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一輪的基礎教育改革,雖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高中英語教學效果,但從總體情況來看,教師仍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甚深,且至今仍舊未能打破英語傳統教學模式的桎梏,繼而也導致了教學過程的枯燥與乏味。對此,本文將基于新課程教學理念談談如何改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以期為高中英語教師創新英語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英語;教學創新
作者簡介:周莉莉,廈門大學附屬實驗中學。
新課改對高中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同時,教師還要重視培養學生英語思維、自主學習、英語應用等能力。但當前的高中英語課堂中,不少教師仍是以灌輸式的教學方式為主,如此自然無法滿足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對此,高中英語教師需革新傳統教學觀并合理創新課程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繼而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一、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英語學科留給學生的印象是需要記憶繁多又復雜的單詞與語法,因此不少學生對英語學習不感興趣。而在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時,便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甚至還會對英語學習產生抵觸心理。因此,為保證高中英語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教師應首先從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入手,輔以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快樂,這能才能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效。
(二)英語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教師仍舊沿用落后的教學模式,導致課堂缺乏生機與活力,繼而對課堂教學的效果及效率產生了直接影響。此外,詞匯、聽力、閱讀以及語法等多個板塊的教學之間本應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但實際教學中卻是各板塊教學之間缺乏有效銜接,這也在極大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的提升。如以單詞教學為例,不少教師以“灌輸”的方法貫穿教學始終,這不僅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且教學過程的枯燥與乏味也會對學生學習效果產生不利影響。
(三)英語交流環境氛圍比較匱乏
英語畢竟非母語,故對不少學生而言,英語是一門較難理解的學科。與此同時,因大多數學生除課堂時間外便鮮少有運用英語的機會,學習環境的缺失也使得學生往往不具備主動應用英語的意識及素養。因此,高中英語教師還應積極為學生營造英語交流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升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
二、新課程理念下創新高中英語教學的策略
(一)自主探究
新課程改革對高中英語教學的要求之一便是要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對此,高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究的機會,以此加深學生對高中英語知識的認知與理解。在具體的教學中可采取以下幾種方式:
1.小組討論。每一名學生均平等享有發言權,且學生積極發言還能營造出活躍的課堂教學氛圍。對此,教師可合理設置話題內容來引導學生討論,幫助部分膽小、內向的學生消除學習的焦慮,逐步建立學習自信。
如講授“The environment”一課時,教師便可設計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話題。如針對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各類污染現象,組織學生探討改善污染問題的方法及建議,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敏捷性,又能將課堂教學與語言運用能力聯系到一起,繼而增強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2.在線合作。合作可作為小組討論的補充。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由教師首先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討論,而后再利用微信、聊天室等信息工具開設英語沙龍活動,為學生發表自身想法提供平臺。與此同時,教師還可借助E-mail或其他網絡交流渠道來向學生推送一些適合的英語學習網站與書籍,這樣既能增強學生的語感與交際水平,也能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做好鋪墊,繼而保證良好的課堂教學效力。
(二)體驗學習過程
英語是一門要求學生自主探索并體驗學習過程的學科,以此方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對此,為促進以上教學目標的順利達成,教師還可采取以下教學方式:
1.在提問中激趣。越是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越能激起學生的探討積極性。對此,高中英語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致力于課堂教學氛圍的營造。如在教授“Public transport”這一課時,教師便可在課前提出問題去引導學生思考,如“What means of transport can you think of?”“What different means of transport have you experienced?”等。提出較為簡單且貼近學生日常生活的問題,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既能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又能平等照顧到不同層級的學生,繼而激發他們的學習自信。
2.在任務中思考。為強化學生的學習體驗,教師還可采取任務教學法。既為任務教學法,任務的設計自然也是格外重要。對此,教師需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經驗并根據真實情境創設學習任務,一來讓所有學生均有話可說,二來則可讓學生有源可思。同樣,在學習“Cultural differences”這一小節時,教師亦可設計如下任務,即“Can you think of any customs that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arts of the world?”,讓學生從自己生活中去發現、比較和探究文化差異。
3.在教材中感悟。英語教材中有著十分豐富的思想教育內容,且其中還不乏大量能夠引起學生情感共鳴的知識。如“Michael Jordan”“Yang Liwei”等名人故事就是極佳的情感教育素材。通過對名人故事的了解,學生也將感悟到成功不僅僅是依靠智慧,更重要的還有勇氣與堅持。
(三)設計多樣的課堂活動
課堂作為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只有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才能促進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達成。因此,基于新課程改革理念,教師需摒棄傳統教師“一言堂”與“灌輸式”的教學模式,改而設計符合學生興趣愛好的教學活動,以活動為載體向學生講解高中英語知識,如此既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又能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例如,在完成“Cultural relics”的教學后,教師便可組織學生開展辯論活動,活動的主題則是要求學生在本組內以合作討論的方式探討文化遺址是否應該重建。當然,活動過程中的一切對話,教師要求學生用英語進行,這樣將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又如,在教學完 “The Olympic Games”的相關知識后,針對文中涉及的體育運動項目,教師亦可組織學生進行項目表演,并讓參加表演項目的學生用英語講解。這樣既能調動學生的英語英語學習興趣,又能提升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除此之外,為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教師還可對當前教學內容予以適度延伸。以“The Olympic Games”為例,教師可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主搜集與之相關的資料,可以是各類有趣的體育運動,也可以是與之相關的趣味故事。同時,教師也可與學生共同討論他們喜歡的體育明星,以此達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
