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慶林
摘要: 當前,教育領域持續發展,其中走班制度的提出和實施,有效彌補了傳統班級教學存在的弊端,有助于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將走班制模式應用于高中生物教學,可以實現分層課堂教學,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學習的需求,使其更好地適應新高考。故本文圍繞生物教學展開深入研究,重點闡述了走班制下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策略,并簡單論述了分層教學原則等內容,希望對提高生物學科教學質量有所幫助。
關鍵詞: 高中生物 ?走班制 ?分層教學
引言
新高考政策的提出和實施,要求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理念和模式,能夠認識到科目組合多樣化帶來的影響,積極引入并創新教學手段,為學生成長成才提供保障。走班制模式的提出,有利于實現高中生物分層教學,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在保障生物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提升教學效率。
一、走班制
走班制能立足于學生真實想法,選擇相對應的教師、科目、學習時間等,使學生到指定教室與選擇相同的學生共同學習。走班制是一種新時代的教學管理形式,學生的學習具有流動性特點,能夠有效落實素質教育。采取走班制教學模式時,教師應遵守流動性、自主性原則,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可以根據學生實際需求,選擇相對應的教學內容,確保學生能夠全部吸收課堂知識點,靈活運用學科知識,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二、分層教學
分層教學模式最早運用于上海地區,經過理論研究和實踐,得到大規模推廣,獲得學術界專家的認可,成為新時期運用效果良好的一種教學模式。分層教學主要指教師提前調查和分析每個學生在學習能力、智力、性格特點等方面的差異,展開針對性指導,促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共同進步。實施分層教學模式時,教師應樹立因材施教教育理念,從學生認知方式的特點考慮,將其分成不同的層次。若想提升分層教學質量,應了解個體差異化,明確教與學環境的差異化,保障分層的公平性。
三、走班制下實施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的意義
(一)滿足學生能力發展需求
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的關鍵,也是保障教學效果的關鍵。傳統高中生物課堂中,教師普遍忽略學生之間的差異,采取統一化的授課模式,設計教學內容多從整體考慮,課后作業設置統一化,使得學習困難的學生無法高質量完成作業,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發展。而有效實施分層教學,可以創設多樣化的教學環境,滿足于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二)落實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在走班制背景下,實施高中生物分層教學,以學生知識儲備、考試成績、學習態度為基礎,將全班學生分成幾個層次,結合不同層次學生的特點,設計難度適中的教學活動,促使生物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落實因材施教理念。同一層次學生相互合作、互相幫助,能形成較高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之間深度 溝通 。
(三)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分層教學時,教師會著重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特點、認知能力、知識理解能力等,針對每個層次學生特點,制訂個性化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實現學生個性化發展,使每個學生都能成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四、高中生物分層教學開展原則
(一)個體差異化原則
傳統高中生物課堂,教師制定教學內容、目標時,多從班級整體出發,因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常忽略學生個體差異化,無法激發學生內在潛力。因此開展生物分層教學時,教師遵守個體差異性原則,根據不同層次學生情況,設計不同的教學方案,布置多樣化的課后任務,更加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提升其學習自信心。
(二)整體性原則
多數情況下,人們普遍認為分層教學是區分優差班的方式,不贊同或抵觸此種教學方法,未能真正理解分層教學的內涵。鑒于此,開展高中生物分層教學時,遵守整體性原則,面向全體學生,立足于教學內容、目標,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劃分學生層次。教師不應根據個人主觀意識劃分,應與學生、家長溝通,聽取不同人群的意見和建議,并仔細講解分層教學的益處,為順利開展生物教學奠定基礎。
五、走班制下高中生物分層教學策略
(一)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
以往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教學目標一致,而生物知識較為抽象,部分理解能力較差、學習能力低的學生無法吸收,甚至出現抵觸學習的心理,導致生物課堂兩極化現象愈加嚴重。鑒于此,實施高中生物分層教學時,教師應了解走班制模式的特點,結合本單元教學重點和難點,優化教學策略和內容,從多個方面入手進行分層,促進生物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實際工作中,教師可將全年級學生分成A、B、C三個層次,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方法,保障A層學生“吃得好”、B層學生“吃得飽”、C層學生“吃得了”,即A層學生掌握必修和選修教材內容,并適當拓展學習范圍;B層學生理解并運用必修和選修教材知識點;C層學生掌握必修教材知識點。
譬如,學習“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這一單元內容時,本單元重點內容包含興奮傳導、神經調節、人體的神經中樞、血糖平衡的調節等。教師設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內容時,可圍繞本單元的重點,先設計C層學生學習內容,再逐層增加學習難度,以此確保C層學生真正掌握重難點內容,A層學生、B層學生靈活運用,突出分層教學特點。另外,選擇分層教學方法時,教師應優先采用趣味性較高的方法,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學習內容,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學習,處于最佳的學習狀態。
習題練習期間,教師也應分層布置練習題。以“血糖平衡的調節”這一內容為例,A層學生練習題應為簡述題,如根據圖片簡述人體內血糖調節的規律,B層學生練習題應為簡單的選擇題,如下列關于血糖調節敘述正確的是( ?);C層學生練習題為填空題,如人體進食血液內胰島素含量 ?????(填“增加”或“減少”)。通過合理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并設置難度適宜的練習題,有助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其掌握更多知識點,促使其生物考試成績逐步提升。另外,走班制度下,需要同一學科教師之間共同探討分層內容,秉承著通力合作的工作態度,共同確定分層教育目標、內容、方法等,推進教學工作高質量開展。
