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使得學生的學習方式和教師的教學方法都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傳統的“填鴨式”教學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情境化教學被提出。情境化教學強調學生在真實或模擬的環境中主動參與學習,通過與他人的互動和合作來探索、發現和解決問題,目的是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體驗和應用知識,從而更好地理解、記憶和運用所學內容。基于此,本文以初中英語為例,詳細闡述利用情境化教學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關鍵詞:情境化教學;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措施
作者簡介:余惠碧,福建省古田縣新城初級中學。
傳統的初中英語教學往往僅注重語法和詞匯的教學,而忽視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學生雖然學了很多知識,但很難在真實情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而情境化教學通過模擬真實的語境,使得學生不僅是學習語法和詞匯,還可以在實際場景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從而更好地提高他們的英語實際應用能力。實踐證明,將學習內容與真實情境相結合,學生更容易產生學習興趣和動機,從而投入到學習中。
一、利用情境化教學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意義
(一)促進學生在真實語境下進行英語交際
傳統的教學方法往往重視語法、詞匯和句型結構的教授,而忽視對學生語言實際應用能力的培養。情境化教學使得學生能夠在真實或接近真實的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將理論知識與運用交際相結合。學習語言并不僅是記憶單詞和句子結構,更重要的是在實際生活中使用它。情境化教學能夠為學生提供近似于母語習得的環境,使他們能夠在真實的語境中自然地習得語言。當學生成功使用英語進行交際時,他們會增強英語學習信心,而這種成功的經驗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還幫助學生克服使用英語進行交際的恐懼或緊張心理。
(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動機
情境化教學通常涉及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如購物、參加派對、旅行等。這些情境使得學習內容更加具體、生動和有趣,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情境化教學還強調學生的實踐和親身參與,而不是單純地接收知識。學生需要在模擬的情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際,這種親身參與和實踐的體驗能夠使學生更加明白學習英語的意義和價值,從而增強他們的學習動機。在情境化教學中,學生能夠立即看到所學知識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效果,獲得及時的反饋。當他們成功完成某個任務或挑戰時,他們會獲得成就感和自信心,這種正面的反饋會進一步鼓勵他們繼續努力學習。
(三)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以及文化意識
教師借助情境化教學鼓勵學生在特定的文化或生活情境中運用語言,這種做法遠離了孤立的語法和詞匯練習,轉向更為實用、與生活緊密相連的語言使用。例如,模擬在餐廳中點餐或在旅游情境中問路,學生不僅可以學習到相關的詞匯和句型,還可以學習到如何在實際情境中有效地運用這些語言知識。語言不僅是交流的工具,還是文化的載體,情境化教學經常涉及與目標語言國家的文化和生活方式相關的情境。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也能夠了解和體驗與該語言相關的文化背景,如節日、飲食習慣和社交禮儀等,不僅增強自身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文化敏感性和認知。
(四)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合作意識
在情境化學習中,學生常常需要面對各種真實或模擬的挑戰和問題。為了成功完成任務,他們必須學會分析問題、制定策略和批判性思考,而這種訓練有助于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使思維更加清晰和具有邏輯性。通常情況下,情境化教學活動都是基于團隊完成的,要求學生與同伴合作完成特定的任務或項目。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學會與他人有效溝通、分工合作和協調關系,從而培養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最重要的是,情境化教學經常涉及多個學科的知識和技能,如歷史、地理、科學和藝術等,通過這種跨學科學習,學生可以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培養對各個學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二、利用情境化教學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面臨的挑戰
(一)教學時間與資源限制
大多數初中英語課程的結構和課時分配是基于傳統的教學方法確定的,為了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教師往往面臨時間壓力,難以在有限的課時內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情境化學習體驗。另外,情境化教學往往需要借助多媒體設備、實物道具或特定的學習環境,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學校和教室都配備這些設備和資源,尤其對于偏遠地區或教學資源有限的學校。并且,情境化教學需要教師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由于培訓機會有限,許多英語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相關的教育培訓,或者缺乏實際的教學經驗,這使得他們在實際教學中面臨諸多困難。
(二)學生的學習動機不足
初中生從小學階段過渡到中學階段時,面臨著學習壓力、環境變化和社交壓力等問題,如果不能正確排解,可能會導致他們對英語學習失去興趣或感到迷茫。一些學校盡管已嘗試實施情境化教學,但仍然有一些學生覺得所學內容與他們的實際學習需求和興趣脫節。例如,一些模擬的情境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相距甚遠,學生難以產生共鳴。若教師的課堂教學設計缺少科學性,情境化教學過度或不當開展,如過于復雜或不切實際的情境,會導致學生感到困惑或壓力。或者,情境活動的設計如果缺乏創新性和吸引力,也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興趣。
(三)評估與反饋難度增加
傳統的英語教學評估主要集中在書面考試和標準化測試上,而情境化教學涉及更多的口語交流、團隊合作和實際操作,使得評估變得更加多樣和主觀,因為教師需要評估學生在多種情境下的表現,而不僅是他們的筆試成績。在情境化教學中,學生期望得到實時的、針對特定情境的反饋。然而,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緊張,教師難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及時和詳細的反饋。盡管越來越多的英語教師開始關注情境化教學,但對于如何評估學生在情境中的表現仍然沒有明確和統一的標準,導致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評估方法和標準,評估結果缺乏有效性。
(四)教師的角色轉變挑戰
一些初中英語教師已經習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習慣作為課堂的中心,主導所有的教學活動。而情境化教學要求他們放棄這一中心地位,更多地起到引導和輔助的作用。對于一些教師來說,這種轉變可能需要一段時間來適應和調整。作為指導者或協助者,教師需要掌握新的教學技能和知識,如如何設計和組織情境化學習活動、如何引導學生探索和發現、如何處理課堂中的突發情況等。一些學生和家長仍然期望教師是知識的權威和傳授者,當教師嘗試扮演新的角色時,可能會受到學生和家長的不理解和反對。
