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立足閱讀教學、提升閱讀能力目的而采取的英語閱讀策略是指為了促進學生閱讀英語文本、理解文本、提取文本主題意義能力,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向學生示范并操練學生掌握科學的閱讀方法,以英語核心素養為導向,提升學生閱讀技能的各種教學方案和措施。提升閱讀能力是閱讀教學的核心目的和價值,對學生英語能力培養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前素質教育理念和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理念,對高中英語教學特別是對閱讀教學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加強對閱讀教學策略的探究,以充分調動高中生的閱讀興趣,拓展他們的閱讀視野,讓高中生通過閱讀學習形成自主閱讀的習慣,探究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提升閱讀能力。基于此,本文從核心素養視角出發,探索有效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以期全面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質量,進而促進高中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以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閱讀教學;閱讀能力;主題意義;策略探究
作者簡介:張鳳萍,福鼎市第一中學。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自21世紀以來,核心素養理念受到廣泛關注,并逐漸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近年來,我國高考英語考試內容和形式都在進行改革,更加注重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和思維能力的考查,因此,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必須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
一、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原則
(一)目標導向性原則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和歸宿,所有的教學活動都應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在核心素養導向下,英語教學應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教師在設計閱讀教學時,應明確教學目標,并確保教學活動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發展。例如,通過閱讀,學生能夠分析文本的主題意義,推斷作者的意圖,評價文本內容等。
(二)學生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教師應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閱讀活動,鼓勵學生提問、討論和合作,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策略。
(三)策略有效性原則
教學策略應具有有效性,能夠幫助學生達成學習目標,提高學習效果。教師需根據不同的閱讀材料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如預測、略讀、尋讀、細讀等。同時,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四)語境真實性原則
閱讀教學中應創設真實的語境,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語言。教學材料的選擇是關鍵,通過選擇真實、地道、具有時代特色的英語閱讀材料,創設接近現實生活的語言環境,學生能夠在模擬的真實語境中進行閱讀實踐。
二、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意義
(一)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教學理念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而閱讀策略教學則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思維品質、文化意識和學習能力等多方面的素養。通過閱讀,學生能夠接觸到廣泛的知識和信息,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交際意識。同時,閱讀過程中的分析、推斷和評價等認知活動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適應教育改革的需求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培養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已成為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閱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從而更好地應對各種英語閱讀場景和任務。這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有助于推動英語教學的改革和創新。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
(一)教學觀念較為滯后
當前,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存在的一個顯著問題是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許多教師仍沿用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往往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地位。這種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發揮,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另一個問題是教學內容過于局限,僅限于教材本身。雖然教材是教學的重要資源,但僅僅依賴教材進行教學會限制學生的知識視野。教師需要認識到,英語閱讀涉及領域廣泛,涉及各種題材和話題。因此,教師應積極拓展教學內容,引入豐富的閱讀材料,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此外,教學觀念滯后還體現在評價方式單一。以往的評價方式往往以考試成績為主要依據,單一的評價方式難以全面反映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發展潛力。
(二)教學方式有待優化
部分高中英語教師在短時間內難以完成思維轉變和模式創新,因此,很多教師仍采用說教式或填鴨式教學方式,即便引進多媒體技術也多為生搬硬套,英語課堂缺乏趣味性和新穎性,較難調動學生參與閱讀的動力,學生難以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和討論,從而限制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發展。此外,一些教師在完成既定閱讀教學任務后,并未留給學生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時間,學生在內化吸收所學基礎知識和閱讀技巧方面有所欠缺。
(三)課程特征不夠突出
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教師制定的教學計劃和踐行的教學方案更傾向于彰顯英語課程的工具性,并未著重凸顯英語課程的人文性。部分教師會以講解基礎知識和傳授閱讀技能為教學目標,并未抽出足夠的時間引導學生探索文本的情感價值和主題意義,使整個閱讀教學止于表面。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情感培養是一個容易被忽視的方面。許多教師過于注重語言知識和技能的傳授,而忽視對學生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培養。情感培養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培養積極向上的情感態度。因此,教師需通過采取有效的閱讀教學策略,引導學生挖掘文本蘊含的主題意義和精神內涵,不斷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四)教學目標比較模糊
部分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并未通過一對一訪談、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認知層次和基礎水平,教學目標的針對性不強,學生無法把握教師授課的真正意圖,同時存在對教學重難點認知模糊的問題。另外,一些教師并未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需要制定教學目標,使英語閱讀教學脫離現實意義,無法充分發揮其實效性。基于此,為進一步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學情和經驗及實際需求來制定教學目標,并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來細化教學目標,這樣能更好地提升閱讀教學質量、落實閱讀教學目標。
