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心理健康教學的有效性,對初中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就初中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影視資源進行了簡要分析,分析了當前初中心理健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影視資源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學的策略,以期提升學生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初中教學;心理健康;影視資源
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讓現代教育方式呈現出百花齊放的狀態。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而且提升了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這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非常容易被外界不良的思想意識帶偏,形成惡性的思想和觀念,導致其內心不健康,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和事情。在初中教學中,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過程中融入影視資源,借助影視化的內容,如影視視頻、電視劇和電影等,能夠將健康的精神、良好的心理狀態等元素滲透到學生的意識中,讓學生借助其他形式來解決自身的煩惱和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主觀意識和心理狀態。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時,初中教師必須以有效的方式積極引導學生的心理,讓其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和主動性,從而更加健康地成長,更加有效地學習。
一、初中心理健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重理論輕實踐
目前,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學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重理論、輕實踐。大多數初中心理教師認為,雖然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已有些時間了,但是我國的應試機制仍未改變,學生要想上一個好的高中,仍舊需要更好的成績。所以,基于這樣的想法,大多數初中教師依舊將教學重心放在了理論知識的教學上,其中心理健康教學同樣如此。這種重理論的教學方式會導致教師忽略學生的實際心理狀況,再加上缺少一些以事實為依據的佐證,致使初中教師無法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從而造成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依舊嚴重,并未因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而得到解決。從事實來看,大多數初中生的心理狀態都和其生活有密切聯系,所以初中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時,必須注重生活實例的應用、學生實際生活的狀態,切實引用、切實分析、切實開展心理引導,這樣才能發揮心理健康教學的作用。除此之外,重理論、輕實踐的心理健康教學往往無法靈活地運用理論知識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無法讓學生應用心理健康知識來開解自己的內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心理狀態。
(二)教學形式化
大多數初中教師片面地認為,初中生的年齡并不大,受制于年齡限制,他們對社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認知能力均較低,并不會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所以在日常教學中,往往會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而基于相關教育部門對初中生心理方面的健康要求以及課程標準,初中教師不得不在日常教學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但是這種基于教學要求和任務而開展的心理健康教學,也僅流于形式,并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初中教師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時,并沒有透徹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態和基本能力,忽視了學生的實際狀況,導致學生出現了一些錯誤的想法和觀念。例如,在進行心理健康教學時,教師的教學敷衍了事,過于形式化,使心理健康教學成為面子工程,這既無法發揮心理健康教學的作用,也無法培養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意識,無法滿足學生的內心需求。
(三)受重視程度低,缺乏發展動力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中,還存在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不重視或者重視程度低的情況。這一問題同樣影響到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導致初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動力不足。雖然不少初中學校明確指出了關于培養學生健康心理的教學任務,并制訂了相關課程,但是,大多數教師往往忽略了該課程安排的目的,對課程教學缺乏重視,不是將課程私自改成自習課,就是占用心理健康課開展其他課程的教學。除此之外,還有一些教師并沒有按照教學任務的要求采用有效的教學措施引導學生的心理狀態,讓學生擺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受年齡的制約,初中生的心理、生理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因某一件小事而出現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再加上學習壓力,或者外界因素的刺激,從而導致學生心理狀態進一步惡化,進而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最終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和生活。
二、影視資源融入初中心理健康教學的策略
(一)全面掌握學生的基本心理狀況
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工作前,教師做好教學準備工作,把握工作的實際情況,是確保心理健康教學順利開展的重要前提。初中心理健康教學融入影視資源,需要初中教師切實摸排和總結好學生的心理狀況,針對學生出現的具體心理問題制訂科學的疏導方案,有效引導學生走出心理誤區,擺脫不健康的心理狀態。如果教師不做好學生實際心理狀況的調查,盲目地應用影視資源,不僅無法發揮其作用,還會適得其反。例如,一些學生的性格較為孤僻,如果教師選擇的影視作品過于小眾,不僅不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且還得不到家長的關注,就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影視作品淪為擺設,無法通過影視資源有效引導學生的心理。所以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前,初中教師必須綜合評定學生的心理狀態,了解學生的家庭條件、生活狀態以及親子關系等,根據評定結果制訂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促進其健康發展。
(二)靈活應用影評資源