三、利用情境化教學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的路徑
(一)創設生活情境,鍛煉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生活情境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能夠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興趣。情境化教學強調實踐與應用,要求學生在實際情境中運用所學,提高學以致用的能力。通過模擬真實生活情境,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學生在生活情境中進行語言交際,不僅能夠鍛煉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提高聽、說、讀、寫等多方面的語言技能。生活情境往往與學生的興趣和需求相聯系,能夠激發其學習興趣,促使其自主探索和學習。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真實情境、組織角色扮演、利用多媒體資源和開展實地教學等措施,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的學習環境,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語言知識。
以“The birthday party”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改變教室布局,使用氣球、生日帽、蛋糕模型等物品,模擬真實的生日聚會場景,為學生創設真實的情境,使他們更容易沉浸在所學內容中。而學生可以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生日宴會的主人、客人、禮物店的店員等。教師為學生提供一些常見的生日聚會對話或場景,如送禮物、祝愿、點歌等,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運用所學知識。學生進行模擬對話,如詢問年齡、選擇禮物、祝福等,當然,這些對話應圍繞生日聚會的主題,并使用所學詞匯和句型。
(二)創設視聽情境,豐富學生的英語學習體驗
除了聽覺元素,視覺元素也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語言內容。視聽材料可以模擬真實的英語語境,如日常對話、新聞報道或電影片段,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的英語情境中。有趣的視聽材料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使英語學習變得更加生動和有趣。學生可以通過聽原聲材料來提高他們的聽力技能,特別是在理解各種口音和日常對話中。視聽材料經常涉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內容,有助于學生了解英語國家的文化和生活。教師可以選擇一些適合學生的英語電影或電視節目片段,讓學生觀看并完成相關的任務,如回答問題、進行角色扮演或模擬對話。英文歌曲是很好的教學資源,可以幫助學生學習新詞匯和提高他們發音的準確性。學生可以先聽歌曲,然后進行歌詞填空活動。
當教師講解“The seasons and the weather”時,創設合適的視聽情境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體驗。導入環節播放描述四季變換的紀錄短片,展示各個季節的特點,如春天的花、夏天的海灘、秋天的落葉和冬天的雪景。在播放前,詢問學生一些與季節和天氣相關的問題,激發他們的探究興趣。播放紀錄片時,學生可以學習紀錄片中提到的天氣詞匯。播放結束后,讓學生分享他們所觀察和學習到的內容,并與課本知識相結合。
(三)創設合作情境,拓展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
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他們在團隊合作中共同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當學生與其他人合作時,他們會分享多種觀點和思考方式,從而增強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合作情境可以幫助學生深化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學生需要解釋、辯論和討論所學知識,進而培養溝通、協作、解決沖突和團隊合作的能力。在合作情境中,學生需要獨立思考,同時也要考慮團隊的意見和需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團隊合作的項目,如創作英語小短片、制作英語報刊或組織英語文化活動,每個團隊成員都需要參與并貢獻自己的力量。教師也可以提出一些問題或挑戰,讓學生小組合作尋找解決方案。
“Keep healthy”這一單元旨在教授學生保持健康的重要性和方法。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研究和介紹一個與健康生活相關的主題,如合理飲食、定期鍛煉、足夠睡眠等。小組成員合作搜集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如文章、視頻或圖表。每個小組向全班展示其研究成果,并回答同學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深入學習與健康生活相關的知識,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合作、溝通、研究和展示技能。通過小組討論和反饋,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看待問題,鍛煉他們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創設文化情境,助推學生的文化素養發展
在多元文化的世界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已經成為新時代人才的必備技能,對學生未來的學習、工作和生活都至關重要。了解和欣賞其他文化可以培養學生的文化包容性,促進社會和諧和平。語言不僅是表達思想的工具,還是文化的載體。學習一種語言的同時也意味著學習與之相關的文化。了解與語言相關的文化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使用語言,提高他們語言學習的深度和廣度。通過學習其他文化,學生還可以更好地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交流,避免產生文化沖突和誤解。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與課文相關的文化背景資料,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學校也可以組織開展文化節或展覽活動,將學生分組,每組負責一個與英語國家相關的文化主題,如食物、節日、習俗等,然后開展文化節或展覽活動,展示他們的研究成果。課堂上,教師也可以選擇一些與文化背景知識相關的影片或節目,如電影、紀錄片或新聞報道,讓學生觀看并進行討論。
四、結語
綜上所述,情境化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展現出了巨大的潛力和價值。英語教師要積極探索,大膽創新,探索情境化教學路徑,構建高效英語課堂。教師只有不斷地創新和進步,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王志俊.情境化教學提升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性的研究[J].學周刊,2023(28):94-96.
[2]忻蘭.初中英語課中情境化教學應用初探[J].試題與研究,2022(3):134-136.
[3]田小青.情境教學:打開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大門的鑰匙[J].考試周刊,2020(70):98-99.
[4]金筱梅.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情境化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19(42):115.
[5]劉曉娟.情境交融,精彩紛呈—漫談初中英語情境化教學[J].校園英語,2019(35):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