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中考要求用思維型、應用型試題替代記憶型、機械訓練型試題,以考查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以及應用學科思想方法能力的發展情況。新中考趨勢下,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難以滿足現階段初中化學教學需要,因此創新教學方法勢在必行。文章簡述了新中考內涵,指出教師可通過聯系生活、組織活動、創建實驗教學平臺等方式來滿足新中考對初中化學的教學要求,以期為進一步提高初中化學教學質量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初中化學;新中考;教學方法與技巧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5-0091-03
新中考堅持以育人為本,通過考查學生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學生實現全面發展。在此趨勢下,初中化學教學面臨更多挑戰,教師必須變革教學方法,不斷優化課堂教學,促進教學發展。因此,教師應學習相應教育政策,立足教學實踐反思教學過程,總結更多教育技巧,推進學生的綜合發展。
一、新中考概述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推進高中階段學??荚囌猩贫雀母锏闹笇б庖姟罚ㄒ韵潞喎Q《意見》)明確指出,
新時期的高中階段,學校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以育人為本,要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1]。《意見》明確了新中考的主要任務:依據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確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內容;用思維型、應用型試題代替單純記憶型、機械訓練性質的試題,提高命題質量;考查學生基于教學內容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學生完成相關學科實驗操作的能力;用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呈現考試成績。此外,
新中考要求將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納入考評體系,由此改善招生唯分數論的問題。
二、新中考趨勢下的初中化學教學方法與技巧
(一)聯系生活,創設情境,培養化學觀念
《意見》明確新中考要在試題內體現學科教學內容與社會實際的聯系,要考查學生應用學科理論知識、科學方法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2]。要想使學生輕松應對新中考的應用類型題目,教師需要先引導學生樹立化學觀念,使學生養成從化學視角出發看待現實問題的習慣。習慣的養成需要教師的持續引導,教師可以采取情境教學法,通過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創設生活情境,使學生對現實中的化學問題以及如何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中的化學問題產生研究興趣,幫助學生建立化學與生活的聯系。
1.導入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探究興趣
導入環節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節,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學習氛圍的重要作用。教師在初中化學新課導入環節創設生活情境,可以為課堂教學奠定基調,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學生對化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的認識?;趯虢虒W需要,教師可以通過選擇有啟發性的生活資源創設情境,引發學生質疑,使其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進行化學探索。
例如,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下冊)“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課的教學導入環節為例,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實例創設情境:“冬天的清晨窗戶上會結冰花,隨著氣溫上升窗花會融化成水珠,如果我們拿電烙鐵烙水珠,會發現水珠又會變成水蒸氣。冰花、水珠、水蒸氣這些都是水嗎?”教師結合冬天常見的景象創設生活情境,可以引發學生的聯想。這時,教師可切入教學主題:在上述變化中,不管水變成固態、液態還是氣態,它始終都是水,如果我用電解裝置電解水,那水還是水嗎?說完,教師可以利用電解裝置為學生演示電解水實驗,讓學生觀察電解水后生成氣體的過程,并組織學生對比以下兩個情境:水結冰、冰融化與電解水有什么差異?你能說出它們的本質區別嗎?兩個情境對比明顯,學生自然能夠在情境體驗的過程中發現區別,如前者未產生新物質,后者產生了新物質等,為真正理解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區別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教師基于日?,F象創設生活情境,利用簡單的實驗裝置創設實驗情境,能使學生在聯想、觀察的過程中發現化學教學內容的特征,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自主性,為學生發展化學思維奠定基礎。
