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區塊鏈作為數字技術發展的技術成果,因其便捷、安全被應用于金融、政務、民生等多個領域。區塊鏈技術的完整性、永久性和不可更改性可有效解決電子檔案管理過程中關聯、回溯等痛點難點問題。文章通過分析區塊鏈的概念與特點,對其參與電子檔案管理的可行性進行分析,找到優勢所在。通過總結電子檔案管理中區塊鏈技術應用現狀,引發對區塊鏈技術服務電子檔案管理的思考與展望。
關鍵詞:區塊鏈;電子檔案;全程管理;協同共享;信息安全
大數據時代,隨著云計算等技術的誕生,互聯網設備計算、存儲、傳輸能力不斷提升,數據規模、種類不斷增加,面對龐大數據資源,需要借助大數據手段進行分析利用,挖掘數據背后價值,5G、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隨之產生。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1],為電子檔案管理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
1 區塊鏈與電子檔案
1.1 區塊鏈的概念與特點
區塊鏈是大數據環境下計算機技術的新型應用模式,是分布式數據存儲、點對點傳輸、加密算法等技術的聚合。區塊鏈網絡沒有中心節點,每個節點都具有高度自治的特征,節點間可以自由連接,組成新的安全性極高的連接單元。區塊鏈技術通過全過程數據留痕來保障數據的真實性、可追溯性。同時,因其采用分布式存儲,極難被銷毀,故而有著便捷、安全等優勢,被廣泛應用于各行各業的智能合約、物聯網、身份驗證、社交通信、文件存儲等領域。
1.1.1行之有效的安全機制。區塊鏈技術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數據庫技術,將數據存儲在多個節點上,而不是集中在一個中心服務器上。這種分布式的數據存儲方式使得區塊鏈系統不易遭到攻擊。同時,區塊鏈技術還采用密碼學技術,將數據進行加密和驗證,確保交易的安全和隱私。區塊鏈技術還采用時間戳機制和哈希函數來確保交易的可靠性。每個區塊都包含一個時間戳和一個唯一的哈希值,這些值是由前一個區塊的哈希值和當前區塊的交易信息生成的。如果一個區塊被篡改,它的哈希值將改變,這將影響到其后面的所有區塊。因此,區塊鏈技術的本質保障其安全性,使得攻擊者難以篡改數據或進行其他惡意行為。
1.1.2高效便捷的共識機制。利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特點,若干不相干節點間也能夠達成共識,短時間內形成決策。目前,常見的共識機制包括工作量證明(PoW)、權益證明(PoS)和委托權益證明(DPoS)等。工作量證明是最早采用的共識機制,其核心思想是通過計算難題來獲得區塊的權益。這種機制可以有效地防止惡意節點對系統的攻擊。權益證明則是將節點的權益與其產生區塊的概率掛鉤,從而使得節點需要付出成本才能夠攻擊系統。而委托權益證明則是在權益證明的基礎上增加了代表節點的概念,從而提高了系統的效率和安全性。無論采用何種共識機制,共識機制都是區塊鏈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可以防止惡意節點對系統的攻擊,保證了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
1.1.3實用貼合的核心技術。區塊鏈技術采用多種加密算法,包括哈希函數、公鑰密碼算法和對稱加密算法等來保障交易的安全和隱私。哈希函數是一種將任意長度的數據映射成固定長度的數據的算法,它能夠保證交易信息不被篡改。公鑰密碼算法則是一種基于兩個密鑰的加密算法。每個節點都擁有一個公鑰和一個私鑰,可以使用公鑰對數據進行加密,只有使用私鑰才能解密數據。對稱加密算法則是一種基于同一個密鑰的加密算法,加密和解密使用同一個密鑰。通過采用這些加密算法,區塊鏈技術能夠保護交易的隱私和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篡改。同時,這些加密算法也是保障智能合約安全的重要手段。智能合約是區塊鏈應用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是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自動執行合約,可以自動執行代碼并處理交易。
1.2 區塊鏈技術參與電子檔案管理的優勢
1.2.1區塊鏈技術是一種革命性的技術,安全性受多方面綜合保障。其去中心化的架構,防止了單點故障和受攻擊。共識機制確保了節點對于交易的共識,保證了交易的安全和可靠性。加密算法則保障了交易的隱私和安全,防止數據泄露和篡改。智能合約則提高了交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自動執行合約,從而避免人為疏忽。區塊鏈技術可以將電子檔案從形成、歸檔、管理等各個環節的業務部門連成一個分布式網絡,將電子檔案所有的操作數據和元數據融合成一個整體,維護電子檔案的完整性,解決現有檔案系統元數據和電子檔案分離的問題[2]。
