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綜合考查學生的閱讀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及寫作能力。“讀思達”模式抓住了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核心要義,幫助教師引導學生的寫作思路,為讀后續寫教學效果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文分析了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的現狀,探究了“讀思達”模式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應用的意義及具體策略,旨在為構建高中英語讀后續寫高效課堂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讀思達;高中英語;讀后續寫
作者簡介:童玲,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第一中學。
讀后續寫是一種以讀促寫的寫作方式,旨在訓練和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與寫作能力。它包括閱讀、分析、創作和寫作的過程,充分體現了英語核心素養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學習能力四個維度。讀后續寫教學起于閱讀,重在思考,落腳于表達,它能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果。“讀思達”模式以強化學生的閱讀效果,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為主。這種教學模式適用于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為英語讀后續寫教學注入了新的元素。高中英語教師應立足于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的現狀,將“讀思達”模式科學應用于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突出學生在英語讀后續寫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精細閱讀與深度思考后提升英語表達能力。
一、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現狀
(一)讀后續寫教學方式過于刻板
雖然新課改明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新型教學理念,但是當前高中英語讀后續寫的教學方式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應試教學的影響。讀后續寫教學中,英語教師傾向于以講述的形式帶領學生展開閱讀。閱讀過程中,教師會設置一些與續寫相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出續寫的結合點,然后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續寫。這樣的讀后續寫教學缺少學生思考的環節,也忽視了學生的個性理解。在刻板的教學方式下,學生對閱讀內容缺乏個人見解,對續寫內容的思考缺乏深度,所續寫的內容不盡完善。
(二)學生對讀后續寫缺乏濃厚的興趣
濃厚的興趣是學生開展讀后續寫的重要前提。當前高中學生對讀后續寫的興趣并不高。
高中學生大多是在應試環境下成長的,他們習慣了被動灌輸的學習方式。讀后續寫過程中,學生需要對原文展開閱讀理解,從中提取有用的信息,然后對接下來的情節走向進行預判,最后再整理出合理的作文結構,進行完善的表達。高效的讀后續寫教學方式與學生所適應的學習方式大相徑庭,學生在閱讀、思考與寫作過程中很難通過主動學習掌握其精髓。這種難度比較大的學習方式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生對讀后續寫普遍缺乏濃厚的興趣。
(三)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不深刻
學生對閱讀文本的理解程度是學生能否續寫出優秀作品的關鍵。當前的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學生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寫作中,忽視了閱讀的重要性。學生的閱讀理解處于淺層次,在閱讀時學生更加傾向于簡單了解文本的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沒有充分挖掘閱讀文本中的重點語句,沒有深度分析閱讀文本的重要故事情節,因而學生很難合理把握故事的走向。對閱讀內容的理解不深刻使得學生續寫的作品在寫作風格、人物特點、行文脈絡的合理性等方面很難與原文保持一致,學生在淺層次閱讀的基礎上很難續寫出優秀作品。
二、“讀思達”模式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讀思達”模式是以學生為課堂核心的教學模式,它的應用能改變當前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的窘況,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讀思達”模式下,教師會結合學生的認知狀況均衡分配閱讀、思考、續寫三個環節的課堂用時比例,系統指導學生的學習。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會帶領學生以多種形式對文本展開全面閱讀,在以續寫為目的的前提下針對性指導學生對關鍵詞匯或語句進行深度分析。這樣學生能抓住原文中的關鍵信息,積累寫作素材,為續寫做好素材準備。閱讀活動結束后,教師給學生設置了思考環節,借助問題或任務形式組織學生共同研究原文的風格,分析人物的性格,預判人物的行為及原文故事的走向。在思考環節,學生在深度解析原文的基礎上構建續寫的結構,梳理續寫部分的文本脈絡,使續寫的內容與原文的寫作風格、情感基調、中心思想保持高度一致。可見,“讀思達”模式能活躍讀后續寫教學氛圍,促進教學方式及內容的合理化,整體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
