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智能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的作用日益凸顯。英語故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對小學生有著很強的吸引力。因此,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將信息技術應用于英語故事教學當中。信息技術的類型繁多,呈現出多種多樣的形態,因此,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英語教師應合理、有效地利用信息技術,使信息技術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目前,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學英語教師的信息素養普遍較高,對信息技術的應用也比較積極,能夠很好地滿足英語故事教學的要求。但是,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使英語故事教學和信息技術應用不能有效融合在一起。為此,本文從多角度提出相關對策,使英語故事教學更好地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從而提升英語故事教學質量,以此實現英語故事信息化教學。
關鍵詞: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信息技術;教師信息素養;改善策略
作者簡介:王燕玲,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城關鎮中心小學。
隨著教育的發展,英語學科在小學教學中所占比重逐漸增加,而故事教學法是學生學習英語的一種重要方式,它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英語的興趣,還能幫助學生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目前,我國很多小學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時仍然存在較多問題,這些問題嚴重阻礙了我國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開展,影響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因此,教師要積極進行思考與探索,不斷提高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質量和效率。本文對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關改善策略。
一、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學生交際能力
小學英語故事作為一個單元的綜合體現,是基于整個情境而形成的一種語言學習素材,其內容和已有的知識密切相關,但是,知識結構是全新的。它通過聽、說、表演等多種形式,達到激發學生情感的目的。在故事教學過程中,學生有機會表達自身的情感,與他人進行情感交流,在一次又一次的溝通中,產生新的感悟,從而在交流中得到新的素材。在英語故事教學中,通過趣味性的對話,學生可以在一個更真實的學習情境中,把對話內容與自身的生活經驗相結合,提高自己用英語表達自身情感的能力,激發其表達和分享的欲望,進而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
(二)提高學生理解能力
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既有思維層面,也有情感層面。在思維層面上,學生可以在對故事的整體感知、邏輯梳理和不斷重復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把故事文本融入自身的知識系統中,進而學生的思維能力就可在一個真實而又生動的情境中獲得鍛煉。在情感層面,當教師用英語講述故事時,學生總是會對學習的東西產生濃厚的興趣,并由此激發出其豐富的想象力。學生會主動地去探究、去實踐,在對故事的領悟和對故事人物的共鳴中,其人格得到健全發展。同時,在故事中,往往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這對學生正確的價值觀的形成有很大幫助,還能使學生對周圍各種不同的觀點和事物有更多了解。
二、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現狀
(一)英語故事教學中沒有有效利用信息設備
在信息化時代,學校的現代化設備也日益完善。然而,盡管信息技術在課堂上已經成為一種普遍應用的手段,但只有少數教師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大多數教師還是只會利用信息技術簡單地展示課件,或是直接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示英語故事的內容,而電子白板和多媒體展臺的真正功能并沒有被有效開發。例如,電子白板的計時功能、思維導圖的生成功能、評估功能等,都沒有被開發出來,導致一些學校信息設備形同虛設。另外,有些教師是在上課之后,才會把電子白板打開,這時,教師為了能夠更快地開展教學,對設備的操作速度太快,導致設備沒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從而對信息設備造成一定程度的損壞。這不但耽誤了這一堂課的教學,還會影響到下一堂課的教學。在課堂上,雖然只有一些比較常見的信息設備,如多媒體展示臺和電子白板,其實這些信息設備的功能很多,對于英語故事的教學也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如果教師沒有把這些功能發揮到最大,那么英語故事教學就會對學生毫無吸引力。除此之外,教師沒有充分發揮已有信息設備的作用,只是依葫蘆畫瓢地照搬已有經驗,也極大地影響了英語故事的教學效果。
(二)英語故事教學中沒有對信息技術運用進行創新
通過對人教版英語教材進行研究可以看出,人教版英語教材每一單元的英語故事,都是按照本單元的主題編排。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根據課本的特點,充分利用信息技術,使之成為一種輔助英語故事教學的手段。但是,從現階段的實際情況來看,有些教師在使用信息技術來開展英語故事教學時,墨守成規,沒有與英語故事的內容相結合,不加篩選地將信息技術應用到英語故事教學中。這就出現了教師對信息技術的選擇和運用與故事教學的內容完全不相匹配的問題。還有不同的故事主題,課件中的卡通人物卻一模一樣的情況。出現這些問題,可以說不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對信息技術進行了篩選,而是信息技術選擇了故事教學。英語故事教學可以為英語課堂注入新的活力,其趣味性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但是,有些英語故事課上,經常會出現對于不同的故事教師卻采用相同的課件相同的教學方法,這不僅讓學生感到無聊,還會使教師感到疲勞,甚至會讓教師對工作產生倦怠感,不利于英語故事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有效融合。
(三)信息化英語故事教學與傳統教學相脫離
傳統教學是與現代教學相對應的范疇,通常是指教材、板書、畫圖等。傳統教學方法的突出特征是教師是課堂的主人,其優點在于可以構建穩定的教學框架,便于教師在課堂中對教學過程進行監督,避免學生的學習行為發生偏離。但是,其缺點也十分明顯。在傳統的教學課堂中,學生一直處于一種被動的狀態,教師負責講,學生只是聽,很難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自主意識和創造力的培養,最終影響學生的個性化發展。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信息技術擁有極強的創新性和靈活性,更有利于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信息技術教學能夠完全替代傳統教學獨立存在。這就要求教師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對傳統的教學方法進行創新,而信息技術的靈活多變又需要傳統的教學方法對其進行適當的干預。目前,在英語故事教學過程中,教師很少把信息技術和傳統方法相結合。因為英語故事教學的內容很多,而且有很多的對白,所以很少有教師將板書應用于故事課堂當中。也有個別教師不善于靈活變通,在教學時,單純使用板書,導致英語故事教學形成呆板,學生主體地位淡化。除此之外,大部分教師過于依靠信息技術,忽視了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故事課過于“感性”,學生只關注于信息技術的應用。這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同時,如果學生長時間接觸多媒體,還可能會出現頭痛、近視等問題。
