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方 馬丙合
摘要:短視頻日漸成為最主要的媒體形態之一,文旅局長短視頻代言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引起廣泛關注。本文全面解析這一現象的時代背景,深度分析其內部機理與主要類型,通過案例分析指出存在的問題和風險,有針對性提出應對措施,為領導干部更好利用短視頻代言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旅局長 短視頻 代言 風險 防范
我國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后,旅游市場快速反彈,需求旺盛,行業迎來重大利好。各地紛紛采取各種措施搶抓這一極好機遇。特別是各市縣文旅局長也紛紛加入互聯網賽道,走到鏡頭前為地方旅游“吆喝”“代言”,期望抓住“種草經濟”先機,激發潛在游客的消費需求,為當地帶來實際的經濟效益。文旅局長為地方旅游“代言”是這些年文旅業出現的新現象,順應了全媒體時代品牌傳播塑造的需要,積極推進了服務型有為政府建設,展示了新時代干部的良好形象。但是同時也存在主次錯位、品質不高、本末倒置以及人設崩塌風險,需要深入分析這一熱點現象的內部機理,防范化解負面輿情風險,以助推旅游業高質量發展。
傳統媒體時代,產品多選擇具有較高知名度、社會影響力、與代言品牌氣質契合的明星作為代言人。這幾年出現的文旅局長親自下場為地方旅游代言,在傳統媒體時代是不可想象的。文旅局長代言能夠成為一種社會現象,基于如下時代背景。
1.全媒體時代提供了媒體環境。傳統媒體時代,品牌形象代言人多為大眾所接受、熟知的明星人物,擁有較高的媒體曝光率。隨著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深入推進,以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媒體深度融合,媒體格局產生了革命性和顛覆性變化,媒體不斷迭代升級,逐步進入到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四全媒體”時代。全媒體時代的信息無處不在,人人皆能接收,人人皆可傳播,這就在很大程度上為文旅局長代言提供了媒體環境。在全媒體時代的巨大輿論場內,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展示自己的媒體行為,當特定人的某種行為獲得較多認同時,其行為方式也會成為新聞本身的一部分,在一次又一次對個體受眾的傳播過程當中,引導、影響著受眾對此類行為的看法和態度。文旅局長代言就是這樣從宣傳代言轉變成社會新聞,從個人媒體賬號進入到媒體平臺,進而從個體行為變成行業通例,使得文旅局長不斷“卷起來”。
2.短視頻傳播形式廣受關注。隨著5G技術的不斷普及,短視頻傳播不再受時空限制,用戶可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進行觀看,短視頻已經成為最主要的媒體形態之一。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5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6月,我國短視頻用戶已達10.26億,95.2%的智能終端用戶都在關注短視頻。隨著智能手機、編輯軟件的不斷升級,短視頻的制作變得簡便,經過簡單培訓之后,就可以完成制作。因此文旅局長為地方旅游代言幾乎清一色采取了短視頻的形式。文旅資源本來就具有“山清水秀”的優勢,加之文旅局長特殊的身份,更容易在短時間內吸引大批流量。短視頻不僅可以在抖音、快手、秒拍、火山等小視頻平臺傳播,還可以通過微信、QQ等聊天軟件分享到社交網、朋友圈。
