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明武
【摘 ?要】物理學科的教學知識與生活聯系密切,同時該學科具有一定的實踐性和復雜性。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主要是單一的灌輸教學,學生對一些生澀的定義和公式并不理解,記憶起來比較困難,長此以往會使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減弱,使課堂教育教學效率下降。在當下教學背景下,生活化教學模式開始越來越被重視,成為教師教學的首選方法,教師開始在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將實際生活中的物理知識與課本教材聯系起來,構建學習情境,在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诖?,本文在初中物理課堂中應用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分析,以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應用策略;課程設計
當今物理課堂要摒棄傳統灌輸式教育教學模式,要更加注重對學生興趣的激發。陶行知言說道“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初中物理課堂中融入生活化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課堂參與度,從而使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得到培養。因此,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加強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環境聯系,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開展生活化教學模式,將教學教材中生澀枯燥的定義描述以及對話更為直觀和簡單地呈現給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同時優化生活化課堂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達到培養學生學科素養以及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教學目的。
一、做好生活化課堂導入環節
課前導入是影響學生課堂學習效率高低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想要提升生活化課堂教學效率,就需要對課堂導入環節進行充分的重視。教師需要做好生活化課堂導入環節,更多與學生交流和互動,通過生活化課堂教學模式的融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與物理學科之間的隔閡減少,提高學生的探索熱情。課堂導入方式主要有語言導入、多媒體PPT導入、提問導入、猜謎語導入等,在選取課堂導入方法時,教師需要結合課堂的教學內容核心以及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情況,采取多元化的課堂導入方式,讓學生感受物理學科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從而增強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
比如,教師在講解“平面鏡成像”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猜謎語的課堂導入方式,元宵節的特色活動猜燈謎很受人們的追捧,教師利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教師利用多媒體演示文稿將謎題展示給學生,“皎皎青天,一輪明月,兩人對談,一個不語,請同學們猜一猜這個物品是什么呢?”可以安排學生為舉手回答或者搶答或者小組討論等等,還可以準備零食獎勵答對的學生,將活躍的課堂氛圍烘托出來。在得到正確的謎題答案之后,教師就可以簡單地將學生導入至課本章節平面鏡成像的學習中,引出課堂教學內容,投入對新知識的理解和認識上。在學習摩擦力這一章節內容時,可以采取不一樣的課堂導入方式,摩擦力這一單元更多的是實驗,教師可以利用實驗導入的方法進行教材內容的引出,“讓學生將雙手伸出來并搓一搓,詢問學生手發生了什么變化。學生會發現手心變熱了,這就是摩擦力的概念,在手心向前推出時,也會受到向后的摩擦力,也就是阻力,摩擦力做功使手心的溫度升高,從而手掌就變熱了,同學們這是不是和冬天用搓手的方式捂手的道理一樣呢”。教師還可以運用拉力秤拉動砝碼的方式,在拉動砝碼的臨界點讀出拉力的數值,根據相互作用力的原理,可以得到摩擦力和拉力的數值是一樣的?;诖送ㄟ^生活化的課堂導入,可以使學生更快投入到課堂學習中,有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優化課堂教學內容設計
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認知水平還不夠完善,對于新知識的學習和掌握水平不高,同時物理中的定義定理以及公式又是十分抽象的,要求學生有著很強的邏輯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課程設計時,對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更有針對性,結合學生的具體實際以及教學核心設計課堂教學,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水平。在物理學科課堂教學上,教師對新知識點的講解需要更多地融入生活化教學,將抽象事物具體化形象化,降低學生的學習門檻,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的同時使學生對物理學科有更加深入的認識。
比如在教授九年級物理“電壓”內容時,可以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步驟,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優化課堂內容的設計,可以利用類比方式通過生活實踐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其實電壓和水壓的形成思路是很像的,教師可以通過水壓設計教學內容,通過生活中的水槍講解水壓的形成,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電壓的概念。學生對水槍是很感興趣的,尤其是男生喜歡新奇的物品,水槍的原理就是利用自來水所帶來的水壓,給予一個釋放的力,從而形成水流,教師通過對水槍原理的講解,提升學生的探索欲望,之后將重點“水流是通過水壓形成的”引出來,幫助學生理解電壓與電流的概念。同時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電池的使用原理,電池分為正負極,在電池的正極有很多的正電荷,同樣在負極有很多的負電荷,而正負電荷的累積使電壓形成,若將導線以及燈泡連接至電池兩端,在電壓的驅使下,電荷就會運動,就和水流一樣形成了電流,電池也就是電源。教師將學生見過的、玩過的水槍作為切入口,省略了傳統教學模式中讀教材定理定義的步驟,結合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進行課堂內容設計,使學生很簡單地就理解了電壓的概念。教師這種生活化教學方式,消除了學生心中對于物理學科害怕的心理,有利于學生體會到物理學習的樂趣。
三、進行生活化作業設計