(四)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氛圍
高中英語采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不僅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而且能讓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更加活躍且和諧,繼而也能讓教學更具感染力。
如在教學虛擬語氣的語法知識時,部分學生可能因知識的復雜性而提不起學習興趣。對此,教師便可故作痛苦的神情并大聲說出“ouch”,學生見狀也紛紛關心起教師狀況。此時,教師便可用“My stomach hurts, may be it is because I had a green peach at noon”來回答學生。知曉了教師的用意后,學生也紛紛回應道“If you hadn't eaten the green peach, you stomach wouldn't hurt now”。經過生活化的互動,學生在不經意間便掌握了虛擬語氣的運用技巧,而原本昏昏欲睡的學生,此時更是精神飽滿,如此狀態自然也能收獲更為理想的教學成效。
(五)巧用微課教學,優化英語教學過程
1.課前導學借助微課,提升學生學習熱情。課前導入作為每一堂課的關鍵環節,對于整堂課的教學效果可能產生較大影響。然而,就傳統的高中英語課前導入而言,教師往往是以布置課前任務的方式引導學生。時間一久,單一的形式難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乏味,繼而影響導入效果。對此,為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亦需對課前導入予以創新。如在課前導入階段,教師可借助微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在微課的輔助作用下,部分缺乏自制力的學生也能身臨其境地感知英語知識,繼而達到理想的課前導入效果。
比如針對“Earthquakes”一課的教學,該章節主要講述了地震的相關情況。對此,教師可借助微課,將該章節的重點知識以視頻的形式呈現給學生。同時,教師還可將地震相關的電影或微視頻引進教學,使學生了解地震的殘酷,繼而逐步意識到地球作為人類賴以生存之地,唯有我們善待地球環境,地球才會給予我們正向反饋。
2.精選“微片段”,在互動中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高中英語教材中不乏大量典型課例,這些課例往往也是學生的易錯點或難點。針對此部分知識,教師也要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方法,譬如以“微片段”形式來呈現,既能讓教學過程變得直觀,又能避免口頭教學的低效,進而以最短的時間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
例如,在“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閱讀教學中,對于“Fast reading”與“Careful reading”兩大關鍵環節及重難點“To be able to use the different learning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reading purposes”的學習,教師可提前錄制好相關微視頻,在教學時一邊播放微視頻,一邊有針對性地指引,幫助學生理清文章脈絡。隨后再基于微視頻為學生創設自主化的學習環境,借此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促進高中英語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六)開展游戲化教學,有效鍛煉學生思維
當前,傳統應試教育教學理念不僅對教師的影響較大,對學生身心的影響也較深,導致部分學生便只知道埋頭學習教師所強調的知識點,長此以往,學生思維得不到有效鍛煉,學習過程也愈漸僵化。對此,教師可采取游戲化的教學策略,將游戲與課堂教學知識及學生的興趣結合到一起,以此提高學生對英語學習活動的專注度,同時也讓學生從中收獲快樂。當然,在此過程中,學生也可自主成立學習小組并明確每一名成員的責任分工。有了明確分工再帶動班級其他同學學習英語,班級整體的英語水平也能獲得顯著提升,繼而促進班級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有效發展。
在具體教學中,教師也可圍繞教材中的章節故事,組織學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進行演繹。此外,教師還可讓學生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對教材中未完結的故事予以續編,從而鍛煉學生的想象力。通過開展游戲化教學,既能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又能激起學生的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繼而為構建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打下堅實基礎。
(七)善于運用情景教學模式
采取情景教學模式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快地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對此,為促進以上目標的達成,教師可有針對性地選擇將情境創設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也就是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生活中的事物,不僅能讓學生倍感親切,同時還能加深學生的記憶與理解。更重要的是,在情境中,學生不再是單純面對枯燥的英語語法及單詞等知識,教師可基于情景創設衍生出歌曲表演、猜謎、詩歌朗誦等多樣的情景教學,如此不僅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為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提供保障。
如“Music”一課的教學中,教師便可借助多媒體的輔助,將部分著名樂曲或英語影視金曲引入課堂,借此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的同時也能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教師還可舉辦英語歌曲競賽來促使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學習感受,繼而強化學生的學習效果。
三、結語
總之,高中英語教學要想真正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除了要對傳統教學模式及方法做出合理改革外,也要注重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此外,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也是新課程改革強調的重點。對此,教師亦需謹遵新課程改革理念,積極從革新高中英語傳統教學模式入手,在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熱情與激情同時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此方能構建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繼而為學生能力與素質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崔慧霞.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J].英語廣場:學術研究,2016(4):165-166.
[2]袁素英.新課改下高中英語課堂教學如何實現教學方法創新[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2017(20):262-263.
[3]李文麗.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策略創新研究[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2(1):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