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茉秋
摘要:中職院校在“三全育人”視域下開展音樂課程育人工作,有助于促進課程思政教育理念和目標的落實。文章依據中職院校音樂課程育人的實際情況,客觀地審視當前育人工作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從總體上概述和分析“三全育人”理念對中職院校音樂課程教學的影響,并從構建監督保障機制、完善音樂課程體系等角度,探索音樂課程育人的有效路徑,以推動課程思政理念與音樂課程教學之間的融合和共同發展。
關鍵詞:中職院校;三全育人;音樂課程;課程思政;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C961;G71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3-0057-04
簡單來說,“三全育人”指的是“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意在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穿于育人工作的始終,構建教書育人、文化育人等相互融合的綜合性育人體制。中職院校將思政內容滲透到音樂課程教學之中,以音樂藝術作為傳遞正確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念的載體,可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傳播與弘揚,實現育人的目標。在實踐過程中,中職院校要立足“三全育人”的視域,審視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將課程思政的理念有機融入音樂課程教學之中,構建科學合理的育人體系。
1.育人過程不夠完善
縱觀中職院校音樂課程育人工作的整體情況,受多重因素的影響,部分課程教學的模塊或者活動存在只重結果、不關注過程的情況,凸顯出育人過程不夠健全的問題。在這樣的育人模式中,學生雖然學到了一定的音樂知識和技能,但是很難從音樂知識中提取文化、審美等元素,也難以體會到音樂環境的浸潤價值,自然降低了音樂課程育人工作的實效性[1]。
2.育人主體不夠多元
在音樂課程建設過程中,要想體現出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賦予音樂課程育人功能,不僅需要音樂教師這一群體的參與,還需要一個健全的育人團隊,共同探索協同育人體系。各部門要圍繞相同的目標開展教育工作,為音樂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的自主建構活動提供必要的支持,讓他們能夠獲得豐富的教學資源。當自主性逐步增強時,師生即可開展多元的課程思政活動。而從目前中職課程建設和實施情況來看,育人主體不夠多元的問題較為明顯,形成了僅有音樂教師這一單一主體的育人模式,在無形之中衍生出課程資源單一、教學場地單一、活動范圍狹窄等一系列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自然難以達成課程思政的目標,無法發揮出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
3.育人方向不夠精準
新時代對專業人才的要求已經從單方面的“掌握專業技能”提高到“技能和素養同步發展”,由此可以看出,綜合性和實踐性是對人才的基本要求。對此,中職院校要將培養綜合性和實踐性的人才作為最關鍵的育人目標。但是從中職音樂課程的建設和實施情況來看,部分學校尚未把握精準的育人方向,仍然沿用傳統的課程教學目標。而當方向不明確時,教師自然難以設計精確的課程目標、制訂完善的課程教學計劃,這不僅浪費了音樂課程中的育人資源,也很難落實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2]。
1.有助于落實素質教育理念
在“三全育人”理念的影響下,中職院校要構建一個完善、優質的育人體系。該育人體系由學校領導、二級學院的分管單位、音樂教研組、音樂教師、輔導員等多個育人主體構成,他們各自發揮自己的職責并互相配合,投入更多的資源和素材,重點關注是否將傳統文化、思想政治等內容融入音樂課程之中。這樣的課程教學模式,不僅凸顯了全員參與、全過程參與的特征,還能深入挖掘音樂課程中的育人元素,將素質教育的理念根植在音樂課程教學之中[3]。
2.有助于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從“三全育人”的角度來說,音樂課程教學改變了單一的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強調了實踐的重要性,教師會著力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從“無法應用”“不會融合”的狀態中脫離出來,轉而運用音樂知識和技能表達思想情感,并能夠進行審美創造。在此過程中,中職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審美素養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增強。此外,為了體現出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的特點,中職音樂教師也會融合其他學科的資源和素材,積極引入跨學科的內容,帶領學生在音樂課堂、課外活動等多個場景中進行音樂實踐,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3.有助于構建課程思政體系
“三全育人”背景下為了體現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的理念,中職院校將思政內容與各類專業課程融合起來,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自然有助于構建以音樂為核心的課程思政體系,為學生創建成長與發展的平臺,讓他們在綜合性、實踐性的平臺上開展多元化的學習探究活動。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在多元融合、跨學科實踐基礎上不斷完善人格品質、提升道德修養,逐步成長為具備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的優秀人才。
1.構建監督保障機制
有效的監督和管理,是提高中職院校音樂課程育人效果、踐行素質教育理念的必要前提。當各個育人主體的言行、工作過程能夠得到全過程和全方位的監管,教師自然能夠嚴格遵守育人準則、堅守育人本質,自覺擔起自己的職責,提升音樂課程的育人實效性。為此,中職院校要在“三全育人”的視域下構建監督保障機制,發揮多個育人主體的作用和價值,做好育人工作的監督和管理工作,不斷強化音樂課程的育人作用,如此才能達成“三全育人”的目標。從實踐的角度來說,監督保障機制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以學生為主的反饋通道,二是以多個育人主體為主的監督管理小組。兩個部分共同作用,才能使音樂課程更好地發揮出育人價值。
