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生玉
【摘要】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百年黨史蘊含著豐富的思政資源,是中小學思政教育的重要載體。在立德樹人和“大思政”建設導向下,將黨史學習教育與課程思政融合是時代的需求,也是中職學校內涵式發展的必然選擇。依托課堂教學、融合黨史學習教育,建構“黨史教育+課程育人”的思政模式,有助于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政素養,促使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向素養立意演進,強化學習深度,豐富黨史教育內涵。針對當前黨史學習教育中的不足,中職學校為優化黨史融入策略,提升課程育人效果可以從優化資源選用、深化價值理解、強化活動育人、對接時代元素四個方面展開探索。
【關鍵詞】“大思政”建設;黨史學習教育;中職教育;課程育人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2—0015—04
立德樹人是國家教育的根本任務和育人宗旨,大思政課是落實這一任務的關鍵課程。2020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支持顯性教育和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和教學方式中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盵1]中職學校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的使命。中職教育既要抓好職業技術教育,也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引領,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2]。實施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三位一體的課程思政是中職學校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途徑和關鍵舉措。中職學校學生正處于“拔節孕穗期”,信息時代更容易受到各種思潮的影響,亟待教師引導他們“扣好人生每一??圩印?,以黨史學習教育塑造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恰逢其時,從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精神滋養、提升工匠精神、磨礪自身技能勢在必行。在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背景下,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中職學校課程思政,是培養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需要,是落實“三全育人”理念的需要,也是中職學校內涵式發展的路徑選擇。
一、中職學?!包h史教育+課程育人”現狀
黨史學習教育和課程思政育人目標一致、內容互補,為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中職學校課程思政提供了邏輯思路和科學依據,是中職學校實施“大思政”建設、實現思政教育的必然選擇。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學黨史、知黨情、跟黨走,有助于在培養學生知識、技能素養的同時厚植愛黨愛國的情感,切實提升中職學生的思政素養和職業精神,使課堂教學從知識本位向提升素養演進,強化學習深度、豐富黨史教育內涵,有利于中職學校真正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黨史學習教育具有學理性和系統性的特征,依托課堂教學、融合黨史學習教育,建構“黨史教育+課程育人”的思政模式,提高中職課程育人的質量及效果,需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充分尊重中職學生的身心特點、彰顯其主體性地位,為中職學校思政建設注入新動能。真正發揮黨史學習教育對中職學校課堂教育教學的促進和深化作用,各科教師要因地、因材、因時、因勢而為,不斷深化專業課和文化課教育教學理念、創新教學內容、改變教學方式,增強黨史學習教育親和力,彰顯中職學生對黨史學習教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綜觀現狀,依托黨史學習教育促進中職學校課程育人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諸多弊端,嚴重影響中職學校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具體有以下表現:脫離學情,黨史精神抽象深奧化;意識滯后,黨史資源嵌入碎片形式化;體系渙散,黨史學習教育評價呆板陳舊化;方法單一,黨史學習教育方式單調規范化;思路固執,課程設計扁平模式化。
