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躍鋒
摘要:初中物理教學活動中,存在著學生對生活化物理現象不敏感、不了解,生活化教學落實不到位等問題,生活化教學無法發揮出最優效果.文章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現實需求出發,從融合學科教學、指導生活觀察、積極走入生活、積累生活物資四個方面落實生活化教學,推動生活化教學的有效實施.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2-0095-03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2023年版)》中指出,初中物理教學的課程理念包括“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即“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認知特點,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通過學習和探究駕馭物理學的基礎問題與基本技能,并能將其運用于實踐,為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礎”.在具體教學活動中,也要求注重觀察生活,具備科學研究的方法,了解物理技術對日常生活造成的影響,等等.因而,對標物理課堂教學的需求,在教學活動中落實生活化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需求
落實生活化教學是初中物理教育活動的要求.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無論是聲現象、物態變化、光現象,還是物體的運動,其實都是發生在學生身邊的客觀物理現象.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當物理教師引導學生去說出、談論相應物理現象時,學生卻經常難以列舉相關現象,這說明,學生對生活的觀察不仔細、不充分,教師難以基于學生的觀察、閱歷來深入開展教學.
從教材的具體內容來看,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中雖然很多內容、案例呈現出了源于生活的元素,但是并未真正考慮到城市學生的閱歷.一些例題、練習題雖然盡量貼近生活,然而還是用成人觀點看待生活以及物理問題,這就導致題目的“架空”,并不貼合學生,也意味著教師需要作為課本與學生之間的“翻譯者”,成為生活化教學的主導者.
從物理課堂教學的現實情況來看,教師在試圖采用生活化教學的方法來引導學生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經過溝通后發現,學生難以從課堂教學中燃起對于物理感知、應用的積極性,也并不能夠完全理解物理對于現實生活的指導意義[1].
因此,目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教學的需求是清晰的:一是要貼近初中生的生活經驗,落實生活化教學;二是要做好生活化教學的設計、引導,將課本中的生活化內容體現出來;三是要增強學生對于物理學習生活化的感知和理解,重視相應的生活化教學活動.
2 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的策略
2.1 融合學科教學,引導初中物理走入學生生活
初中生的主要生活場景是學校和家庭,學校應是物理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主要陣地.因而,物理課堂教學要結合學校學習場景來完成生活化教學,這就需要學科教學的有效融合.
以蘇科版初中物理教材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物質的三態 溫度的測量》內容來看,為了增強學生的生活體驗,將其與語文教學中的詩詞教學結合進行解讀.“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物理教師結合學生學過的詩詞,在湖水湯湯、山色迷蒙的場景構建中闡述水、霧之間的轉化關系,在推窗見雪的詩詞意境中,描述雪花形成、積雪枝頭情景中水化成冰雪的具體物理原理.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既呈現出了水在不同溫度、狀態下的三態,貼合物理教學活動的具體內容,又呈現出古代詩人對水的形態的認知,凸顯出了“生活化”物理元素的呈現[2].
同時,物理學習活動也可以與數學教學進行完美結合.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物體的運動》中涉及長度和時間的測量、速度、直線運動、運動的相對性內容,與數學應用中的追擊問題等各種運動應用題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而,物理教師不妨也來“解讀”數學學科的應用題,將物理學的學科視角和概念融入進去,引導學生從全新的觀點去深入理解數學應用領域的問題,啟發學生無窮的奇思妙想.同時,這種數學、物理融合的教學,還要結合初中生的生活經驗來豐富應用題目的色彩.例如,將學生乘坐過的各類交通工具納入到具體的應用題中,豐富其情境,如納入共享單車、電瓶車、新能源汽車、小汽車、公交車、地鐵、普速列車、動車、高鐵、飛機等多種交通工具,引導學生在進行物理數學融合學習、解決問題的同時,豐富自身的生活體驗,涉獵更多運動領域的物理學知識與概念[3].
2.2 指導生活觀察,培養學生的物理觀察習慣
“觀察”在物理生活化教學中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生活化教學在物理課堂上的一個重要教學內容,就是引導學生學會“觀察”.這里說的觀察,又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信息收集與理解.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有諸多與物理相關的信息,但是如果學生平時不善于觀察,就很容易錯過這些信息.例如,2023年7月,韓國物理學家團隊發表兩篇論文,宣稱發現了首個室溫常壓下的超導體,引發全球科學圈關注;同年4月12日,人造太陽——核聚變實驗裝置進行了第122 254次實驗,成功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運行403秒,創造新的世界紀錄.這兩條新聞都是物理學界非常重要的信息,作為物理教師,需要在課堂上引入這些信息,為學生解讀其中的物理原理,引導學生真正讀懂科學新聞.以《403秒!中國“人造太陽”獲重大突破》這則新華社播發的新聞為例,可以就物理學原理形成以下問題鏈:中國“人造太陽”獲得的重大突破是什么?“403秒”指的又是什么? “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全超導”“托卡馬克”“EAST”等概念如何理解?可控核聚變的實現,對于我國來說又有什么意義……教師通過這些問題,將我國大科學裝置的作用以及核聚變技術發展的前沿信息告知學生.接著,教師提醒學生在生活中關注更多的科技新聞,了解國內外科學技術發展的動態、我國產業發展的情況等信息,培養學生關注科學進步的生活習慣.
