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交流可以烘托積極的學習氛圍,助力學生思考,有益于學生學習進步、健康成長。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改變了教師主導的課堂模式,學生獲得了更多的表達機會,有助于打造全新的教學樣態,提升教學質量。文章分析了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價值,從創境激趣、設問激思、循循善誘、闡述體會四方面出發,探索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策略,旨在為一線教師提供教學參考,使課堂充滿活力。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模式
互動是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促進師生之間交流,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能鞏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師生互動建立在學生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教學內容之上,可以增進師生交流,改善師生關系,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初中階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希望得到教師的關注。而互動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多的交流機會,通過與教師、同學互動,激活思維與課堂,使學生的學習更加高效。
一、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價值
1.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師生互動是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途徑,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應用,可以拓展師生互動的話題,有利于尋找學生感興趣的元素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互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是顯著的,教師運用學生感興趣的資源開展互動式教學,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有利于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
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有利于鞏固學生的主體地位。傳統的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學生處于被動聽講的地位。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能獲得學習的主動權,能夠鞏固學生主體學習地位。通過該模式的應用,教師可以通過話題引導,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在互動中獲取學習提示,能主動進行學習、理解,以達到最佳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果。
3. 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思辨能力具有抽象性特點,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需要具備一定的思辨能力。在課堂教學中,部分抽象的知識通過師生互動問答,能降低理解難度,便于學生理解。互動式教學模式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通過討論、扮演、分析等形式,讓學生深入思考和探討道德與法治問題。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提升。
4. 有利于促進師生溝通和交流
師生之間進行交流,有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生能獲得明確的學習指引。初中道德與法治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師生溝通和交流機會增多,通過問答、討論等形式,師生之間的了解和信任逐漸增加。這種模式改善了師生關系,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效果。師生之間通過有效的溝通和交流,能使學情研究結論更具有參考性。學生在互動中也能快速適應教師的教學風格,有助于營造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教學效果。
二、互動式教學模式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應用策略
1. 創境激趣,互動中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原動力。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特點,靈活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能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激發學生興趣為目標,與學生進行互動。在互動過程中,教師也要重視創設和利用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統編版《義務教育教科書·道德與法治》(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下冊“揭開情緒的面紗”一課中,要求學生了解情緒的多樣性、復雜性,能根據青春期情緒的特點,形成正面的情緒感受。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手段,呈現有關情緒的圖片和視頻等,展示真實的情緒場景,如“快樂運動”“激烈辯論會”等。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和感受不同情緒的表達和影響,分析具體情境中人們在高興、悲傷、憤怒等不同情緒下的面部表情和身體語言,讓學生觀察運動行為、辯論中的人物表情,并嘗試解讀情緒。此外,教師還可以創設角色扮演情境,組織學生通過扮演不同的角色,體會不同情緒下的角色反應和表現。例如,可以讓學生扮演一個在運動會中取得第一名的運動員,或者扮演一個動物管理員,通過模仿他們的表情與動作,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情緒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在互動討論中,教師可以根據情境提出一些有關情緒的問題,如“你最近一次感到特別高興的事情是什么?你認為情緒對你的生活有哪些影響?”引導學生進行互動討論,讓學生結合實際情境,分享自己關于情緒的認識,結合自我經歷和感受闡述觀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闡述進行引導,向學生介紹一些情緒調節的技巧和方法,如深呼吸、冥想、放松訓練等。教師可以繼續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安撫情緒激動的人”,使其能身臨其境地感受情緒變化,學會運用教師傳授的方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緒。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在互動中進行自我反思,使其能針對自己的情緒波動,分析情緒管理的意義,保持積極的心態來面對生活中的挑戰和困難。教師在創設情境的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為學生創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教師能根據學生回答和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2. 設問激思,提問中引發學生深入思考
問題能調動學生的思考欲望,有助于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其產生互動的積極性。教師要在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時巧妙設計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興趣。教師通過提問中引發學生的思考,不僅為道德與法治教學創造了更多機會,而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脈絡的掌握,使其由“學會”變為“會學”。問題設計是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關鍵步驟,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問,適當利用素材,設置懸念,圍繞問題與學生互動,激發其深入思考。
