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奮斗精神是人內心一種積極的價值態度和價值反映,貫穿于人學習成長的全過程。對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時代價值、現狀以及勞動實踐路徑進行探索,有助于教師在理論層面堅持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在實踐層面開設勞動教育課,從而指明學生奮斗方向,明確奮斗目標,形成奮斗自信,提升奮斗本領,最終促進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培育滿足社會發展的新時代青年。
關鍵詞: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價值;實踐路徑
收稿日期:2024-03-08
基金項目:2023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項目“勞動教育視域下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研究”(2023SJSZ1208)成果。
作者簡介:施陽陽(1989-),女,江蘇南通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The Contemporary Value and Exploration of Labor Practices
in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Struggle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New Era
Shi Yangyang" Wang Yinghui" Zhang Yun
(Yancheng Preschool Teachers College,Yancheng,Jiangsu 24005)
Abstract:The spirit of struggle represents a positive internal value attitude,deeply integrated into an individual’s learning and growth process.Exploring the contemporary value,current state,and practical labor pathways for cultivating the spirit of struggle in college students during the new era helps educators combine education with productive labor at the theoretical level.At the practical level,it involves offering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to guide students in their struggle,clarify their goals,build confidence,and enhance their abilities.Ultimately,this promotes the cultivation of the spirit of struggle,fostering youth who can meet the demands of societ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new era;college students;spirit of struggle;value;practical pathways
對于當代大學生來說,經濟的快速發展導致社會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良社會風氣以及西方政治思想的侵蝕,使得許多大學生功利心較重,且沉迷于享樂,這種思想背離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在這一背景下,高校作為育人育才的重要場所,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在傳授知識技能的基礎上,也要在勞動實踐中內化勞動者的品質素養、外化勞動者的行動表現,從而將奮斗精神落實到具體的行動中,培育學生艱苦奮斗和團結協作精神,讓學生以堅定的理想信念自覺投身于社會主義事業中去,發揮高校育人優勢,落實高校育人目標。
一、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時代價值
奮斗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內容。青年一代是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培養大學生奮斗精神有助于激發學生頑強進取的意志,樹立正確的個人目標,將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轉化為自己的實際行動,從而真正實現高校育人作用,為我國現代化進程的推進和中國夢的實現提供保障。[1]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具體包括:
(一)加強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在新時代背景下,大學生作為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必須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理念信念教育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培養學生深厚的民族情感,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發展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緊密相連,從而指導學生在今后的學生、生活、生產中不斷追求卓越,不懈奮斗,切實實現人生價值。
(二)落實“五育并舉”教育目標
奮斗精神的培養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任務,而“五育并舉”是實現學生奮斗精神的必經之路?!拔逵⑴e”即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并重,是新時代全面培養人的基本教育方針。奮斗精神的培育與這一教育目標相契合,旨在通過全面綜合的教育形式和內容充實學生內在,促進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形成健全人格和強健體魄,從而讓學生在積極奮斗精神的驅使下,更好地服務社會,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
