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新時期的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增強英語教學效果成為教師關注的重點。教師必須主動轉變自身教學觀念,將先進教學模式與教學實踐相融合,開展豐富有趣、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以此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文章從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必要性出發,針對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學期間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進而提出相關建議,希望可以為英語教師的教學實踐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質量;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2-0050-03
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及教育事業的持續發展對小學英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準確把握新課程改革理念,積極推進英語教學的優化。然而,從現階段的小學英語教學狀況來看,英語課堂教學活動還存在一些問題,導致英語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對此,英語教師需要做好教學研究,主動采取有效措施,構建高效的小學英語課堂。
一、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必要性
(一)幫助學生高效學習,降低學生學習壓力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相對較低,學生需要花費較多的時間和精力記憶英語知識,而且由于習慣于采取機械記憶的方式,容易在記憶和遺忘中反復循環。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并未取得預期的學習效果,事倍功半的學習效果會打擊學生的學習信心。因此,教師急需采取措施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耗費更短的時間和精力學習更多的知識,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幫助學生取得預期甚至超出預期的學習效果。同時,由于學生學習效率得到提升,學生的學習壓力也會明顯下降,能夠以更輕松、更高效的狀態學習英語知識,有助于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效能感,不斷增強自身學習體驗。
(二)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從現代教育的理念出發,教學質量的提高既包括學生能夠準確高效地掌握知識,也包括學生對學科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能夠積極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并在學習期間實現思維能力的發展。因此,提高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質量不僅有助于學生快速掌握知識,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使學生掌握高效學習的思維與方法,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主動端正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實踐。
(三)提升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在傳統的小學英語課堂上,英語教師普遍采取講授式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要求相對較低,教師只需要在教學期間講解英語知識,分析課文內容,檢查學生學習成果即可,不需要設置多樣化的教學活動,不需要與學生進行豐富有趣的教學互動。要想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要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優化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創設良好的英語教學環境,促使學生高效學習、輕松學習。這既對英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也是教師提升自身教學能力、實現自身職業發展的重要契機。
二、小學英語教學問題分析
(一)教學理念有待更新
教學理念對教學活動產生直接影響,能夠決定教師是否在課堂教學期間實現高效教學。從小學英語教學現狀來看,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理念有待更新,具體表現在下述兩方面:
一是教學理念保守導致教學目標不全面、不具體。部分教師在英語教學期間仍將重點放在知識層面,更加關注學生是否掌握英語知識,而非學生英語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和英語素養的發展情況。然而,在現代教育中,思維、能力和素養是學生實現高效學習的關鍵和前提。因此,過度關注英語知識的教學會導致小學英語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高。
二是教學理念保守導致教師過度主導課堂,過度干預學生的學習活動。部分英語教師在教學期間依舊采取傳統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導致英語課堂以教為主,教師的教授和講解活動占據課堂大部分時間,學生缺乏自主學習、自主探究的時間,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只能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進行學習,缺乏思考與探究、交流與分享等活動。這樣的課堂氣氛相對沉悶,無法活躍學生思維,也不利于構建高效英語課堂。
(二)教學模式與活動有待豐富
在現代教育事業快速發展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型教學模式、教學方法被應用于小學英語教學。不同教學模式各有優勢,如果教師能夠準確把握教學模式的優勢和適用情況,就能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質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和發展需求。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部分英語教師并未結合新課程改革的要求應用新型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期間仍習慣采用傳統的講授式教學模式。講授式教學投入成本較低,而且能夠保持統一的教學進度,但也導致課堂氛圍沉悶,無法調動學生積極性,無法滿足學生差異化學習需求。因此,單一、保守的教學模式降低了小學英語教學效率。
教學活動對教學效果具有重要影響。豐富有趣的教學活動可以充分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中鍛煉英語思維能力,提升英語學習能力。然而,受講授式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英語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多為知識講解,師生互動嚴重不足,導致教師無法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學習需求,而學生也較少向教師請教問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語課堂教學質量。
(三)教學評價與作業有待優化
教學評價是教師診斷學生學習成果并對學生下一步學習活動提出指導建議的重要手段。高質量的教學評價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學習方法、學習技巧,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但在現階段的英語教學中,英語教師給出的教學評價大多不夠全面、不夠具體。一方面,受教學目標的影響,教師在進行教學評價時關注學生是否掌握英語知識,并且過度關注學生是否取得良好的英語成績。另一方面,教師的教學評價多為“優秀”“良好”“欠佳”等模糊性語言,沒有具體指出學生在學習期間表現出的亮點及其存在的問題,無法幫助學生揚長補短。此外,
由于教學評價缺乏交互性,學生無法對教師的教學行為、教學效果進行點評,無法幫助教師實現能力提升。