3.面對巨大需求紛紛下場。旅游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龍頭行業,具備綜合性強、產業鏈長、輻射面廣的特征,對區域經濟帶動作用明顯。同時,旅游產業具有環境敏感、人群集聚特征,受疫情沖擊較其他行業更為嚴重,疫情對旅游企業的經營更帶來巨大壓力。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我國一系列鼓勵消費促進經濟發展的利好政策出臺,讓久旱的旅游業也聞到了甘霖的芬芳,旅游消費需求形成反彈,為文旅產業復蘇和井噴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此背景下,為盡快實現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帶動區域經濟社會快速回暖,主管部門、行業協會、經營者、旅游媒體等都在積極作為,文旅局長們更是親自下場,充當代言人,為恢復當地旅游業繁榮發展鼓與呼。
4.體現了強烈的責任心。文旅局長們勇于打破常規,主動“觸網”,從幕后走上前臺為地方旅游代言,體現了他們對發展文旅、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強烈責任心,反映出新時代領導干部強烈的為民情懷和勤政務實的工作作風。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作風建設得到全面加強,通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及黨史學習等主題教育,新時代領導干部的責任意識、擔當精神不斷增強,這一現象也是新時代廣大干部謀發展、干實事良好局面的生動呈現。同時也反映出新時代干部良好的媒體素養。全媒體時代,領導干部既是媒體的受眾,也是媒體的管理者,還是媒體的參與者,熟悉媒體發展、把握媒體規律、用好媒體平臺已經成為新時代干部的基本功。
文旅局長為地方旅游“代言”,對接全媒體時代的政府角色轉型和功能演化,即從傳統的行政管理,更多地向旅游宣傳推廣和公共服務轉變。其身份的特殊性讓受眾容易產生對當地文旅資源的美好印象,帶來良好的傳播效果。
一是身份權威性增加了宣傳信息的可靠性。文旅局長的官方身份,增加了其作為營銷傳播者的可信度、專業性,對其傳播信息的真實性有了可靠的“背書”,通過局長們的演繹,當地的自然風光、民俗文化讓人一覽而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藏在深山人未識”的困境,也給當地帶來了實打實的經濟效益。二是文旅專業性增加了宣傳信息的厚重感。文旅局長對地方旅游發展格局、政策等有更全面、更專業、更深入的了解,可以彌補一般膚淺式推介在可信度、豐富度和文化內涵等方面的不足,更有專業性和權威性,能夠獲得消費者和社會公眾更多的信任,增強他們對當地旅游產業和產品的關注度和深化了解,起到引流、引爆和引導市場消費的作用。三是干部務實形象增加受眾情感認同。通過對官員的好感轉移到其所宣傳的文旅資源上。品牌形象代言發揮作用的機理是情感移植,即通過對品牌形象代言人活動的感知,游客將對其的好感轉移到其所推介的文旅資源上。這一行為又展現出當地政府官員善用新媒體新技術,注重意識轉變、思路調整,創造性開展工作的形象,符合游客的要求和期待。四是宣傳形式新穎,增大傳播面,提高知名度。這一宣傳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更新了對干部刻板形象的認知,吸引大量群眾圍觀并成為粉絲,文旅局長代言熱現象級的傳播格局,也讓近段時間文旅局長代言有“熱點”可蹭,讓文旅局長代言的傳播量進一步擴大,進而提高當地知名度。
文旅局長短視頻代言的效果是明顯的,現象級的傳播大大提升了各地知名度,文旅局長的良好形象吸粉無數,激發了潛在游客旅游消費的熱情。一方面,“出圈”的文旅局長確實成功引流,助力當地旅游業復蘇,進而帶動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另一方面,也展現出新時代干部的良好形象,展示了干部務實親民的工作作風、把握時代風尚脈搏的工作能力、善用新媒體的媒介素養,也是政府職能從“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的生動案例。