(1)開設學生反饋通道。在中職音樂課程的欣賞教學、學唱教學過程中,為促進“三全育人”理念的踐行與落實,教師要全面傾聽學生的意見或建議,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明確他們在課程學習、綜合發展等方面的真實感悟,直觀了解他們在思想發展方面的情況,以便做出適當的調整和創新,更好地發揮音樂課程的育人作用。
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擔當溝通橋梁的職責,以自主自愿的原則與學生展開面對面、一對一的溝通,更為直觀地了解他們的真實訴求,明確他們在音樂課程學習活動中的真實感悟和實際情況。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進行科學判斷和細致研讀,確定“三全育人”理念是否真正融入音樂課程教學之中,由此推動音樂課程育人工作的有序開展,逐步優化中職院校的音樂課程教學體系。
(2)成立監督管理小組。在監督保障機制中,除了開設以學生為主體的反饋通道之外,中職院校應秉承全員、全過程和全方位育人的原則,成立綜合性的監督管理小組,構建一個以中職學校領導、二級院校負責人、音樂教研組長、音樂教師、各個專業輔導員等為主體的監督管理小組,增強監管小組的完善性和層遞性,使各個育人主體能夠在層層監管的模式下堅守自己的崗位與職責。為發揮音樂課程的育人作用,監管小組要準確認識到自身的職責和工作范疇,從多個維度出發開展全方位的監管工作。以中職院校的音樂欣賞課程為例,監管小組要從三個方面發揮監管作用,全方位、全過程地監督課程思政的實施情況[4]。
首先,課程計劃的制訂層面。音樂教師應遵循“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在制訂課程計劃時便將這一宗旨融入課程體系之中。當音樂教研組或音樂教師完成制訂課程計劃的任務之后,監管小組應派駐專人全面審查和分析課程計劃,從課程計劃是否體現全過程育人的理念、是否凸顯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否以學生為中心等多個角度進行科學、客觀的評定,并針對不完善、不合格的部分,要求音樂教師和教研組進行重新規劃,在源頭實現有效監管。
其次,課程計劃的實施層面,即課堂教學。為了了解音樂課程教學是否貫徹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監管小組要以輪換制的方式不定期展開抽查工作,前往音樂教室隨機聽取授課的內容,從授課的內容、效果等方面明確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施情況。然后,對教師提出針對性的意見,讓他們明確自身在育人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相應的問題探索更為新穎和有效的解決對策。
再次,課程計劃的善后層面。以“全過程育人”為指導理念,監管小組不僅要在前期準備和中期實施兩個階段開展有效的監督和管理,還要以跟蹤式監管的形式對課程計劃的善后工作進行監管,明確學生在后續學習活動中的真實情況,了解音樂教師是否關注學生在課后活動中的發展狀況,由此確定音樂課程育人工作的實際價值。
在實施監督和管理工作時,監管小組圍繞課程計劃這一核心,從課程計劃的制訂、實施和善后三個層面,科學評定音樂課程育人工作的真實效果,針對課程計劃的缺陷和不足給出相應的建議與意見。這樣,監管小組的價值得到了體現,不同育人主體的作用也能得到有效發揮。
2.完善音樂課程體系
基于“三全育人”的要求,中職院校音樂課程育人工作要以完善音樂課程體系作為最基礎、最關鍵的舉措,注重立德樹人。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融入課程體系之中,構建跨學科、跨維度的音樂教學系統,為學生創造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們在完善的課程體系中進行學習、實踐和探索,挖掘音樂課程富含的審美要素,從而在音樂學習過程中逐步增強思想道德素養。基于完善音樂課程體系的考慮,中職教師要以音樂公選課程為基礎、以音樂社團組織為關鍵、以音樂特色活動為重點,調動多個育人主體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多元化的音樂課程活動,進而將音樂課程作為中職育人的有效途徑之一。
(1)以音樂公選課程為基礎。對于非音樂專業的學生而言,音樂公選課是了解音樂知識、建立音樂認知系統、形成音樂審美素養的主要載體。因而,在“三全育人”視域下,中職院校要發揮音樂課程的育人價值,就要以音樂公選課程為基礎,重點建設和規劃音樂公選課程,將素質教育和立德樹人理念融入公選課程之中。
一方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統整課程目標。課程目標是音樂公選課程中的關鍵要素,中職院校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融入課程目標之中,就能讓教師在后續的課程教學活動中持續開展美育、德育活動,挖掘音樂課程中富含的育人要素。以音樂編創類的公選課程為例,除了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目標之外,教師要重點突出美育和德育方面的目標,如“能夠有效地遷移和運用音樂編創知識,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編創出政治方向正確、思想態度積極向上的音樂作品”“能夠巧妙地融合音樂專業的知識和技能,創作出韻律和諧、具有生命張力的音樂作品”等。這些目標將音樂公選課程教學指向了審美教育、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有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另一方面,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甄選課程內容。在確定目標的基礎上,教師要甄選課程內容,剔除與主流文化和價值觀不相符的內容,選取與國家發展和民族富強相關且能引發中職學生共鳴的音樂教學內容,并積極引進體現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特征的課程內容,如鳳陽花鼓、沂蒙山小調等,為學生提供種類豐富、形式多樣的課程資源。教師要讓學生在廣泛接觸和積累這些課程資源的前提下,不斷提高審美品味、思想境界,形成堅定的理想信念,提高傳統文化素養和優秀的道德品質。
(2)以音樂社團組織為關鍵。音樂社團是以學生自治為主要特征的一種學習組織,在音樂社團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會得到明顯增強,不僅能激發音樂學習興趣,還能在社團活動中找準自己的定位。鑒于音樂社團的重要性,出于完善音樂課程體系的目的,教師要以音樂社團組織為關鍵點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讓學生在社團組織中進一步豐富音樂專業知識、提升音樂水平,由此體現全方位育人的理念,發揮文化育人、社會育人的作用[5]。
