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教材、新課標與新高考的實施,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的教學要求,走向了綜合化、專業化,而課堂活動的教學形式則為學生全方面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三新”視野下高中生物在構建課堂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學生中心確立課堂活動原則,通過優化課堂活動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效率,通過豐富課堂活動形式提升學生多方面的生物素養.
關鍵詞:“三新”視野;高中生物;課堂活動;策略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4)18-0131-03
收稿日期:2024-03-25
作者簡介:劉紫紅(1981.9—),女,湖北省黃岡人,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從事高中生物教學研究.
“三新”視野是指新課程、新教材、新高考背景下的一種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在這樣的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活動的構建需要體現“三新”視野的要求,實現課堂教學的優化和改革.然而,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高中生物課堂活動往往存在過分強調知識傳授、忽視學生能力培養等問題.這對高中生物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從課堂活動的構建出發,需要在活動模式、活動方法等方面進行更新,以適應學科發展的需要.
1" “三新”視野下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課堂活動的價值
“三新”視野下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要求課堂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發展和能力培養,開展課堂活動有助于實現這一目標.同時,課堂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實踐操作的機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生物實驗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提高學習積極性.
2" “三新”視野下高中生物開展課堂活動的教學策略
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為課堂活動提供了教學目標.新教材更加注重知識的系統性和時代性,為課堂活動提供了豐富的素材.新高考強調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評價,課堂活動可以為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綜合素質的平臺,為應對新高考做好準備.
2.1" 以學生為中心,明確活動原則
在“三新”背景下,教師在設計和開展課堂活動時,需要始終以學生為中心,關注學生的素養、需求和發展特點.課堂活動原則為教師提供了設計和開展課堂活動的指導思想.實踐性原則要求課堂活動具有實際操作性,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生物技能、解決問題的方法等.創新性原則鼓勵教師設計具有創新性的課堂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合作性原則強調在課堂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等[1].
例如,在“神經系統的分級調節”一課的教學中,可以結合學生中心的活動原則構建,設計課堂活動環節.比如,結合實踐性原則設計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加深對神經系統分級調節的理解,實踐活動可以包括實驗探究、案例分析等.比如,讓學生設計一個實驗,探究神經系統分級調節在運動中的作用.結合創新性原則設計神經系統的創新應用,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神經系統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如智能家居、機器人控制等.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一個與神經系統相關的創新應用,并進行展示和講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結合合作性原則合作解決神經系統相關問題,如神經系統分級調節的實例、不同調節方式的特點等,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成員就所學知識進行討論和交流.
2.2" 優化活動內容,提高課堂效率
以“三新”背景為導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教師可以明確課堂目標,確保活動內容與課堂目標相一致,進而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提高課堂活動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同時,課堂活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即滿足高中生的多元需求,也契合高中生物內容的復雜性,從而提高課堂效率[2].
例如,在“基因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和組織富有吸引力和實效性的課堂活動,提高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為此,教師可以從課堂目標出發對活動內容進行構建,即讓學生理解基因與蛋白質之間的關系,掌握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教師可以按照知識邏輯安排活動內容,如基因是如何控制生物性狀的、基因與蛋白質之間有什么聯系等,進而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究.同時,從活動內容的多樣性出發,可以安排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模擬基因的轉錄和翻譯過程.通過這個活動內容,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也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分別扮演基因、信使RNA、轉運RNA和核糖體等角色,模擬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的過程.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夠更直觀地理解基因和蛋白質之間的關系,以及基因突變可能帶來的影響.
2.3" 豐富活動形式,提高學生素質
2.3.1" 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科學素養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需要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有助于加深他們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通過探究活動學生可以將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此外,探究活動的合理進行也需要學生掌握探究相關的科學方法與科學思維,進而實現科學素養的提升[3].
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一課中,教師可以設計課堂探究活動,以提高學生對光合作用原理的理解和實際應用能力.教師可以先明確本節課的探究目標,即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應用,并提出探究問題,如“光合作用的過程是怎樣的?光合作用中有哪些物質變化?”之后,教師給學生一定的時間,讓他們通過閱讀教材、查閱資料等方式,自主學習光合作用的相關知識.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每組分配一個特定的探究問題,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共同尋找解決方案.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用科學的方法探究光合作用的過程.比如,將一片綠色植物葉片放在光照下,然后用碘液檢測是否有淀粉生成.通過實驗探究,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科學地認識光合作用.
