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曉麗
【摘要】基于學生學習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存在客觀差異的事實,高職醫學專業實訓教學應開展分層遞進教學法。文章重點介紹了基于學情差異,分層建組;針對差異,課前確立分層學習目標;課上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達成分層學習目標;課后鞏固,考核遞進;分層評價,不斷提高等具體內容和實施方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分層遞進教學法的實踐應用,結果表明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引入教育期望效應,設置分層目標,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組織分層教學,開展分層評價,不僅能讓不同的學生根據自身的實踐操作能力達成相應的學習目標,而且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關鍵詞】醫學專業;牙體雕刻;實訓教學;分層遞進教學法;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3)22—0108—06
一般認為,分層遞進教學法是指根據學生個體差異進行分層或分類,有針對性地實施分層教學,使各層次學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礎上得到較好的發展,以達到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這種形式主張采用鼓勵性和激勵性的教學策略[1]。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合理分層,設置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學生根據自身的分層及相應的學習目標制訂適合自己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態的“個性化學習方案”,使每位學生能夠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逐漸進步。分層遞進教學法主要是針對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每個具體實訓項目所開展的。在每個項目中,結合學生對該項目的前期準備,通過客觀評價后進行分層,這種分層不是固化的,是動態的,能夠保證分層教學的順利開展。倘若分層不結合相應的實訓項目進行,那么這種分層會固化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認知,產生消極的學習態度,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
口腔醫學專業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都是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專業,強調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在這兩個專業的實訓教學中,最能體現學生動手能力的項目是牙體雕刻,這既是高職口腔醫學專業和口腔醫學技術專業學生的基本技能,也是他們的必備技能[2]。該技能的掌握程度將直接關系到學生在后續專業課中的實踐水平,并會影響到其后期臨床工作中的操作能力。
由于授課班級學生的基礎知識儲備情況、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動手操作能力等方面參差不齊,同時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長也存在千差萬別,所以在整班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往往使學生得不到較佳的學習效果[3]。那么,如何能夠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醫學專業實訓操作中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和成就感,減少學生的挫敗和失落感,并讓每一位學生的牙體雕刻操作技能都能有相應的提升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筆者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反思,嘗試在引入教育期望效應的基礎上,在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開展分層遞進教學法。
在組織實訓教學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通過教育期望效應來促進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的知識掌握狀況、學習能力及實踐操作能力,在符合自身的分層中,明確自身學習目標,通過不斷接近學習目標,逐漸掌握相應分層中的操作技能,達到相應的操作水平。在體會到達成分層目標的喜悅中,學生的學習內驅力被激發,同時在實訓教師的期望與同伴的鼓勵中,學生會加強牙體雕刻的練習并積極堅持,通過不斷地實操練習,逐漸達成分層目標,同時爭取實現層級間的轉換,進而使整班學生的牙體雕刻水平得到提升。
一、分層遞進教學法在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開展的意義
在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由于學生之間動手操作能力的不同,在進行實訓教學后,最終呈現的牙體雕刻作品存在明顯差異。鑒于這個因素,嘗試探索出一種教學法:一方面,對于動手能力欠佳的學生,能夠激發他們的學習動力,建立雕刻牙體的自信心,在雕刻中逐漸掌握雕刻方法,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另一方面,對于動手能力較強的同學,設置更加符合他們目前能力的學習目標,進而在雕刻牙體的掌握方面力求精益求精。另外,在對口腔醫學專業學生近三年的牙體雕刻成績進行對比分析后,發現學生的牙體雕刻水平往往與其動手操作能力、學生對牙體雕刻的興趣及學生在牙體雕刻練習中付出的時間和精力呈正相關,而實訓教師與師資情況對學生的雕刻水平影響較小。