二、中職學校“黨史教育+課程育人”的優化策略
中職學校如何將黨史學習教育有機滲透課程教學,優化黨史學習教育融入策略,提升中職學校學科知識的價值引領和人格教育的雙重功效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下面結合具體案例,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對象、以思政育人為教學目標、以立德樹人為育人宗旨,簡要探討黨史學習教育融入中職學校課程思政建設的有效策略。
1.優化資源選用,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我們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歷史,就是一部黨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的歷史。將黨史學習教育嵌入課堂教學,不是將黨史一字不落地搬進課堂,也不是照本宣科灌輸黨史理念,更不是以標簽化講解、口號式宣傳黨史精神,而是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要靈活挖掘、擷取各專業課程中蘊含的黨史知識,將厚重、深奧的黨史與學科知識巧妙結合,生動、鮮活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靈活運用授課形式,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躍于課堂全過程。
在中職課程教學中滲透黨史學習教育,需要緊緊抓住黨史與中職學科知識的相似點、相通點,從學科知識維度解讀黨史要義,領悟黨史作用于現實問題的精神與力量,賦予黨史新時代的新內涵。如,語文教師以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為素材,設計了一道語用題:武威市“八步沙六老漢”是時代楷模,三代人治沙造林的英雄事跡贏得了世人敬仰。請根據他們治沙造林的事跡擬寫一個標題,并寫出你的感受和啟示。
面對新穎的考查形式,學生們腦海中都有自己的觀點,他們的答案可謂精彩紛呈。學生們被“八步沙六老漢”的精神所感動:有的感動于人物堅韌的意志,謳歌他們矢志不渝把茫?;哪兂墒[蔥林海的精神;有的感動于人物奮斗的價值,贊美他們鍥而不舍的精神;有的感動于責任和使命的力量,贊頌他們堅守沙漠、篤守初心的偉大……
測評與考試是語文課程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3]。這道題別出心裁,以黨史學習教育為載體設置具體情境、以學生身邊事例為形式設置典型任務,有效融合黨史學習教育與語文考試,注重核心素養的培養與正確價值觀的引領,是中職學校“黨史教育+課程育人”模式構建的嘗試。當然,讓黨史教育“活”起來,需要教師立足現實,從中職學生的成長需求和課程建設出發,優化黨史學習教育資源的選擇和運用。
2.深化價值理解,讓黨史精神“亮”起來。教育是人的靈魂的培養,而非理智知識和認識的堆砌。教育的對象是鮮活、具有獨立的生命和思想的思想的人。黨的光輝歷程,蘊含著深厚而崇高的精神,是塑造學生健康個性和健全品格的營養劑,是引領學生樹立正確思想、塑造高尚價值的航標燈。中職學生的生涯意識不足,教師要以生為本,立足史實,讓黨史精神“亮”起來,以深厚的家國情懷來觸動學生的靈魂,浸潤他們的思想,以此引導學生做一個熱愛祖國、信仰堅定的人。
衛國戍邊英雄團長祁發寶出生于甘肅省武威市,是學生身邊的英雄楷模。藝術課上,舞蹈教師將祁發寶的英雄事跡改編為舞劇,和學生自導自演,使師生心靈得到震撼。伴著嘹亮的號角聲,演員“祁發寶”屹立在舞臺中央,他面色凝重、正氣凜然,身后屏幕上背景是鮮艷的“中國”二字,現場一片肅穆;敵人來勢洶洶,而且氣焰囂張,而我方僅有數人,但每個人都堅定勇敢地面對敵人。音樂漸轉悲壯,“祁發寶”高亢地吶喊:“喀喇昆侖是中國的!”此時,臺下的學生也大聲回應“中國的,中國的”;舞臺上,眾多戰士一擁而上,“祁發寶”與戰士們在洶涌的河水中一邊與敵人殊死搏斗,一邊互相掩護,保護彼此安全;隨后,急促的音樂響了起來,現場氣氛達到了高潮。這時,臺下的學生們也紛紛站起來,高舉著拳頭;增援隊伍及時趕到,敵人被打退了,觀眾喜極而泣。
這是中職學生開展的一次藝術表演。這樣聲情并茂的表演就是最好的黨史學習教育。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只有以虔誠敬畏之心深刻領悟黨史精神,讓其入腦入心,方能讓黨史“立”起來、讓精神“強”起來,讓黨史學習教育發揮出引領學生政治認同、家國熱愛和文化自信自強的強大力量。
3.強化活動育人,讓黨史學習教育“動”起來。“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秉h史學習教育不僅需要崇德,也需要力行。實踐性和活動性是中職各科教育的重要環節,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課堂,既要在知識講解中傳播黨史知識,也要在綜合實踐活動中內化黨史精神。讓黨史學習教育“動”起來,發揮中職課程優勢,強化實踐育人,充分彰顯“黨史學習教育”效果在實踐中的顯示度是黨史學習教育的最終歸宿,同樣有助于強化教學的凝聚力、黨史的生動性[4]。
