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以《世說新語》為例,采用案例分析法,從激趣導入、聯系教材、設問留疑、多向聯結四個方面探討了初中語文整本書導讀的教學策略,旨在推動整本書閱讀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并為學生的名著閱讀提供方法參考,引導他們學習和掌握研讀名著的技巧,進而全面提高其名著閱讀能力、增強其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導讀方法;《世說新語》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5-0042-03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倡導學生“每學年閱讀兩三部名著……建構閱讀整本書的經驗”“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260萬字”,同時還設置了“整本書閱讀”這一拓展型學習任務群,旨在讓學生學會制訂閱讀計劃、運用多種方法閱讀整本書,并從中豐富精神世界。基于此,教師應具備統籌課內外資源的能力,創造性地設計多元化的整本書導讀活動,幫助學生選擇合適的書籍,指導學生研讀名著,并在學生完成閱讀后組織各種形式的閱讀成果展示活動,以便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
《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劉義慶組織文人編寫的筆記體志人小說集,主要記載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和玄虛清談。《世說新語》極富語言研究、文化研究和社會研究價值,將其作為整本書閱讀的對象,可以有效增加學生的歷史和文學知識儲備,顯著提升他們的語言解析、文化探究等能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引導學生從課內的單篇閱讀過渡到課外的整本書閱讀,帶領學生了解魏晉名士的奇聞軼事和風流雅言。
一、激趣導入,引發閱讀興趣
興趣是學習的原動力。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期待,教師可以在進行整本書導讀時采用激趣導入法,以新穎、富有趣味的形式,將學生帶入到整本書閱讀的情境中,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并投入到自主閱讀和課堂探討等多個活動中[1]。
以《世說新語》的整本書導讀為例。在導入環節,
教師可以出示成語“難兄難弟”,如圖1所示。
大多數學生會將圖中的成語讀為“nàn xiōng nàn dì”,并將其解釋為“彼此曾共患難的人或彼此處于同樣困難境地的人”。此時,教師要把握教學時機,適時提出問題:“若將“難兄難弟”讀為‘nán xiōng nán dì’,它的意思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在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探究興趣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尋找“難兄難弟”的出處,即《世說新語·德行》,并解讀其本義:兩兄弟之間關系十分友善,且二人德行兼備、實力相當,因此難以分出高下。
仿照此種形式,教師還可引入“管中窺豹”“望梅止渴”等成語,拉近學生與《世說新語》之間的距離,
讓學生帶著已有經驗投入到名著閱讀活動中。
二、聯系教材,消除閱讀屏障
統編初中語文教材中不僅節選了多部名著片段,
還安排了名著導讀模塊,為學生的整本書閱讀提供了十分豐富的素材。在整本書導讀過程中,教師要重點關注教材中的要求,整合課內外閱讀資源,消除學生在整本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困難[2]。
統編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行》兩則故事分別出自《世說新語·言語》和《世說新語·方正》。通過課內學習,學生已經對《世說新語》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此,在《世說新語》的整本書導讀活動中,教師可以適時適度聯系教材,引導學生回顧課內所學文本,也可設計前置任務,要求學生回顧故事內容、簡述名著背景資料。
(一)回憶教材,講述故事內容
基于學生已有的閱讀認知,教師可創建“聽我講故事”課堂模塊,鼓勵學生回顧故事內容,進而用自己的話講述《詠雪》和《陳太丘與友期行》。學生利用課內閱讀的經驗,用現代漢語進行講述,體會魏晉名士的風雅及該時期的文化氛圍,進而為整本書閱讀做鋪墊。
(二)聯系教材,了解名著背景資料
通過對教材文本的閱讀,學生已經初步了解了《世說新語》的創作背景與基本特點。基于此,教師可以讓學生整合課程內外的素材,嘗試陳述《世說新語》的背景資料,從而幫助學生更全面地了解其創作背景與整體特征,為整本書閱讀做準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布置如下任務:
結合教材的注釋以及相關課外資料,在橫線上填寫相應內容。
(1)作者與創作年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要內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歷史地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學價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名人評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過以上導讀活動,學生能夠將已有經驗和知識儲備遷移到整本書閱讀活動中,從而迸發出更強烈的閱讀熱情和學習期待[3]。
三、設問留疑,激活探究欲望
只有學生產生了閱讀名著的興趣和深度探究的欲望,整本書導讀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根據初中生的思維特點,教師可以采用設問的方式,讓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主動進行名著閱讀和綜合性學習活動[4]。
以《世說新語》的整本書導讀為例,教師可從內容和價值兩個方面著手設計問題。