三、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信息技術運用的改善策略
(一)有針對性落實技術培訓
對教師加強信息技術訓練,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師的綜合信息素質,從而提高小學英語故事教學質量。2011年,《教育部關于大力加強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意見》強調,要高度重視中小學教師培訓,參照相關法律、法規,開展系統的師資培訓。因此,一方面,要讓所有年齡段的英語教師都能接受培訓。對于英語故事的教學,除了由國家和政府組織的信息技術培訓之外,學校還可以聘請本地的英語教授及專家,對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同時,在培訓的全過程中,學校要讓教師建立起一個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合作共同體,并定期進行報告。在此基礎上,針對男女英語教師之間存在的信息素養差異,建議學校鼓勵不同性別的教師結成合作共同體,在此基礎上,探討在英語故事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策略,從而在合作中提高英語故事教學的質量。并且,學校可以每學期開展三次工作匯報會,將教師在工作中發現的創新之處,向大家展示出來。除此之外,為了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制約,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論壇等與其他學校的教師組成合作共同體,利用云教研的形式,探討更多的信息技術運用策略。
例如,英語教師可以借助合作共同體,對課堂教學中的評估進行優化。很多教師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時,喜歡建立與教學主題相應的評價機制。如以英語故事“My friends”,教學為例。因為這一單元的主要內容是“小動物拔蘿卜”,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并利用許多“蘿卜卡”來給學生記分。這種與故事內容密切結合的評價機制,是小學英語故事課中非常普遍的現象,也得到學生的喜愛。但是,學生太過關注小組的勝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于課堂本身的關注度。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通過電子白板對學生進行評價。但是,因為大部分英語教師在制作課件方面的水平還不夠高,所以不能很好地完成這一任務。為此,可以與信息技術相關的教師進行合作,制作出相應的評分體系。教師可使用平板電腦將屏幕投影到電子白板上,以評估學生的故事學習情況。這樣,只需要在每一次評分的同時將評分系統投影到屏幕上,而其他時間,教師可以只在白板上顯示自己的教學內容。這種評分機制更具彈性,同時提高了學生對英語故事課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信息技術把握故事教學亮點
要想讓信息技術的運用在故事教學中變得更加合理,教師就要在搜集到優質資源之后,對資源展開整合。教師對各種資源的利用不應該是盲目照搬,而是要以故事的內容為基礎,在各種優質資源的基礎上,取長補短,最終形成自己的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思路,讓信息技術在故事教學中的呈現形式變得豐富起來。實際上,并不是每一個故事都適合按其發展的順序來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依據故事的具體內容,對每一個教學環節進行合理排序。有些英語故事的中段最為精彩,而有些英語故事的末段最為出彩。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將故事最精彩的一段先展示出來,這樣就可以開始講故事。
例如,在“My friends”的教學中,筆者注意到,這個故事的最后一段,是一群小動物齊心協力把蘿卜從土里拔了出來。故事的結尾只有一句“Hooray!”。這個感嘆句很簡單,但是,教師要讓學生非常興奮地說出來,要讓學生知道,在一些事情進行得很順利、很成功時,可以用這樣的感嘆句來表示自己的心情。另外,教師在教學時可以使用視頻剪輯軟件,將學生喜愛的動畫片段中包含這一臺詞的片段進行串聯,在故事開始的時候,播放這個動畫片段來引出這個感嘆句,讓學生猜測它的意思。這樣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又可以啟發學生預測故事發展,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以此引出英語故事的主題。
(三)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有機結合
教師在對信息技術進行應用的過程當中,不應該是刻意地使用信息技術,而應該將信息技術自然而然地融入每一個教學過程之中,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學習的意識等為導向,將信息技術與故事的圖畫、文本等進行深度融合,進而提高學生對故事信息的提取和處理能力。在傳統教學手段的輔助下,如今的教師,有了信息技術手段的加持,要盡量將其強大的功能發揮出來,充分體現出信息技術與傳統教學融合的優勢。
例如,進行“My friends”這一課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在對故事中的主要人物進行介紹時,如果只把人物放在課件上,會因為幻燈片的不斷切換,導致在講授其他部分時,學生無法看到那些人物,很容易造成學生對故事中人物的記憶混淆。所以,在把人物放在屏幕上時,教師可以把其中的人物制作成小卡片,按照其出現的順序,板書在黑板上,供學生閱讀,進而通過信息技術和傳統的教學方法相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節,加深對人物的印象。
四、結語
綜上所述,現階段將英語故事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對于提高英語故事教學質量是不利的。因此,在信息化時代,教師在進行英語故事教學時,應該將英語故事教學與信息技術更好地結合在一起,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提高英語故事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英語故事學習興趣,以有效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顧志英.英語故事教學的實踐與思考探究[J].校園英語,2021(43):137-138.
[2]何芳.小學英語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及文化意識的培育[J].當代家庭教育,2020(28):171-172.
[3]卓之秀.信息技術環境下小學英語故事教學活動優化策略[J].求知導刊,2020(6):37-38.
[4]洪玉鳳.基于信息技術下小學英語故事教學的探索[J].校園英語,2019(24):127.
[5]楊青.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英語故事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校園英語,2019(19):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