三、“讀思達”模式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應用的具體策略
(一)優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續寫興趣
“讀思達”模式將高中英語讀后續寫課堂教學分為閱讀、思考、表達三個主要環節,其中閱讀是學生輸入寫作主題、積累寫作素材的準備階段,思考是學生從閱讀文本中提取關鍵信息并梳理寫作思路的關鍵環節,而表達則是學生精準輸出所學內容并合理進行語言表達的中心環節。由此可知“讀思達”模式是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模式,它的實施應用是以學生的興趣為前提的。教師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續寫興趣,才能確保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讀思達”的每個環節,并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讀思達”模式下,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應用以學生為主的新型教法,激發學生的續寫欲望。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3“Sports and fitness”中課文“Living legends”的讀后續寫教學為例,課文講述了2016年之前郎平的經歷,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續寫郎平的傳奇故事。為了激發學生的讀后續寫興趣,教師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形式,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教師在課前布置任務,組織學生查閱資料,具體了解郎平的生平事跡,為讀后續寫積累素材。課堂上,學生可以融合課前準備的素材展開閱讀、思考與續寫。這樣教師不僅給學生提供了構建認知體系的機會,還增加了課堂教學的故事色彩,使教學充滿了人文氣息。
(二)梳理閱讀情節,深化學生閱讀理解
每篇文章的作者都有自己的寫作思路,只有細讀文本,弄清原文作者的寫作思路,學生才能寫出與原文相照應的內容。“讀思達”模式下,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梳理原文的情節,把握閱讀文本的主要脈絡,對其有深刻的理解,這樣才能確保續寫內容與原文保持高度一致。閱讀環節,教師首先要組織學生對文本展開有目的的閱讀,帶領學生通過略讀、精讀、共讀等形式對文本情節進行整合與歸納,積累豐富的續寫素材。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抓住關鍵語句,預判情節的發展,為理清續寫思路提供充足的條件。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 4“Natural disasters”中課文“The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的讀后續寫為例,教師帶領學生續寫唐山大地震災后重建的具體場景。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對文本展開快速閱讀,通過速讀整合全文的段落結構,梳理每段大意,從整體把握文本的主要情節。通過快速閱讀,學生可以得知全文以唐山大地震這個震驚世界的災難為主題,第一段具體講述了地震前的征兆,第二段講述了地震發生時的場景,第三段講述了地震所造成的破壞,第四段講述了四面八方的人們前來支援,第五段講述了災后重建。整理清楚文本情節后,教師組織學生對文本展開精讀,詳細分析每個段落的內容及表達方式,具體了解課文的寫作特點。精讀第一段,學生可以發現這篇課文以細節描寫為主,以細節的描述烘托出神秘的氛圍,使表達效果更加傳神,比如地震開始的前幾天村莊里的井、水、雞、豬、狗、老鼠、魚等都有不同于以往的表現,這些細節描寫給文本增添了許多神秘色彩。通過速讀與精讀,學生不僅了解了課文的故事情節,還深化了對文本的理解,為續寫積累了素材。
(三)精選閱讀角度,細化學生思考分析
“讀思達”模式下,高中英語教師要重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思考,使學生通過思考分析,建立閱讀文本與續寫內容的聯系。讀后續寫教學中,教師應精選細化文本的某個角度,帶領學生對文本內容展開精確的思考交流,細化學生對閱讀文本的思考范圍,幫助學生把握續寫的重點。好的讀后續寫除了可以借鑒原文中的詞匯,還可以模仿原文的寫作風格,這樣才能確保續寫內容與原文在寫作風格上一致。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1“Cultural heritage”中課文“From problems to solutions”的讀后續寫為例,教師組織學生續寫國際上解決文物保護問題的其他案例,進一步佐證原文的觀點。原文中復合句的應用給文章增添了不少色彩。續寫時,大多數學生不善于運用復合句,使得寫出的內容單調乏味。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思考分析復合句的特點及表達效果,構思續寫表達的特色。如學生可以對復合句“There comes a time when the old must give way to the new.”進行細致的思考。在詳細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可以思考分析得出這樣的結論:這個復合句為定語從句。“the old must give way to the new”用于修飾名詞time,其作用是對主句中的成分進行解釋,使意思更加完整。“A committee was established to limit damage to the Egyptian buildings and prevent the loss of cultural relics.”為并列復合句,學生在品讀這個復合句時可以對句子進行拆分,通過單句與復合句的對比,學生可以發現并列復合句避免了多個單句的贅述,達到了言簡意賅的表達效果。學生通過對復合句的研究思考,能夠準確把握原文的語言風格特點,明確續寫的方向。“讀思達”模式下,教師要抓住原文的亮點,引導學生對原文細節展開深度思考分析,明確續寫的風格基調,把握續寫的方向。
