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程改革倡導先學后教,以學定教。這意味著教師要“翻轉”傳統教學流程,將學生的學置于教師的教之前,并依據學生學的情況進行學習指導,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文章基于“翻轉”教學對信息科技學科教學的價值,以“制作三維立體紙模”第二課時為例,以課前、課中、課后三階段為入手點,論述“翻轉”初中信息科技教學的策略,希望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提高信息科技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信息科技;“翻轉”教學;教學價值;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4)15-0070-03
傳統的信息技術教學以教師的教為先,以學生的學為后[1]。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
導致部分學生遭遇諸多學習阻礙,承受過重的學習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信息科技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關注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倡導真實性學習,要求教師依據學情進行教學。這意味著,初中信息科技教學要“翻轉”教學流程,將學生的學置于教師的教之前。同時,
教師要發揮教學評價的診斷作用,利用教學評價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學習指導,保證教與學相契合。
一、“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概述
(一)“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界定
“翻轉”信息科技教學是指顛覆傳統教學流程(教師教—學生學),在課前、課中和課后三階段,教師先利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學,然后了解學情,繼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
(二)“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價值
1.有助于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
在傳統的信息科技教學中,學生往往依附教師,被動地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2]。在長期缺失學習主動權的情況下,很多學生失去信息科技學習興趣,甚至逃避學習,導致信息科技教學效果不佳。然而,“翻轉”
信息科技教學可以打破這一局面,讓學生掌握學習主動權。具體而言,在“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過程中,
教師始終扮演引導者角色,依據學情和教學需要使用多樣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同時,教師還會發揮教學評價作用了解學情,并以此為依據,
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指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始終位于教師的教之前,學生能夠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掌握學習主動權。
2.有助于學生獲得良好發展
在傳統的信息科技學習中,大部分學生因為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其知識、技能、能力等發展不足。而主動學習的過程正是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的過程。“翻轉”信息科技教學可以使學生獲得主動學習的機會,并獲得良好的發展。在主動學習信息科技知識的過程中,學生會發揮主觀能動性,活躍思維,靈活地運用觀察、實驗、分析、交流、總結等方式解決問題,增強信息科技學習興趣,積極投入信息科技學習中,充分彰顯自我,扎實掌握學習內容,增強學習意識,獲得良好發展。
二、“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策略
要想實現“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價值,教師就要以日常教學為依托,圍繞具體的教學內容,應用適當的策略,“翻轉”信息科技教學。以“制作三維立體紙模”第二課時為例,教師可以采用如下方式“翻轉”
信息科技教學:
(一)課前:布置任務,學生自學
課前是學生自主學習信息科技知識的重要階段。自主學習是學生主動、積極的學習行為。部分學生的信息科技自主學習意識不強,這需要教師通過布置學習任務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并為學生指明自主學習方向[3]。教師要先圍繞教學內容和學情精心設計自主學習任務。一般情況下,自主學習任務包括學習要求和學習檢測。接著,教師向學生展示學習任務,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后,教師可以借助學習檢測了解他們的自主學習情況,從而確定課堂教學要點,夯實課堂教學基礎。
例如,在學習“制作三維立體紙模”之前,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三視圖的繪制方法。在已有學習成果的助力下,學生可以探究平面展開圖的相關內容、制作立體紙模。“制作三維立體紙模”這節課的教學重點為:平面展開圖的概念、制作立體紙模的方法。基于此,教師設計如下自主學習任務:
學習要求:(1)閱讀教材內容,了解平面展開圖的概念;(2)提取關鍵信息,歸納用Photoshop軟件繪制平面展開圖的過程和方法;(3)參考教材中的“動手實踐”板塊,梳理、歸納制作紙模型的方法。
學習檢測:(1)思考:什么是平面展開圖?在不重
復、不遺漏的情況下,正方體的展開圖一共有多少種?可以歸納為哪些類型?(2)操作:用Photoshop軟件繪制筆筒的平面展開圖。
之后,教師將學習任務上傳到在線課堂,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依據。在具體學習任務的指引下,學生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靈活運用閱讀、分析、歸納等方式建構信息技術認知,并在學習檢測的驅動下遷移已有認知,解決不同的問題。
在規定的自主學習時間結束后,教師可要求學生為自己的任務成果拍照,并將其上傳到在線課堂。教師在線分析每個學生的任務成果,確定課堂教學要點:繪制平面展開圖的步驟和具體方法、制作紙模的具體方法。而后,教師依據學情實施課堂教學。
(二)課中:師生互動,學生探究
課中階段是“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關鍵階段,是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的重要階段。在此階段,教師要搭建與學生互動的平臺,了解學情,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引導,促使學生深入探究信息科技領域的知識,不斷地強化已有認知,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1.學生展示,教師點撥
學生展示是教師了解學情并給予精心點撥的重要途徑。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喜歡表現自我[4]。教師要在尊重初中生特點的基礎上,為他們提供展示機會,了解他們的自主學習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幫助他們建立深刻的認知。
