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現行的語文教材根據不同的學段,在單元中設置了明確的語文要素,包含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基于語文要素,教師要充分把握語文要素的內涵和特點,在積極開發教學價值、精心設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助推學生學習力的不斷發展。文章提出,要悅納基礎知識,夯實學習力發展的基礎;訓練必備能力,緊扣學習力發展的關鍵點;積累匹配策略,促進學習力的提升;保持恒久習慣,開辟學習力發展的空間。
[關鍵詞] 語文要素;學習力增值;語文教學
學習力即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語文教學積極倡導自主性、開放性教學,其核心目標并不是學生在課堂中能夠獲取足夠豐富的資源,而是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現行的統編版教材根據不同的學段,在單元中設置了明確的語文要素。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陳先云就曾經指出,統編版教材中的語文要素,包含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教師要充分把握語文要素的內涵和特點,在積極開發教學價值、精心設置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助推學生學習力的不斷發展。
一、悅納基礎知識,夯實學習力發展的基礎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提出,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祖國通用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語文教學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教師要關注“教怎樣的知識”和“如何教知識”。知識是學生核心素養形成的根基。事實上,學習力的發展需要以具體、厚重的知識為基礎,否則學習力就成為空中樓閣,發展自然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核心語文要素的時候,要反思自己是采用怎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獲得知識的,要思考“什么知識最有價值”“誰的知識更應當傳遞”等。
基于“雙線組元”的語文課程(雙線組元是指“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不僅要落實語文要素,還要將之與語文課程的人文素養等融合起來,要突出“雙線協調”“雙線融合”。鑒于此,教師需要精準解讀語文要素,搭建切實可行的活動框架,讓學生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落實要素,打下學習力發展的基礎。以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語文要素之一是:根據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內容要點。這一要素旨在幫助學生從文本豐富、繁雜的信息中,快速洞察文本結構,直擊關鍵信息,以達成理解和把握課文內容的目的。但從教學實踐來看,都是將教學重點聚焦在從課文中提取信息的層面上,比如,教學《憶讀書》時,教師分別從“閱讀時間”“閱讀書目”角度開展教學。如此教學,則將“梳理信息”停留于機械搬運的層面上。為此,教師還需要組織學生對信息進行重新調整、重組,從而發現作者的言外之意。如要求學生從縱向視角關注表達。
調整關注的視角之后,有的學生從“閱讀時間”中發現,作者持續閱讀的時間長,選擇的時間節點都極具代表性;有的從“閱讀方式”中感受作者閱讀方法的多樣和變化……而這些內容則是學生在信息提取之后的自主發現,并非直接源于課文信息。由此,學生對語文要素中的“梳理信息”形成了更加準確、全面的理解,為學生自主性學習能力的發展打牢了基礎。
二、訓練必備能力,緊扣學習力發展的關鍵點
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力,必備知識是基礎,相關能力則是關鍵。沒有具體的能力支撐,學習力則無法真正高效地落實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之中。而能力的形成不是單純依靠教師的說教,而是要依靠教師的啟迪和適度的訓練。教師要善于捕捉語文要素的能力指向,關注學生語文要素形成的樣態等。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進行傳統語文教學層面的“聽說讀寫”,還要引導學生“評論”;不僅要引導學生閱讀教材的文本,還要將相關的多模態的載體、媒介引入其中,引導學生進行多模態語文學習。可以說,“聽說讀寫視思評”構成了學生語文學習的基本樣態。這樣的一種語文學習樣態,為學生學習語文提供了廣闊的自主活動空間,能將學生的語文能力訓練落到實處。
以教學統編版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單元按照不同的文體特征,在“導讀提示”中明確了各種不同的方法,教師要能夠將這些方法轉化成為語文學習力。比如,《什么比獵豹的速度更快》一文的“導讀提示”指出:借助關鍵句,用較快的速度默讀課文,記下所有的時間。由此,教師可以開展這樣的教學:首先,組織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梳理課文所羅列的八種事物,一方面圈畫關注表示這八種事物速度的具體數據,作為關鍵詞;另一方面則組織學生發現,每一個語段中都有一句相似結構的話:“一種事物比另一種事物更快。”這一句是將八種事物依照從慢到快進行排序,可以作為關鍵句。學生緊扣關鍵詞和關鍵句,不僅洞察了文本的整體構思和內在結構,還把握了課文的整體內容。嘗試進行快速閱讀時,學生則能依循作者的表達思路順勢而下,推動自身認知能力的不斷發展。教師先后為學生設置了兩次閱讀實踐:首先,整體閱讀,明確關鍵詞句,為快速閱讀提供支撐。其次,借助關鍵詞句,嘗試快速閱讀,在實踐中形成能力。由此,在掌握方法的過程中,學生逐步形成了快速閱讀的能力,自主學習力也在實踐操作中得到了發展。最后,借助相關的多媒體呈現出一些畫面。