在學習過程中課前預習、課上聽講、課后作業、課下復習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學生通過作業鞏固在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點,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師課堂上所講的內容,而進行作業設計不是進行題海戰術的布置,可以進行生活化的作業設計,拓展學生思維,改善作業內容。生活化課后作業設計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將學到的物理知識放在實際生活中,在作業任務量減少的同時使得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得到提升,更多地動手操作,培養和鍛煉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改善不良的學習習慣,這也契合“雙減”政策與素質教育的要求。
比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第五章第四節“密度與社會生活”的教學時,在課上的作業練習中,給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張三的爸爸給媽媽買了一個金鐲子,張三在看到之后想根據所學的密度與社會生活的內容去判斷這個鐲子是不是真金,張三已經將這個鐲子的質量測了出來,之后張三同學要怎樣做才能準確判斷這個鐲子是否為真金呢?”學生可以根據物體密度等于物體質量除以物體體積,現在已知物體質量,那就可以利用學到的排水法知識,將物體的體積準確的測量出來,通過兩到三次取平均值的方法將該鐲子的密度求出,將所求密度與金的密度去對比即可以進行判斷,最后得到結論?!蓖瑯釉趯W習能源這一章節時,可以布置一些收集資料的課后作業,讓學生在課后對我國以及世界的能源信息以及結構進行信息匯總,之后整理成報告的形式,可以轉成電子版,在下次上課時利用5分鐘到10分鐘進行課上的信息分享。通過生活化的作業設計,學生感受到物理學科的魅力,使學生理論實踐相結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
新課程標準中,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開展情境化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物理知識學習有效性,豐富課堂的教學趣味,使更多的學生可以參與到課堂學習中,為學科素養的培養創造條件。在當前教育背景下,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課程標準去備課,在教學環節中更多地搭建教學情境,使知識點的講授更加完整,教師在搭建教學情境的過程中需要發揮引導作用,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互動,小組內成員進行知識的交流,找出問題及時糾正,在培養學生交流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思考意識。在生活化情境創設時,要將生活例子的選擇及生活化元素更貼切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不好高騖遠、急功近利,否則會出現和灌輸式教學模式一樣的課堂問題,阻礙課堂教學進展。
比如在進行八年級上冊“光的反射”課堂教學中,教師為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可以設置這樣的教學情境。教師將學生常見的鏡子放在有陽光照進來的窗戶下,這樣在墻的另一邊就會出現一個亮點,通過移動鏡子使墻上的亮點移動。之后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將光的反射動態圖呈現給學生,給學生講解反射發生的原理,還可以簡單帶入下一章節折射的知識,幫助學生樹立物理拓展性思維。同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為學生講解一些擴充知識,如光污染,講解光污染的發生原理,呼吁抵制光污染,搭建教學情境,保護環境從而升華主題,在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成長。
五、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激發學習主動性
在初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教師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物理課堂教學,有助于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物理的親近感,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信心。物理源于生活,通過活躍的課堂氛圍的營造,可以有效促進學生對抽象物理知識的了解,讓學生能夠在課堂學習中體會到物理知識的真實應用場景,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物理學習有效性,并讓學生能夠利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比如,教師在講解“杠桿原理”時,教師可以引用阿基米德的一句話“給我一根杠桿,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將本節課的課堂重點杠桿引出,通過撬動整個地球的夸張手法引發學生的思考,鼓勵學生發言談一談對于阿基米德這句話的理解,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讓更多的同學參與。之后可以更深層次地進行提問:“同學們認為阿基米德在說大話嗎?那他用到了什么原理”通過由淺入深的提問,將學生的思維牢牢抓住,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教師根據生活中的現象進行引導,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物理知識的過程中了解教學目的,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養成善于觀察、認真思考的好習慣。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程改革標準的發布,使傳統的灌輸式物理學科教學方式得到摒棄,生活化教學理念得到重視和應用,教師更加注重對于學生學科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物理是一門與生活聯系最密切的學科,陶老先生曾說過“生活即教育”,因此在初中物理學科的課堂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更多地融入生活化教學,將枯燥的公式定理形象化,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物理課堂變得更加有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解生硬的知識點時,可以與有趣的生活實際相聯系,搭建起教學情境,拓展學生思維,使學生體會到物理是源于生活實際的學科,將學生的學習主觀能動性激發出來。
【參考文獻】
[1]李高勝.新課改下初中物理課堂生活化教學探索[J].新課程,2020(49):98.
[2]陳中偉.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的探索及思考[J].新課程,2020(41):132.
[3]楊菊香.生活化教學走進初中物理課堂的探索[J].黑河教育,2020(2):22-23.
[4]姜玉仙.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學探索[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1(21):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