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升學習能力的關鍵。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能夠解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出現的過度依賴教師、缺乏實踐技能、難以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等問題,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教師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與學生展開積極的互動,充分利用數字技術,帶領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豐富教學評價形式,能夠提升學生的課堂活躍度,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動力與信心,掌握學習技巧。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學生;自主性;激發
作者簡介:張健,江蘇省揚州市寶應縣實驗小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英語是新鮮的,富有變化的,教師應結合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旺盛等身心發展特點,引導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了解英語學科的特點,明確英語學習的價值,樹立英語學習目標,在不斷探索中提升自己,提升英語表達能力。小學英語教師應加強對小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激發,這一方面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另一方面符合新課標的要求,使學生知道自己在課堂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應該怎樣做等,使學生掌握更多的英語學習技巧,將學生培養成新時代發展所需的人才,實現教書育人目標。小學英語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在練習中深化學習意識,進而提升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基于學生課前預習、課堂學習、教學評價等反饋,對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展開探索,以激發學生英語學習的動力和興趣,在充足的學習資源輔助下,深化英語學習,突顯個性優勢,增強學習自信心。
一、激發小學生學習自主性的意義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希望得到他人的認可,想要證明自己。但是,在實際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容易因為對學科認識不到位,缺乏學習興趣等,表現出消極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助于改變學生的錯誤認識,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使學生明確自己在課堂中的地位,明確學習目標,進而使學生端正學習態度,積極參與到英語學習中來。學生產生了學習自主性,會主動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究,加深對學科的了解,產生學習興趣,面對教師布置學習任務和創設的學習情境,學生不再逃避,而是能夠勇敢面對,保持良好的學習態度,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生只有從心理上將自己看作學習的主人翁,才能更好地學習,在學習中挖掘自身的潛力。
(二)豐富學生的學習技巧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味地依賴教師是遠遠不夠的,不僅影響自身發展,還不利于有效學習技能的掌握與運用。而加強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培養,使學生自覺開展學習活動,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學習積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學習技巧,學會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在積累學習技巧的同時,學生還能增加與教師、與同學之間的溝通,通過互相交流來了解他人的學習經驗,并靈活地處理所面臨的問題。可以說,在學習自主性被激發后,學生的學習將表現更多的主動性、多樣化、實踐性等特點,推動學生不斷向前,讓學生學會總結、反思,在實踐探究中完成對知識的應用、內化等,豐富學生的知識技能,實現舉一反三。
二、小學生英語學習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學習心態有待轉變
小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時候,容易因為缺少英語知識使用場景、對英語學習認識不到位等而表現出消極態度,不能主動參與到英語學習中去,缺少英語學習興趣。一方面,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學生認為英語與自己的生活聯系并不緊密,不需要花費太多的精力來學習英語,只要能夠應付英語考試就可以了。另一方面,則是學生缺少使用英語的環境,無法流暢地運用英語來表達自身想法,這就使得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學生就會變得過度依賴教師、喜歡逃避問題等,無法積極開展英語學習活動,甚至產生厭學、拖延等不良學習心理,阻礙了學生的英語學習進步。可以說,心態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著較大的影響,只有讓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重要性,激發學習興趣與主動性,才能推動學生積極展開學習探索。
(二)學生學習技能匱乏
學生在英語學習中,既要有能力完成教師布置的學習任務、實踐任務等,又要有能力在學習、實踐中創新,證明自己。而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生容易因為缺乏對所學知識的整體認識,難以清晰地把握課堂學習目標,喪失學習的主動性。在運用英語語言進行表達的時候,學生容易因為缺少詞匯積累、語法運用不靈活等問題,抗拒使用英語來與人溝通。在傳統課堂中,學生受時間、空間的限制較大,難以接觸到更多的學習資源,開闊學習視野,認為課堂學習單調乏味,無法投入到英語學習中去,不知道如何利用學習素材來輔助英語學習。同時,學生在運用英語知識的時候,存在故步自封的行為,難以適應與人合作的學習模式,無法在實踐中展示自己的實力。這些都是由于學生缺少學習技能與經驗,不知道如何靈活使用所學英語知識來解決現實問題。
三、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策略
(一)設置自主預習任務,鼓勵學生積極探索
小學英語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首先要為學生創造自主學習的機會。教師為學生設置預習任務,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的意識。例如,在學習“The lion and the mouse”時,為了使學生了解發生在獅子和老鼠身上的故事,筆者先為學生設置了搜集獅子、老鼠資料的學習任務,然后設置懸念:獅子和老鼠之間會發生怎樣的故事呢?試著想象一下,結合課文圖片閱讀課文,看看你猜的對不對。針對預習任務,學生先是利用書籍、互聯網等搜集了有關獅子、老鼠的圖片,對比了獅子、老鼠的體型大小,對獅子與老鼠之間的發生的故事產生了好奇心。學生先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想象了獅子和老鼠的故事,認為獅子可能幫助貓抓老鼠了,也可能是老鼠跑到了獅子的領地,被獅子驅趕了……之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了文章的主要內容,并圈出自己不熟悉的詞匯,借助查字典的方式了解了它們的含義,對于自己無法理解的長句,學生則是做了記號,便于在之后的課堂學習中展開討論。經過預習,學生產生了英語學習動力,清楚了課堂學習目標需要解決的問題等。
