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賈尼·斯基基》的《我親愛的爸爸》被普契尼·賈莫科的獨幕劇所采用,這首歌的女主角勞萊塔的詠嘆調在這部作品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通過分析這首歌的演唱背景、表現手法和技巧,深入探究這首歌的人物性格、表現風格和藝術處理。同時,我們也將根據我們目前的理解、演唱能力和個人的藝術經歷,來總結這首歌的演唱技巧。
【關鍵詞】詠嘆調;意大利語;演唱技巧
【中圖分類號】J61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18—133—03
一、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的劇情及作品分析
(一)歌劇《賈尼·斯基基》介紹
《賈尼·斯基基》是一部由普契尼于1918年創作的獨幕歌劇,其靈感源自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地獄篇》。《三部曲》的末尾,福爾扎諾擔任了編劇,他的名字也被稱為強尼·斯基奇。1919年1月1日,《賈尼·斯基基》在羅馬科斯坦齊劇院上演,引起了觀眾的熱烈反響,讓他們驚嘆不已。《賈尼·斯基基》描繪了一個令人悲傷的場景:當富翁多納第離開人世,他的家人們在他的遺體前,深深地哀悼,無法自已。盡管面臨著巨大的挑戰,但他們仍然充滿信心,因為他們都有望獲得豐厚的回報。賈尼·斯基基是一位非常聰明、知識豐富的人,他被邀請去查看遺囑中是否存在任何缺陷。斯基基在閱讀了遺囑之后表示無能為力。洛萊塔渴望能夠得到父親多納第家族的支持,因為她深深地愛著里奴契奧,而他也是這群人中的一份子。斯基基設計了一個陰險的計劃,他假裝多納第仍然活著,并制定了一份新的遺囑,將所有的財產都收入囊中,只留下極少數的贈與多納第的家人。當人們離去時,他用這筆錢為洛萊塔和里奴契奧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婚禮。這首作品的聲音表現出了獨特的風格,融入了一些民謠元素,整首曲子的結構十分生動。
(二)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的作品分析
《我親愛的爸爸》是一首令人驚艷的詠嘆調,它以6/8拍開頭,就像一件精致的藝術品,曲子簡潔卻又充滿魅力。盡管整個曲子只有幾句話,但卻蘊藏著深刻的情感,讓聽眾沉浸在一個充滿魅力的故事之中。由于作曲家精心設計的三次八度音程,使得這首詠嘆調成為歌劇的杰出代表,它的抒情性得到了完美的展示。
《我親愛的爸爸》以其獨特的雙重敘事風格著稱。A大調的旋律為曲子增添了強烈的色彩,6/8拍的節奏平緩而有力,節奏感強烈。這首樂曲由兩個獨立的部分組成。引子部分是整個歌曲的開端,它包含四個小節,旋律相對平緩。它的主要目的在于幫助歌手調整整個歌曲的節奏和情感,并為歌手做好演唱前的心理準備。A樂章包含四個獨立的部分,每個部分都包含四個獨立的音符。第一個音符概括出這首歌的核心思想,節拍相近,旋律柔和。接下來的二小節描述了樂曲的動力,展現出整首樂曲的節奏特征和音樂意境。b樂句則描述了主題的擴展,旋律與主題大致相似,最終以V級收尾。第二個樂章的兩個部分分別為兩個樂句,前四小節的主題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后一部分則使用了不斷變換的方式,旋律先有輕微的波動,然后逐漸趨于平緩,最終回到I級。兩部分之間呈現出一種平行的重復。當結束時,上段落的半終止開放與其他部分有所不同:它以一種獨特的七和弦形式結束; 在下一段中,主和弦完全停止,這是復調音樂的一個典型特征。B樂段以兩個樂句構成,其獨特之處在于,后句的變換和前段的主題內容相互呼應,而最初的四小節則被稱作中句,這一小節既是整首歌的轉折點,又是整首歌的高潮,旋律激蕩不已,四度的跳躍,使得整首歌充滿了激動的氣息,令聽者激動不已。在第四小節,情況逐漸改善。在這首曲子的末尾幾個部分,歌手的演唱方式讓人感覺舒適,并且讓觀眾感受到了輕松愉悅。盡管后兩小節還未完成,但此時,一個八度的跳躍出現,似乎在向女主人公表達一種懇求,要求她用適當的音量來表達她的最終請求。然而,這種情況并未完全結束,而是繼續保持在V級。通過增添兩個小節的音樂元素,作曲家將整首歌調降至I級,最終完成了整首歌。盡管故事情節并不復雜,但仍能讓全場觀眾感到興奮不已。