2.講授環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應用意識
講授環節即講授新課重、難點知識的教學環節,是課堂教學中非常重要的環節[3]。新中考提出試卷命題不應只考查學生背誦、機械套用化學知識的能力,更要考查學生應用化學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在此趨勢下,教師應關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并挖掘這些現象的化學原理。教師可以將生活中的案例作為教學素材,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從應用的角度出發,反思化學教學內容,增強對化學知識的應用意識。
仍以“物質的變化和性質”一課教學為例,為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應用意識,主動嘗試應用化學知識來解釋、解決現實問題,教師可以聯系生活實例創設生活情境,如當蠟燭燃燒時,它的變化是化學反應還是物理反應?圍繞此情境,教師可鼓勵學生應用預習的化學知識反思現實問題,如有無新物質產生是判斷化學反應的關鍵,你是否可以從此角度出發,判斷蠟燭燃燒是物理反應還是化學反應。指導學生收集蠟燭燃燒產生的氣體,并將點燃的火柴伸進收集氣體的燒杯中,判斷是否有二氧化碳產生,進一步判斷蠟燭燃燒這一現象屬于化學反應還是物理反應。
綜上所述,教師通過創設能夠引發學生認知沖突的探究情境,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使學生主動根據自身掌握的知識和生活經驗提出觀點并進行論證。教師在此過程中可輔以實驗演繹,指導學生基于化學實驗提出觀點,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養成化學研究的良好習慣。
(二)組織活動,引導探究,提高化學認知
《意見》強調嚴格落實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合理安排教學進度,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方法,切實實施素質教育[4]。在此趨勢下,初中化學教學應以《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為教學導向,根據其要求組織師生對話、科學探究等多樣教學活動,借助不同類型教學活動發展學生科學思維,使學生學會分類概括、論證推理、化學建模與解釋等化學研究方法,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下面,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制取氧氣”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先后組織猜想、操作、歸納活動,
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化學認知。
1.猜想活動
在猜想活動中,教師可以基于生活實例或趣味現象提出問題,要求學生根據所掌握的化學知識,所形成的生活經驗提出猜想,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使學生產生求知欲望。在“制取氧氣”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以前的教學中,我們學習了‘物質的變化和性質’‘空氣’等內容,基于所學知識,你能猜一猜這節課我們將使用什么方法制取氧氣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基于所學大膽猜想,激活學生的實驗設計思維,逐步引導學生進入實驗探究學習狀態。
2.操作活動
在操作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化學實驗藥劑與器材,如電解水裝置,鐵架臺、試管、酒精燈等實驗器材,以及高錳酸鉀溶液、過氧化氫溶液等實驗藥劑,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猜想,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操作。例如,有的學生猜想利用水電解出氧,達到制取氧氣的目的;有的學生根據猜測加熱高錳酸鉀,分解出氧氣,達到制取氧氣的目的……可見,操作活動可以鍛煉學生用實驗器材驗證猜想、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思維。
3.歸納活動
在歸納活動中,教師可以先組織學生基于實驗現象歸納化學規律,使學生總結出“過氧化氫溶液在常溫下能緩慢分解成水和氧氣,如果加入了二氧化錳,反應速率增加,制取氧氣的速度會加快”“高錳酸鉀分解可制取氧氣,可以使用排空氣法或排水法收集氧氣”等知識點,完善理論知識體系。之后,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在制取氧氣實驗中應注意哪些問題?由問題驅動學生回顧實驗操作內容,組織學生歸納實驗操作的基本思路、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化學實驗的認識。
(三)創建平臺,多方指導,提高學生實驗水平