例如,在教材七年級下冊“法律在我們身邊”一課中,本課聚焦生活與法律的關系,要求學生掌握法律本質以及特征、法治的內涵及重要性等知識。這一目標下,教師可以通過以下設問,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首先,教師可以提出生活問題:“如果你在商場買到了過期的食物,應該怎么處理?”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學生思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知識,從而將法律與生活建立起聯系并進行互動。其次,教師可以提出對比性問題:“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在法律上的量刑有何不同?”這種問題具有鮮明的對比性,可以引發學生對法律知識的深入思考,使其明確不同犯罪行為的認定和量刑標準。再次,教師可以創設情境,利用一些貼近學生生活的法律問題,引發學生在此情境下的深入思考。例如,教師可以呈現有關校園霸凌的庭審現場視頻資料,向學生提問:“如果你在校園內看到有同學受到欺凌,你應該做什么?”在情境中利用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互動,使其能明確運用法律手段維護正義和保護他人權益。最后,教師可以提出開放性問題:“你認為法律對社會的意義是什么?”開放性問題旨在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使其通過回答和總結,深化對法律作用和價值的理解。教師設計有關法律知識的問題,引導學生探討法治社會的重要意義,可以發揮互動式教學模式的優勢,激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欲望,從而提升教學有效性。
3. 循循善誘,引導中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師生之間的互動是建立在教學基礎上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教師要堅持循循善誘原則,把握好教學時機,在引導中與學生進行互動,指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思考、解決問題。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高效學習,在互動中進行引導,使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學生通過學習教材七年級上冊“交友的智慧”一課,知道要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念,增強辨識益友和損友的能力,懂得不同類別的朋友有不同影響的道理。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互動。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如果你在交友中遇到了朋友向你借錢不還的情況,你會如何解決?”“你認為什么樣的行為會破壞你與朋友之間的情誼?”這種提問的引導方式,既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并總結出交友的智慧和原則,又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鼓勵學生分組討論“如何處理朋友之間的誤會”“如何支持朋友”等話題。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意見,能促進彼此之間的學習和成長。初中階段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相對較差,時常混淆朋友的概念。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引導他們模擬交友中的不同情境。例如,讓學生扮演一個在交友中遇到朋友被校園人員索要保護費的人,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交友中的問題和挑戰。學生之間深入交流,能理解和掌握交友的智慧。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閱讀有關交友的書籍、文章或故事,傳授他們學習知識的方法,使其通過閱讀來拓寬學生的視野和知識面,借鑒教師的方法,對所學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交友的智慧”這一課中,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引導,利用多種互動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自主思考,使其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明確互動的話題,讓學生以獨立思考或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互動,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4. 闡述體會,表達中實現學習經驗共享
表達是互動式教學模式的重要環節,師生能在這一環節中進行深刻交流,教師根據學生的表達分析其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學生可以結合教師的評價進行學習反思。因此,教師要在互動式教學模式下,引導學生正確闡述自己的學習體會,合理表達自我觀點。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分享經驗,增加學生之間的互動機會,使其能在互動中實現學習經驗共享,提高學習水平。
例如,在教材七年級上冊“珍視生命”一課中,學生需要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守護生命的重要性。教師可以向學生分享個人經歷,邀請學生探討身邊人的生命故事。學生要思考在面對困境或挑戰時,珍視和保護生命的方法。這種分享式的互動,能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也讓學生之間相互分享學習經驗,使其增強對生命的理解,促進彼此的情感交流。教師還要引導各個小組之間進行辯論,圍繞“生命和財富哪個更重要”的主題進行討論。小組內部可以先進行充分的交流,然后再由代表向全班分享小組的觀點。這種辯論的互動方式,可以引發學生之間的互動與合作興趣,使每個人都有機會表達自己關于生命的觀點和體會。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反思自己對待生命的態度,結合自己的行為習慣分析是否體現了對生命的珍視。這種反思可以增進學生之間的互動,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在珍視生命方面的不足,從而激發學生的反思,使其規范自己的行為。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展示有關抗洪、防災減震的圖片、視頻等,介紹一些關于珍視生命的案例或故事。這些多媒體素材可以增進學生對生命的理解,使其更為直觀地理解珍視生命的重要性,從而產生表達欲望。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一個開放、包容的課堂環境,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發表觀點。學生的觀點可能不切實際,教師要利用這個機會與學生互動,進而通過正確引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通過以上互動的方式,教師可引導學生闡述自己關于生命的體會,從而表達對珍視生命的看法。學生在互動中借鑒、學習,能實現學習經驗的共享。
綜上所述,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更容易讓學生融入課堂中,使其端正態度,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教師通過創設教學情境,設計能引發學生思考、質疑的問題,引導學生在互動中建構知識體系,要求學生闡述自己的學習體會,能運用互動式教學模式,改善課堂現狀,提高教學效果。初中階段學生心智逐漸成熟,面對與教師的互動會產生積極性。教師要重視研究學情,于互動中調動學生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學習興趣,在提問中讓學生深入思考,通過解答、總結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實現學習目標,提高核心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周瑤. 實施互動教學開啟學生樂學之旅:互動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實踐探究[J].名師在線,2021(18):46-47.
[2]劉志紅. 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應用“互動式教學”模式[J]. 基礎教育論壇(下旬刊),2021(5):101.
[3]馬雪蓮. 互動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實踐研究[J]. 教師,2020(34):11-12.
[4]黃晨晨.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互動式教學的應用與實踐[J]. 考試與評價,2020(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