二、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的演唱技巧
(一)意大利語的發音方式
盡管意大利語的語法和中國文化中的語言不同,但它的語言表達方式卻非常獨特。意大利語的語言表達方式具有一些特殊的規律,如果你熟悉這些規律,就可以輕松地說出地道的意大利語。“O mio babbino caro……”第一句的“b”,是一個濁輔音,當發出這個音時,聲帶會發生振動,雙唇緊閉,氣流就會穿過障礙,最終爆發出來。第二句的“mi piaceè bello, bello”中,“p”的聲帶完全沒有發出一絲聲響,雙唇緊閉,形成一道氣流阻礙,但是,接著,口腔猛地打開,一股強勁的氣流從嘴中噴涌而出,令人震撼。輔音通常被稱作“輔”,它們通常與“元”一起出現,并且可以與意大利語的其他字母相結合。中國人最頭疼的是意大利語中的小舌音。雖然有些人天生就具備發小舌音的能力,但是如果他們的母語不是意大利語或其他需要發小舌音的語言,那么他們可能無法正確地發出這種音。因此,進行大量的訓練至關重要。《我親愛的爸爸》是一首充滿感情的抒情歌曲,它融合了豐富的元音和輕柔的顫音。要想準確地演繹這首歌,需要不斷地練習并加強對這些元素的掌握。
此外,意大利語的咬字與中國漢字的咬字也有所差別。中國漢字講究字正腔圓,而意大利語要求的是精準的發音。因此,保持良好的歌唱姿勢是必須維持的。站立時頭要正,要將脖子挺直,眼睛正視前方。兩腳前后放置,且將你的重心放在前腳掌上,后腳起輔助作用。整個身體要保持放松,切記不可僵硬,要時刻保持舒服且自然。在站直的前提下,收腹、提臀,全身心的投入到歌唱中去,積極松弛的歌唱,張嘴咬字時下巴要放松,以松弛的狀態清晰的咬字,將字音的長短時值唱完整,將每個字的字頭,字腹字尾都交代清楚。
(二)情感分析
這首歌的曲子簡潔明了,旋律優美動人,節奏平緩,速度略快,但情感豐富。因此,在演唱時,我們不必過于死板地遵循節奏和節拍,否則就會顯得枯燥乏味。相反,我們應該根據情感的變化來表現。
四小節的開場白讓這首詠嘆調更加生動,讓聽眾能夠感受到它的氛圍,從而更好地融入其中。在演唱第一句“O mio babbino caro”時,應該保持平穩的速度,用柔和的聲音表達出人物的心理情感。在“bello”這一八度的大跳中,高音可以適當延長,以此來充分展現女主人公對他的愛慕之情。因此,我們應當以最真摯的態度去傳遞深深的愛意,使自己的情感達到最高點。“Porta Rossa, a comperar lanello”時,她的內心充滿了激情與憧憬,因此,在演繹的過程中,她用一種充滿感染力的嗓音,將自己的情感傳遞給聽眾。“Sì sì,ci voglio andare! e se lamassi invano,andrei sul Ponte Vecchio,ma per buttarmi in Arno!”把這個故事推到高潮,它以一種令人感動的方式展現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和對真愛的渴望。她在演唱時,用堅定的聲音表達了對愛情的忠誠,同時也堅決地要求父親支持她。因此,在演唱時,我們應該盡可能地保持快的節奏,同時展現出更加深刻的情感。“Mi struggo e mi tormento! O Dio, vorrei morir!這首歌的情感表現非常強烈,它既需要聲音的節奏和速度的改變,也需要將人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完整、準確地傳遞給聽眾。最后的“Babbo, pietà, pietà!”充滿悲傷情緒,女主人公在悲傷之余對父親的懇求,演唱者需要把握好聲音的位置和情感的生化,以達到動人的效果,即使是輕柔的歌聲也能讓人感受到深刻的情感。最終,我們把心中的激動和熱情漸漸平息,讓聲音不再響起,心中的感受也不再消失。只有通過這種方式,觀眾才能感受到無盡的感動,使整首詠嘆調完美地結束。
(三)高音弱唱
首先聲樂演唱總有一個誤區,每每到高音的地方,總是用很大的力氣,這難免會造成聲嘶力竭的結果,不但不能很好地表現歌曲的感情,演唱者所消耗的體力也很大。而高強度,大音量的演唱高音也容易造成聲帶的撕扯。高音弱唱能很好的解決這一現象。