四、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策略
(一)借助信息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閱讀教學氛圍
在社會現代化發展進程中,多媒體作為信息傳播的重要載體,將豐富的信息內容融入教學活動中,因此迅速受到廣大師生的青睞,其價值主要體現在營造課堂教學氛圍上。高中生因自身特點,對生動、有趣的課堂氛圍感興趣,而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在組織閱讀教學時,可以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的優勢,營造輕松、活躍的閱讀氛圍。借助與閱讀文本主題相關的多媒體資源,激發學生的閱讀探索興趣,有利于他們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中。
例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知識大多源于日常生活。例如,在以“Weather”為主題的閱讀教學中,借助日常話題激活課前活動,通過引入學生可參與的話題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欲望。同時,借助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不同天氣的圖片以營造輕松的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感官,為高效開展閱讀教學作好課前鋪墊。教師還可以借助相關主題的動畫視頻,直觀呈現與閱讀相關的內容,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想象其中的場景。通過設計這樣的閱讀教學模式,教師能夠為學生創設符合其個性特點的閱讀情境,幫助他們實現感知體驗式閱讀。
(二)注重課前導入環節,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課前導入環節的效果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巧妙設計課前導入閱讀教學能夠為課堂教學創設一個良好的開端。同時引入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或者元素,吸引學生參與到英語閱讀教學中。
通過實踐教學可知,歌曲或短視頻等在閱讀教學中能發揮積極作用。對此,教師在閱讀教學前期,為了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可以借助學生感興趣的流行歌曲引出閱讀教學的主題。例如,在備課環節,在確定教學主題后,教師通常會為閱讀教學準備多個閱讀素材,以此作為閱讀教學的拓展內容。為了突出這一主題并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選擇與閱讀主題相符的歌曲。例如,當閱讀教學的主題是“Friendship”時,英語教師可以選擇See You Again這首歌曲;當閱讀教學的主題是“festival”時,英語教師可以以有關節日的視頻為輔,打造“以學生為主體、以主題為引領”的閱讀課堂。
(三)開展專門的閱讀方法指導,實現不同的閱讀目標
英語閱讀中通常用到的閱讀方法包括細讀、泛讀、跳讀、精讀等。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加強對這些閱讀方式的研討,引導學生在掌握閱讀方法的基礎上,針對不同閱讀材料選擇合適的閱讀方法。例如,利用精讀方法對一個英語語篇進行細致、全面閱讀,以掌握語篇的具體內容和含義;利用泛讀方法讓學生對文章的關鍵詞句進行提煉、重組,進而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利用跳讀方法讓學生對每個段落的中心句進行歸納,以此來指導學生合理選擇閱讀方式,實現不同層次的閱讀目標。
例如,教師在組織學生閱讀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4“Earthquake”中的“A night the Earth didn 't sleep”文本教學時,首先讓學生運用精讀方法,對語篇材料展開地毯式閱讀模式,提煉文本關鍵信息,概括主要內容。其次讓學生運用泛讀方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如第一段落的中心句是“Strange things were happening in the countryside in northeast Hebei”,幫助學生快速掌握段落大意。教師還可以指導學生采用跳讀方法,從材料中尋找主要信息,即when、where、who、how、what(result)等,這也是一篇文章的主體結構,對文章主體結構的把握可以幫助學生對文本主題意義進行進一步挖掘。最后,閱讀文本的主題意義是一篇文章的核心。精讀引導學生開展對文本的深入挖掘,幫助學生明白這篇文章的主題語境就是人與自然和人與社會,并深挖出這篇文章“全國人民團結一致、共克唐山大地震時艱”的主題意義。
(四)優化課堂教與學的互動,活躍學生的閱讀思維
為增強學生課堂互動,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模式,借助有情節和對話的閱讀材料,為學生提供口語練習的機會。小組合作學習能夠引導學生意識到英語閱讀的重要性,在此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英語語言思維,積累英語詞匯和寫作素材,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知識儲備。
例如,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很多文本體裁都包含了中西方文化,學生需要進一步了解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此,英語教師為學生提供類似體裁的文章,結合文本內容創設教學情境,鼓勵學生結合閱讀材料和教學情境,完成相應的練習。英語教師通過模擬閱讀材料中的場景為學生設計創新性的閱讀教學活動。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通過實際場景的創設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同時在創意場景中鍛煉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
(五)鼓勵問題啟發式閱讀,增強學生的閱讀實效性
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傳統課堂教學處于“教師講、學生聽”的狀態,師生互動較少。高中生學習壓力大,學習任務重,大多是按照教師的教學要求學習,缺乏自主性。除此之外,由于高中閱讀課包含的知識點較多,教師的語速和節奏也較快,部分學生難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換言之,教師未詳細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致使在教學中并未全面考慮英語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感受。教師應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合適的教學策略。例如,以問題教學的方式,讓學生明白自主、針對性、目的性閱讀的重要性,同時向學生提示不同主題文本閱讀的閱讀重點是什么。學生通過回答問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針對教師的提問,學生也可帶著問題閱讀,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動力,激發其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與此同時,帶著問題閱讀,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發揮英語閱讀教學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核心素養發展的促進作用。
五、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英語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要重視閱讀策略方面的教學,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需求,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觀,打造開放性課堂,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英語閱讀文本中的知識,并引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促使其在英語閱讀中深入思考,提升閱讀效果,進而提升高中英語閱讀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匡曉娥.淺談核心素養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J].讀與寫,2021(33):112-114.
[2]王海蓉.基于核心素養視角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改進策略[J].英語教師,2020(13):121-123.
[3]許蜜蜜.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英語繪本閱讀教學研究[J].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學與研究,2021(2):140-142.
[4]聶芳.核心素養指導下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J].江西教育,2020(23):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