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露璐 楊 遙 楊鈳淇
普洱學院經濟管理學院,云南 普洱 665000
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不斷演變,酒店業已步入新的發展模式,消費者對酒店服務的需求,已經從單一的食宿轉變為休閑、度假、食宿、會議、購物為一體的服務綜合體,這種服務模式的轉變,需要酒店行業能夠為廣大消費者構建出一個友善、親切、積極的人文環境,提升消費者的入住體驗,以此來提升酒店的服務質量。在新的經濟形勢下,酒店為提升自身發展建設的韌性,更傾向于雇傭多技能員工,培育具有長遠發展潛力的復合型人才,來確保酒店人力資源的高效運轉,全面增進各部門的生產效率[1],酒店管理專業學生就業門檻和難度提高的趨勢日漸顯現。在此背景下,高校更加需要全力培養綜合素質過硬的專業人才,來滿足酒店市場用人需求,而良好的職業禮儀教育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完善個人形象、促進交往能力、提高個人綜合能力,對提升當代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具有深遠影響。
很多企業都將思想道德水平作為人才選拔的基礎標準,一些高素質的綜合型人才備受企業追逐,尤其是以優良服務為典范的酒店行業,對人才素質的要求更為嚴格。職業禮儀教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多數高校都通過開展職業禮儀教育的方式,使之在學習禮儀知識的同時思想和道德品質也得以升華。隨著職業禮儀教育的逐漸深入,高校及企業已將其視為一種律己和敬人的準則,起到促使大學生形成正確“三觀”的重要作用。這種“三觀”的形成,不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思想行為,還能夠在學生日后的就業和工作中都起到十分積極的推動作用[2]。從目前酒店行業的就業局勢上看,當代大學生必須以樂觀積極的心態去直面就業挑戰,端正自身認知和態度,才能在激烈的就業競爭中擁有先發優勢。為此,當代大學生應擺脫傳統“坐等”就業的觀念束縛,以良好的思想道德為基石不斷強化個人能力,以推動就業競爭力的提升,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職業禮儀教育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個人的交際能力。在禮儀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模擬出很多實際場景,讓學生們能夠依據時間、空間的變化,判斷應使用何種不同的禮儀來適應當下場合,有助于強化學生綜合能力,在訓練中不斷完善個人形象,達到內外兼備的目的?,F在,很多大學生在個人形象塑造的認知上有一定程度的偏差,認為良好的外在形象就是個人形象禮儀的全部,試圖通過包裝外在形象來塑造出形象禮儀,但實際上外在形象只是禮儀形象構成的一部分。任何一個崗位上的員工,想要打造良好的職業形象,一方面應當規范自身的形態儀表、行為舉止,另一方面更需要扎實的專業技能、不斷更新的專業知識以及對職業的敬畏感,其核心是人的道德品質[3]。職業禮儀教育不止針對學生外在形象的規范,更是側向于個人綜合能力的提升,思想意識的樹立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職業禮儀知識的學習能完善學生的個人整體形象,更能使之成為一個擁有積極、健康心態的當代大學生。
對于即將面臨就業的大學生而言,在處理人際關系的過程中,能夠展示出良好的個人魅力是工作中的加分項,人際交往能力也是工作中的必備能力。目前,對于高校的大部分學生來講,多數為獨生子女,社會經驗較為缺乏,獨立自主能力較弱,步入社會后面對復雜的人際關系易產生不適感。因此,開展職業禮儀教育可以從電話溝通禮儀、贊美、問候、交往禁忌、國際禮儀等方面,有效促使學生學會運用人與人之間交往各種方式方法。強化職業禮儀教育,可以使大學生擁有和諧融洽的同事關系和友好和睦的工作環境。如此,才能保證大學生塑造出積極正向的心理品格[4],良好的行為禮儀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今后步入社會進行人際關系處理奠定基礎。
隨著時代的不斷變化,酒店行業的發展需要依托高素質人才的推動,復雜的酒店就業環境在多方面都影響著大學生的就業,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要想有效提升就業競爭力,需要端正自身態度,樹立正確就業觀。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酒店職場人,不僅需要具備精湛的專業技能,更需要具備完善的綜合素養[5],而職業禮儀教育對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首先,從面試的角度上看,形體和禮儀在考官面前能夠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面試的時間較短,用人單位無法全面了解一個人的專業知識和道德品質,只能從外部的形象和談吐對面試者進行直觀的評價,這在很大的程度上能夠影響面試的結果。從大部分酒店行業的用人單位的聘用要求上看,責任心、敬業態度、禮儀修養在其中占有較重的比例,因為這些因素是衡量酒店服務質量的重要保證,制約服務人員的服務行為和服務意識。
其次,從日常工作的角度上看,酒店管理專業的畢業生只有具備了良好的職業禮儀,才能在工作中樹立起酒店行業的高標準服務精神,確保高質量的服務行為。職業禮儀于酒店員工而言,既是一種專業文化現象,也是職業道德行為標準,更是酒店人力資源綜合實力的集中體現。良好的職業禮儀能夠很好地維護酒店的品牌形象,提升酒店的知名度,增進酒店與客戶之間的關系,提升酒店的服務質量,營造出“潤物細無聲”的高質量服務氛圍。
