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已經在語言學教育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被證實其有助于教學的有效開展,基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教師需將文字、語言、音視頻、圖畫、動作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出一個多維的知識系統,讓學生對知識學習產生更為立體而形象的認知。在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中,教師需關注教學內容的應用性,致力于培育懂得國際規則、具備國際視野、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本文基于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要求,分析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內涵,并探索了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指導下的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策略。
關鍵詞: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
作者簡介:聶瑩(1983-),女,遼寧人,齊齊哈爾醫學院外語教研部,講師,碩士,研究方向:醫學英語;燕頔(1981-),女,黑龍江人,齊齊哈爾醫學院外語教研部,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田明莉(1971-),女,黑龍江人,齊齊哈爾醫學院外語教研部,教授,學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陳辛欣(1985-),女,黑龍江人,齊齊哈爾醫學院外語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教學;田志偉(1976-),男,遼寧人,齊齊哈爾醫學院外語教研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英語翻譯。
全球化背景下,用人單位對英語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師不僅要注重培育學生的技能,拓寬其視野,還要注重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英語教學模式需進行改進。為了使學生在競爭之中脫穎而出,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師有必要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指導開展教學,這對于培育懂得國際規則、具備國際視野、有良好溝通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有著重要意義。
一、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內涵
多模態包括多種類型的語義資源,如圖表、圖像、寫作、音樂、視頻以及其他各類元素。多模態話語即借助觸覺、聽覺、視覺等感官,通過圖像、聲音、語言、動作等手段來開展交際的一種現象。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是在系統功能語言學理論基礎上誕生的一種話語分析模式。根據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可知,人們在交際時如果使用某種單獨模態無法清晰表達交際目的的話,就需要利用其他模態來拓展和補充,使表達變得更為詳細和充實,從而幫助聽話者更好地理解話語含義。英語教學活動本身是教師表達、學生理解的一個互動過程。在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利用多模態話語來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指導來創新英語教學方式具有以下重要意義:一是激活學生的多重感官,促進其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多模態教學涵蓋諸多元素,包括圖片、文字、視頻等。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指導下,教師利用多模態可以更好地傳遞英語教學內容,激活學生的多重感官,使得英語教學活動表現出層次化、立體性的特點,同時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深化其對所學內容的理解。二是減輕教師的教學負擔。教師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指導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可以節約教師時間,減輕教學負擔。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為學生提供信息資源,節約了大量時間,也有助于教師提升教學效率和業務水平。三是打造高質量的英語課堂。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高校英語的教學改革帶來了諸多啟示,教師借助信息化手段將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結合起來,對于構建高質量的英語課堂具有積極意義。四是落實應用型人才的培育目標。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有助于教師在英語課堂構建起多維的知識系統,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聽說和寫作能力,也為學生靈活應用英語知識提供了新契機,從而帶動學生英語綜合素養的提升,從而培育國家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二、制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應用的影響因素
(一) 教材因素
目前,高校英語教學采用的教材多為紙質教材,是為單模態教學目標服務的,現行教材是制約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得以應用的重要因素。以目前的教材為依托開展英語教學活動,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另外,當前缺乏專門用途的英語教材,電子教材也較少,這不利于各類模態的融合。因此,為了發揮出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作用,教師需要豐富教學內容,補充教材資源。
(二)教師因素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是在多元智能理論基礎上發展而而來,其有助于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但少數教師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還未能適應多模態輸入性教學的要求,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在視覺、聽覺、情感方面的體驗,這就會影響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現行大班制教學形式也不利于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
(三)學生因素
傳統的高校英語教學活動中,教師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往往是處于被動接受地位。要發揮出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作用,教師需要讓學生處于主體地位,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多模態學習能力。但學生在中小學階段接受的教育以單模態教學為主,存在一定的“等、靠、要”思想,自主學習能力較弱,不具備完善的多模態學習能力。
三、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指導下的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策略
(一) 拓展教材內容
傳統單一的紙質教材無法滿足多模態教學的要求,因此,在應用型高校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基于學生現有水平,結合當前的英語教材創新性地拓展教材內容,開發電子教學資源,利用在線閱讀系統、慕課、手機App等多種途徑來詮釋知識點,激活學生的多重感官,營造出良好的自主學習氛圍,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興趣可被充分調動起來,其會對知識有深刻理解。在教材資源的開發方面,教師可利用多種符號資源,通過文字+音頻+視頻的方式呈現知識點。教師要積極整合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學資源庫,通過紙質資源和電子資源的整合進一步豐富學習內容。