例如,基于學生對三維立體紙模的自學認知成果,教師在課堂導入環節搭建展示的平臺,選取一名中等生作為學生代表,鼓勵其化身為“小老師”,講述平面展開圖的概念。在“小老師”展示的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傾聽,發現他的認知漏洞,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例如,“小老師”提到“平面展開圖是將幾何體的表面在平面上攤平呈現出的圖形”時,教師發問:“幾何體的平面是什么?將幾何體的表面平攤到平面上的方式有多少種?”在問題的驅動下,“小老師”以及其他學生會深入探究平面展開圖的相關內容,并踴躍表述。而后教師總結學生的學習成果,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認知。
2.教師精講,學生探究
雖然“翻轉”信息科技教學注重學生的學,但是教師的教也是不可忽視的。在“翻轉”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的教指向教師的引導。“翻轉”信息科技教學課中階段的教師引導是指教師圍繞教學要點組織精講活動,并利用適當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教師的精講便于學生突破自學障礙,扎實地掌握學習要點,提高學習效果。
例如,“制作三維立體紙模”這節課的教學要點之一是繪制平面展開圖的步驟和具體方法。在“小老師”展示自學成果后,教師可以圍繞繪制平面展開圖的步驟和具體方法這一內容展開精講。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先在電子白板上播放微課,直觀地展現繪制筆筒平面展開圖的過程并鼓勵學生在觀看微課的過程中遷移自學認知,發現操作問題。例如,有的學生說:“在畫出一個筆筒的底部后,不用再按照原來的方式畫出另外一個,可以直接復制。”教師在贊賞學生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和小組成員輪流表述繪制筆筒平面展開圖的步驟和方法。在表述的過程中,小組成員認真傾聽,發現存在的問題,同時提出解決建議。在生生互動探究下,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強化了認知。之后,教師展示正確的繪制筆筒平面展開圖的步驟和方法,助力學生建構正確的認知,并用Photoshop制作保溫杯的平面展開圖。在此過程中,教師隨機選擇一名學生代表,鼓勵其依據教師的操作情況,描述繪制過程和方法。教師邊操作邊傾聽,發現學生代表描述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促使全體學生建構正確的認知。之后,教師提出操作任務:用Photoshop制作粉筆盒平面展開圖,驅動學生將已有認知轉化為實際行動。部分學生受認知水平的影響,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在預設學生表現的基礎上,巡視課堂,觀察每名學生的操作情況,發現他們的操作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
在教師的精講下,大部分學生會不斷地完善已有認知,扎實掌握信息技術學習要點。同時,學生的不斷探究有利于提高其探究能力,使其學會用信息科技知識解決問題。
3.學生總結,教師指導
課堂總結是學生站在整體角度回顧課堂學習過程,梳理具體內容,建構較完善的認知結構的途徑。受認知能力、專注力的影響,大部分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會存在認知漏洞[5]。教師要在尊重學情的基礎上,依據學生的總結情況,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強化課堂總結效果。
例如,在“制作三維立體紙模”教學即將結束時,教師提出總結任務:“請大家回顧課堂學習內容,思考:什么是平面展開圖?如何繪制某種物品的平面展開圖?怎樣制作立體紙模?請試著繪制思維導圖,展示問題答案。”在提出任務后,教師給學生充足的總結時間,學生運用邏輯思維,在腦海中描繪學習畫面,聯想相關知識點,并繪制思維導圖。而后教師查看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發現學生的認知漏洞,進行一對一指導。然后,教師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維導圖,并用簡單的語言講解其中的內容,學生查漏補缺。通過體驗此活動,大部分學生可以建構更完善的認知。
(三)課后:完成作業,教師點評
課后是學生完成作業、教師點評的階段。在此階段,教師可以借助學生的作業成果了解他們的課堂學習情況,發現學習問題并點評,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果[6]。信息科技是一門具有實踐性的學科,注重學生的實踐應用。在課后階段,教師要依據學情和信息科技學科特點,布置實踐性作業,并及時進行作業點評。
例如,在“制作三維立體紙模”的課后階段,教師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布置實踐性作業:(1)觀察自己的水杯,制作水杯紙模型;(2)用手機錄像,記錄自己制作水杯紙模型的過程,將視頻上傳到在線課堂。在作業內容的驅動下,大部分學生會遷移課堂學習成果,按照一定的步驟和方法繪制水杯紙模型,同時進行錄像。在學生上傳視頻后,教師認真觀察每個視頻內容,了解學生的課堂認知情況、動手操作情況等。之后,教師與每名學生進行溝通,在贊賞他們的良好表現同時指出問題,提出建議。在教師的點評下,大部分學生會自覺地查漏補缺,從而獲得進一步的發展。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翻轉”信息科技教學可以將學生的學置于教師的教之前,便于教師從始至終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教學指導,保證教學活動契合學情,確保學生能沉浸在教學活動中,并因此獲得良好的發展。所以,信息科技教師要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性,“翻轉”傳統的教學流程,讓學生獲得學習主動權,充分展示自我。同時,教師要留心關注學生,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并有依據地進行引導,實現先學后教、以學定教,切實提高信息科技教學的有效性。與傳統教學相比,“翻轉”信息科技教學在實踐過程中很容易出現諸多問題。因此,教師要善于在關注學生學習表現的同時進行教學反思,發現教學問題,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推動教學發展,實現“翻轉”信息科技教學的價值。
參考文獻
楊若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家長,2023(27):79-81.
李軒.如何將翻轉課堂理念運用于初中信息技術教學[J].第二課堂(D),2023(5):6.
陳聞.“互聯網+”背景下初中信息科技教學的創新路徑[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3(2):13-15.
施旭玲.“讓學引思”理念下的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初探[J].求知導刊,2022(22):86-88.
莊子.新形勢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課堂的應用研究[J].科幻畫報,2022(7):232-233.
崔嘉玲.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信息技術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踐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作者簡介:鄭承設(1975.8-),男,福建大田人,
任教于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廣平初級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大田縣信息技術名師工作室成員,曾榮獲三明市“優秀教師”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