在初中心理健康教學的開展過程中,教師應用影視資源,不僅能豐富心理健康教學內容,還能提升教學的趣味性和多樣性,更有益于引導學生、讓學生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課程時,播放名人大家的影視作品,讓學生觀看完這些作品后,根據自己的感悟,寫下對影視作品的感受和理解。這樣教師就能夠通過學生對影視作品的感受了解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心理狀態。這種對影視作品的感受,就是影評。教師靈活發揮影評的作用,不僅能深化學生對影視作品內涵的理解,還能提升學生的感悟,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使學生樹立健康的心理狀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此外,在影評資源中,有諸多良好的精神內涵和價值觀,這些價值觀和精神內涵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有重要意義。初中教師要積極利用這些影評資源,讓學生在觀影后閱讀這些影評,從影評中感悟不同的見解、不同的思想,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健康良好的心理狀態。
初中教師在應用影評資源時,要綜合選取影評。這是由于在大量的影評資源中,不乏一些以次充好、魚目混珠、歪曲作品內容的影評,這些影評不僅不利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還會扭曲學生的思想意識,阻礙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建立。所以,在選取影評資源時,初中教師必須明確自己的選擇標準和行為準則,確保選取的影評不僅符合當下的思想潮流和社會觀念,還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會出現反思想、反人類、反社會以及離經叛道的內容。這樣才能最大限度發揮影評資源的作用,利用影評資源正確引導學生的心理,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三)構建教學情境,再現影視片段
在觀看完影視作品后,初中教師通過情境構建再現影視作品中讓學生產生共鳴或者需要學生進行感悟的人物、心理活動、場景等,不僅能夠深化學生對這些情景的理解,還能利用這些影視作品內容引導學生的心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影視作品中的意義和思想。在心理健康教學的過程中,由于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再加上影視的片長和播放速度,導致不少學生在觀影過程中,并沒有出現心靈觸動的情況,這顯然沒有達到教師的預期。而教師通過構建情境的方式,讓學生扮演其中的人物,再現影視內容,能夠讓學生在心中再次復盤觀影內容,再次理解其中的情節和片段,從而深化了學生對影視內容的理解。同時在一些影視作品的片段中,一些人物的感情狀況、場景構造較為難以捉摸,一次觀影并不能讓學生發現其中的細節,而教師采用情境構建的方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人物當時所處的境況,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共情能力和洞察能力,這對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有重要作用。
初中教師在選擇需要再現的影視片段前,首先需要熟悉影視作品的全部內容,把握好每一部影視作品的起因、發展和高潮,并根據心理健康教學的課程內容選擇相對應的影視片段,確保影視資源能夠有效融入心理健康教學中。為了確保學生能夠體會到影視片段的內容和意義,再現影視片段前,初中教師必須做好相關工作,做好課堂情境的構建,讓自身在觀察學生演繹的影視片段內容時,能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變化,并根據這一心理變化,推動心理健康的教學。
由此可以看出,為了保證影視資源的有效融入,不僅需要初中教師具有較高的專業素養,還要求初中教師具有一定的藝術鑒賞能力,能夠通過分析和鑒賞影視作品,將心理健康教學內容充分融入其中,讓學生在觀影的同時促進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并通過影視片段的再現理解其中的思想和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不斷自我改善、自我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在素質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易被外界不良的思想意識帶偏,從而形成不良的思想和觀念,導致心理向著不健康的方向發展,做出一些錯誤的行為。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是避免初中生產生心理問題的重要途徑。
大多數名人大家的影視作品都具有較高的教育意義,其中健康的思想和價值觀對學生的道德品質、健康心理培養有重要作用。因此初中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教學時,可以利用新穎的教學模式,如多媒體教學,將影視資源融入課程中,同時挖掘其中的教育價值,通過視頻、電視劇和電影等展示其中的健康精神、良好的心理狀態,引導學生了解學習,讓學生能夠借助其解決自身的煩惱和問題,從而啟發學生的心理,讓學生形成良好的主觀意識和心理狀態。
參考文獻:
[1] 李亮. 初中語文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J]. 中學教學參考,2023(09):7-9.
[2] 郭鵬鵬. 積極心理學在初中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 試題與研究,2022(24):125-126.
[3] 祝葉. 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心理健康模塊的教學探究[J]. 考試周刊,2023(12):155-158.
[4] 羅琴麗. 新課標基礎上心理健康教育元素融入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實踐路徑[J].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3(08):72-76.
[5] 孫百紅. 讓“心靈之花”在語文課堂綻放:初中語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J]. 學周刊,2023(12):138-140.
[6] 董志文,曹毅,侯玉波,等. 社會比較與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職業壓力與心理彈性的作用[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23,31(06):876-881.
[7] 趙富學. 課程改革視域下體育學科核心素養研究[D]. 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8.
[8] 吳志紅,王佳怡,白鶴翔,等. 彝族地區中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以四川省涼山州喜德縣為例[J]. 四川精神衛生,2023,36(02):131-136.
[9] 謝江林,陳棡,謝娜,等. 中學生自助式心理支持服務項目的價值意蘊與建構方法:以成都市第十八中學為例[J]. 教育科學論壇,2024(01):76-80.
[10] 王敏. 平衡青少年成長與科技進步間的教育探索:中學生電子產品和網絡使用的德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A]∥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 素質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論文集:一[C]. 上海市閔行區七寶文來學校,2024:3.
[11] 岑聰,鄧衛權. 我國中學生居住社區環境、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關系研究:基于隨機森林算法與鏈式中介模型的實證分析[A]∥江西省體育科學學會,全國學校體育聯盟江西省分聯盟,江西省體育學學科聯盟,華東交通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第四屆“全民健身 科學運動”學術交流大會暨運動與健康國際學術論壇論文集[C]. 華東交通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2023:2.
[12] 于韜. 體育鍛煉行為對高中生社交焦慮的影響研究[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 第十三屆全國體育科學大會論文摘要集:專題報告(運動心理分會)[C]. 哈爾濱市實驗學校,2023:3.
[13] 王雪巖. 初中生潛在心理危機的干預與疏導之道[J]. 中學教學參考,2023(33):77-79.
[14] 林羽. 互聯網背景下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模式構建探索[J]. 試題與研究,2023(32):112-114.
(責任編輯:向志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