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力,要注重引導學生積極運用。為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的言語思維,以學生的言語思維助推學生的內語用(思),以學生的內語用拉動學生的外語用(表達)。
三、積累匹配策略,促進學習力的提升
語文學習需要具體的策略。只有掌握了合適的策略,并付諸實踐,才能為學生整體性學習力的發展助力。在語文教學中,與學生相匹配的閱讀策略應當是學生積極主動的、有目標導向的行為。借助相關的閱讀策略,學生能解讀、破譯文本的密碼,理解文本的字詞句段的意義,從而促進對相關內容的理解。筆者認為,語文閱讀策略可分為文本細讀策略、略讀策略、重讀策略、做筆記策略、聯結策略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文本中蘊含的思想、情感等。
以教學統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為例,這個單元的語文要素之一是: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這一要素的價值主要在于向學生滲透與觀察相關的方法,借助細致深入的觀察,寫出準確生動的語言。以教學單元中的《爬山虎的腳》一文為例,教師可以從各個不同語段的內容入手,借助語言還原作者的觀察方式。如第二自然段,教師就可以從具體的語言內容,切準作者描寫的視角,還原作者從整體角度觀察的方式,體會整體遠看的方式,并相機品味整體遠看下語言的準確與生動;從第三自然段描寫“腳”外形時的細節,借助具體的色彩、觸角的數量和形態,感受作者深入細致的觀察,更認識到正是由于作者觀察的細致,才能將原本不易發現的腳,寫得如此傳神與生動;從第四和第五自然段,緊扣一系列的動詞,梳理出爬山虎一步步向上爬的過程,體會到作者只有連續不斷觀察,才能將爬得極慢的過程寫得如此細致入微。通過三個語段的學習,學生獲得了兩大收獲:其一,掌握了觀察的基本策略,從整體遠看,到深入細看,再到持續性觀察,唯有如此,才能對觀察的事物形成全面、深入的了解。其二,了解了觀察與語言的關系。有怎樣的觀察,就會有對應的所得,同時也決定了語言的特點。由此,學生不僅掌握了觀察的基本方法,提高了觀察意識和能力,還借助相應的策略,學會了全面觀察的策略,為自身學習力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語文閱讀認知策略,還要引導學生掌握語文閱讀的元認知策略。元認知是一種“對認知的認知”,包括對自我認知的一種積極主動的監控、調節,如積極評估閱讀材料、修正閱讀理解等。實踐證明,只有引導學生建立、積累相匹配的閱讀策略,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
四、保持恒久習慣,開辟學習力發展的空間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不能將教學的關注點局限于所教學的課文上,要為學生持續性發展助力,使學生形成能夠足以支撐其一生學習的學習力。為此,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并讓學生恒久保持這種良好的習慣。實踐證明,有了良好的習慣,學生的閱讀就會更加自覺、更加理性、更加富有成效。
保持恒久習慣,能有效地開辟學生學習力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能讓學生從傳統的“要我閱讀”轉向“我要閱讀”,學生的閱讀成為一種內在的需求。比如統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所設定的語文要素是:走進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發揮想象寫故事,創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這個單元中的精讀課文和習作例文,都蘊藏著獨具創意的想象方法。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積極遷移和運用的過程中,逐步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以教學單元中的《宇宙的另一邊》為例,作者通過想象展現了一個完全與真實世界相反的“宇宙的另一邊”。教師可以相機鼓勵學生延續作者的想象思維,思考“宇宙的另一邊”還可能會是怎樣的狀態。以這樣的教學引領,學生將作者蘊藏在課文中的想象思維延展到后續的學習和生活之中,避免學完課文之后,想象戛然而止。
同時,教師還可以嘗試將語文要素的落實與學生的生活進行關聯,從課堂、課文出發,最終在生活實踐的過程中對語文要素指向的能力和方法進行訓練。比如,這個單元中的課文《我變成了一棵樹》,則是因媽媽催促英英吃飯而產生的一系列想象,都源于作者的生活,從中可以看出想象已經成為作者的內在習慣。在這一案例中,教師本著為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奠基的原則,沒有將語文要素局限于一個單元,甚至一篇課文之中,而是以長遠的視角伸向后續習慣的養成,將能力和意識轉換為終身的習慣。
語文要素是實施統編版語文教材教學的重要抓手,更是促進學生學習力發展的推動力。教師要把握語文要素和學習力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語文要素,并從語文要素的視角來解讀文本。教師要最大限度地發揮語文要素的育人功能,彰顯語文要素的育人價值,讓語文要素的把握成為撬動學生語文學習的重要杠桿。要讓語文要素組合起來,在聯動中推動學生語文閱讀整體素養的發展。只有依托語文要素,才能切實促進學生的語文素養在語文學習中的增值,才能實現統編版語文教材教學效果的最優化,切實提升統編版語文教材的使用效能。
參考文獻
[1]徐云.小學語文情境課程實施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35):41-44.
[2]孫國平.緊扣語文要素,踏上統編教材這趟列車[J].教學與管理,2019(23):28-29.
[3]謝平.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消解[J].教學與管理,2022(18):86-88.
[4]張海燕,譚瑩.把握新變化,實施新策略——小學統編教材閱讀策略單元教學初探[J].語文建設,2020(10):49-51.
[作者簡介]王園園(1983—? ? ),女,江蘇連云港人,連云港市黃海路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