(三)加強大學生團結協作精神教育
人不可能脫離社會單獨存在。在當前全球化和網絡化的社會環境下,無論是在校學習還是投身工作,無時無刻都需要與其他人進行溝通協作,以促進學習或工作的高效開展。[2]團結協作作為奮斗精神的重要內涵,對其進行學習和發揚有助于培養大學生集體榮譽感和團隊意識,使學生懂得在共同奮斗中實現個人價值,在集體發展中促進自身成長,從而為學生今后更好地參與到工作中打下堅實的基礎,推動社會生產的高效開展。
二、勞動教育視域下培養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現狀
(一)勞動認識不足
經過調查發現,目前一些大學生對勞動存在意識偏差,他們錯誤地認為勞動是一種低級、被動、產出價值較低的活動,沒有認識到勞動在自我提升和社會貢獻方面的價值。這種對勞動認識不足的理念導致學生存在對勞動的抵觸心理,參與勞動的積極性較弱,因而無法充分發揮勞動這一教育形式的作用和優勢,使得學生無法在勞動中磨練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成長。
(二)理論脫離實踐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德智體美勞被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只在理論上強調勞動課程的重要性,卻忽視了學生勞動實踐參與,造成理論和實踐脫節,沒有將勞動教育落實到實處。勞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學科,單純講授勞動理論、傳輸勞動內涵無法實現理論知識向實踐行動的轉化,使得學生雖然能了解勞動的意義,卻缺少將知識應用于實際勞動中的能力,嚴重減弱了勞動教育效果,使得學生無法在實踐中體會勞動的價值,無法實現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3]
(三)形式主義嚴重
目前,在一些高校教學中,勞動教育流于形式,成為一種走過場的活動,無法真正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助力學生全面成長。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會根據課程需要或學校發展需求為學生設置一些簡單的勞動活動,如,幫助教師完成教具的清潔和整理、參加短期的志愿者服務活動等等,這些勞動形式缺乏深度和持久性,無法觸動學生內心真實的情感,也無法在長期、深刻的理念引導下在學生內心根植正確的勞動觀念,使得學生缺乏勞動參與的內在動力,不利于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
(四)教育生態失衡
在長期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學生的學習成績是衡量學生成功與否的唯一標準,這也使得其他非應試科目被邊緣化。素質理念的提出為這種教育生態失衡的局面提供了可借鑒的思路,但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教師教學理念轉變困難、社會對高學歷人才需求明顯等等,這些都會導致教師在教學中只關注于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提升,而忽視勞動教育在塑造全面發展人格中的作用,造成教育生態失衡。
三、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勞動實踐探索路徑
(一)重視頂層設計,做好勞動課程設置
“頂層設計”最初是系統工程學的概念,后來經過不斷發展,最終成為各行業的廣泛用詞,引申為利用系統論的方法,從全局的角度,對所實施項目各方面、各層次進行統籌規劃,以高效利用現有資源,快速達成目標。從此可以得出,“頂層設計”是自上而下開展的,系統地布置任務和實施。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勞動實踐的高效開展,也離不開規范的頂層設計。[4]首先,高校要著眼于核心素養要求,即明確育人目標,并以明確的目標指導接下來勞動課程體系的建設;其次,高校要結合自身辦學理念,并將其作為學校教育的價值主張,從而構成一個有機聯系、彼此聯結的完整系統,賦能勞動課程實施效果;再次,制定課程設計框架,在上好國家基礎教育課程的基礎上,高校還要立足核心素養培養要求和學校辦學理念為學生設計拓展性課程,以更好地滿足學生學習成長需要,為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打下堅實的基礎;最后,建立課程評價考核機制,只布置,缺乏結果考核的課程實施必然是虎頭蛇尾,效率不高的。為此,高校需要制定完善的課程評價考核機制,以確保形成完整的課程鏈接,更好地為學生服務。
(二)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厚植奮斗精神
奮斗精神是學生內在積極態度的體現,是學生在行動中展現出來的不斷探索的前進動力。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不是一句打“雞血”的理論口號,也不能單純依靠理論去堆積,讓學生止步于思想環節,而是需要落實到具體的勞動實踐中去,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勞動所體現的時代價值,強化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為此,需要高校教師立足學生當前發展現狀,合理組織社會實踐活動,如,教師可以開展“愛心支教”活動,組織學生走進附近的山區,進行為期一周的支教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需要親身參與到山區孩子一天的學習生活中,并竭盡所學為山區孩子提供優質的教學服務。許多學生剛到山區,難免會有所不適應,但是當學生感受到山區孩子的求學精神,體會到孩子們對知識的孜孜渴求,學生將會重新審視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認識到支教教師勇于奉獻,艱苦卓越的奮斗精神。通過親身參與,學生對“支教”這一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對“支教教師”有了更深的情感鏈接,同樣也認識到勞動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從而切實發揮其教育價值,培養學生吃苦耐勞,不斷奮斗的良好品格。
(三)舉辦職業技能大賽,弘揚奮斗精神
