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新教學理念在各階段學科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不僅指導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創新設計,更刷新了學生對于知識學習的固有認知。初中階段是學生開闊認知視野、樹立價值觀念的黃金時期,任何學科教學有效性的提升與學生未來發展的全面性之間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尤其是英語學科。在全球化背景下,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初中階段作為學生英語讀寫水平迅猛發展的黃金時期,對讀寫結合模式的探索開拓了英語教師的視野。隨著讀寫結合模式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得到有效應用,英語教學呈現出全新的發展態勢。本文對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在課堂上的應用進行了探析。
關鍵詞: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意義;特點;策略
作者簡介:劉慧娟,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縣城北中學。
初中階段學生的知識儲備較小學階段有了明顯的提高,但是由于生活經驗依然不足,因而其仍離不開教師的適當引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學科教師對于教學形式的創新性探索在持續推進,為學生獲得全新學習體驗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初中英語課堂上讀寫結合模式的有效應用,進一步凸顯出語言類學科學習過程中閱讀和寫作的重要性,教師從學生未來成長的角度出發,為其知識應用能力的提高奠定扎實的基礎。讀寫結合模式的有效應用,不僅為學生帶來了全新的知識探索體驗,更引導學生從學習和實踐的角度出發,進一步提高了自身英語綜合能力。
一、初中英語課堂上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重要意義
(一)有助于有效延伸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作為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內在驅動力迸發的重要影響因素,在整個學習歷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和能力已經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其學習興趣的程度依然對整個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有明顯的影響。英語的語言形式和內在語言邏輯與學生熟悉的漢語語言形式等有明顯的差異。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意識到興趣對于學生成長的促進作用,并將其作為探索各種新穎教學模式的前提與基礎。初中英語課堂上讀寫結合模式得到有效應用,學生在閱讀時了解和見識到了更為廣闊的西方文化世界,對于其文化背景的探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寫作的開展促使學生將閱讀所得進行延伸和拓展,融入更多個性化的內容。這樣的融合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調動到延伸形成了完整的鏈接,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以充分調動。
(二)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雙減”背景下,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成為教師落實“提質增效”要求的重要方面。為了更好地提高各學科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不僅要圍繞“雙減”政策要求展開創新性的探索,更要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延伸和拓展。英語學科作為語言類學科,與學生日常生活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為了進一步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以從基礎知識積累以及實踐應用等角度出發,推行讀寫結合模式,以夯實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升的基礎。初中英語課堂上讀寫結合模式得到有效應用,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通過豐富且多元化的方法,了解并見識了更為廣闊的英語知識世界,并且以寫作形式實現了所學知識的高效內化,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有了明顯提升。
(三)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理念作為近年來我國各階段學科教師遵循的重要指導理念,其不僅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更著眼于學生認知視野的開闊。初中階段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樹立、各方面能力得以形成和強化的黃金時期,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水平成為教師教學創新的重要出發點。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讀寫結合模式,學生可在深入理解教材內容的基礎上,通過課內外結合的閱讀學習活動,開闊認知視野,并通過閱讀與寫作的高效銜接,實現認知內容的高效轉化。在整個讀寫結合過程中,學生不僅實現了基礎知識儲備量的提升,更從知識應用的視角切入,開辟了運用英語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新思路。讀寫結合對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升有重要促進作用。
二、初中英語課堂上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基本原則
(一)主體性原則
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有明確要求,各階段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并且以其所處成長階段的認知特征為出發點,展開相應的教學模式探索。初中階段學生的自我控制意識已經逐漸形成,但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很多學生受自身惰性心理的影響,依然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輔助。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過程中,教師要時刻謹記主體性原則,以教學內容為基礎,以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調動為目標,展開相應的模式創新。隨著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以凸顯,整個課堂學習進度與學生成長的實際需求之間形成了高度契合,這對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以及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
(二)趣味性原則
初中階段學生的抽象性思維已經萌芽,但是在日常學習活動中,他們對于知識呈現形式的形象化依然有著較高的要求。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的背景下進行教學活動的創新時,要有意識地遵循學生所處成長階段的認知特征,盡可能提高整個課堂教學氛圍的趣味性,為學生打造更加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英語學科知識的形象化特征明顯,但是由于其獨特的語言理論,因而使很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明顯的抗拒心理。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趣味性原則的指導下,充分利用各種現代化教育技術,通過視頻、動畫等形式呈現教學內容,使得整個課堂學習的氛圍更加輕松有趣。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知識探索過程中更為深入地理解教學內容的內涵,同時對西方文化產生了更為濃厚的探究興趣。