(四)通篇整合分析,強化續寫表達能力
“讀思達”模式中,“達”是學生讀后續寫的落腳點。在深度研究閱讀文本、細致思考文本細節的基礎上,學生需要明確續寫的行文思路,完善通篇結構,斟酌措辭用語,以最佳的表達方式續寫出優質的文章。續寫過程中,學生需要延續原文的基調與內容,預測原文情節的走向,將閱讀中所積累的素材進行梳理創新。這樣學生才能形成自己的獨特見解,豐富表達思想,提高自身的表達能力。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二冊Unit 2 “Wildlife protection”中課文的A day in the clouds的讀后續寫為例,學生在閱讀與思考環節后,應整合這兩個環節的學習內容展開續寫。通過對原文的閱讀思考,學生可以發現作者此次出行主要是為了研究藏羚羊,呼吁人類保護藏羚羊。在閱讀時,學生發現作者非常擔心藏羚羊的處境,也非常關注以藏羚羊為代表的野生動物生存問題。作者的見聞是原文的行文思路,通過思考分析,學生可以將作者的身份定位于記者或者野生動物學家。基于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對作者的分析,學生可以以作者的身份撰寫考查藏羚羊后所發生的故事。學生可以以這樣的結構進行篇幅整合,第一段描述作者回去后整合此次考察經歷及與藏羚羊相關的信息,撰寫有關藏羚羊的專題報道;第二段描寫報道所產生的社會影響及扎西的來信并以抒情的形式呼吁社會各界以實際行動保護野生動物。在續寫過程中,學生要以沉重的情感基調延續原文的寫作風格,對文章的主題進行升華,從而提升表達能力,增強“達”的效果。
(五)分享交流作品,鞏固提升表達能力
要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不只需要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及自主思考,還需要匯聚學生的力量,共同分析表達效果。“讀思達”模式下,教師應重視學生對寫作成果的分享交流,鼓勵學生分享對續寫作品的認識與理解,交流不同的表達方式。這樣學生可以了解更多的表達方式,完善自己的續寫作品,達到鞏固提升表達能力的目的。以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Unit2“Travelling around”中課文“Write to a friend about a travel plan”的讀后續寫為例,教師可以挑選優秀的續寫作品與學生進行共享,學生可以就分享的續寫作品展開交流討論。如某學生抓住了閱讀文本中的關鍵語句“I`ll write again soon and send photos!”,以Richard的身份給Xiao Li寫了一封明信片講述自己在西安旅游的經歷。在續寫時,該學生多次運用“You know what we got?”“Do you know what that is?”“You know what kind of jokes we made?”等句子,增加了許多懸念。其他學生可以就這一續寫作品表達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改進建議。在交流過程中,學生們能夠碰撞出思維火花,對續寫內容產生新的認識。結合交流內容,學生可以對自己的續寫作品進行完善,提升表達能力。
總而言之,讀后續寫在高中英語寫作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師應秉持新教學理念,合理應用“讀思達”模式,指導學生對閱讀文章進行深度閱讀,獲取有效的寫作素材。教師應引導學生對閱讀文本及續寫內容展開深度思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學生續寫做好準備工作。在續寫過程中,教師要重點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反復推敲行文思路與結構,在“讀”與“思”的鋪墊下充分提升“達”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薛慧貞.“讀思達”模式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的實踐探討[J].高考,2023(17):168-170.
[2]徐海英.“讀思達”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實踐研究[J].福建教育,2023(5):42-43.
[3]林碧娟.讀思達策略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中的運用研究[J].亞太教育,2022(22):84-87.
[4]陳麗花.“讀思達”教學法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的運用[J].校園英語,2022(21):67-69.
[5]饒麗芳.讀思達教學模式在高中英語讀后續寫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校園英語,2022(18):1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