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海軍
摘要: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便利,其中微課以主題突出、內容精簡、資源容量小等優勢受到廣大師生歡迎.應用微課可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化學知識的欲望,促使學生高效理解與掌握知識,并從被動機械化學習轉為自主探究學習,切實提升化學教學成效.對此,文章從多方面分析了在化學課堂應用微課策略,旨在提升課堂教學成效,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微課;應用策略;初中化學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3)32-0134-03
化學是學生升至初中后接觸的新課程,學生在之前的學習中并不了解化學,不可避免會感到理解困難.再加上化學學科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學生在種種因素制約下影響學習效率和質量提升.微課即15分鐘內的數字化教學資源,主要針對重難點知識開展針對性教學.學生可根據自身學情反復觀看視頻,全面且準確吸收新知,激發潛在學習潛能.將微課引入初中化學課程還可降低學生理解知識難度,彌補傳統課堂的教學不足,實現預期教學目標[1].
1 巧用有效資源,誘發學生興趣
1.1 結合學生學情,選取微課內容
雖然初中化學課程對學生要求并沒有過高,但也強調發展學生思維能力.教師需結合學生學情與教育目標調整教學方式,課前精準備課,課中有序展開,課后及時總結反思,促使學生高效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基于微課環境的初中化學可呈現抽象化學知識,促使學生在科學探究中強化主體意識,提升學科素養.微課展示的內容高度凝練,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同時微課資源使用便捷化.微課形成依附于教學片段,所以在選擇教學內容方面需遵循結構完整和主題突出等教學目標.教師通過整合和編輯收集到的教學資源形成相對完整的教學微視頻,為學生打造完整的微教學環境,再經專業整合后將上述微視頻發布至互聯網平臺,學生可根據自身需求搜索微課,便于隨時觀看學習.此外,微課視頻還具有移動優先性優勢.移動設備是學生自主學習微課不可缺少的組成,當前很多初中生都有手機和平板電腦,尤其當前中國移動手機網速已提升至5G,除了在電腦端實現微課使用,基于移動端微課使用也相對頻繁.學生運用手機可不受時空限制運用微課學習,尤其在學習重難點時可暫停反復觀看直至理解和掌握,提升化學教學質量.
以“水的組成”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先為學生講述在實驗室內可采取分解水方式成功制備氧氣.緊接著提出以下問題:為什么制備氧氣需要用水?學生閱讀教材和思考后回答:因為水的組成為氧元素與氫元素.隨后教師開展水通電分解實驗,學生在觀察過程中發現兩個電極中冒出氣泡,正極氣體體積和負極氣體體積相比是其1/2,說明水含有兩種元素.由于學生未參與上述實驗操作,為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實驗原理,教師以微課形式為學生呈現化學變化微觀過程以及微觀本質,學生對化學反應前后元素守恒產生深層次認識,為后續化學知識學習奠定基礎.
1.2 明確微課特征,激發學習興趣
微課即以短小精悍的視頻或音頻形式呈現學科知識中某一知識或重難點知識.其中短即視頻時長與教學活動短,與中學生年齡、認知特征相符,有利于高效維持學生注意力.在內容方面,微課服務于教學中某個難以運用語言清晰闡述的學科知識或教學環節,其中教學環節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如實驗操作、延伸任務或主題活動.此外,微課還具有主題突出,教學目標明確優勢.微課針對性較強,目標單一且主題明確,內容高度凝練,學生可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在制作微課主題前均會精心備課,從而達到在短時間內運用簡單語言清晰闡述知識點目的,所以要求突出主題,由此一來,學生才能根據自身薄弱點選擇對應課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更能迅速解決學習疑難問題[2].
例如,在教學“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的時候,學生如果在課上對于教師操作實驗的過程和細節觀察不到位、總結不清楚,可以通過微課的方式對實驗中的某一環節、某一步驟或實驗的結論進行針對性的學習探討,用以彌補自己在課上學習中的不足,突破自己學習中的難點,提升整體學習效果,并在學習過程中實現真正的提高,刺激自己繼續自主學習的意愿和興趣.
2 優化課堂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探索
2.1 強調自主探究,提升學習能力
微課在于借助網絡資源吸引學生注意力,所以需要化學教師選取多元、生動、合適視頻資源.在實際教學中先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其自主學習,提前了解所學新知.教師在具體應用中結合化學教學內容搜集素材并將其整合至微課內容,呈現清晰直觀的化學環境,促使學生在觀看微課視頻中深刻理解抽象化學知識,為高效理解做好鋪墊.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素養目標要求學生了解常見物質組成性質、現象、變化、用途以及制備等一系列宏觀事實,同時建立由微粒構成、微粒持續運動以及化學變化為分子破裂和原子重組等基本觀念,還要了解元素離子符號、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化學式、化學方程式等含義和書寫等基礎知識.培養學生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具有典型的螺旋式上升特征,所以在不同階段所采取的教學策略需兼顧不同側重點,合理運用化學用語,充分發揮實驗優勢作用培養學生思維[3].
