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當代社會的發展進程中,高職體育教學正面臨著許多新的挑戰,特別是在貫徹人本理念、重新定位教學核心和保證教學的針對性方面。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強調連貫性和整體性的教學,并實現“教”與“學”的完美結合。為了應對這些挑戰,高職院校需要積極開展課程改革,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建立有效的保障機制,并持續監測教學深化過程。通過這些措施,可以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高職體育教學實踐路徑,進而全面增強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并使學生的體育知識、技能得到有效培育,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好的基礎。
關鍵詞:高職;以人為本;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9052(2024)05-0061-03
引言
在我國高等教育領域,體育教學被視為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也對推動我國基本國策的實施起到支撐作用。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理念已發生改變,在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下,傳統教學模式需得以轉型,使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轉向以學生為核心,從而將人本主義精神融入高職體育教學,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一、時代發展下高職體育教學要應對的挑戰
(一)人本理念的吸收與實施
教學的精神內核通過教學理念的凝練使得教學的有效性得以顯現。在眾多學科中,體育教學具有其特殊性,強調實踐并發展學生的肢體語言,因此理論層面的知識內容的學習相較于其他學科會淡化。在高職體育教學中,需要根據體育學科的特性,使體育教學工作的實施能夠在教學理念的應用中更加凸顯其服務性和實踐性。同時,結合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的特色,使體育教學能夠為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提供助力。但是,當前階段部分高職院校在體育課程的設計上,并未充分展現體育課程的特性,僅僅將其視為理論學科或專業課程進行定位,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授課[1]。對此,只有真正整合出人本理念的核心,通過有效吸收,對現有教學體系進行優化,進而在教學策略與手段的使用上進行調整,使體育課程的實施更有利于學生的發展,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比如,通過人本理念的吸收,同時充分認識到體育教學的獨特性,注重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發揮教師引導作用,不僅能提高教學實效,也能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二)教學核心定位的重新設置
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高職體育教學工作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導致教學工作的開展并未真正圍繞學生進行落實。這種現象無疑會阻礙高職體育教學的進一步發展,使得體育教學難以形成特色精品課程。在新媒體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如果不能通過優化體育教學,提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水平,那么在教育市場上的競爭力也會大打折扣。在當前階段,需要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將素質教育的要求與體育教學相結合,充分落實人本教學思想,以學生為核心進行課程開發,使所有教學活動的設計都圍繞學生展開,這樣才能解決傳統教學中的種種問題,通過重新定位教學核心,使教學活動構建更加科學、合理[2]。比如,制定更有針對性的多樣化課程,滿足學生體育基本需求的同時,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使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變得更高。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動態,掌握學生個體間的差異,以差異處理的方式完成教學優化。只有做到因材施教,才能在合適的教學環境下,使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體育鍛煉,使學生的體育能力得到提高。
(三)保證教學的針對性
在我國的傳統高職體育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為有限。一般來說,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課程之前的理論知識傳遞,二是訓練后的短暫交流與簡單評估。然而,即使在課程進行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也不充分。這種情況導致了體育教學的實效性不高。尤其是在職業院校,體育課程往往以自由活動的形式落實。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在聽過理論知識后,在解散時并不能將所學知識付諸實踐。這就意味著,體育課程在理論知識學習與教師示范練習結束后便宣告結束。為了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引入人本理念,確保高職體育教學的針對性,使之更加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的內在支持
(一)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至關重要。只有使學生成為教學的核心,才有利于在人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不斷完善教學體系,從而提高教學工作的實效。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應緊緊依托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同時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生涯預留空間,以確保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既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又能滿足學生的未來發展[3]。例如,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職業特點,向學生普及相關知識,讓學生了解在從業過程中可能會面臨的身體風險。像長時間在辦公室久坐,可能會導致核心力量不足,從而引發腰酸等癥狀。不良坐姿還會導致脊柱變形以及頸椎病、肩周炎等疾病。通過傳授體育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如何通過體育鍛煉來預防這些問題,既能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也能使體育教學更具針對性,同時彰顯職業教育的特色。與此同時,通過充分尊重和了解學生的需求,也能使體育教學規劃和實施更加科學。
(二)提升教學的連貫性與整體性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教育理念的落實,不僅關乎學生身心健康,更是人本理念在教育領域中的具體體現。為實現體育教學實效的提升,并推動學生全面發展,應在目標設定、教學規劃、課程實施等環節進行全面考量與精細籌劃。在目標設定上,需要以長期規劃為基礎,將階段性目標有機整合,從而明確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定位。這不僅要體現體育教學的連貫性和整體性,更要將零散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教學目標統籌規劃。此外,還應該關注社會發展和就業市場的需求,以確保體育教學目標的實際性和針對性。在教學實施中,需要以高職院校的特色為依托,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重新制定體育教學人才培育的目標。不僅要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更要具有前瞻性和創新性,從而推動體育教學的改革和發展。同時,還應注重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運動習慣,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使學生在未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成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中堅力量。在教學管理層面,需要構建合理的培養計劃,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性。在實踐中,不僅要注重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也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特長發展,助力學生實現全面發展。此外,還應加強對體育教師的培訓和激勵機制的構建,以此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更好地服務于學生。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工作應以人為本,從目標設定、教學規劃、課程實施等多個環節進行全面考慮和細致規劃,切實提高體育教學的實效,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體能的高職畢業生,為我國社會的發展作出貢獻。
(三)將“教”與“學”充分融合