(二)優化師生關系
大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自學能力,但英語這門學科具有特殊性,語言類學科單靠教師的講解或者學生的被動學習,學習效果自然是不理想的。不僅如此,教師單一的灌輸還會導致英語課堂變得枯燥乏味,學生缺乏學習興趣。根據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跳出灌輸式教學模式的禁錮,建立和諧、互動、平等的師生關系。首先,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扮演好引領者的角色,在課堂上鼓勵學生主動質疑、大膽提問,并為學生提供思考、分析、討論的時間和空間。如此,學生才能夠擺脫被動學習狀態,成為學習的主人。其次,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積極了解他們的學習困惑和心理狀態。要培育應用型人才,英語教學需要突出其應用性。教師除了要為學生傳授基礎知識,還要幫助學生解決學習、生活及心理方面的問題,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了解做人做事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三觀,擁有崇高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完善健全的人格。總之,只有師生間是相互信賴、尊重的關系,教師才能夠真正掌握學生的英語學習需求。
(三) 重視課前預習
在課前,教師需為學生制訂完善、詳細的預習計劃,讓學生利用課前時間完成預習。教師提供多種類型的符號化教學資源,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資源開展自主學習,還可與小組成員組成合作伙伴,共同探索特定話題。在查閱相關資料之后,各小組可撰寫一些內容充實、主題鮮明的研究報告或者電子課件,概述本節課所要講述的內容和重難點,這為后續的課堂教學掃清了障礙。在學生預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幫助他們理清楚不同形式的多模態教學資源,為學生展示視頻、音頻、圖表等,根據學情提出問題。在課前預習中,多數學生了解了內容的要點。如果時間允許,還可組織學生參與社交演練等活動。預習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扮演組織者、引導者的角色,需要系統化地點評學生的研究報告等,引導學生有計劃、有意識地將所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發展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和語言表達能力。
(四) 探索多元教學
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要求教師調動多種教學資源,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方法,推行與傳統填鴨式、灌輸式模式截然不同的多元教學模式。教師需要沖破傳統思想的束縛,結合當今社會對于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來探索新型教學方法。
首先,凸顯視覺符號的作用。在講授教材內容時,教師可以紙質教材為出發點,在資源庫、互聯網上精心選擇相關的視頻、圖片等,將其制作成微課,通過各類動態化、靜態化的符號資源讓學生獲得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從而提升學習興趣。
其次,課堂上要注重師生和生生互動。教師適當增加口語和聽力訓練比重,通過項目化教學、小組合作討論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講授一些情境化較強的教材內容時,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角色扮演,從而再現教材內容,并適當拓展教材知識點。如此既可讓英語課堂變得豐富多彩,也可拓寬學生的視野。教師要將英語教學活動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互動機會和交流條件,根據各個單元的教學主題安排豐富的學習任務,如演講賽、辯論會等,為學生提供真實的語言情境,使之可以更好地獲取符號信息,達成積累經驗、啟迪思維的目的。
(五)優化評價模式
在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指導下,教師應對高校英語教學評價進行適度調整,開展多模態評價,不僅要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讓學生對教師作出評價,以達成知識的系統化構建。
一是多模態評價教師。對教師進行評價,需要細化評價標準,使之能夠符合多模態教學的要求。除了關注教師的作業批改情況、備課情況、教學態度之外,還要觀察教師的多模態符號應用情況,有無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網絡資源、音頻、視頻、圖像等內容,有無關注學生自主學習、多元識讀能力的培養,有無借助多模態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多模態的使用是否得當等,通過評價幫助教師及時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
二是評價內容、方法和標準應多模態化。針對學生的評價活動需彰顯多模態理念,采用多元化的評價內容和評價方式,并與學生的智力水平、認知風格相符。一方面,可針對學生在角色扮演、課堂報告、課前預習中的表現開展形成性評價,考查學生對于多模態符號的表達能力,評估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多元識讀能力。在評價標準上,傳統的評價標準過于注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忽視了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高階思維和反思能力,而這正是應用型高校需關注的重點能力,因此在評價時需要側重于上述內容,唯有如此,方可做到授之以漁。
三是關注行為表現評價。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并不是讓學生機械地重復所學知識。在評價中,教師要關注知識的生成,鼓勵學生主動創造。教師可應用行為表現評價法,根據學生的實際成果和技能水平對學生作出精準判斷。在評價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評價激勵學生不斷進步,幫助學生更好地成長。
四、結語
當前,越來越多的教師認識到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價值。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具有一定特殊性,為了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幫學生打好基礎,還要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符合應用型高校英語人才培育要求,教師需要認真學習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積極參與教學改革,以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為指導來培養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發散性思維以及交際能力,整合各類教學資源,促進教學相長,推動教學模式的改革和評價體系的優化。因此,教師需要充分凸顯出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的應用優勢,以這一理論來助力英語教學改革,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英語學習和實踐環境。
基金項目:本文系齊齊哈爾醫學院教育科研課題“多模態話語分析理論下應用型高校大學英語教學實踐與研究”(課題編號:QYJY2022021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菲.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下的多模態高校英語教學體系構建[J].外語研究,2014(6):63-66.
[2]張平麗.多模態理論在茶藝專業學生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茶葉,2017(2):219-220.
[3]李雪,王景惠.多模態驅動的研究生英語學術語篇建構[J].外語電化教學,2015(5):63-67.
[4]雷茜,張春蕾.英語課堂教學的模態調用研究:多模態教學文體學視角[J].外語與外語教學,2022(3):73-83,121,148-149.
[5]李璐.高校英語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多模態教學模式創新實踐[J].科教導刊(電子版),2023(9):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