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霞
【摘要】在小學大單元的課堂教學中,主題式教學有著廣闊的適用范圍和運用空間.將主題式教學引入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有利于重塑教學生態、優化和提煉教學機制.以此為基礎,文章將對主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的意義支撐和推進策略進行深度梳理和解析,為主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的深度應用增加動能.
【關鍵詞】主題式教學;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
引 言
單元主題式教學拋棄了傳統的教學方式,將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到了最大,以明確的主題為指導,構建知識的思路,在框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探究,系統地串聯起小學階段相對零散的知識點,在主題視野中,不斷豐富知識結構,指導學生進行遷移、提升、整合、類比等結構性活動,使小學數學知識教學成為一個“超級單元”,從而全面地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
一、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教學的主要類型
首先,以知識應用為主線構建主題式教學.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明確主題,再在主題指導下填充知識,引導學生在主題框架內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社會知識開展問題探究,最后以知識應用與實踐為主題歸宿,實現單元主題式教學的實效.其次,以方法遷移為導向,以學習方法、思維發散性為切入點.在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教學中,教師可對以思維方法為主導的知識單元展開綜合分析,站在學生的學習角度,以學生的學習著眼點為出發點,以學生的學習著眼點為基礎,以學生的學習重點為前提,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方法對學習的影響,從而在探索方法的過程中,使數學學習取得長足的進步.最后,在教材中引入情感鏈接這一主題式教學方式.我國是東方古代數學文明的發源地,目前所編的數學教材中,或多或少都會涉及相關的歷史演變、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內容,因此,教師在整合教學內容的時候,可以從情感鏈接的角度出發,通過了解知識背景,引導學生深刻理解知識的內涵,最后形成自己的數學領悟,用積極的情感經驗來引導學生,為數學學習指明前進的方向.
二、主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的價值
(一)有利于為學生搭建情境契機
小學生具有自己獨特的學習情境特征.教師通過運用主題式教學,可以為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創造有質量、有結構、有內涵的教學情境、問題情境和探究情境,有利于為學生創設情境和機會;可以讓學生在接受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時,獲得情境引領和氛圍支撐,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和主體生命力量,讓學生的思維動力和潛能得到充分發揮,為學生建立一種經驗性認知,并對其進行激勵和建構;使學生的道德得到濡染,精神得到洗禮,心靈得到陶冶,情懷得到夯實,意志得到砥礪,理念得到重塑,行為得到優化,從而提高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質量和效益.
(二)有利于助力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
根據自己的教學觀察以及自己的教學經驗,教師將主題式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進行了深入運用,這對于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對課題的深入運用,為學生在課堂上的深入融合,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切入點和探索的機會.教師將主題式教學深入運用到小學數學大單元的課堂教學中,能夠克服傳統的課堂教學惰性,克服原有的課堂教學模式的缺陷,幫助學生構建數學學習的生活化認知,增強多數學生的生活性學習意識,讓學生明確“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數學”.教師將主題式教學融入并運用到小學數學大單元的教學中,能夠對師生雙方的互動進行精煉和優化,能夠為學生設計更加友好、更具內涵的探索活動和合作順序,能夠引導學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立足于自己的學習經歷,這對于學生的心理體驗、情感體驗和合作體驗都有很大的幫助.主題式教學能促進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注重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將學生帶入一個嶄新的小學數學教學生態,讓學生置身于一種思維自由運轉、智力自由生發、心性自由翱翔的學習環境和場域中,幫助學生提高數學學習品質.
(三)有利于重塑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整體格局
筆者通過對傳統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的梳理,發現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被削弱,學習的積極性被抑制.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學習動能不足,其參與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也會不高.主題式教學可以對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架構和路徑進行優化,它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的短板和問題,幫助學生搭建思維通路,進而對重塑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的整體格局有幫助作用.
三、當前主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應用缺乏深度
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和觀察,發現許多教師在將主題式教學運用到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時,所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就是運用得流于表面、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許多教師沒有完全理解主題式教學的特征,沒有認真學習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運用的正確方法、路徑和策略,也沒有與小學生特有的認知特點和身心發展相結合.由于缺乏深度、廣度和實效,使得在小學數學大單元中,主題式教學的運用質量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二)整體思維不足
筆者在對傳統的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實踐進行了梳理之后,發現許多教師對主題式教學的應用沒有一個明確的認識,也沒有一個完整的計劃,缺少了對教學的整體性思考,過分注重對單一章節的知識點的灌輸,忽略了對學生的總體邏輯結構的構建,忽略了對學生總體思維能力的培養與創造.不能引導學生理解文章中的邏輯關系.許多教師沒有制訂清晰、科學、完整的主題式教學應用目標,使得主題式教學應用不能做到精準有效,不能做到扎實有序.教師在推進主題式教學應用時,沒有秉持整體化視角和系統化思維,造成主題式教學應用出現碎片化、割裂化、條塊化、隨意化、主觀化傾向,嚴重拉低和阻礙了主題式教學應用的質量提升和效能釋放.
(三)應用理念保守僵化
許多教師對主題式教學的應用觀念仍然是保守、僵化的,對主題式教學的認識還不夠清晰、充分.教師仍然習慣于口傳筆錄,仍然依賴于用單調的語言進行單向傳遞,這就造成了整個主題式教學應用架構的機械、僵硬、冰冷、死板,不能產生主題式教學的意蘊.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究動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不能進行深度探究,不能進行深度表達,不能進行深度分享.許多教師沒有能夠激發出學生的情感共鳴和思維共鳴,也沒有構建出只屬于學生自己的思維成果和認知成果,這給主題式教學帶來了困難.