在對學生進行關于牙體雕刻技能相關方面的調研以及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發現整班授課形式采用統一的教學方法,往往不能做到因材施教,達不到相應的教學效果,常會出現能力強的學生感覺自滿自足,且技能無法繼續提升;而能力相對弱的學生,感覺無法完成,且逐漸失去信心,從而對牙體雕刻喪失興趣,進而放棄。由于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確實存在客觀差異,且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態度也存在差別,在這種情況下,開展牙體雕刻實訓教學就需要考慮現有的差異。根據目前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探索發現分層遞進教學法能夠兼顧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同時,在教學中合理引入教育期望效應,包括教師的期望和同伴的期望來對牙體雕刻實訓進行教學改革。
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分層分組,設定接近學生掌握實踐操作能力的最佳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更加符合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4],也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學習目標,在實訓操作中逐漸建立自信心,并逐步對操作項目產生興趣,也愿意花時間和精力去做相應的練習,最終熟練掌握牙體雕刻操作技能。在技術操作方面的教學中進行分層遞進教學的研究和探討是有意義和有價值的。
二、分層遞進教學法在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的應用
(一)基于學情差異,分層建組
在授課班內進行分層,根據學生對牙體形態特征的理論知識掌握程度、學生牙體形態的描繪水平、線上主題討論內容的參與活躍情況(體現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對班內學生分層建組(表1)。通過設置合理的分層標準,在客觀公正的調查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將班內學生分成A、B、C三個組。A組(基礎組)是按牙體雕刻實訓教學的基本要求設置實訓目標,要求學生初步學會牙體雕刻的基本方法,能夠完成雕刻操作。B組(進步組)是按略高于基本要求設置實訓目標,即要求學生除了學會牙體雕刻的基本技能外,還要求雕刻完成的牙體與標準模型基本一致。C組(精進組)是按較高要求(發揮學生的雕刻和繪圖特長)設置實訓目標,要求學生能夠熟練進行牙體雕刻,同時要求完成的雕刻作品與標準模型相一致,能夠復制出標準模型。分層建組一方面會根據不同的實訓項目結合學生的前期學情分析來進行;另一方面這種形式是動態的,不是固定的,會隨著學生的實訓操作表現和學習情況及時調整。
在對授課班級的學生實施具體分組時,需要注意以下原則:只有三項均滿足者才可以進入相應的組別;若有兩項或是只有一項滿足條件時,則需根據其最差的一項來界定其組別。通過這樣的設定能夠客觀、明確地劃分組別,同時也能夠督促學生發現自己目前存在的問題,并通過不斷努力來積極彌補當前的“短板”,為后期快速晉級做好準備。
(二)針對差異,課前確立分層學習目標
在課前,實訓教師要根據學生層次的劃分,以實訓項目為單位,把握好本項目實訓授課的步驟,處理好操作流程的銜接,調整好學生操作過程的掌握速率,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設計教學計劃,即有針對性地進行實訓教學的備課,并將分層教學計劃上傳到學習平臺,要求學生結合自身的分組情況根據相應的教學進度和自己的實際操作情況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方案制訂完成后,將其上傳至教師端,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相應調整,然后反饋給學生,這樣不同的學生就有了符合自身學習特點的個性化學習方案。學生可依據方案中設定的任務目標,通過適合自身的學習速度,逐步達成學習目標。
制訂個性化學習方案和分層備課是實施分層教學的前提。分層教學要求教師遵循學生的心理認識規律,同時,教師還應在理解實訓教學大綱和參考教材的基礎上,確定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明確需要掌握的基本要求,在掌握基本操作能力的基礎上,設置合理可行的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在目標確立后進行教學設計,并在教學過程中多關注動手能力相對困難的學生,要多給予他們激勵、指導和幫助。
(三)課上因材施教,分類指導,達成分層學習目標
分類指導是在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實施分層遞進教學法的關鍵。在實訓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教學的主導,為學生提供分層的學習指導建議;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指導和教師期望效應的作用下,按照自己的學習方案進行實訓操作的學習,以保證分層目標的真正達成和實現。同時,還要遵循“學練結合,互助推進”的理念,通過營造同伴互相促進、相互督促的氛圍,促進整班學生都能逐漸掌握牙體雕刻的操作技能。
牙體雕刻實訓教學的分層授課主要是學生依據個性化的雕刻進展和雕刻階段中的結果得到相應的指導,同時可以借助同伴的力量,以幫助操作過程中存在困難的同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指導方法,進行有效幫助和有針對性的指導、指正。
(四)課后鞏固,考核遞進
