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露
摘 要 立足于高中語文議論文寫作教學的實況,圍繞“問題導學,疏通思路”“以讀促寫,理順邏輯”等角度,探討議論文寫作教學的有效策略,以期從根本上解決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議論文? 寫作教學
在新課改和新高考背景下(即“雙新”),傳統的議論文教學和寫作方式,已經難以契合學生的發展要求和高考制度的考核要求。而與傳統的議論文寫作教學相比,現階段的議論文寫作教學要更為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語言運用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同時也要遵循以下幾個要點:第一,“雙新”視域下的議論文教學,要關注時代發展的趨勢,將學生的個人發展與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融為一體,致力于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第二,“雙新”視域下的議論文教學,要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感受,引領學生的思維發展與提升,讓他們從整體上掌握議論文的結構、論證方法、表達方法,從而把握住議論文的寫作技巧。在明確議論文寫作教學要點的基礎上,教師要結合議論文的體例特征和高中生的學習需求,做好議論文寫作教學設計,從而為學生的思維發展、能力提升搭建良好的平臺。
一、 問題導學,疏通思路
在高中議論文教學中,教師的當務之急是開闊學生的思維,幫助他們疏通寫作思路,全力打破他們存在的立意屏障??梢圆捎脝栴}導學模式,以“問題”作為疏通思路的載體,引領學生尋找和確定邏輯起點,讓他們在分析和探究問題的過程中,確定議論文的立意、建構作文框架。
基于議論文寫作的問題導學,教師可以建立“一個話題,五個追問”的教學框架,即以一個話題為中心,從五個方面進行追問和引導。具體而言,五個追問的內容定位如下:第一,提煉材料,聚焦本質;第二,解讀現象,聚焦背景;第三,發掘后果,聚焦影響;第四,關注變化,聚焦聯系;第五,梳理思路,聚焦策略。這五方面分別指向了“是什么,為什么,會怎樣,有何關系和怎么做”五個問題,在教學中,教師可圍繞這五個問題展開追問,打破學生的思維屏障,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如下材料為依據,教師可建立“一個話題,五個追問”的課堂教學框架。
【資料鏈接】
1950年,新中國剛剛成立,百廢待興。朝鮮戰爭的戰火便燒到鴨綠江邊,國家安全面臨嚴重威脅。危急關頭,在極不對稱、極為艱難的條件下,中國奮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先后有二百九十余萬志愿軍將士赴朝參戰,十九萬七千多名英雄兒女獻出寶貴生命,涌現出楊根思、黃繼光、邱少云等英雄,長津湖戰役更是創造了抗美援朝戰爭中全殲美軍一個整團的記錄。中華大地,萬眾一心,支援前線。兩年零九個月艱苦卓絕的浴血奮戰,拼來了山河無恙、家國安寧,穩定了朝鮮半島局勢,維護了亞洲與世界和平。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直激勵著中國人民。
請依據“銘記歷史,迎接挑戰”的主題,寫一篇800字左右的議論文。
該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圍繞資料展開深入思考和探究,由此確定高遠的立意?;谶@一訴求,教師可以采用“一個話題,五個追問”的問題導學模式,設計和規劃如下追問歷程:
第一,我們要銘記的歷史是什么?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學生要回溯到文本材料之中,探究“抗美援朝”這段歷史中涵蓋的“大無畏犧牲精神”以及“中華兒女團結一致、共渡難關的民族精神”,這便是當代人應銘記和感恩的歷史。
第二,我們為何要銘記此段歷史?這一問題聚焦于“抗美援朝”的背景原因,考查了學生對材料的理解與感悟能力。通過深度解讀材料,學生可以明確答案,即“抗美援朝”戰爭中做出犧牲和奉獻的英雄人物,他們身上所蘊含的偉大精神,是國家發展、民族進步的偉大財富。
第三,在銘記歷史的過程中,我們即將面對怎樣的挑戰?這一問題將學生的思考范圍轉移到當下,意在引領學生聚焦于當前的國際和國內格局,讓他們將作文材料與現實生活關聯起來,從而初步確定作文的立意。
第四,銘記歷史與迎接挑戰之間有何關系?這一問題旨在讓學生思考歷史與現實之間的關系,學生經過深層思考和辯證解析后可以明確:只有牢記歷史、理解歷史事件中涵蓋的中華民族精神,才能更全面、更靈活地應對國際國內瞬息萬變的變化與挑戰。
第五,面對如此緊張的局勢,我們該如何迎接挑戰?這一問題指向了解決策略,其目的是讓學生將“抗美援朝”中的無私、奉獻等精神品質,與當前國家和社會所面臨的挑戰結合起來,從而探索解決問題和迎接挑戰的對策。在此基礎上,學生要思考自身在社會和國家中的角色,進而確定如下立意:作為新時代有志青年,應繼承“抗美援朝”的精神內核,積極迎接國際國內的挑戰,努力踐行和落實“抗美援朝”精神。
教師圍繞作文材料中的核心內容,設計了五個遞階式的提問環節,引領學生結合作文材料展開深層思考和探究。在此基礎上,學生不僅理解了作文材料的內容,他們還從材料中提取和凝練了核心立意,確定了整篇作文的寫作要點。
二、 以讀促寫,理順邏輯
在上文的分析中,教師借助“一個話題,五個追問”的問題導學模式,引導學生確定了議論文的核心立意,這是議論文寫作教學的關鍵。此外,理順邏輯也是議論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只有明確寫作順序和邏輯主線,學生才能更為清晰地論證自己的觀點、達成既定的表達目標。為此,在議論文的寫作教學和訓練活動中,教師要將邏輯思維的訓練作為一項重點內容,讓學生在以讀促寫的教學模式中,學習理順邏輯的方法與技能,并將這種技能應用于寫作實踐之中。
《反對黨八股》是統編高中語文教材中選編的議論文篇章,其結構清晰、內容分明,是議論文教學的范例之一。在訓練學生劃分文本結構、理順文本邏輯的寫作教學環節,教師可以將《反對黨八股》作為例文,引導學生明確文章的結構層次和邏輯順序。如,文章的第一段寫了“黨八股”的內容、第二段寫了態度和動機、第三段寫了目的、第四段寫了語言、第五段寫了形式、第六段又寫了態度、第七和第八段寫了后果。若從整體上進行劃分,整篇文章為“總—分—總”的結構,第一部分為“總”,對應的是第一段,提出了文章的論點;第二部分為二到九段,詳細地列舉了“黨八股”的危害;第三部分為最后一段,總結觀點、收束全文。
仿照《反對黨八股》的邏輯安排形式,學生在議論文寫作時,也可以采用“總—分—總”的結構形式,進而清晰地展現出整篇文章的邏輯順序,條分縷析地表明自己的觀點。
三、結語
基于“雙新”的教學視域,在認識到議論文寫作教學重要性的前提下,教師以問題導學、以讀促寫作為議論文寫作的主要環節,引導學生疏通寫作思路、理順作文邏輯,從而深化議論文的立意,扎實地掌握和自如地運用議論文寫作的技巧。當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議論文寫作技巧后,他們便能在審題立意、謀篇布局等方面有所成長與進步,隨著議論文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自然也能隨之提高。
[作者通聯:江蘇省江都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