(二)設計分層課堂問題
走班制學習模式下,高中生物開展分層教學時,應根據各個層次學生特點,設計不同難度的課堂問題,避免學生學習壓力大而影響教學質量。分層課堂問題設計期間,教師應圍繞本節課教學內容,針對性設計基本目標、深化目標、拓展目標,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特點,再設計相對應的課堂問題。實際工作中,教師可設計四個層次的問題,問題難度不斷提升,A層問題主要用于檢查學生學習任務完成情況,適用于全體學生;B層問題用于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情況,多為定義、描述類問題;C層問題用于檢查學生對生物知識點靈活運用情況,鞏固知識;D層問題是分析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整合課堂知識點,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三)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采取分層教學方式主要是為了促進各個層級學生共同進步,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讓學生發現生物學習的樂趣。鑒于此,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和學習態度,確定差異化的教學目標,促進高中生物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具體而言,同一年級生物教師應展開深度溝通,將全年級學生分成三個層次,再結合現階段學習情況,以教材實際教學內容為中心,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具體而言如下:
A層學生,以教育部門相關規定為基礎,結合學業水平合格性考試的相關要求,圍繞各個章節的重難點確定目標,并適當拓展課本外的知識點,不斷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如,學習“遺傳因子的發現、基因的本質”等內容時,加入大學遺傳學的相關知識,或者滲透一些選修教材內容。同時,提供各省市生物聯賽的習題,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使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點。B層學生,以學業水平等考試為依據,根據學生主要學習需求,確定教學目標,并為其提供一些課外學習素材。C層學生,依據教材課后習題確定學習目標,添加簡單的課堂練習題,鞏固學生基礎知識。
(四)教師樹立分層備課意識
在走班制教學模式下,高中生物課堂個性化特征顯著,學生學習目標大相徑庭,提升了對教師工作能力的要求,需要其樹立分層備課意識,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求。學習“ATP的主要來源——細胞呼吸”這一內容時,教學重點為細胞呼吸原理的掌握和運用、有氧呼吸過程、細胞呼吸主要方式等。教師將參與生物學習的學生分成藝考類學生、普通學生、重點培養學生,其中重點培養學生應掌握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有氧呼吸特點、細胞呼吸原理等;普通學生應明確無氧呼吸和有氧呼吸的區別和關聯;藝術類學生只需掌握細胞呼吸原理和流程即可。在備課過程中,設置不同層級的教學目標,不僅滿足學生學習的需求,還能加快整體教學效率。
另外,備課期間教師要重點考慮課堂教學的層次化,構建良好的學習環境。課堂教學過程中,需要實現教師與學生的雙向溝通,達到教與學的要求,激發學習者的積極性,有效落實教育目標。為了保障不同層次學生都能學到新的知識,加深對生物知識的理解,應在備課期間設置層次化的訓練內容和學習任務。譬如,學習“減數分裂和受精作用”這一內容時,教師從學習目標、學習態度等角度出發,設計多個層次的學習任務,學生根據自身學習需求逐級展開學習。
具體而言:找到精子和卵細胞形成的場所;減數分裂的概念;舉例說明哪些生物可以進行減數分裂;辨析精子和卵細胞分裂圖像;闡述卵細胞發育流程;比較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其中藝術類學生只需完成前四個學習任務即可,普通學生應完成前五個任務,重點培養學生則應全部完成,并適當拓展課外知識,
(五)加強分層教學評價方式創新
走班制模式下,為了提高高中生物教學質量,教師不僅應完善分層教學內容和方式,還應合理創新分層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更加直觀地發現自己的進步幅度和不足之處,這樣教師也能針對性調整教學方法,滿足各個層次學生實際需求。實際工作中,應參考分層教學目標和內容,確定不同課堂評價標準。只有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目標,才能設計科學合理的評價標準,評價內容才更加符合學生實際情況,避免出現評價不科學現象。
另外,在走班制的影響下,教師常常面對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若采用標準化的評價體系,無法反映出學生學習情況,不了解學生學習情況,也就難以達到分層教學目標。故此,教師應系統化了解年級各個層次學生特點,設置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并設置多樣化的評價模式,多維度分析學生學習情況。譬如,學習“基因的表達”這一內容時,重點學習內容包括中心法則、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等。設計分層教學評價時,教師可立足于本單元學習重點,參考每個層次學生個性化特征、學習目標,并設置不同評價標準,從考試成績、實踐操作、課堂互動等方面評價學生。不僅如此,學校要重點評價教師生物課堂教學情況,檢查教師是否落實分層教學,給予正確的評價,為了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可以給予適當的獎勵。
總結
總而言之,在時代快速發展背景下,走班制模式逐漸運用于各個地區學校。相關學校能夠積極落實教育部門的要求,督促并要求教師調整教學方法和理念,采取分層教學方法,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開展高中生物分層教學時,教師要考慮到走班制模式的特點,樹立分層備課意識,制訂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設計分層課堂問題,優化教學方法和內容,大幅度提高分層教學質量,滿足不同類型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素養同步提升,使其發現高中生物學習的樂趣,考取優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朱霖,蔡文銀.“走班制”下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和應對措施研究[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2(4):5-6.
[2]楊純莉.走班制背景下促進高中生同伴交往的實踐探索[J].現代教學,2022(15):123-125.
[3]汪麗.信息技術環境下“分層次走班制”在高職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探索與實踐[J].科技與創新,2022(5):39-42.
[4]潘玉青.初中體育課堂開展走班制分層教學的研究[J].學周刊,2022(15):152-154.
[5]陳濤.新高考下高中化學分層走班教學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22(2):95-97.
責任編輯:趙瀟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