對于操作技能的掌握,僅通過課上操作和實踐是不夠的,還需要學生利用課后時間多加練習,通過練習來提升自己的雕刻技能、雕刻水平。借助學習小組等必要的輔助手段,加強對各層次學生的指導,促進學生由初級層次向高級層次的轉化,使整體學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提升。同時,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操作水平,正確評估自身的操作能力,相信自己通過勤加練習會有所提升;相信通過自己的不斷練習,可以實現層間晉級,以此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自我激勵、他人促進的情況下,不斷自我超越,并在實訓操作中體會到持續進步帶給自己的成就感。
(五)分層評價,不斷提高
分層評價是在尊重學生個體間存在差異的客觀情況下進行的,以分層教學為前提。不同層次學生的牙體雕刻作品參照相應的學習目標進行評價,完成作業、線上討論反饋等也是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在具體評價時,還要合理引入教師期望效應,針對牙體操作有困難、心存自卑的學生,要及時發現和肯定他們的點滴進步,使他們逐漸消除自卑感,指導他們通過規范的操作和正確的練習逐漸達成學習目標。對于基本能夠完成雕刻操作的進步組學生,應采用激勵評價的方式,既指出他們的優點,又為他們明確學習目標,促進其不斷努力,提升自身的雕刻技能,實現組間晉級。針對動手能力和學習能力優秀的學生,要求他們能發揮自身的優勢,并通過對自己的高標準來達成學習目標,為后續實踐操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分層遞進教學法在醫學專業實訓教學中的實踐探索
(一)研究對象
采用整群隨機抽樣,在2021級三年制口腔醫學專業中選1個班(共59人,男生15人,女生44人)作為試點班,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采用分層遞進教學法,時間為一學期。隨機選取同級同專業的另一個班(共59人,男生16人,女生43人)作為對照班,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開展常規教學形式。
(二)研究方法
對于試點班,教師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開展分層遞進教學法,并引入教育期望效應,在實訓教學之前,根據學生的現有水平,結合分層建組標準在班內分組,分為A、B、C三個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以學生為主體,關注不同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并將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
1.具體形式。
(1)課前。依據學生關于所要雕刻牙體形態特征的理論測試成績、相應牙體形態的描繪成績、線上主題討論內容的參與活躍度,按照設定的劃分標準和原則,對試點班的學生進行班內分層建組。教師根據三組同學的實際情況,制訂分層教學設計,其中主要是對各層教學目標的確定。學生根據自己的所屬層次及自身的具體情況合理制訂符合自己實訓操作的學習計劃,并在實訓項目開始前,要求學生將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上傳給實訓教師,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給予適當調整后,反饋給學生,這樣學生在該項目的學習中就以此方案為依據進行學習和練習。只要學生合理設計自己的學習進程,教師合理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況,就能夠制訂出符合學生自身最近發展區的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案。學生在這個方案的指導下,能夠逐漸達成學習目標,并會突破自身的現有目標而實現晉級。
(2)課中。由于課前的準備,三個層次的學生對其學習目標都有了明確的認識,同時針對自身的情況也制訂了個性化學習方案,所以課堂上主要解決的問題是:①學生在實踐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困惑和不規范問題;②對學生根據方案完成的進度進行反饋。對于學生在操作中反映的共性問題和普遍存在的不規范情況,教師需要給予合理的指導和正確的示范,并要求學生及時修改。而對于個別學生在雕刻操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可以單獨給予相應的指導,并在指導過程中采用適當的方式方法,以免影響學生對牙體雕刻操作的信心。另外,學生也可以依靠互助小組就出現的問題進行溝通、討論,通過交流明確自身在操作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時修改,以逐漸雕刻形成與標準牙體模型越來越接近的石膏牙體,這種形式對于大班(>24人)實訓課的開設是有利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方面能體會到自己的進步;另一方面在彼此鼓勵的氛圍中,學生的內驅力被調動,對于牙體雕刻的操作會越來越感興趣。
教師分層指導教學時,要多給予肯定與鼓勵,在中肯的態度下評價學生在實訓中完成的階段作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在操作能力方面的差別;引導學生明確,對于實踐技能操作,只要通過用心投入和勤加練習就能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引導整個班級形成相互鼓勵、共同促進的互助氛圍,最終推動各層次學生都能夠順利達成相應的學習目標。
(3)課后。鑒于課前設定學習目標、課中糾錯與修正,學生已經明確了此項實訓的規范操作和操作步驟,課后則要借助學習平臺督促學生多加練習,以達到熟練操作的程度。由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的反饋得到了教師及同伴的中肯評價,學生也在不斷地練習中看到了自己的進步,這種進步是通過對比自身練習前后所完成作品的差異性體現的,是自我超越的反饋,也往往讓學生更愿意在課后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進行牙體雕刻練習。