職業技能大賽的舉辦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可以展示自己技能的平臺,有助于讓學生積極主動投入其中,促進學生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的提升。為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所學專業以及未來的就業方向,在學校內組織相關的職業技能大賽,在明確職業技能大賽的要求下,學生需要進行相應的準備。賽前的準備包括學生需要對之前學習的理論知識進行實踐運用,從而實現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靈活運用,在此基礎上,學生還需要在實踐中進行創新,以便更快更好地完成職業技能比賽,取得良好的成績。在這種競技性質的比賽中,學生需要在實踐中不斷努力和奮斗,面對出現的問題或者困難,要勇于從角度思考,調動自身所有的知識儲備去進行思考和解決,從而在勞動實踐中弘揚奮斗精神。如,對于幼兒師范專業來說,教師可以組織舉辦線描臨摹、花樣拼盤等職業技能大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通過在課下進行實踐訓練,不斷精進自己的技能掌握,強化自己奮斗精神的培育,從而在這種積極性的指引下,引導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去。[5]
(四)構建家校社協同體系,實現奮斗精神培養目的
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程,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高校作為學生知識傳授和品質塑造的關鍵場所,承擔著重要的育人任務,為此,高校需要積極發揮自身優勢,通過多種方式鏈接家庭和社會資源,構建家校社協同體系,以實現更深層次、更廣泛的勞動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搖籃,也是學生學習成長的基礎,家長的勞動態度和對孩子的教育直接影響著學生對勞動實踐的認知和奮斗精神的培養。而社會作為學生今后發展的舞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給予學生更多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價值與意義。為此,教師要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合理鏈接家庭和社會資源,在多方助力下,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感受到來自外界的接納和幫助。如,父母可以通過自身的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自立自強,頑強奮斗的精神;社會可以通過提供支持和配合,為大學生提供符合學生自身發展的勞動項目,讓學生直面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在職場環境中實現自身奮斗精神的培養,為學生提供更大的成長空間,促使大學生成為具有與時俱進能力,不服輸,具有奮斗精神的新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
(五)健全評價考核體系,推動奮斗精神培育常態
健全的評價考核體系是衡量學生勞動實踐成效的工具,更是激勵學生將奮斗精神內化為日常行為的有效機制。評價是檢驗最終成果的重要工具,同樣也是指導接下來課程實施的重要參考,作為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教師要加強對評價環節的重視,通過建立課程評價考核機制,對勞動課程實施的過程和成果進行評價,從而確保課程實施效果,助力學生奮斗精神的培育。為了推動奮斗精神的常態化培育,教師要結合具體的課程實施從全方位、多角度評估學生的勞動實踐表現,既要量化其具體成果,也要質化其過程中學習態度、奮斗精神以及發展需求,從而以公正透明的評價體系激發學生持續參與勞動實踐的內在動力。[6]為此,這需要教師首先明確考核標準,使其既滿足學生學習需求,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從而確保學生始終保持積極奮斗的態度;其次,評價的方式應多元化,可以包括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以及同伴互評等方式;最后,評價考核體系要與勞動實踐密切結合,以增強勞動實踐的導向性和教育性,使學生深刻理解勞動的價值和奮斗的意義,促進奮斗精神的常態化培育,為社會培育出更多具有創新精神與社會責任感的新時代青年,為我國經濟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四、結語
以勞動教育促進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培養是推進素質教育目標,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對于在實踐中增強學生勞動認同,提升學生勞動技能,激發學生內在奮斗精神,培育學生艱苦耐心的良好品質有著積極的促進意義。其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適應當前飛速發展的社會環境,讓學生在奮斗精神的加持下,積極投入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作出自己的貢獻。為此,就要求高校教師要立足當前時代發展要求,聚焦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價值,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的實踐路徑,以將勞動的本質和精神內涵根植于學生的內心世界,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真正落實高校人才供給與社會人才需求的高度匹配,推動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王靈芝,張朋,鮮娟.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內涵闡釋、價值維度與實踐向度[J].職業教育,2024,23(4):23-25、33.
[2]朱翠蘭,孫秋野.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價值內核和實踐路徑[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3):20-23.
[3]牛琴.新時代大學生奮斗精神培育的當代價值及路徑探析[J].公關世界,2022(4):140-141.
[4]寧瓊,王斌.新時代大學生勞動精神培育的時代價值、現實困境及路徑選擇[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14):127-128.
[5]顏隆忠.新時代培育大學生勞動精神的價值意蘊和實踐進路[J].發展研究,2020(6):86-90.
(責任編輯" 吳烏英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