1.2.2區塊鏈技術更易實現數據溯源共享。傳統的電子檔案管理中,數據的共享需要通過中心化的服務器進行傳輸和存儲,存在著數據泄露和權限控制等問題。而區塊鏈技術采用去中心化的方式,數據可以在網絡中自由傳輸和共享,同時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權限控制和數據訪問控制,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區塊鏈技術可以記錄數據的所有操作記錄,實現數據的可追溯性。在電子檔案管理中,數據的溯源可以幫助用戶快速查找和定位數據的來源,同時也可以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合法性。
2 電子檔案管理中區塊鏈技術及應用現狀
目前,電子檔案的主要來源還是存量檔案的數字化,由檔案產生部門檔案員收集整理歸檔,再經數字化加工后移交檔案保管部門。對于少量原生電子檔案,主要通過業務系統與檔案管理系統對接實現保管利用,引入區塊鏈技術,能幫助實現電子檔案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2.1 區塊鏈技術賦能檔案管理系統信息化
區塊鏈技術的核心優勢之一是保障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是電子檔案管理的生命所在。在電子檔案收集整理過程中,檔案產生機構、保管機構、利用機構作為分布式數據庫里的獨立節點,均保留一份檔案副本,并全程參與檔案的形成、維護等。檔案是存憑留史的第一手資料,電子檔案管理特別要預防電子檔案信息被篡改。區塊鏈技術還有利于維護電子檔案的完整性。區塊鏈具有可追溯性,能將原數據、過程數據與電子檔案本身數據動態結合。在檔案信息的存儲和管理上,檔案數據被寫入區塊鏈之中,若需對檔案內容進行修改,需其他節點同意并留下修改痕跡,更新后內容同步更新于各節點,極大保障電子檔案的安全。在檔案信息的授權和訪問控制上,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檔案信息的授權和訪問控制,可確保只有授權的人員才能訪問和修改檔案信息。在檔案信息的追溯和溯源上,利用區塊鏈的時間戳和哈希算法等技術手段,實現檔案信息的追溯和溯源,方便對歷史檔案信息的查詢和審計。在檔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上,通過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和數據交互協議,可實現檔案信息的共享和交流,促進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和交流。在檔案信息的自動化處理和分析上,利用區塊鏈上的智能合約和數據分析技術,實現檔案信息的自動化處理和分析,提高檔案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2.2 區塊鏈技術賦能電子檔案協同共享
區塊鏈技術可以為電子檔案的協同共享提供很多幫助。區塊鏈技術可以提供去中心化的存儲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數據可以被存儲在網絡中的多個節點上,而不是集中存儲在一個中心化的服務器上,可以建立一個去中心化的身份認證系統,使得用戶可以安全地驗證自己的身份并授權其他用戶訪問其數據。可以提高數據的可用性和可訪問性。當前,數字檔案館(室)建設如火如荼,各地都在爭創全國示范數字檔案館、國家級數字檔案館。以區塊鏈技術應用作為創建數字檔案館的抓手,聯合業務部門開展電子發票電子化報銷、入賬、歸檔試點工作,探索推行電子文件單套制歸檔模式,規范電子文件管理;建設覆蓋轄區內各國家綜合檔案館的全區檔案信息系統共享平臺,推動全區檔案查詢一網通辦,讓全區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查到檔案;協調建設檔案數據共建共享項目,將民生需求重點項目數據接入共享平臺,實現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乃至不跑腿;推動實現“就近查檔、異地出證”,讓群眾查閱開放類檔案不再“兩頭跑”;創新利用服務手段,拓展網絡查檔、異地查檔、跨館出證等檔案利用服務,更好實現科技便民。
2.3 區塊鏈技術賦能電子檔案全程管理
電子檔案全程管理包括電子檔案的創建、存儲、檢索、傳輸、銷毀等各個環節,是對電子檔案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確保電子檔案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采用區塊鏈技術,可掌握檔案產生各個環節,直接生成原生電子檔案可減少紙質檔案的存儲、數字化加工等成本。隨時隨地通過網絡或其他方式訪問檔案信息,可方便快捷地獲取所需的信息。采用數據加密、權限控制、備份恢復等技術,可確保檔案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如電子檔案全程管理的“浦東模式”,就是探索創新政務區塊鏈+在線政務服務電子文件歸檔管理,打造在線政務服務電子文件智能歸集。單套制實現并不容易,但如果電子文件原文件存檔不再需要打印,檔案里90%以上的原始文件都將是數字化的。