(二)與學生積極互動,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
為激發學生的自主性,小學英語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來引導學生表達,使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在學習“An interesting country”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澳大利亞的風土人情,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筆者先是為學生展示了與澳大利亞相關的文字、圖片等資料,然后組織學生觀察,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澳大利亞的印象。學生在觀察后,表示澳大利亞是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有吸引人的楓樹和袋鼠,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接著,筆者讓學生朗讀介紹澳大利亞的小短文,在學生朗讀的過程中,指導學生英語單詞的發音、句子的停頓、英語口語表達等,幫助學生掌握朗讀技巧,培養學生的英語表達能力。在此任務完成后,筆者組織學生閱讀課文,讓學生了解課文是怎樣介紹澳大利亞的,促使學生提煉要點,并能用自己的話來說一說,使學生在分享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掌握country、welcome、kangaroo等單詞的含義。除此之外,筆者還讓學生模仿課文,介紹一下國內的城市,加強對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充分利用數字技術,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
數字技術的廣泛使用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豐富英語課堂。小學英語教師運用數字技術,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The king's new clothes”時,為了使學生了解故事的經過,從中明白一定的道理,筆者先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皇帝的新衣》的動畫片,讓學生在觀看的過程中了解故事發生的背景、人物的特點、故事的經過等,使學生做到心中有數。接著,筆者組織學生圍繞“皇帝的新衣”這一主題進行思維導圖設計,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回答問題:課文中出現了哪些新單詞?能把你喜歡的句子找出來嗎?皇帝最后有沒有穿上新衣服呢?小孩子說的話是對的嗎?皇帝為什么會相信裁縫的話呢?你從中明白了怎樣的道理?使學生在問題探索中,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完成對課文內容的梳理,填充思維導圖。在學生繪制完思維導圖后,筆者分析學生的勞動成果,標出學生表現優異的地方、需要改進的地方等,然后生成新的學習資源,便于學生互相學習、改進問題。
(四)開展合作探究活動,發揮學生的個性優勢
小學英語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合作探究,既能夠擴大學生的學習范圍,使學生在合作中互相學習,又可以幫助學生發掘自身優勢,突顯個性。例如,在學習“Chinese New Year”時,為了使學生了解中國節日,能夠說出在新年里將要做的事情,筆者先是對學生進行了課堂測驗,考查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了解程度、對新年的認識程度、掌握的有關中國節日的詞匯量等,然后通過大數據分析,將水平相近的學生劃為一組。針對基礎較差的學生,筆者為小組成員設置了“我愛背單詞”“你來提問我來答”“課后問題不能忘”等任務,讓學生在實踐中適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通過互相監督、對話等來積極合作,使學生發揮善于溝通、善于組織等優勢,幫助學生在小組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針對基礎較好的學生,筆者則更加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小組成員設置了“我眼中的中國新年”“我愛中國傳統節日之——XX節”等任務,促使學生在開放性強、靈活性強的實踐表達任務中,熟練地運用一般將來時介紹中國傳統節日的特點等,展示自己與眾不同的一面。
(五)豐富教學評價形式,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信心
小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是需要鼓勵與肯定的。小學英語教師應豐富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從不同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優點,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例如,在學習“Protect the Earth”時,筆者設計了宣傳環保理念的英語實踐活動,并在學生實踐完成后,先是組織學生進行自評,讓學生圍繞宣傳主題設計、宣傳活動實施過程、宣傳效果、小組合作情況、個人優勢發揮等展開自我評價,使學生正確認識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缺點,然后統一提交,再由教師隨機分發給不同的學生,結合勞動成果來進行互評,使學生在觀察、分析中,了解其他同學的優點以及自己在哪些方面還需要繼續努力,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在學生完成互評后,筆者收集學生的評價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依據學生的表現、知識運用靈活度、創新性等,為學生打分,并針對學生在實踐中出現的知識積累不足、語法使用錯誤等問題,提出每天閱讀二十分鐘、制作糾錯本等解決方法,為學生指明改進方向,增強了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
總之,英語學科是小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能力,還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圍繞學生英語學習中存在的積極性不足、自主性差、缺少英語學習技巧的問題,展開了探索,總結了小學英語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自主性的策略。教師可以為學生設置自主預習任務,使學生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確自己在課堂中需要完成的任務和學習目標,產生學習動力。教師與學生展開積極互動,能夠尊重學生,激發學生的表達欲望,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利用數字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合作探究活動,強化學生之間的凝聚力,為學生發揮個性優勢提供了平臺。教師豐富教學評價的形式,對學生加以鼓勵和指導,幫助學生增強自主學習的信心,改善學生的英語學習現狀。
參考文獻:
[1]胡映萍.生活化英語自主學習模式初探[J].英語廣場,2022(26):125-129.
[2]雷嘉鈺.“以學為中心”的小學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2022(21):131-133.
[3]譚平華.“雙減”背景下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有效對策探究[J].英語廣場,2022(21):134-136.
[4]李嬌萍. 基于自主學習培養的小學英語教師課堂教學行為研究[D].海南師范大學,2023.
[5]楊紅.小學英語構建“互聯網+英語”教學模式的思考[J].中國新通信,2022(4):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