(三)創新性原則
創新作為21世紀社會進步與發展的內在驅動力量之一,在各個領域的發展歷程中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替代的。創新性原則是教師進行教學活動設計的重要指導原則之一。初中階段作為學生各方面意識和能力形成的黃金時期,教師應在學科活動設計中滲透創新性原則,這對于學生未來發展而言有著非常深遠的影響。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讀寫結合模式過程中,教師應該以創新性原則為指導,不斷創新閱讀和寫作教學模式,利用新穎的閱讀知識探索和寫作練習方式刷新學生對于英語知識的固有認知,并讓學生更為深刻且全面地體會到英語知識學習的重要價值。
三、初中英語課堂上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策略
(一)豐富讀前活動,奠定讀寫基礎
日常教學活動中,課前預習十分重要。尤其是在語言類學科的知識學習過程中,整個預習活動更是發揮出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應用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思維關注點,教師可以開展豐富的讀前活動,通過相應知識的積累,為后續課堂教學中英語知識的順利導入埋下伏筆。通過讀前活動,學生對于本節課英語知識內容探究興趣,學習積極性較高。為了更好地提高讀寫結合模式的有效性,教師在進行讀前活動的設計時可以從多元化的視角出發,結合學生興趣的出發點,以豐富的讀前活動來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以更加積極的態度參與到英語知識的探究中。譬如,在學習“Do you have a soccer ball? ”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的讀前活動:從學生身邊的事物切入,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和交流,并引導學生在互動過程中體會疑問句如何應用。讀前活動中,教師可以以教學目標的達成為出發點,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和點撥,指引學生互動交流的方向。在學生互動交流的基礎上,適時引入與單元閱讀相關的內容,讓學生對于閱讀文本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促進后續閱讀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
(二)重視讀中活動,積累寫作技能
在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應用過程中,讀中活動是非常重要的環節之一。在讀中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見識廣闊的英語世界,更能夠奠定讀寫結合的基礎,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學生個性化成長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針對性的英語閱讀學習,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通過批注將自身觀點加以呈現,并要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將遇到的生詞以及文章的核心句式進行標記,輔以教師的詳細講解,實現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深入理解與掌握,同時為后續寫作學習的開展奠定技能基礎。譬如,在學習“How do you get to school?”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教材文本中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入手,要求學生通過練習來鞏固對“How do you...”等固定句式的掌握,同時鼓勵學生從自身理解的角度出發,運用固定句型和短語展開對話交流。讀中活動中,英語詞匯的積累以及英語語法的鞏固非常重要的。教師要不斷地提高學生在讀中活動中積累的英語詞匯量,并利用邏輯性和框架感更為清晰的教學形式來輔助學生構建詞匯框架,為后續學生英語技能的提高奠定基礎。
(三)開展拓展閱讀,豐富寫作素材
在語言類學科知識探索過程中,閱讀學習是學生自身知識視野拓展以及基礎知識積累的重要途徑,而寫作則是學生實現知識轉化以及個人觀點輸出的主要形式。在初中英語課堂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教材文本的知識內涵,更要基于學生的個性化成長需求,通過課內外結合等形式,為學生引入更加豐富的課外閱讀文本,讓學生更為全面地領略到英語文化的魅力,并在拓展閱讀過程中引導學生積累更加豐富的寫作素材,為學生個性化觀點的提煉提供有效的輔助。譬如,在學習“Can you come to my party? ”這一單元時,學生對于“party”的慶祝形式有著非常濃厚的探究興趣,教師可以以此為出發點,圍繞文章內容為學生引入更多的課外閱讀文本,文本內容涉及中西方慶祝節日形式的差異等。學生在文化差異的背景下,對所學知識內容有更為濃厚的興趣。隨著學生對中西方節慶文化探索的不斷深入,學生的個人觀點也愈加清晰。在這樣的認知基礎上,學生進行文章創作時表達的思路會更加順暢,同時能夠根據個人寫作所需,適當引入閱讀時所涉獵的內容。
(四)拓展讀后活動,強化寫作實踐
學習知識是為了更好地解決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在初中英語讀寫結合模式應用過程中,經過了讀前活動的鋪墊和讀中活動的深入解讀與探索,讀后活動的開展可謂水到渠成。作為閱讀與寫作結合的最佳體現形式之一,讀后活動的有效開展是初中英語課堂應用讀寫結合模式的重要環節。在對閱讀文本內容進行深入探索過程中,學生將個人觀點提煉完成,而讀后活動的開展正是學生個人觀點輸出的最佳時機。教師可以以閱讀文本為基礎,隨機提煉寫作主題,要求學生進行文本創作。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以讀后感的形式在文本閱讀完成后進行開放式創作,通過多元化閱讀與寫作的結合來不斷強化寫學生的寫作能力。譬如,在學習了“How can we become good learners? ”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通過課內外閱讀學習的結合,要求學生以單元標題為寫作主題進行自主創作。學生在作文中不僅要體現清晰的個人觀點,更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展開反思。在豐富的寫作素材積累和明確的寫作目標指引下,學生的創作過程流暢順利,英語語言運用水平明顯提高。
四、結語
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有效應用讀寫結合模式,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更立足于學生成長的實際情況,以新穎的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打開了一扇探索西方文化的大門。在應用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凸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這對于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強化而言意義重大。
參考文獻:
[1]王霞.淺談讀寫結合理念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學周刊,2023(33):112-114.
[2]魏強.讀寫結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實踐探究[J].學周刊,2023(29):136-138.
[3]鄭燕.讀寫結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學生英語,2023(34):73-74.
[4]陳昔.讀寫結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3(19):24-26.
[5]周蓉蓉.讀寫結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3(17):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