地方的科舉成就,亦能光宗耀祖,因此極受各地官紳、民眾喜愛。自宋代迄始,長泰尊師重教,設立縣學,多次聘請著名理學家福建漳州知府朱熹到長泰講學。朱熹在漳期間,施政變革,極力推行辦書院、興教化,端正風俗,傳播理學,帶來了先進的理念,其教化被譽為“紫陽過化”,也推動了儒家文化在漳州的傳播,造就一方人文昌盛。“前人栽樹后人乘涼”,宋代的教育為長泰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明代成為長泰地方文化發展最為興盛的朝代。長泰歷史上先后共出進士71人、舉人292人、貢生396人,奠定了“千年長泰”的厚重與深遠,也造就了長泰縣文化繁榮、人才輩出的歷史盛況。因其崇文重教的優良傳統,歷代英才輩出,又有了“文昌長泰”的美譽。明朝時期,長泰辦社學、書院,私塾分布城鄉各地。學校設立助學經費,地方人士也樂于捐資助學,對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同時,民間15歲以下兒童可自愿入學。社學的設立,不僅提高了民眾的文化素質水平,也解決了部分鄉村子弟入學難的問題,并為教育的普及奠定了基礎。私塾教育也是長泰地方教育的一大特點,它能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要求,入學方式簡便靈活,大大促進了長泰教育事業的發展。由此可見,明代長泰教育事業進入了新的階段,是長泰文化教育事業發展的鼎盛時期,眾多學子寒窗苦讀,涌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人才。
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思想文化是為政治服務的,文化會反作用于政治。元朝的腐敗,讓明朝統治者認識到,只有朝政清廉、廣納賢才,才能鞏固自己的統治。明初采取了大興薦舉的方法,頒布“求賢令”,為了培養人才以及普及教育,設立國子監。明朝承接古制,并將科舉制發揚光大,通過科舉制度招攬人才。明代,長泰涌現出了一批優秀人才,出現祖孫進士、父子進士、兄弟進士、叔侄進士的盛況。戴氏一家六代出現“三世尚書”,還出現了漳州歷史上唯一的文狀元林震。在當時的時代背景和社會風氣下,一座座美輪美奐且代表“榮耀”的牌坊矗立于長泰這片土地上,不僅述說著一個個動人的故事,也激勵著一代代莘莘學子勤學苦讀、奮發圖強,建設富美新長泰。
文化遺產是寶貴的財富,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p>
長泰留存的石牌坊,作為長泰寶貴的歷史財富,意義深遠,內涵豐富,在當今的政治、社會具有彌足輕重的借鑒意義。我們應切實加大保護力度,進行合理適度利用,增強全民文物保護理念,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歷史文化遺產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寶貴資源,是歷史留給全人類的珍貴財富。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將文化遺產保護置于十分重要的高度。保護長泰石牌坊應站在新的歷史方位與起點,需要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化遺產保護的重大價值和意義,準確把握新時代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原則與任務,才能傳承好長泰歷史文化,保護好長泰文化遺產。
注釋
①鄭智聰,李房英,黃河.閩南地區現存牌坊文化遺跡分布特征:以漳州市為例[J].福建建筑,2020(12):34-38.
②長泰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長泰縣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4.
③阮開森.五谷豐登·漳州古街[M].福州:福建美術出版社,2016.
④[佚名].乾隆海澄縣志:卷十五:風土志:風俗考[M]//上海書店出版社.中國地方志集成:福建府縣志輯.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