3 區塊鏈技術服務電子檔案管理的思考與展望
2023年《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中對數字中國建設進行了頂層設計,我國正加速邁進數字化發展的新階段。數字化、信息化是大勢所趨,未來越來越多檔案將被數字化、電子化,且這一趨勢會越來越快。
3.1 區塊鏈技術助力檔案管理安全升級
當前,各級各類檔案館(室)對電子檔案的管理依舊實施“雙軌制”,即電子檔案與紙質檔案一并轉移交接,對紙質版檔案進行數字化加工,形成電子檔案過程花費較大,且非常容易造成損毀或遺失。此外,在對電子檔案的日常管理利用中,除授權者外,其他人無法對電子檔案安全狀態進行有效監管,無法從技術層面杜絕非法篡改、損毀等破壞性操作。引入區塊鏈技術,可以讓檔案生成部門、保管部門、主管部門等參與到電子檔案管理全過程中,提高電子檔案安全性、完整性、可靠性[3]。區塊鏈檔案管理系統從源頭入手,通過統一規范接口、統一操作平臺、統一編碼規定,完成平臺內文檔在線產生,經分發整理進一步實現在線歸檔;通過OCR管理平臺將前期已產生的紙質文檔電子化;通過集成郵箱系統實現郵箱文件在線歸檔;通過交工資料平臺,實現交工文件線上化,將檔案管理向前延伸至檔案形成階段;線上化文件通過電子印控平臺保證電子簽名、電子簽章合法性和真實性,電子化文檔進入文檔管理平臺進行分發、整編后,最終歸檔至數字檔案室,實現檔案信息化管理和在線利用。此外,數據通過區塊鏈存證“在線驗證”,實現單軌制電子文件全生命周期自動化與智能化管理,在歸檔過程中建立檔案數據間有機聯系,實現線上全程可追溯一體化管理,推進前端業務全流程電子化、線上化,加速推進無紙化辦公安全升級。
3.2 區塊鏈技術助力檔案管理智慧升級
針對當前檔案安全管控問題,積極應對電子檔案管理面臨的挑戰,通過區塊鏈真實可信、防篡改、可追溯等技術特性應用,構建統一身份認證配合區塊鏈、電子簽名、電子簽章、雙層PDF等技術手段,全方位提升電子檔案安全,進而滿足不同業務場景數字檔案智能化精準管理需求。同時,基于OCR技術構建一站式檔案管理平臺,將歸檔電子文件和流轉信息進行整合,形成價值信息知識圖譜,實現檔案管理從“數據”到“智慧”全面升級。創新軟硬一體化應用,實現檔案管理全自動化。立足區塊鏈檔案管理系統開發和系統集成兩大建設模塊,完成文控平臺優化、身份認證、OCR管理平臺、交工資料平臺、檔案上傳平臺、檔案接口、存證平臺&驗證平臺應用,實現預留智慧項目平臺與檔案接口服務、預留OA與檔案接口服務、OCR平臺與檔案集成、文控平臺集成、交工資料平臺集成、區塊鏈平臺集成、電子印控平臺集成的自動化管理,并與線上電子檔案對接匹配,強化一體化管理。依托“單套制”管理模式,實現項目文檔在線接收歸檔和交工資料遠程同步錄入、在線簽署歸檔等文檔智能一體化管理新模式。
3.3 區塊鏈技術應用風險
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技術,行業應用尚不成熟,不可避免地存在亂象和泡沫,統一高效行業標準尚未形成。當前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問題依舊存在,各地推動區塊鏈技術落地條件不一。區塊鏈在檔案領域應用模式與應用場景仍處于探索階段,未來的業務模式仍未可知。人才缺口大,掌握信息技術與檔案管理知識的復合型人才仍然不足,上述問題在基礎設施較為落后的地區尤其突出,而這類區域恰好是檔案工作打通便民利民“最后一公里”的關鍵所在。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點,讓人產生檔案部門作用被削弱的錯覺,因此專業檔案人員更需要樹立主人翁意識,規范指導。
結語
區塊鏈技術在推動檔案管理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上有重要意義,檔案主管部門、管理部門要牽頭開啟檔案資源信息化建設工作,進一步完善數字檔案室系統配置和制度體系,加快推進該系統國家課題申報和行業標準制定。
參考文獻
[1]丁誠,劉惠文,鄧小鴻.基于區塊鏈的電子病歷隱私保護系統設計[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3,35(01):89-91.
[2]張倩.區塊鏈技術對高校檔案信息管理方式創新的可行性探究[J].檔案建設,2017(12):21-24.
[3]張珊.區塊鏈技術在電子檔案管理中的適用性和應用展望[J].檔案管理,2017(03):18-19.
作者簡介:楊艷(1985— ),大學學歷,廣東省核工業地質局二九一大隊館員,研究方向:檔案資源建設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