新中考不僅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水平,還關注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發展情況[5]。在新中考趨勢下,初中化學教師應認識到實驗教學的重要性,讓學生參與到化學實驗過程中,學習更多實驗方法,總結更多實驗技巧,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為此,教師可建設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在線上指導關鍵操作方法,強化學生的實驗意識,在線下組織實踐操作活動,鍛煉學生的實驗能力。
以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分別基于校內教學網
站、校內實驗室創建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平臺,開闊學生的實驗學習視野,豐富學生的實驗操作經驗。
1.通過建設線上平臺,促進學生自主研習
線上平臺依托“互聯網+”教育技術,支持學生隨時隨地登錄校園網查閱文字、視頻類實驗教學資料。教師可以根據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主題收集并整理實驗原理、實驗裝置、實驗步驟等教學內容,并將其上傳到校園網,完善線上平臺育人資源,使學生在瀏覽校園網時能夠獲取更多實驗資訊,增加見識。
以“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一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整理文字、圖片等類型的教學資源,并將其上傳至校園網,以供學生課前預習、課后復習,如:
(1)粗鹽是指用海水曬鹽得到的粗鹽NaCl;
(2)粗鹽的主要成分是食鹽,含有的雜質主要包括Na2SO4、MgCl2、CaCl2等;
(3)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主要包括溶解、過濾、蒸發、計算產率四個步驟;
(4)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實驗要注意“一貼二低三靠”,“一貼”指的是濾紙貼漏斗壁,“二低”指的是濾紙低于漏斗邊緣,液面低于濾紙邊緣;“三靠”
指的是燒杯嘴靠玻璃棒、玻璃棒靠三層濾紙、漏斗尖嘴靠燒杯。
2.通過建設線下平臺,促進學生實踐操作
線上平臺具有資源豐富、支持學生隨時隨地學習的教學優勢,但學生只能通過閱讀資料、觀看視頻了解相應的化學實驗,存在無法實踐操作的問題。為彌補線上平臺實驗教學的不足,教師還應著手建設線下實驗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多化學藥品、實驗儀器等,滿足學生的實踐操作需要。以“粗鹽中難溶性雜質的去除”一課實驗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開放化學實驗室,為學生提供玻璃棒、燒杯、鐵架臺、坩堝、酒精燈、天秤、粗鹽等實驗儀器和物品,滿足學生自主進行實驗的需要。
三、新中考趨勢下的初中化學教學反思
新中考提倡根據《課程標準》進行考試命題,注重考查學生的知識遷移與創新應用能力、實驗設計與探究能力。在此趨勢下,教師應調整教學觀念,夯實理論基礎,加強實驗教學,開展相關教學工作,以逐步提高學生的說理、應用與實踐能力。第一,教師應基于新中考的考查內容、《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設置精細化的教學目標,規劃教學導入、師生互動、新知探究、練習應用等環節的教學內容,確保各項教學活動有序銜接,充分發揮育人作用。第二,教師應活用情境教學、任務教學、游戲教學等多種教學方法,不僅在課上積極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建立化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還要提出多種問題、布置多項任務,驅動學生自主思考、實踐探究,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操作能力。第三,教師應優化教學評價體系,根據新中考要求劃分學生層次并制訂分級評價標準,以分數、等級等多種形式衡量學生在課堂、課
后、階段性測評中的綜合表現,使學生對自身情況形成客觀認識,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結束語
新中考以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主,關注學生在日常學習、實踐操作等方面的行為表現。在此背景下,教師不僅要做好對化學基本概念、性質與原理的講授,還要聯系實際組織多樣化活動,培養學生的化學觀念,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水平,促進學生綜合發展。同時,教師要關注教學全過程,不斷總結優質、高效的教學方法與技巧,并將其應用到新課導入、新課講授等多個環節,以優化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的綜合培養。
參考文獻
馬芳勤.中考化學總復習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120-122.
姚芙蓉.新中考模式下化學實驗操作考試教學探究[J].讀寫算,2022(21):7-9.
高盼盼.結合初中生認知發展,優化化學教學設計:以中考物質除雜題型教學為例[J].天津教育,2022
(1):159-161.
林磊.中考化學計算題考查要素與教學對策思考:以福建省中考化學卷為例[J].考試周刊,2021(A3):
97-99.
楊梓生,鄧錦松.強化“價值引領” 弘揚學科價值:2021年福建省中考化學試題的教學導向分析[J].福建教育,2021(32):33-34.
作者簡介:胡青(1983.10-),女,貴州納雍人,
任教于貴州省納雍縣第三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