以“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教學為例,教師圍繞教學目標和知識內容制作微課視頻,對學生已學過的反應中能產生二氧化碳的反應進行歸納總結,再通過微課視頻呈現實驗操作步驟,依次講解稀鹽酸與碳酸鈉、稀鹽酸與碳酸鈣、稀硫酸與碳酸鈣三個典型反應,激發學生潛在的探究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更讓學生深入思考適用于在化學實驗室制備二氧化碳的反應原理.教師在課前預習中已分解呈現教學重難點,整合多種教學資源,提升化學課前預習效率與學生自主探究質量.以“空氣”教學為例,該章節重難點為理解和掌握空氣組成成分以及化學性質,增強學生保護空氣責任認識.教師可根據教材第一章節知識內容搜集相關教學資料并剪輯制作拉瓦錫空氣實驗視頻,同時將該視頻與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實驗組建為微課,再為學生推送類似微課,促使學生對空氣組成產生直觀印象,了解氧氣占據空氣總體積五分之一,提升課前預習效率.
2.2 營造愉悅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參與
教師在以往教學中多讓學生記憶和背誦相關知識概念和原理,該方式只是加大學生學習壓力,并未讓學生切實理解和掌握知識內容,成為低效教學.初中階段知識更為抽象,難度大,若教學方式單一必然會影響學生學習興趣,削弱初中化學學科的優勢與作用.初中化學教師要為學生營造活躍愉悅的課堂氛圍,從不同角度對學生化學核心素養進行培養.
以金剛石、石墨和C60教學為例,教師不應只局限于教材內容講解知識,可運用互聯網搜索金剛石、石墨和C60資料,豐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學習視野,使學生對金剛石、石墨和C60的特征形成初步了解.與此同時,教師借助信息技術搜索和呈現金剛石、石墨和C60等圖片、視頻資料,以生動直觀方式講解金剛石、石墨和C60聯系,再將金剛石、石墨和C60知識相融合.教師還可基于金剛石、石墨和C60等知識拓寬碳和碳的氧化物等教學圖頻資料,幫助學生建立系統知識體系.學生在上述化學微課中可直觀地了解金剛石、石墨和C60特征以及碳和碳的氧化物相關知識特征.化學教師可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微課視頻趣味元素,描述想象中的金剛石、石墨和C60,拉近師生距離,強化初中生核心素養.初中化學教師在應用微課時應有機與課程內容相融合,改變以往簡單羅列化學知識教學方式,剖析學科間共同點,基于此創新教學方式,選取可應用于課堂教學素材錄制和制作微課視頻,為培養學生化學核心素養奠定基礎.化學教師需深入全面分析教材,了解與其他學科互通與補充關系,使知識間融會貫通.
3 創新課外活動形式,提升教學成效
3.1 挖掘化學知識內容,拓展知識結構
初中化學教師在制作微課過程中需考慮所制作微課內容是否與教學目標、實際需求相符,更應充分考慮學生學習特征與學習興趣,促使學生能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課堂,提升化學教學質量.然而大部分教師因自身教學任務繁重,制作微課時間不足,導致制作的微課視頻脫離相關教學要求,甚至制作視頻超出預期范圍,對正常教學造成影響;或者微課內容不符學習需求與化學教學內容,難以發揮微課教學優勢作用,降低微課質量.
例如,在教學“水資源的利用”的時候,教師可以將整體課外活動以分步驟的方式用微課制作出來,為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探索內容,引導學生通過微課學習,發現生活生產中水資源的利用方式、水資源的現狀.在學生探索之后,將自己的學習結果在交流平臺進行線上整合并且展示出來,完成整體課外活動的目標,并通過課外活動的整體結果反推某一部分學習結果不盡如人意的原因,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提高.
3.2 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突破學習難點
小組合作學習是教育教學常用方式之一,通過將學生分為不同小組探究問題,符合新課程標準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目標.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也會積極開動大腦思考,發展創造思維能力.如果教師想要在網絡環境下高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需要根據學生學情對其合理分組,提升合作學習效率.所以,教師在創新教學方式之前要兼顧學生興趣愛好與學習能力,基于此分為不同小組.由于學生具有不同興趣愛好,教師在劃分小組時就要遵循“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原則,促使小組成員優勢互補以及均能在小組合作學習中發揮自身優勢,獲得同步成長與提升[4].
例如,在實驗“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中,化學教師在正式開展實驗教學之前先運用微課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對即將動手操作的實驗內容有所了解.緊接著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開展實驗,學生圍繞教師提出的任務與其他學生溝通交流,分析和歸納總結實驗過程,理解和掌握實驗原理與重難點.由于該實驗需運用集氣瓶、膠皮管、大試管、鐵架臺、玻璃導管、玻璃片、酒精燈、火柴、棉花、細鐵絲、高錳酸鉀等物品,微課視頻中呈現如何制取氧氣等操作步驟,學生課堂操作后若對相關內容還有所困惑,課下可反復翻閱視頻,直至理解,進而增強化學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 黃海劍.基于深度學習的初中九年級化學微課設計與實施途徑探究[J].求知導刊,2022,333(29):77-79.
[2] 高彬.“微課導學”教學模式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2,514(22):127-129.
[3] 張浩,孫青.微課與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價值耦合及體系調適[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22(6):61-63.
[4] 緱玉華.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2,206(1):11-12.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