在以人為本的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開展要顯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想要將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充分顯現,也要使教與學得到有效融合。只有使教學雙方都能夠顯現出主體應有的作用,并通過有效溝通,以此在教學中教師才能把握學生的興趣與愛好,并對課程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學習體驗,對教師的教學提出建議和意見。這樣能使教育教學工作的落實,真正為學生的發展提供保障,也有利于提升教學的效果,達成共贏。在實踐中,在體育課程設置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設置多樣化的體育項目,也可以引入一些新興的運動項目。像瑜伽、攀巖、街頭籃球、羽毛球等,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4]。此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設置不同難度的訓練計劃,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中,充分感受到體育競技帶來的挑戰和成就感。在教學方法上,高職體育教學應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可采用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等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評價方面,應摒棄單一的考試成績評價,采用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全面評估學生體育素養的發展成果。過程性評價可以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表現、訓練進度等,終結性評價可以包括學生的體育技能測試、體質健康測試等。通過多元化評價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出學生的體育學習狀況。在課外活動方面,可以鼓勵學生參加各類體育競賽和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體育素養。還可以通過舉辦體育節、運動會等活動,使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體育才能,進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三、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實踐路徑的選擇
(一)課程改革的開展要做好信息收集
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想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需要教師樹立良好的教學意識,優化體育教學實踐,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核心,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學目標的設計不僅要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還要培養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使學生對體育產生濃厚的興趣,并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對于非體育專業的學生,不需要過分強調理論知識的掌握,應該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基礎,設置多樣化的課程內容。同時,可以結合學生的身體素質和職業發展需求,合理地減少理論知識的環節,增加實踐機會。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可以采用問卷調查、座談會等方式來收集學生的想法,這樣可以了解學生對哪些體育課程和活動更感興趣,并為校本課程的構建提供有效保障。在體育選修課的改革方面,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設置不同的課程。這樣不僅可以使課程設計更加符合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熱情。在實際教學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學形式來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從而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例如,利用虛擬現實技術構建沉浸式學習環境,動態展示理論知識,從而深化技能掌握。學生可以在虛擬環境下扮演不同的角色,像裁判或運動員等,這樣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體育運動的知識和相關規則。這種方式不僅結合了時代的發展,體現了教育的先進性,還體現了人文關懷,使學生更容易吸收體育知識。
(二)人本理念的顯現要做好機制保障
堅持以人為本,契合我國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實際需求。在落實中,必須以學生為核心。在此基礎上,只有深入挖掘現有教學模式的不足,并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才能通過深化,通過以人為本教學理念構建全新的體育教學體系。在構建新型體育教學體系的過程中,建立各主體共同交流的平臺以及全新的交流機制,對于提升體育教學工作的實效性具有重要意義[5]。例如,通過運用現代化技術,搭建多主體交流平臺,使學校的管理者、教師和學生都能在此平臺上獲取體育知識相關資源,這將為體育教學工作的改革提供有力支持。教師可利用平臺發布體育教學資源,學生則可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選擇,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促使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學生可將自己的體育心得和練習視頻上傳至平臺,這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自信心。作為學校管理者,可通過對平臺進行有效監督,篩選優質課程和優秀學生視頻,并將其整合發布至學校官方網站。同時,平臺還可促進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直接溝通,邀請體育界專家學者進行經驗交流,通過論壇、網站留言、在線咨詢及郵件等方式,實現學生與學校、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專家、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教師借此精準把握實際教學效果,學生則可以向教師和學校提出自己的想法。在此基礎上不斷調整,可以使體育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并切實滿足學生的需求與期望,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三)體育教學深化需要落實持續監測
隨著教育理念的轉變,高職體育教學工作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和思想逐漸成為教育實踐的核心,這要求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應采用全新的檢測手段來評估教學工作的實效性。為此,這需要對傳統的檢測模式進行調整,使之與高職體育教學目標充分融合。在當前高職體育教學中,需要全方位地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構建評價機制時,應以服務型為基礎,取代傳統的打分評價。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全面評估學生的身體機能狀況,并結合學生的綜合數據來評價其發展情況,這樣才能根據各種因素為學生提供更為科學的鍛煉建議,進而以個性化檔案的生成為依據,動態持續地監督學生的發展,為其后續成長提供更好的指導。此外,為了評估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可以檢測學生在每個階段的真實身體變化情況以及體育技能水平。這種評價方式充分體現了人文關懷,能夠針對不同學生的發展現狀提供個性化幫助。同時,這種評價方式還能避免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產生挫敗感,使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更加科學、有效。總之,高職體育教學需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高職體育教學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專業素養,關注學生的身心變化,為每個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鍛煉建議。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新一代青年。
結語
深化素質教育是推動高職體育教學工作的關鍵。只有順應時代發展趨勢,對人本理念進行精準詮釋,并將之付諸實踐,落實于體育教學,進而通過構建全新教學體系,提高體育教學的實際效果,才能更好地滿足學生發展需求。在此基礎上,秉持以學生為本的原則,方能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優質保障。
參考文獻:
[1]毛潔.以人為本視域下高職體育教學困境與路徑探析[J]. 當代體育科技,2023,13(26):45-48.
[2]吳頻波.“陽光體育”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管理路徑研究[J]. 經濟師,2023,(06):191-192.
[3]徐春豪.體育強國戰略背景下的高職體育教學路徑探討[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09):134-136.
[4]徐春豪.基于職業能力視角下高職體育教學的路徑研究[J]. 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2,38(08):155-157.
[5]王洋,趙錫華.職業能力導向下高職體育教學改革路徑研究——以黎明職業大學為例[J]. 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21(02):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