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琪
教育部門一直對小學德育非常重視,而愛國主義作為德育的基礎更是重中之重。音樂作為小學生最喜愛的科目之一,讓音樂課程中結合愛國主義教育是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由此可見,為了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在日常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日常音樂課向學生灌輸愛國主義思想加深學生對音樂的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愛國主義教育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的重要性
我國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愛國精神,通過愛國教育能夠更有效培育小學生的民族精神,讓中小學生的愛國思想從小就深入人心,讓熱愛祖國者形成了堅強的理想信念。聲樂教學不但能夠引發學習者的濃厚興趣,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所以,把愛國精神滲透到小學音樂教育過程中,不但能夠使小學生在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感受音樂,讓愛國主義歌曲影響愛國主義氛圍,而且還能夠使小學生從小培養愛國精神,進而培養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為今后學校教育提供科學的發展方向鋪平道路。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滲透愛國主義的路徑
(一)從課程準備著眼將愛國主義與教材融合。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先端正自身的思想素質,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結合新媒體的方式挖掘愛國主義音樂素材,比如尋找主題MV,由紅歌歌曲帶入紅軍故事等等,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再利用課本知識,讓學生對于愛國主義加深印象,不僅可以培養學生樹立愛國主義精神,還能加深學生對音樂方面的領悟。
(二)從教學手段入手將愛國主義與音樂融合。在歌曲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聲樂教師應運用信息化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充分地備課,以比較新奇和生動活潑的方法傳授給學員,教育過程中的律動,讓學員在進入音樂教育情景之時,也能夠真切地感受歌曲故事和歌曲背景知識,從而讓學員在歌曲教學中有真情實感的流露。我們可以通過對歌曲作者的事跡加以簡要介紹或說明歌曲所講述的故事內涵,使學習者切實地對其中所體現的真理有切身的感受,同時灌輸愛國精神。老師還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以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法加以表現,使學生們用真情實感來完成表演,從而縮短了學生和音樂創作人之間的情感距離,使他們在小學歌曲課程的音樂教學中,認真地體會歌曲大意。同時利用多媒體技術手段用連續的動畫圖片等方法加以表現,吸引更多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促使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從歌曲教學中,體會愛國主義精神。
(三)愛國主義教育滲透教學的全過程。想要促使音樂教學中的目標更好地實現,確保課堂中的每個角色都參與到課程中去,讓學生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獲得更好的思想培育,就要從教師本身做起。提高教師自身的能力和綜合素質,將音樂課程中的重難點轉換成生動的表達方式,利用多媒體授課的方式讓課堂氛圍輕松有趣,并將愛國主義情懷滲透進課堂,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以促進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并對滲透其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印象深刻,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
(四)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于各種課型之中。新傳媒技術的發展給音樂老師在歌曲教學上的教學形式以及音樂作品鑒賞上帶來了重要的技術與平臺建設。同時,新傳媒信息技術也對音樂課程在培育學習者的過程中提供了重要的支持作用。通過音樂歌曲的賞析課程,讓學習者通過對歌曲進行賞析可以培養學習者的文化情操,同時也能夠從具體的音樂歌曲中提升學習者自我鑒賞能力,體會音樂歌曲所具有的豐富文化底蘊,讓學習者對祖國文化、中華民族精神、愛國情感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激活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不知不覺中,讓學習者得到了心靈的凈化。
(五)利用信息技術組織紅歌活動。教育者在各類教學手段和各種教學活動中整合課堂資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愛國主義情懷滲入課堂的所有階段和各個教育手段之中。通過多媒體錄像、民族舞蹈節目等多種形式,來引起學生的音樂欣賞興趣和鑒賞能力,并引導中低年齡的學生進行舞蹈練習,通過肢體動作,增進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將民族愛國情感融合到學校所有教育手段當中,同時通過視頻展現的民族舞蹈,增強了學生對民族音樂的熱情與喜愛,從而培育了學生的民族集體主義精神。利用信息化手段,將愛國情懷滲入所有的教育手段當中,以進行愛國教育。例如,開展紅歌大家唱的集體合唱大賽,以班級學生為隊伍,由班長帶隊,經學院領導評審評分。通過集體合唱紅歌的方式鼓舞學生的勇氣,讓學生積極地廣泛傳唱紅歌,以起到傳唱紅色文化的功效。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