2.3.2" 建模活動,提升學生思維能力
高中生物課堂建模活動,可以通過構建模型,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現象和規律,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逐漸受到了“三新”背景的重視.課堂建模活動可以幫助學生將復雜的生物現象抽象化,通過構建模型,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生物知識.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得到提高.同時,課堂建模活動需要學生根據已知信息,推理出模型的構建過程和結果,進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學生能夠更好地運用邏輯推理解決生物問題.
例如,在“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一課的教學中,可以通過制作真核細胞的三維結構模型來幫助學生理解細胞核的結構和功能.為此,學生首先需要了解真核細胞的基本結構,進而設計一個三維結構模型.根據設計,學生選擇合適的材料進行模型制作.基礎材料可能包括泡沫球、彩色膠帶、彩色筆、剪刀等.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收集和準備所需材料.在進行建模的過程中,學生用彩色膠帶或薄塑料片制作細胞膜,用泡沫球或彩色橡皮泥制作細胞質,用另一個較小的泡沫球制作細胞核.學生根據自己的設計,為模型添加其他細節.比如,在細胞質中添加一些細胞器,如線粒體、高爾基體等,這些細胞器可以用彩色橡皮泥捏成相應的形狀.最后,學生將制作好的模型進行整理,確保各部分結構穩固、顏色鮮明,然后在班級展示.
2.4" 強化實踐環節,培養實踐能力
課堂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經歷知識的運用和技能的鍛煉.高中生物知識僅僅是理論性的學習是無法滿足“三新”視野下的生物教學需求的,也不利于學生對于復雜知識的理解.在課堂活動中,通過實踐環節,學生可以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相結合,實現由抽象到具象的轉變,進而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4].
例如,在“微生物的基本培養技術”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在課堂活動中酵母菌的純培養實驗的實踐環節,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微生物的基本培養技術,包括培養基的制備、無菌操作技術、接種技術等,其中重點介紹酵母菌的基本特征和生長需求.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酵母菌菌種、培養基馬鈴薯葡萄糖瓊脂、無菌的培養皿、接種環、酒精燈等實驗材料.教師在課堂上進行實驗操作示范,包括培養基的制備、無菌操作技術、接種技術等.學生在觀看示范過程中,了解實驗步驟和操作要點.之后,以學生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實踐,并完成準備培養基、滅菌、接種酵母菌、培養酵母菌、觀察酵母菌形態等實驗操作過程.學生在完成實驗后,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和討論,總結微生物基本培養技術的操作要點和注意事項,進而提高自身的實踐能力.
2.5" 重視展示交流,優化課堂體驗
展示交流是課堂活動的重要環節,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學生可以展示自己的活動成果、活動疑問和活動心得等內容,并與同學和教師進行交流和討論.“三新”視野下,在展示交流過程中,學生需要對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梳理和總結,這有助于知識的鞏固.同時,通過與同學和教師的交流,學生可以接觸到更多的觀點和知識,拓展自己的知識面,學生還可以通過活動成果的展示獲得肯定,進而建立良好的課堂學習體驗[5].
例如,在“群落的主要類型”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課堂展示交流活動來優化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為此,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交流,并為每個小組分配一個群落類型,如北方針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熱帶雨林、草原、荒漠、苔原等,要求學生在課前搜集相關資料,了解該群落的氣候特點、植物特點、物種組成等.課堂上,各小組進行展示交流,分享自己所研究的群落類型.在展示過程中,學生則可以結合自身小組活動的結果進行介紹,比如,荒漠生物群落,氣候極度干旱,植物以仙人掌屬植物、駱駝刺屬植物為主,動物有爬行類、嚙齒目、鳥類和蝗蟲等.展示交流的活動環節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各種群落類型的特點,提高課堂體驗.
3"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三新”視野下高中生物課堂活動的構建進行探究,是高中生物的重要內容.為了契合“三新”背景,教師需要開展探究活動、建模活動、強化實驗環節、重視交流展示、促進多元評價,圍繞原則、內容、形式、實踐、展示、評價等方面對課堂活動的結構進行解析,使之更加契合學生的學業需求,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高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
孫榕.新課程標準下高中生物教學有效策略探討[J].考試周刊,2021(44):119-120.
[2] 楊秋萍,華佳奕.基于高中生物課堂的學習共同體活動設計案例剖析[J].高考,2021(17):141-142.
[3] 楊燕.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課堂情境教學策略探究[J].考試周刊,2021(95):130-132.
[4] 謝彬.關于高中生物課堂活動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高考,2020(17):181.
[5] 王克虞.高中生物探究式教學研究[J].數理化解題研究,2020(36):95-96.
[責任編輯:季春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