最后,對于大學生而言,要轉變為社會成員必先實現“社會化”,而大學期間成長歷程是走向社會的必由之路,更是適應社會、完成身份轉變的重要場合[6]。大學階段的職業禮儀教育,為完善的學生社會交往能力打下堅實基礎,是塑造職業形象必不可缺的部分。從酒店服務的角度上看,酒店管理人員作為服務性職業,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是必要條件。溝通是維系酒店與客戶關系的根本保障,也是防范投訴、消除矛盾糾紛的最佳措施[7],因此,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的溝通交流技能是酒店用人考量的核心關鍵,職業禮儀的學習對學生工作能力、就業競爭力具有決定性作用。
職業禮儀教育是酒店管理專業立德育人的基礎工程。目前,為提升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就業率,多數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中都規定了職業禮儀教育的基本目標,也明確指出了禮儀教育的重要意義,更是將職業禮儀教育設置為專業的必修主干課程,將其放在了專業課程體系建設中的關鍵部分。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偏重于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職業禮儀相關課程經常被忽視或邊緣化。此外,很多教師對于禮儀教學目標并未真正落實,日常教育中禮儀課程相對枯燥乏味,禮儀實戰情境化教學設計不足,存在刻板灌輸理論知識、師生互動缺乏、課程內容更新較慢以及禮儀教學內容和實際專業發展融合性不足的問題,不能很好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學習習慣以及身心發展要求[8],因此,致使禮儀課程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力減弱,容易使大學生忽略提升禮儀素養的重要性,課程實際成效與人才培養所設目標契合度相對較差。
酒店管理專業在開展職業禮儀教育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學生掌握職業禮儀的相關理論知識,還需要學生們能夠將其應用于日常工作和生活當中,成為一種職業的行為準則。因此,教師的指引對學生禮儀行為習慣的養成有顯著影響,高校必須具備雄厚的師資力量,真正將其列入專業教學體系中,而不是成為流于表象的課程,教學過程應充分體現示范性和實踐性。這些標準就從正面要求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其行為舉止都應時刻展現出自身的禮儀素質,以深厚的禮儀涵養引導學生們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去。但由于我國高校酒店管理專業缺乏專職禮儀教師的現象普遍,在開展職業禮儀教學過程中,致使很多學校只能通過相似專業教師代課的方式進行,但這種模式的教學由于教師的職業禮儀知識儲備有限,讓學生認為教師教學缺乏可信度,容易將其視為可有可無的課程[9]。此外,部分教師所講授的職業禮儀知識大多是將教材照搬照套,靈活轉化書本知識的專業能力不足,教學質量差強人意,無法達到教學預期效果,其根本原因在于職業禮儀教育的師資力量薄弱。
禮儀素養的提升對于就業競爭力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由于多數大學生忽視了這一問題對自身成長的重要性,畢業后在生活、社交和求職等方面四處碰壁的情況時有發生,這一點也凸顯了當前高校對大學生禮儀教育的缺位[10]。文化的多元性、開放性對中國禮儀文化的沖擊,增加了高校禮儀教育難度。高校作為文化思潮傳播的前沿陣地,大學生受西方開放、利己文化的影響,僅憑傳統的教學方法已不能有效樹立大學生科學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此背景下,部分高校不注重校園禮儀文化的建設,對中華優秀傳統禮儀文化傳播工作落實不到位,加之課程思政中禮儀元素融入稀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們對職業禮儀教育的重視與興致,進而失去了使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禮儀素養的契機[11]。高校若不能為學生提供一個禮儀氛圍濃厚的環境,不斷陶冶禮儀情操,就算學生已然意識到自身禮儀行為習慣和就業成敗息息相關,也不足以培養出優良的職業禮儀品質。這一點也體現出高校職業禮儀教育的氛圍塑造還需加強,禮儀文化學習的環境也需進一步優化。
為了實現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的因材施教,保證職業禮儀教育教學效果,高校應著手推進職業禮儀課程改革與學科建設。在學科建設方面,高校在人才培養方案修訂中,不僅要鞏固確保好職業禮儀課程處于必修課的范疇,還要進一步增加開設與禮儀文化素養相關的選修課程,豐富學科課程構成,將職業禮儀教育深入為大學開學第一課及就業前最后一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與人文素養。在課程改革方面,尤其應注重以下三點。