文旅局長代言主要有如下四種類型。一是通過特色服裝展示特色景觀資源。冬季的東北白雪皚皚,景色美不勝收,少數民族的美麗服飾錦上添花。黑龍江塔河縣文旅局局長都波在零下20攝氏度的天氣里,身著美麗的鄂倫春民族服飾,在白雪皚皚的白樺林里行走,演繹“白鹿仙子”和“森林的主人”,展示東北冰雪世界的美,為家鄉“代言”。該視頻短短十幾秒,吸睛無數,“火”上了熱搜,大大提升了當地的知名度。二是通過特定歷史故事展現特色文化資源。旅游回歸文化是旅游產業發展的高級階段和高級形態,旅游業的高質量發展必須有文化的賦能。臨沂是書圣王羲之故里,是書法文化名城,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黨組成員高弘清在王羲之故居身穿漢服,靚麗出鏡,向全網推介展示臨沂書法文化,帶大家夢回瑯琊,感受筆墨情懷。三是通過年輕人喜歡的角色扮演展現特色資源。四川省文旅廳視頻號近日發布了一期《文旅局長說文旅》短視頻,視頻中甘孜州道孚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游局局長降澤多吉“借用”經典影視橋段,在不同景點“Cosplay”(指角色扮演)宇航員、古戰士、手工藝人……將道孚縣的景點呈現在了大家面前,獨特的創意結合當地風景,這段視頻迅速“出圈”,引起廣泛關注。四是通過特定游樂方式展現特色資源。時任新疆伊犁昭蘇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的賀嬌龍,身披紅色斗篷,在茫茫雪地中,揚鞭策馬颯爽英姿的短視頻迅速走紅網絡,點擊量達5.2億次,轉發量近900萬。
文旅局長們放下身段、玩轉網絡的舉動,讓當地的非熱門景點獲得了被看見、被關注的機會,也為當地旅游行業帶來了更多人氣。總體而言,局長短視頻代言的效果不錯,也獲得了較多民眾支持。但也引發一些質疑,要注意防范輿情負面風險。
一是主次錯位。拍攝視頻過于聚焦個人形象,旅游宣傳變成了個人宣傳。如有網友質疑稱,“(局長)一直在拍照的路上,到底是宣傳旅游,還是炫個人寫真?”還有網友質疑拍攝中的服化道所費不菲,有公款滿足個人喜好的嫌疑。歸根結底,拍攝這些短視頻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推介當地的旅游資源,如果喧賓奪主,把重點放在出鏡官員的顏值、才藝上,旅游主題反而成了陪襯,難免會引發爭議。二是氣質不符。部分干部的氣質形象和服化道與宣傳主題不合,變成“審丑出圈”。湖北隨州市文旅局局長解偉因古裝扮相意外“丑出圈”,卻也歪打正著,帶來了當地多個景區游客數的明顯增長。如果說解偉局長走紅是意外,隨后多地文旅官員紛紛上鏡,與解局長“爭奇斗艷”,則有跟風審丑之嫌,被網友批為“辣眼睛”“走偏了”。三是本末倒置。只注重宣傳而不切實提升旅游產品品質,違背旅游業高質量發展的規律,即便短時間人氣爆棚,游客來了、口碑差了,難以為繼。《人民日報》文章指出,“網紅”局長們的“花式內卷”,確實引來了流量、形成了聲勢。不過,各地文旅工作者也不能“為卷而卷”、一葉障目,打造各具特色的“文旅局長”IP應是錦上添花,而不能本末倒置。四是干部人設崩塌。長們成為網紅之后,也就成了當地最有影響力的IP,如參與代言的領導干部因涉嫌違紀違法等負面或惹爭議的行為,就會引發負面的群體極化網絡情緒,令干部形象、地方文旅品牌一夜之間身敗名裂。加強對出圈干部教育管理的同時,要建立網絡負面輿情應對機制,及時妥善處理相關輿情,防止因干部個人問題影響地方形象和文旅品牌。
文旅局長代言升熱快、降溫也快,社交媒體宣傳具有即時性和難以持久的弊端。文旅局長代言能夠促進一次性旅游消費,而留住游客以及增加游客推薦意愿,則依賴文旅市場的自身競爭力,其本質還在于不斷擴大優質文旅產品供給,這也是用好網紅局長流量,同時防范化解風險的根本保障,為此應做到如下幾點。