英語作業是學生鞏固、復習英語知識的重要工具。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作業情況掌握學情,分析學生學習需求,找出學生在英語學習期間存在的問題。但是現階段的英語作業質量不高,多為抄寫式作業,內容相對枯燥,而且無法促進學生英語思維能力發展,無法提高英語教學質量,也不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
三、提高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措施分析
(一)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科學設置教學目標
前文提及現階段的英語教學目標過度重視知識,導致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英語素養和學習能力發展不足,未能為學生高效學習英語知識做好前提準備。對此,教師可以運用多元智能理論設置英語教學目標[1]。多元智能理論強調學習者的學習發展是多層次、多元化的。根據這一理論,教師應將能力、思維與素養等元素融入教學目標。例如,在進行My weekend plan這一單元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如下教學目標:(1)掌握本單元詞匯;(2)了解“be going to”所表達的時態及含義;(3)嘗試應用“be going to”進行表達。其中,目標(1)和目標(2)涉及英語知識記背,而目標(3)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應用“be going to”進行口語或書面表達,有助于加深學生對“be going to”的理解,并使學生進一步提升語言應用能力。同時,學生在進行表達之前需要進行思考分析,有助于鍛煉語言思維能力。由此可見,多元化的教學目標可以助力學生實現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的協同發展。
(二)堅持人本主義理論,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堅持人本主義理論,將學生作為英語課堂的主體,將課堂教學的重點由“教師教了什么”轉為“學生學了什么”,更加關注學生在課堂學習期間是否有所獲得、有所成長。在人本主義理念指導下,教師可以將自主探究、問題教學等教學模式引入英語課堂,引導學生結合探究任務、探究問題進行自主學習。這既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又能讓學生在問題和任務的導向下實現自主學習,并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鍛煉思維能力。同時,在英語課堂教學期間,教師可以通過探究問題與學生展開深度互動,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如果學生在學習期間遇到學習困難,教師應及時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思路,保持正確的學習方向,進而實現高效學習。
(三)優化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有效性
針對教學模式單一的問題,教師應推進先進教學模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應用情境教學、任務驅動教學等多種教學模式。例如,
在教學Dinner's ready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播放一家人共同享用晚餐的視頻或圖片,進而創設生動的教學情境,在情境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知識。同時,合適的情境可以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以積極、放松的狀態投入學習活動,這對實現學生高效學習,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具有重要意義[2]。又如,教師可以采取互動教學模式開展英語教學活動,在課堂互動中引導學生溝通交流。這樣做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聽力能力,也可以促進學生英語表達能力發展。在My friends這一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以設置互動環節,讓一些學生介紹自己的朋友,其他學生則仔細傾聽,記住這位朋友的特點,為下一環節的課堂互動做好準備。在互動教學期間,師生可共同參與課堂互動,活躍課堂氣氛,豐富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有效提高英語教學質量。
(四)豐富英語教學活動,提高課堂教學趣味性
豐富有趣的英語教學活動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會更為積極主動地投入英語學習活動,并主動發散思維,提高學習效率。對此,教師應結合課本內容和學生身心特點設置趣味性教學活動。例如,在進行My classroom這一單元的教學時,教師可以設置看圖說話活動,通過多媒體設備展示教室圖片,讓學生結合課本所學知識指出教室內部的各類物體及其方位[3]。在看圖說話活動中,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跟隨教師的教學節奏展開學習,主動應用知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此外,相較于傳統的講授式課堂,看圖說話能夠增進師生互動。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在表達期間存在的問題,而后采取措施幫助學生糾正表達錯誤,牢固掌握知識,提升表達能力。
(五)優化教學評價,提升教學評價精準性、全面性
前文提及,教師給出的教學評價缺乏全面性,而且教學評價用語相對模糊。針對教學評價存在的問題,教師應從下述三方面進行優化。一是推進多元化教學評價。教師應在多元化教學目標的指導下關注學生的綜合素養,提升教學評價的全面性,實現教師、學生協同參與教學評價,確保學生可以從不同視角客觀地審視自身學習情況。二是提升教學評價精準性。教師要明確指出學生在英語學習期間的優秀表現以及存在的問題,并據此給出下一步的學習建議,從而幫助學生持續提高學習質量。三是開展交互性教學評價,教師要仔細傾聽學生的意見和想法,鼓勵學生對教學成果、教學表現展開評價,找出教學活動中存在的不足,通過師生交互評價促進師生共同成長。
(六)豐富作業類型,提高作業質量
教師應抓住英語作業這一關鍵點,將英語作業作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具體而言,教師應轉變傳統的作業設計理念,結合新課程改革理念、“雙減”理念設計作業,減少作業總量,豐富作業類型,優化作業結構。這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的作業興趣,使學生主動完成作業,另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鍛煉語言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例如,在教學Meet my family這一單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描述一位家人,重點描述家人的外貌特點、性格特征。相較于傳統的抄寫式作業,作文類作業可以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感受到作業的趣味性,有效降低學生的作業壓力,使學生通過完成作業實現自主學習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協同發展。
四、結束語
提高教學質量成為現階段小學英語教師關注的重點,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英語教學中,仍舊存在教學觀念保守、教學模式單一、教學評價不夠合理等問題,導致英語教學效果未能達到預期目標。對此,教師應以多元智能理論、人本主義理論為指導,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多元發展,借助情境教學、互動教學等模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加課堂互動,了解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此外,教師需要開展精準性、全面性和交互性教學評價,并做好英語作業設計,降低學生學習壓力,助力師生共同成長。
參考文獻
[1] 何華敏.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研究[J].教育界,2020(22):36-37.
[2] 康東海.小學英語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果[J].校園英語,2020(4):128.
[3] 孫殿文.論小學英語教學中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小學),2019(12):135.
作者簡介:高尚斌(1972.12-),男,甘肅天祝人,
任教于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松山鎮教育輔導站祥瑞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