第一,要注重第一和第二課堂相結合,因其作為一門操作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果教學只注重理論層面,學生將無法全面了解職業禮儀的核心與內涵。因此,在禮儀教學中,要將理論知識與實操訓練緊密結合的理念貫徹到底,提升實踐學時的比重,以課堂展示、翻轉課堂、酒店服務實景模擬等方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有效平衡理論知識與技能實操,使學生潛移默化地養成職業酒店人的習慣。第二,要改革禮儀課程的考核評價體系,調整實操部分成績占比。筆試考核主要為測試學生對禮儀基本知識的識記,但一次簡單的期末筆試不能成為禮儀課程考核的最終成績,成績還應包括禮儀場景模擬、課堂內外日常行為表現以及學生道德情操的考查等,職業禮儀考核必須將日常教學中的禮儀知識與實踐內容進行融合。第三,要有效利用各方資源,結合高校、企業與學生需求,合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三方相互支持配合,各取所需。學生就業前要充分接觸社會與企業,進而加深專業認識,適應企業生產各個環節,真正做到在實踐環節中運用和內化職業禮儀知識,提升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適配度。
酒店管理專業作為一個十分注重學生禮儀的專業,對職業禮儀教師的禮儀素養要求非常之高。因此,高校必須加強培養職業禮儀教師的教學素養與能力,才能夠更好地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職業禮儀教育。針對目前高校職業禮儀教育師資方面存在的問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抓起。
第一,高??赏ㄟ^教師定期培訓、進修的方式,全力培養一支具有專業禮儀知識的高素質教師團隊。職業禮儀作為一門需要學生通過模仿和借鑒來進行學習的科目,教師日常中和教學中的行為舉止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若教師沒有良好的知識儲備和禮儀素養,學生將很難融入其中。杰出的職業禮儀修養,需要在日常生活中積微成著。因此,職業禮儀教師在課堂外也要盡可能多地融入職業禮儀知識,以自身作為榜樣鼓舞學生持之以恒地進行禮儀訓練。一支高素質的職業禮儀教師團隊不僅要能夠讓學生擁有優質的教學體驗,還要能夠通過獨特新穎的教學方法和個人魅力激發學生學習禮儀知識的興趣。
第二,高校可通過內培與企業外引的團隊建設模式,成立起專兼職教師共存的高質量教師隊伍,確保職業禮儀師資隊伍穩定性的同時,也為師資團隊注入新鮮血液,提升學生興趣,帶來教學新模式與新思考。
第三,高校酒店管理專業要加大職業禮儀教育方面資源的投入,為教師提供職業發展空間,鼓勵其從事和開展與職業禮儀相關的教育與科學研究,提升專職教師職業認同感。
職業禮儀教育對大學生在就業工作上的緊要性毋庸置疑,相關教育工作者要透徹了解校園禮儀文化對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影響力,將營造良好的校園禮儀文化氛圍視作提高教學質量的一種方法,進一步優化職業禮儀的教育環境[12],讓學生們成長于優質的校園禮儀文化氛圍之下,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以此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具體來說,高校應著力于宣傳職業禮儀的相關文化,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以海報、廣播、微信公眾號,以及校內官方各類短視頻平臺等新老媒體的形式,向學生積極宣傳禮儀文化的風采和知識,營造師生人人皆是禮儀文化塑造者和傳播者的風尚和校園氛圍。同時,學校還應定期舉辦與職業禮儀相關的文化和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浸染在禮儀文化的氛圍之中。如開展禮儀文化活動月,師生在日常生活踐行禮儀文化,進行相關的演練,并通過院內、校內禮儀風采大賽、禮儀操普等文化活動,進一步加強禮儀素質教育與理論教育的結合,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其中以實踐來審視自身,找到不足之處并進行有效改正。這種方式既能調節校園文化氣氛,也能鞏固學生對禮儀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而且學生在實踐過程中能不斷規范個人行為,完善自身綜合能力。此外,深入挖掘禮儀文化的內涵、價值,實現禮儀文化對個體的道德內化,為社會培養講禮儀、有道德的優秀人才是禮儀課程與思政課程有機結合的契點[13]。
因此,高校在教育中,既要增加禮儀文化課堂思政元素,中國傳統文化大多核心價值觀念與禮儀相關,禮儀思政教育可進一步扎根到道德文化、節慶文化之中,以有形有趣的方式深入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言談舉止中。同時又要尋找禮儀課程與酒店管理專業課程的結合點,根據專業需求設置相關的禮儀學習內容,對禮儀文化進行創新性傳承和多維度普及,立足實際同步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美好品德。
當代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構成中,禮儀素養是必不可缺的部分,優良的禮儀素養在個人職業形象的塑造中也處于首要位置,尤其是對于酒店管理專業的大學生來說,職業禮儀更是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體現。對酒店管理專業大學生進行系統完善的職業禮儀教育,是強化其個人綜合能力的必經途徑,利于酒店管理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穩步提升。為進一步強化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增強人才輸送的對口性,高校酒店管理專業在培養人才時要以就業競爭力穩中提質的目標作為出發點,加強職業禮儀教育,完善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育環節,使其成為酒店行業需要的綜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