結合“如意甘肅講好家鄉文化”微視頻征集活動,電商組一位教師充分領會活動精神,提出了主題設計為先、信息技術為輔的參賽理念,以此為契機引導學生開展社會體驗活動,在實踐中用心靈發掘紅色資源、用鏡頭記錄地方文化、用技術提振文化自信自強、用情境催使知識掌握和價值塑造的雙贏。學生們積極參加設計活動,制作了許多立意高遠、圖文并茂的短視頻,視頻內容包括:有的走進邱少云紀念館,以講解員和志愿者身份講述英雄故事,實地感受英烈精神;有的走進校史展覽館,用VR實景重走長征路,體驗黨的歷程;有的綜合多媒體技術,用涼州喊麥藝術開展黨史文化創作活動,讓革命真理通俗起來;有的走進西路軍老紅軍家中,記錄重溫先輩們的浴血歲月,體悟紅軍精神……
利用信息技術,將黨史學習教育和職業素養巧妙整合,讓學生在學史力行中提高技能、磨礪品格。課程與黨史形成協同效應,學生樂學、好學,而且會學、易學,在理實結合、學做統一中實現“黨史教育+課程育人”共贏的良好局面。利用形式多樣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黨史學習教育過程的全感官參與,以行促知、以知促行,在技能培養和思政踐行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4.對接時代元素,讓黨史學習教育內容“新”起來。黨史學習教育是為了總結歷史經驗、把握歷史規律,增強開拓進取的勇氣和力量。信息時代,中職生樂于接受新事物,基于學情考慮,讓黨史內容“新”起來、教學方式“新”起來,成為課堂教學的必需。立足時代發展、緊跟時代形勢、對接現實元素,將當下的新信息、新問題、新成果巧妙地融入黨史學習教育中,可以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在富于思考性和挑戰性的生活問題中獲得真切的道德感悟和價值認知,促使其道德真生長、人格真成長[5]。
在人文素養“鄉村和城鎮”一節教學中,教師通過開展多種活動,巧妙地將新時代黨領導人民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取得的偉大成就整合其中。課前,教師讓學生分組走進鄉村,一組觀察、收集展示農村新形象、新面貌的事例,一組調查、記錄當地依托紅色資源發展起來的旅游業現狀。課上,教師采用材料整理、數據分析、數據對比的方法,并根據數據結果展開討論,思考可持續發展的內涵及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可行性。有了實地調研的經歷,再經過教師的巧妙點撥,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提升了政治認同感,培養了家國情懷,增強了家國認同感、歸屬感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并助力個人清晰地進行生涯規劃和堅定為家鄉、為祖國做貢獻的理念信念。
黨史是鮮活的、生動的,也是深厚的、悠久的,蘊含著豐富的解決現實問題的經驗。百年黨史,常讀常悟、常學常新,信息時代以發展的維度解讀黨史、以實用的理念融入課堂、以育人的思想強化教育,實現了人文素養教學與黨史育人的互相成就。緊跟形勢、聯系時事的黨史學習教育,符合新時代中職生對知識的接受原則和學習方式,也充實黨史學習教育內容、黨史學習教育知識體系,助推課堂教學向長遠、深度發展。
黨史教育進課堂,“用經典涵養正氣、淬煉思想、升華境界、指導實踐”,以史育人、以史賦能是正確的選擇?!按笏颊北尘跋?,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對中職學生的思政教育,既是所有教師的職責使命,也是深化新時代思政建設改革創新的內在要求。優化黨史融入策略、提升課程育人效果,讓黨史學習教育“活”起來、“亮”起來、“動”起來、“新”起來,既有黨史學習教育內容上的要求,也有方法技術方面的期待。這對各科教師提出了挑戰、提供了契機,亟待中職學校教師轉變理念、開闊眼界、堅定信念、提升技能。依托課程教育教學,讓學生從不同視角感覺、體驗,全方位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根本任務參與度、理解力、行動力,有效推進立德樹人,真正實現黨史育人價值的內在化、最大化,是值得每一位中職學校教師持續實踐與研究的新時代課題[6]。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落實立德根本任務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N].人民日報,2020-02-20(09).
[2]習近平.職業教育前途廣闊大有可為[N].人民日報,2021-04-29(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01).
[4]吳楊.以史育人以史賦能: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課教學[J].活力,2021(07):09-10.
[5]李斌.基于“讀思達”視角的小學道德與法治黨史教育深度學習路徑探索——以“紅軍不怕遠征難”教學為例[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2(09):14-17.
[6]朱瑋芳.“黨史學習教育”教育融入課程思政[J].基礎教育論壇,2021(06):30-32.
編輯: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