二是善于觀察生活.如八年級上冊《聲現象》這一章,教學過程中需要從初中生的生活視角出發,引導學生去商場的音響店、影院中觀察音箱的外形特點,了解耳機的傳導模式、影院的聲音模式等.學生就會發現,音箱的不同形狀關系到其聲音的呈現特點,耳機有非常多元化的傳導模式,而影院則有特別的“杜比廳”……所有聲音的呈現,都是由于基礎的“振動”而導致.在這一過程中,需要鼓勵學生就一個品類的觀察內容做到更加細致,例如在耳機領域,有傳統耳機、骨傳導耳機兩大類,學生則要通過眼睛觀察,并且向店員進行詢問、查找資料、咨詢教師來了解兩種不同傳導方式的原理以及傳導給人耳的不同效果,親自進行試戴從而獲得切實感受[4].
2.3 積極走入生活,通過物理實踐操作解決問題
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構建具體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具體的物理實踐操作來解決問題.
在九年級上冊中,有非常多的內容與生活情境息息相關,如“簡單機械和功”“電路初探”,一個關系到日常生活中各類實際操作,另一個則引導學生去理解家用電器與電路之間的關系,非常實用.因而,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要將生活的實用性體現出來.具體來說,就是將一個個物理學問題“包裝”成為生活中的小場景、小問題,讓學生通過常識判斷解決問題,進而對物理概念有真實的體驗.以“杠桿”為例,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場景:天氣晴朗的一天,媽媽要將床墊搬下床拿到陽臺去晾曬,可是床墊實在太重了,在家里有什么工具可以利用呢?身邊有大搟面杖、塑料掃把和木質砧板.這一問題看似有點荒誕,卻是生活中經常遭遇的場景.教師帶領學生進行“思維實驗”,用搟面杖可以撬動床墊,而且搟面杖的強度足夠大,可以支撐將床墊拖出;塑料掃把雖然長,撬動床墊理論上會省力,然而塑料強度不足,中途就會折斷;木質砧板雖然受力面積大,強度也足夠,但是不好持握,容易造成傷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可以提出各式各樣解決問題的方法,非常有趣.同時,在比較不同工具功能,探討工具的長短、強度的過程,其實就將“杠桿”的原理巧妙暗含其中.而在“電路初探”教學中,教師則將學生家庭裝修中的電路布線圖呈現出來,引導學生去識別家里的插座、用電器、強弱電箱等基礎設備,與家庭實際環境一一對應,手繪出“家庭電路圖”.這一方式不僅能夠鍛煉學生認知生活中電路的能力,還能夠幫助學生有效積累電路方面的知識與經驗,掌握動手進行電路故障判斷、修理的能力.
2.4 積累生活物資,變廢為寶形成物理實驗材料
課堂教學中,教師還需要倡導學生將生活中的各類物資帶到課堂上,利用身邊的素材完成實驗的搭建,從而進行物理學習的探索.
例如,在八年級下冊中學習物體的質量和密度,需要測量物體的質量,感知物體的密度.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來橡皮筋、玩具車胎、各類積木、磁鐵制品、各類小球等作為實驗材料,利用天平進行稱重,比對體積,深化“質量”的概念.同時,教師將一亞克力板置于水缸,將學生帶來的各類物品放在其上,呈現出不同的沉浮效果,更加深入地講述“密度”的概念.在九年級下冊中,為了探討電功和電熱方面的概念,可以讓學生從家中帶來不同功率的電熱水壺,采取同時開始燒同樣多水的方式,來比較燒開水的時間,以形象地呈現“電功和電熱”的概念.通過這種方式,激發學生對于生活中各類事物的興趣,進而不斷完成質量、密度的探索,不僅增強了學生的生活技能,而且將物理學習內容運用于生活,達到了學以致用、提升學生核心素質的目標.
物理無處不在,物理的知識、內容也無處不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就是要結合課堂學習,更多地將學生身邊原本存在但學生并未察覺的物理學因素呈現出來,通過提點、研究、呈現、體驗等多種方式,強化學生對物理的理解.初中物理教學的目標,不僅是提升初中生的物理核心素養,還要引導學生擴大生活觀察的范圍,關注身邊的物理現象,學習身邊的物理知識,了解相應的物理文化,從而奠定正確的物理觀、科學觀、學習觀,進而以全新的角度去對待生活、觀察生活.教師在這一活動中充當引導者、指導者和幫助者的角色,推動生活化教育活動真正落到實處,促進初中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志桔.融入生活化理念以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學質量[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2):38-40.
[2] 彭建輝.生活化教學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運用[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22(1):104-105.
[3] 侯向寧.生活化教學模式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1(35):177-178.
[4] 陳中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及思考[J].新課程,2020(41):132.
[責任編輯:李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