為了發揮音樂社團組織的育人價值,教師可以在尊重學生意愿的前提下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地方文化等為學生提供音樂鑒賞、音樂排演的機會,讓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傳承和弘揚文化。比如,針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節日文化,教師可以要求音樂社團組織以傳統節日為素材和靈感,組織“清明時節雨紛紛———清明節專題音樂會”“不屈的靈魂———《屈原》音樂劇專題演出”“張燈結彩過新年———農歷新年音樂晚會”等不同的社團活動,給予音樂社團組織成員自主學習、合作互助的機會,讓他們結合歷史、語文等多學科知識開展綜合性和跨學科的音樂活動。在參與社團活動的全過程中,學生不僅能進一步鞏固和運用知識,還能深入領會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產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心[6]。
除了專項的社團活動之外,在日常的社團建設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秉承團結互助、共同進步的原則開展日常訓練工作,將中華民族優秀的道德品質融入社團組織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中,以進一步發揮社團組織的育人作用。
(3)以音樂特色活動為重點。中職院校內的音樂大賽、學術講座等特色化活動是音樂課程體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當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這些音樂特色活動時,他們不僅可以在競爭中學會正確看待成功與失敗,還能在良好的氛圍中樹立“三人行,必有我師”的觀念。為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師應以音樂特色活動為重點,全方位、多角度地考慮問題,創建綜合性和實踐化的音樂課程機制,讓學生在實踐中實現自我成長與發展的目標[7]。
比如,音樂大賽以競技性、娛樂性和教育性為主要特征,是落實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可在完成公選課程、社團組織的教學和維護任務之后開展校園音樂大賽活動,要求學生以個人、小組為單位,通過獨唱、合唱、獨奏、合奏、音樂劇等不同的形式參與到活動中。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加強不同學生的互動與溝通,引導他們以積極樂觀的態度看待最終的成功與失敗。此外,教師還要結合中職學生的成長情況,以“地方音樂作品展示會”“紅色音樂作品鑒賞會”等為主題,凸顯出特色活動的育人作用。
綜上所述,中職院校在客觀審視現階段音樂課程育人的實際狀況之后,能夠認識到音樂課程育人存在過程不夠完善、主體不夠多元和方向不夠精準等問題,并明確“三全育人”理念對音樂課程教學的影響。在此基礎上,中職院校應通過構建監督保障機制、完善音樂課程體系等不同的方式,探索中職院校音樂課程育人的有效路徑,為學生提供多元發展和綜合實踐的平臺,讓他們在藝術氛圍的浸潤下不斷提高思想道德素質,成長為德才兼備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楊雪芳.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究[J].江西教育, 2022(43):33-34.
[2]潘叢峰.三全育人背景下中職音樂欣賞課程的教學探索[J].新課程研究,2022(02):16-18.
[3]丁秀英.中職音樂教育中對學生音樂素養及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思考[J].現代職業教育,2021(26):86-87.
[4]陳小強.如何在中職音樂教學中傳承和弘揚民族音樂文化[J].學周刊,2023(03):22-24.
[5]黃碧茜.學業水平測試背景下體驗式教學策略在中職音樂專業樂理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新課程研究,2022(27):44-46.
[6]袁媛.“互聯網+”背景下中職公共藝術音樂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2,36(01):167-169.
[7]蔣晶晶.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樂理教學中的實踐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1):211-212.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ive Path of Vocational School Music Curriculum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Li Moqiu
(Zhaotong Vocational Education Center, Yunnan Province, Zhaotong 657000, China)
Abstract: Carrying out music curriculum education work in vocational schoo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helps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cepts and goals in the curriculum.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music curriculum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article objectively examines the shortcomings and shortcomings of current education work,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concept on music curriculum teaching in vocational colleges as a whole, and explores effective paths for music curriculum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uilding a supervision and guarantee mechanism, improving the music curriculum system, etc,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and common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of the curriculum and the teaching of music courses.
Key words: secondaryvocational schools; three complete education; music course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