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聰濱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初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對初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策略進行研究,是初中數學課程適應信息社會發展趨勢,推動數學課程現代化發展的重要舉措。文章結合初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對初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的融合策略進行探究,以期為相關教師提供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助力初中數學教學質量提高,助力學生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信息技術;融合策略;教育改革;信息素養;信息時代
中圖分類號:G633.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3)34-0097-04
基金項目:福建省龍巖市教育信息技術研究課題2022年度立項課題“現代信息技術助力數學核心素養培育的實踐研究”(立項批準號:巖教裝KT2223)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教師逐漸認識到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1]。數學是初中階段的必修課程,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實踐性,需要教師進行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創新,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信息技術非常適合用于教學方式和手段的創新,因此教師有必要探討初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的策略,以便為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生信息素養提升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參考。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相關探討,以期為相關教學提供參考。
初中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融合已成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其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在信息時代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2]。
1.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信息素養是指個體在信息社會中獲取、處理、傳遞和應用信息的能力。在當今社會,信息技術已經成為人們生活和工作的必備技能。因此,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顯得尤為重要。將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觸到信息技術,從而提高信息素養。
2.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數學素養是指個體在數學領域的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綜合素質。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往往只能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缺乏主動探究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更加注重實踐和探索,從而提高數學素養。此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信息時代,創新能力已經成為衡量一個人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融合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可以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運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創新能力。
3.使學生在信息時代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地發展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將會更受社會的歡迎。數學課程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信息技術,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信息技術應用到學科教學當中,可以使學科教學得到發展和創新,使教育實現與時代的同步發展,使學生的學習質量得到提升,使教師的教學能力得到提高[3]。由此可見,信息技術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中是最合適的,也是最有效的。下面,筆者結合具體教學案例進行如下分析。
1.樹立信息化教育理念,發展信息化教學能力
隨著信息社會的到來,教育也逐漸向信息化方向發展,這對教學質量提高、學生信息素養提升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下面,筆者以七年級上冊“直線、射線、線段”為例,對數學教師樹立信息化教育理念,發展信息化教學能力的措施進行具體探究。第一,教師要樹立信息化教育理念,正確認識信息技術對教育教學的重要作用。信息技術不僅可以豐富教學手段,豐富教學效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在“直線、射線、線段”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知識。第二,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長、認知水平等,為學生設計不同的任務和活動,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在線討論、小組合作等多樣化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自信心。第三,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信息素養是指個體在信息社會中獲取、評估、使用信息的能力。在信息化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篩選、評估網絡信息,培養學生的信息意識和信息道德。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主動查找相關資料,學會運用搜索引擎等工具獲取信息,同時教育學生遵守網絡道德,不傳播不實信息。第四,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培養。在信息化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性強、富有創意性的項目或任務,讓學生在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練習,如用尺子測量線段長度、繪制線段圖等,以此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提高技能。第五,教師要關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情況,以提高數學教學質量。在信息化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將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相結合,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發布課程資源、布置作業、組織在線討論等,實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高教學效果。
2.強化信息技術應用,轉變數學教學方式方法
在數學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使教師更加便捷地呈現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4]。以七年級數學上冊“角”的教學為例,第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資源等,為學生呈現“角”的相關知識點。在課程開始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一些關于角的基本概念、性質和分類的圖片和動畫,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二,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源,如百度百科、中國知網等,查找更多關于角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在講解“角的定義”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投影儀、電腦等,將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教師可以將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份,然后用不同顏色的粉筆或標記筆在圓周上畫出對應的角,以此讓學生可以更直觀地理解“角的定義”。第三,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如PPT、Word等制作一些有趣的動畫和游戲,以幫助學生鞏固對角的認識。在講解“角的性質”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角的性質”以可視化的形式展示出來。然后可以將一個直角三角形的三條邊用不同顏色的線條表示出來,并讓學生觀察和發現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質。第四,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呈現一些互動式的練習題和測試題,以幫助學生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例如,在講解“角的分類”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對各類角進行圖形化展示,再將銳角、直角、鈍角等不同類型的角用不同顏色的圖形表示出來,以此讓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了解各類角的特點。第五,教師可以利用電腦軟件,制作一些關于角的分類知識競賽游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知識。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如微信群、QQ群等,為學生搭建線上交流平臺,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疑問。教師可以在群里發布一些關于“角”的問題供學生討論,并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第六,教師可以定期組織學生開展線上答疑活動,針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答。
3.立足信息化資源,努力挖掘數學課程資源