2.評價方式。基于分層遞進教學法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的評價,采取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評價方式。(1)學生完成三次實訓雕刻作品的提交情況,具體包括:在線主動提交牙體雕刻成品的頻次、學生主動完成牙體雕刻修正后的反饋頻次。為了便于統計,提交頻次只對多于三次提交數的部分進行統計,修正后提交頻次是對學生修正后提交的次數進行統計。(2)收集、整理兩班學生牙體雕刻的成績,進行統計學分析。成績包括本學期完成的三顆典型牙體的雕刻評分,求平均值,分數段劃分為:總評成績≥90分為優,80~89分為良,60~79分為中,60分以下為差。(3)試點班采用自行設計的調查問卷,于學期末借助問卷星進行學習效果及學習滿意度調查。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對引入教育期望效應,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開展分層遞進教學法的評價,學生對實訓教師的評價,學生對分層遞進教學法的意見和建議等。
3.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應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對兩班學生性別因素進行統計學分析,結果顯示兩樣本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對于收集、整理的兩班學生關于雕刻作品的反饋提交情況,包括學生在學習平臺的反饋次數和修正后的反饋次數,計算百分率,應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針對兩班學生本學期完成雕刻牙體的平均成績按等級統計人數,計算百分率,應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顯著性。
(三)研究結果
1.學生提交牙體雕刻作品的情況比較(表2)。對兩班學生就實訓項目的反饋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從表2中得出,兩班中每個學生都能夠按照要求至少提交一次雕刻作品。從提交頻數的反饋得出,試點班學生更愿意主動在課后練習,提交的作品數量更多。表明在分層教學中,所設立的學習目標符合最近發展區理論,學生能夠達成目標,并在逐漸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建立自信,通過不斷練習,提升了雕刻技能,形成了一種正向效應;也說明在實訓教學中開展分層遞進教學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能夠間接反映學生的學習狀態,有促于實訓教學的積極開展。
2.牙體雕刻成績比較(表3)。結果顯示,試點班和對照班各分數段人數及平均成績均有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我校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開展分層遞進教學法符合技術操作類教學的開展。在教育期望效應的引導下,動態分層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在不斷提升、不斷練習中逐步晉級,并真正掌握牙體雕刻這一重要的操作技能,且在互助的氛圍下,整班學生的實操能力都有了顯著提升,也表明分層遞進教學法能夠提高牙體雕刻實訓教學的教學效果。
3.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在學期末對試點班學生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基于教育期望效應,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開展遞進教學法,通過個性化學習方案的確定,借助學習平臺的督促以及營造的互幫互助氛圍,確實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學生會逐漸對牙體雕刻產生越來越濃厚的興趣,并通過課后大量練習以提升自身的操作技能。大多數學生都贊同將分層遞進教學法應用于本專業的其他實訓操作技能方面的教學中,通過合理設置分層目標、分層教學、分層評價,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自信,進而促進學生更好地達成相應分層中的學習目標,并積極作好晉級的充分準備。
除了問卷調查外,還對學生進行了訪談交流,在與學生的溝通中,得知在試點班引入分層遞進教學法之初,部分學生存在不適心理,尤其是一些動手能力欠佳但學習主動性尚可的學生,認為將其分配在A組(基礎組)中,心理上存在不滿,但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并認真客觀分析自身的實際情況后,制訂了個性化學習方案,在方案的指導和教師的鼓勵及同伴的互助中,這部分學生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和堅持練習后,發現自己的牙體雕刻技能和雕刻水平是有所提升的,而且能夠進入組間晉級,逐漸從A組提升至B組。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慢慢發現可以通過努力看到自己取得的進步,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和滿足感,也就從內心深處認同和贊成了這種教學法。
參考文獻
[1]王姣.高職英語分層教學實證研究回顧[J].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05):47-48.
[2]韓金青.新課程標準引領下初中英語分層教學的路徑設計與實踐策略[J].現代教育,2022(05):54-56.
[3]陳艷.高職院校Flash課程中分層教學的設計與實踐——以日照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0.
[4]丁潔,童元松.最近發展區視域下高職院校分層教學的創新路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22(11):80-84.
(本文系甘肅省衛生職業學院2023年校級課題“OBE理念在牙體雕刻實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202306)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