這首詠嘆調是明亮的降A大調,其中有三個八度的跳進,都達到了降A的高度。對于普通的女性演唱者來說,降A雖然不是很高,但是想要完美的詮釋出女主人公的內心情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就跟應該做到高音弱唱。第一個高音出現在“mi piaceè bello, bello”中的“bello”中;第二個高音出現在“e se lamassi invano”中;第三個高音在后面的“Babbo, pietà, pietà!”這三個高音的內心情感都有著相似的地方,都需要大量的情感輸出,同時就需要演唱者以氣帶聲,在高音前做好鋪墊,不要認為降A很高,應輕巧的滑過,同時將自己帶入情境中,身臨其境的演唱。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是一首帶有悲情色彩的詠嘆調,在高音區更應該避免大聲或生硬的表達。高音弱唱更能很好的表達出其中的悲情色彩,將觀眾帶入到情景中去。
(四)共鳴技巧
聲樂演唱的三個重要部位 胸腔、喉咽腔和頭腔 被廣泛認為是三種不同的共鳴腔體。在詠嘆調《我親愛的爸爸》中,共鳴幾乎無處不在。想要完美的詮釋詠嘆調音色旋律的流暢性,想要更加打動觀眾,就要重視共鳴在詠嘆調中的重要性。尤其是《我親愛的爸爸》的高音部分,主要運用的就是頭腔共鳴,“mi piace è bello, bello”中的“bello”“e se lamassi invano”等等,都需要運用足夠的頭腔共鳴,將高音表現的圓滑且飽滿。但這首詠嘆調中不僅僅需要高音的頭腔共鳴,胸腔共鳴也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在《我親愛的爸爸》中的敘述部分,例如第一句開始,直到劇情的高潮,都是需要真摯的情感來表達,此時,就用該充分利用胸腔共鳴,給予觀眾一種發自肺腑的情感表達。而能將頭腔共鳴和胸腔共鳴更好的結合起來,即聯合共鳴,便是聲樂演唱的更高的境界。因此,若想流暢舒適的表達詠嘆調的情感,就要加緊練習,努力尋找發聲和共鳴的位置,從而更好的演唱歌曲。
(五)與鋼琴伴奏的配合
《我親愛的爸爸》是一首優秀的詠嘆調,它的伴奏也非常重要。演唱者將伴奏與演唱完美地結合起來,展現出它們獨特的魅力,營造出一個完美而和諧的藝術氛圍。在前四小節中,使用了大量的琶音和連音,為接下來的主題做好了鋪墊。在開場白中,演唱者應該把自己放入女主人公的內心世界,展現她對愛情的堅定和對父親的懇求。在演唱中,歌者應該將自己的歌聲與鋼琴伴奏融為一體,尤其是在詠嘆調的高潮時,“Sì, sì, ci voglio andare!e se lamassi invano,andrei sul Ponte Vecchio, ma per buttarmi in Arno!(不管怎樣,我都會勇敢地踏上威克橋,投身于那河水之中,無論您是否贊同。)“Mi struggo e mi tormento!O Dio, vorrei morir!”(啊!天哪!我寧愿死去!)這兩句充分表現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決心,同樣鋼琴伴奏也運用一系列的琶音將劇情推向高潮,同時演唱者也應根據鋼琴伴奏的強弱及速度變化對演唱做出調整。在最后的“Babbo, pietà, pietà!”也正是女主人公在悲傷后對父親的乞求,此時的伴奏就顯得尤為重要,練習的八分音符及空拍更加凸顯了女主人公的堅定,而后接下來的尾奏和減弱的柱式和弦也為整首詠嘆調的結束展開了延伸,達到了意猶未盡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原魁星.美聲演唱中呼吸的技巧[J].大眾文藝:學術版,2012(2).
[2]盛瑞強.試論聲樂教學中保證課堂教學效果的現實途徑[J].網友世界,2012(8).
[3]胡藝蘭.淺談歌唱共鳴的原理及其運用[J].赤峰學院學報:科學教育版,2011(4).
作者簡介:吳倩婷(1994—),女,漢族,黑龍江綏化人,研究生,二級教師,研究方向為音樂與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