信息時代使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多樣,這可以為數學教學提供廣闊的空間[5]。下面,筆者以人教版八年級數學上冊“全等三角形”教學為例,對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努力挖掘數學課程資源,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進行具體探究。第一,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我國的很多教育網站,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網站、中國教育在線等,都提供了包括課件、教案、試題等在內的豐富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先在這些平臺上找到關于“全等三角形”的教學視頻、動畫演示和實例解析,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還可以參考其他優秀教師的教學設計和經驗。第二,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室、智能投影儀等設備,將“全等三角形”的相關知識以圖像、動畫等形式展示給學生,以使學生可以在直觀、生動的場景中學習“全等三角形”知識。還可以利用教育軟件,如“一起作業”等進行實時互動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參與討論,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第三,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開展個性化教學。在信息化時代,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不同的學習資源。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建議和資源。可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推送不同難度的“全等三角形”題目,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高能力。還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進度反饋,調整教學策略,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有效的學習指導。第四,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加強家校合作。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與學生家長分享學生在校學習情況和進步成果,以便家長能夠及時了解孩子的數學學習情況。還可以向家長提供一些家庭作業建議和指導,以幫助家長輔導孩子學習“全等三角形”知識。這既能增進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又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4.研判學生數學需求,實現數學多頻教學
在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的數學教材中,“軸對稱”是一個重要的知識點。軸對稱是一種幾何現象,當一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稱為對稱軸)對稱時,就說這個圖形是關于這條直線軸對稱的[6]。軸對稱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如建筑物的設計、橋梁的結構分析等,因此理解和掌握軸對稱的基本概念和性質對于學生來說非常必要。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明確軸對稱的基本定義。軸對稱是指一個圖形關于某條直線(稱為對稱軸)對稱,即圖形的任意一點關于對稱軸都有一個對稱點,兩點連線的中點都在對稱軸上,且兩點距離對稱軸的距離相等。這意味著,第一,如果一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那么這個圖形上的任意一點都有一個關于這條直線的對稱點。也就是說,如果一個點沒有關于這條直線的對稱點,那么它的對稱點就不會在這個圖形上,所以這個圖形不可能關于這條直線對稱。第二,如果一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那么這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的所有對應角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如果其中有一組對應角不相等,那么這個圖形就不可能關于這條直線對稱。第三,如果一個圖形關于一條直線對稱,那么這個圖形上的所有對應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都是相等的。也就是說,如果一組對應點到這條直線的距離不相等,那么這個圖形就不可能關于這條直線對稱。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開展數學多頻教學。例如,教師可以通過講解理論知識、演示實例、設計實踐活動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軸對稱的基本概念和性質。還可以通過組織開展小組討論、課堂競賽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成效。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軸對稱”的基本概念和性質,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學生的未來學習和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5.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素養已經成為現代人必備的一種能力。在教育領域,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尤為重要[7]。下面,筆者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正多邊形和圓”為例,對發展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措施進行探究。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學習。在教學“正多邊形和圓”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借助網絡搜索引擎查找相關教學視頻、課件、習題等資料。這既能幫助學生快速掌握相關知識,又能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指導學生使用一些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專業學習平臺,如“學而思網校”“好未來在線”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鞏固所學知識。其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堂討論和合作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正多邊形和圓”有關的話題,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探討正多邊形的性質、面積計算方法以及實際應用等。通過討論,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啟發,共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思維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還可以組織開展一些課堂活動,如“正多邊形拼圖比賽”“圓的周長和面積計算競賽”等,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知識,培養學習興趣。最后,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展需求。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培養學生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時,教師要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因材施教。例如,對于那些數學基礎相對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適當降低題目難度,并積極為其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而對于那些對“正多邊形和圓”有濃厚興趣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深入研究,發掘更多的知識和技能。通過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發展需求,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鼓勵課堂討論和合作學習、注重信息篩選和處理能力以及關注個性差異和發展需求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和自主學習能力。
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已經對教育領域的各個方面產生了深刻影響,數學教學也不例外。在此背景下,教師必須重新審視和理解數學教學的本質,以使學生適應新的教育環境。第一,樹立信息化教育理念,發展信息化教學能力。教師需要深入了解信息技術改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路徑,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進而能夠在數學教學中合理利用信息技術。第二,強化信息技術的應用,轉變數學教學方式。教師不僅要能在數學教學中合理使用電子設備和在線資源進行教學,還要將信息技術合理融入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第三,要立足信息化資源,努力挖掘數學課程資源。教師需要充分利用現有的信息技術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材料和活動。第四,要研判初中生數學學習需求,實現數學多頻教學。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提供個性化的教學方案。第五,要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教師需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檢索、分析、評估能力,使學生能夠在信息化環境中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孫其奉.對初中數學教學融入信息技術的本質思考[J].數學教學通訊,2023(20):77-79.
[2]陳明東.初中數學課堂與信息技術的深度整合策略[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3(08):31-33.
[3]王曉峰.“做”數學常態化實施的區域探索[J].中學數學月刊,2023(06):7-10.
[4]牛園園,楊萬維.核心素養培養下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策略探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3(06):40-42.
[5]姜合峰,龔葦,謝亞錦,陳文鑫.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23,(03):74-77.
[6]韓學.初中數學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以“軸對稱圖形”為例[J].中學數學教學參考,2023(03):75-77.
[7]索海龍.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路徑[J].基礎教育論壇,2021(19):36+38.
Exploration of the Integration of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u Congbin
(Longyan City Senior Middle School, Fujian Province, Longyan 3640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gr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irection of educational reform. Studying the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mathematics curriculum.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integration strategies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th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process of integrating junior high school mathematics curriculum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teaching ideas and methods for relevant teachers, help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teaching, and enhance student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mathematics; classroom teach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ion strategy; education reform;information literacy; information 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