一是避免同質化,做出特色。新疆伊犁賀嬌龍副局長紅衣策馬、四川甘孜劉洪局長仗劍走天涯的視頻先后爆火,引發不少地方模仿。但是大家一窩蜂都去玩古裝或民族服裝的“Cosplay”,未免過于同質化,缺乏創意。更不要說有些官員不顧身材、相貌、氣質與拍攝內容之間的差異,硬凹造型,令人大跌眼鏡。視頻推廣還是要挖掘當地的特色旅游文化資源,拍攝內容應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人制宜,不可盲目跟風,倉促上馬。要加強選題策劃,讓局長們的出鏡方式更多元化,以免審美疲勞。
二是避免表面化,做出深度。著名符號學家羅蘭·巴特指出,如果包裝過于美麗、耀眼,那么包裝盒子作為符號就會削弱其所指禮品和禮品中所含的情意,從而變成空洞的符號。出鏡官員個人的形象與才藝只是吸引大家關注的手段,拍攝內容要與本地區的風景、歷史和人文做深度融合,采用大眾易于接受的表現手法,充分展現各地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地域文化特質,真正激發公眾去了解目的地的風土人情和旅游資源,做到“始于顏值,忠于內涵”,讓短視頻成為鏈接地方文旅資源的網絡入口。
三是避免虛擬化,做出溫度。信息爆炸時代,一個地方的信息很快就會湮沒在互聯網海量信息中,難以為人所知。依靠短視頻“出圈”之后,文旅局長便成為海量信息中當地輿論的焦點,成為一個地方的“標簽”。作為代言人傳播本地信息,通過其生動、美好、人性化的表達,可以消解其官員色彩,增加交流的親和力。但代言遠不是文旅局長工作的全部,文旅局長不僅要活躍在屏幕上,更要走近用戶身邊,使政府官員變成可見、可對話、可切實解決問題的真實的朋友,逐漸成為大家熟悉和信賴的人,成為旅游服務的監督者和旅游品質的保證者。
四是避免泡沫化,做出實效。文旅局長代言僅是啟蒙消費者的需求,找到滿足人們這些需要的條件。銷售的精髓在于滿足人們的深層次需求,而不是表面的需求。局長們化身網紅,會帶來關注和流量,但是這種流量能否帶來當地旅游行業和民眾收入的增長,還要看旅游部門是否真正下功夫。文旅產業發展需要做好旅游資源產業規劃、文化資源挖掘維護、旅游形象宣傳營銷、地方公共服務及基礎設施的配套,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的工程。全方位提升吃、住、行、游、購、娛等多方面的旅游體驗,為游客們提供高品質的旅游服務才是正道。
五是避免短期化,久久為功。互聯網時代熱點事件層出不窮,網絡熱點切換迅速。文旅局長短視頻代言,不能作為短期熱點話題曇花一現,很快重歸冷清,需要系統謀劃,遵循事件營銷規律,設置好大眾媒介議程,保持社交媒體的熱度,不斷增加消費者和粉絲的黏性。這就需要文旅局長不斷提升自身網絡素養,提高利用自媒體營銷的能力,不僅要當好短視頻的演員,更要當好網絡媒體平臺的運營商。積極穩妥應對各類負面輿情的同時,策劃好、利用好事件營銷,為地方品牌推介、展示創造機會,持續提升地方文旅品牌知名度與美譽度。
作者馬方系西南政法大學國家安全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馬丙合系西南政法大學博士研究生,重慶巫溪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本文系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完善國家安全法治體系研究”(項目編號:2022TC001)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劉國防.品牌形象代言人傳播策略研究[J].中外企業家,2005(01).
[2]吳艷艷,胡業生.廣告代言經濟學研究[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5).
[3]王馨藝,張長輝.新時期提升領導干部媒體素養研究[J].新聞愛好者,2020(07).
[4]馬波,王嘉青.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旅游產業新走向[J].旅游學刊,2021(02).
[5]張惺.名人代言:廣告策略的雙刃劍[J].東南傳播,2008(12).
【編輯:孫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