(一)基于內容的設問留疑
理解名著的內容,是整本書閱讀的基礎要求,也是學生應達成的基礎目標。因此,在導讀環節中,教師要基于名著的內容設計問題(如圖2),讓學生在問題的帶動下解析名著內容,然后教師再循序漸進地為學生答疑解惑。
圖2中的問題鏈以《世說新語》中的經典故事為素材,旨在引導學生梳理名著內容,鍛煉學生提取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文本閱讀活動中,有利于其提高閱讀興趣,喚起探究欲望。
(二)基于價值的設問留疑
基于價值維度設問留疑,可以幫助學生把握名著全貌,也可以讓他們明白閱讀名著的重要性。以《世說新語》的整本書導讀為例,教師可設計以下問題(如圖3)。
借助圖3中的問題,學生可以在《世說新語》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探究其價值、梳理其特點。以第一個問題為例,學生要重點關注和總結整本書的藝術特色,從人物塑造、情節描寫等多個角度,探討其藝術價值。比如,從“曹操捉刀”中可以看出作者善于捕捉人物的典型特征,并以夸張的手法進行人物描寫。
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會積極展開多維度的思考,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梳理名著內容,還能領悟名著閱讀的重要性[5]。
四、多向聯結,開闊認知視野
(一)文本與文本的聯結
1.內部聯結
《世說新語》是一部志人小說集,但是整部小說卻沒有按照人物分類,而是打亂了時間、地點、人物等要素,這給學生的閱讀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基于此,
教師可以立足文本內部的聯結,指導學生進行分類和歸納,并圍繞分類的成果展開深度思考。具體來說,教師可設計如下閱讀任務:
任務一:《世說新語》記載了魏晉名士的逸聞軼事,
塑造了眾多個性鮮明的人物,請任選兩位典型人物,將與他們有關的故事串聯起來。在此基礎上,根據所選人物的故事,說一說該人物的性格特點。
任務二:《世說新語》中記錄的故事源自魏晉時期,
而教材中同樣創作于魏晉時期的作品也不在少數,如陶淵明的《飲酒》、吳均的《與朱元思書》、曹植的《梁甫行》等。請結合《世說新語》中與“嵇康之死”“梟雄桓溫”相關的故事,感受魏晉時期的社會環境,并嘗試繪制思維導圖,展示探究成果。
教師通過以上兩項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梳理和整合名著內容,能使學生建立完整的思維框架、提升學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對名著中人物或情節的理解。
2.跨文本聯結
在進行內部聯結的同時,教師也要指導學生進行跨文本聯結,讓學生突破教材的限制,從不同角度出發探究名著的內容與主旨。以《世說新語》的整本書導讀為例,教師可以從跨文本聯結的視角,設計如下拓展式和探究式的閱讀任務:
任務一:《世說新語·言語》有言“鐘毓、鐘會少有令譽”,但是經程炎震考證可知,《世說新語》中描述的年齡和年份與史實不符,可見此則故事是虛構的。那么,你怎樣看待作者的虛構行為呢?他為何要進行虛構?請你從塑造人物、凸顯主旨等角度展開分析和探究。
任務二:找出《世說新語》中與王、謝、桓、庾四大家族相關的故事內容,觀看動漫版的《世說新語》,并查閱相關歷史材料。在此基礎上,運用思維導圖展現從“西晉”到“東晉”的社會發展歷程,同時回答下列問題。
(1)從人物呈現、性格塑造等角度說一說動漫版的《世說新語》是否還原了書中人物的全貌?原文與動漫之間有哪些差異?
(2)動漫中的色彩、配樂等是否符合魏晉時期的文化特點?是否能夠反映魏晉人士的風度?
(3)如果你是動漫的創作者,讓你在動漫中增加一個人物,你會選擇誰?談一談你的想法。
借助以上兩個閱讀任務,學生可以將整本書閱讀與史料資源、影視作品等關聯起來,讓他們能夠從跨文本的角度出發探究名著中的問題,進而達到開闊文化視野、強化閱讀效果的目的。
(二)文本與作者的聯結
除了文本與文本之間的聯結之外,教師也可以從文本與作者聯結的視角指導學生打開整本書閱讀的思路。通過幾輪閱讀和探究之后,學生可以發現《世說新語》與真實史料有著緊密的關聯,據此,教師可在課堂上提出問題:劉義慶編纂《世說新語》的目的是什么?他為何要采用這樣的編纂形式?劉義慶為何未完全按照真實史料進行編纂?
同時,為了讓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意圖,教師可以設計下列學習任務:
(1)根據“劉義慶與魏晉名士的相似性”這一話題,從外在和內在兩個角度,溯源劉義慶的個人經歷、生活背景,并回答上述三個問題。
(2)深度探究劉義慶編寫《世說新語》的意圖,并嘗試分析《世說新語》的編寫風格,繪制思維導圖,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五、結束語
為了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本文以《世說新語》為例,從激趣導入、聯系教材、設問留疑、多向聯結四個方面探索了整本書導讀的策略,旨在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消除學生的閱讀障礙、喚起學生的探究欲望、開拓學生的認知視野。在教師的精準指導和點撥下,學生不僅能在閱讀過程中積累文學、社會、歷史等多方面的知識,還可以掌握名著閱讀的基本方法,并將這些方法有效運用到其他名著的整本書閱讀過程中。
參考文獻
侯曉慶.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有效策略探究[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12):12-14.
黃玲.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2(10):40-42.
梅張培.初中語文整本書閱讀“任務驅動”策略探究[J].語文天地,2022(8):60-61.
江怡倫.“聯結”推進《世說新語》整本書閱讀[J].中學語文教學參考,2022(23):18-20.
于保泉,于保東.發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以《世說新語》整本書閱讀任務群設計為例[J].中小學課堂教學研究,2021(3):40-42.
作者簡介:王云靜(1974.2-),女,貴州畢節人,
任教于貴州省畢節市大方縣興隆苗族鄉興隆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