四、主題式教學在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中的推進策略
(一)精準設計教學目標
以“表內乘法”這一課為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引導學生掌握乘法運算的基本內涵,明了乘法運算的策略與規律,幫助學生認識并熟悉乘法各部分的名稱,學習乘法口訣,培養連貫的加法運算意識,培養學生初步運用乘法運算的能力.
(二)尋找原點,逐步突破
在深度學習中,教師不僅要對大單元的主題進行重組和整編,還要對與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密切相關的主題目標進行定位,除此之外,還要提煉大主題,找出主題的根源,把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實現理解和批判、聯系和建構、遷移和應用的深度學習.因此,該單元的中心問題自然就是修改每一個問題的依據,也就是解決問題的出發點.
主題原點指的是對數學及生活進行的一種抽象性概括,它是學生在這套數學知識體系中聯系新知識和解決新問題的橋梁.
無論是兩位數乘兩位數,還是三位數乘兩位數,或者是其他多位數乘兩位數,在算法和算理上都是相同的,這也是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中學習該部分內容的基礎.教師能夠激發學生感知知識的共性,從而促進計算方法的有效遷移,提升學生遷移知識、完善知識的深度學習能力.
“兩位數乘兩位數”題目的目的:通過點子圖來理解算理,能夠正確地進行豎計算.該單元主要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整十數乘整十數的口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不進位)筆算、兩位數乘兩位數的(進位)筆算.其關鍵是用點子圖的特殊計算方法,將抽象的數學原理和外部的計算方法一一關聯,再用“畫一畫”和“說一說”的方法,將深奧的數學原理轉化為直觀、形象和個性化的表達方式,從而實現“理清法明”的教育目的.
隨著目標的逐步實現,學生可以深化對算理的理解,從而掌握算法,也可以為后續其他乘法計算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三)融會貫通,循序漸進
主題式情境的整體創設是主題式教學逐步展開的一種催化.教師一直都是以同樣或者高度類似的情境為中心,來對教學過程進行指導和推動,讓學生在任何時候都能感覺到同樣氛圍中的主題,進而領悟到主題情境的整體和諧.在知識的產生、發展和升華的整個過程中,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都將被不斷地喚醒和修改,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潛力,提高學習能力.
因此,要想創造出一個主題情境,這就要求教師從小學數學學科結構和大單元知識結構出發,以結構化的觀點來分析課本,并結合學生的認知程度和學習經驗,創造出一種生活化的、問題化的、有很強的驅動力的數學學習情境,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激發其解決問題的內在動機.
教師需要創設主題式教學情境,這種情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師只有在學生感興趣的、最接近發展的區域中進行情境教學,才能最大限度地把握好經過仔細預設的機會.在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我們春游了”等有趣的主題,如游玩路線的規劃(速度、時間和路程的數量關系)、怎么買票更便宜(多位數乘法的口算)、園區隊列比賽(多位數乘兩位數的估計、筆算)等具有探索性和挑戰性的驅動任務,讓學生能夠圍繞大單元主題,不斷地對舊知識進行調整和重組,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促進深度學習的真正發生.
(四)注重評價,適時把控
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中,評價是貫穿整個過程的.總體來說,在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中的評價可以被劃分成兩種類型,一種是整體性評價,另一種是跟蹤評價.跟蹤性評估是整體性評價的基礎,而整體性評價則是基于跟蹤性評價的持續演化過程.
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進行的各個階段,跟蹤性評價著重于在每一個主題原點的教學階段,及時地進行反饋,協助教師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對當前階段的學習狀況進行反思,讓教師在此基礎上探討如何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利用網絡平臺,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狀況展開實時的觀察,并利用App等,建立一份個體化的跟蹤成長檔案,使教師、家長、學生都可以關注.同時,教師通過橫向對比和縱向對比,探討了不同學科背景下,學生在學科原點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如作業錯誤、課堂表現、同伴互助等.另外,教師可以通過班上的微信,開展“我的課我說”等活動,促進師生間的互動.在教師的督促與指導下,學生在每個階段都能對自己的學習情況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
結 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采用大單元主題式教學的方式,能夠提高小學數學的深度,有助于將新課程標準下的三維目標貫徹到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提升其自信心,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使其能夠獲取更多的知識,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得到提高,讓其能夠熟練地運用數學的技能,能夠自主地建立起數學知識的金字塔,讓學生真正成為數學課堂上的主人.
【參考文獻】
[1]呂聰勤.單元整合教學下小學數學主題式教學設計[J].智力,2023(2):115-118.
[2]孫香才.淺析小學數學“主題式學習”構建策略[J].新教育,2022(35):34-36.
[3]田衛鋒.小學數學主題式學習單的設計與應用[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32):83-85.
[4]陳月霞.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作業設計的探究與實踐[J].小學數學教育,2022(20):33-35.
[5]徐湘.基于深度學習的小學數學單元主題式教學實踐研究———以“身高中的正負數”一課為例[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2(5):56-58.
[6]崔迎春.深度學習理論下小學數學大單元教學策略———以《圓柱與圓錐》為例[J].試題與研究,2021(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