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鑫
【摘要】作業設計是教學環節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鞏固已學,同時是反饋學生學習質量、促進教學相長的主要途徑.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實行,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成為“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推門聽課”法等先從作業類型、作業數量、作業批改三方面分析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隨后結合教學實踐,以人教版初中數學教材為例提出優化對策.
【關鍵詞】“雙減”政策;提質增效;初中數學;作業設計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推進,“雙減”政策的推行已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自2021年“雙減”政策出臺,初中教育系統走上了以“雙減”政策為導向的教育改革道路.作業作為初中數學教學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何提升作業設計質量、落實“雙減”政策、提質增效已成為初中數學教育工作者需要研究和思考的重點.
一、初中數學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一)作業類型單一,內容重復且缺乏層次性
筆者通過走訪了解發現,現階段大部分初中數學教師選取的作業來源以配套練習冊、課外輔導書為主,由于來源不系統,故內容存在過度重復現象.另外,即使部分教師認識到目前作業類型較為單一,但是在分層作業及多樣作業設計及實施過程中無法清晰設立教學目標,導致多樣化、分層化作業實施較為困難.總而言之,作業類型單一是現階段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較為突出的問題,此類問題的出現直接導致學生完成作業積極性較低,而導致此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教師深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忽視作業的多樣性功能,將作業視為短時間內提高學生成績的工具,并未綜合考慮學生的作業情緒和作業意愿.
(二)作業數量龐大,不能實現提質增效
從作業數量而言,大部分教師表示會“每天布置作業”,而自“雙減”政策提出以來,雖然政策明確要求要減輕學生的課后作業負擔,但目前仍存在作業數量龐大、內容過多的情況.并且,部分教師表示“作業布置少了會遭到家長的質疑,所以只能增加作業量”.基于此,大部分初中學生課后作業時間遠超1小時,未能落實“雙減”政策的“減負”要求,同時“提質增效”效果也不樂觀.而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家校溝通力度不足,家長不了解政策,家長和教師未在作業設計、作業數量、作業內容上達成一致,從而嚴重影響了初中數學作業設計質量.
(三)作業批改落后,未能突出學生主體作用
作業評價不僅是驗證學生學習質量的重要工具,同時是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方向、促進教學相長的主要途徑.但是在實際的作業評價過程中,大部分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較為落后,普遍使用紅筆對學生的作業內容進行批改.此種評價方式并未使學生實現深廣發展,僅僅是對學生的作業結果進行評價,評價角度過于表面,同時影響了學生的作業積極性,使其極易出現抄襲的情況.而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主要原因是教師不僅要承擔教學任務,更要承擔教研任務,在多重任務強壓之下,大部分教師感到分身乏術,即使有優化作業批改之“心”,也無優化作業批改之“力”.
二、“雙減”政策下初中數學作業優化設計策略
(一)豐富作業類型,提高作業設計有效性
1.作業內容精簡化
在“雙減”政策引導下,教師應當始終貫徹政策要求,在設計作業時盡量精簡化處理,避免出現“刁鉆怪偏”的作業.現階段,初中數學作業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課堂作業,二是課后家庭作業.針對課堂作業,教師應當精心選用教輔材料例題,為學生預留10分鐘的作業時間,引導學生在課堂中完成練習,對課內知識進行鞏固.而對于課后家庭作業,教師可探索多類型作業,為學生預留30~60分鐘作業時間.除此之外,教師在設計作業之前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注重作業的“質”,在作業編排順序上設計出難度不一的作業,在題目設計與選取上注重涵蓋所有難度,保證作業內容的全面性、典型性、系統性和關聯性.
以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一元一次方程”的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設計如下習題.
在上述題目當中,問題(1)是一級難度的基礎訓練,問題(2)是二級難度的變式訓練,問題(3)是三級難度的難度升級題型.題目的整體難度是遞進式,由易到難,涵蓋了該知識點的不同難度梯度.
2.作業形式多樣化
(1)開放性作業.開放性作業旨在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主要是在學生完成基礎知識鞏固后所設計的題目類型.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三角形”為例,教學完成后,教師可設計如下開放性作業題目.
例2 學校內有一個三角形花壇(如圖1).
①要將其分為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可以如何劃分?
②若要將其分為四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又當如何劃分?
在問題①的解答中,學生以“高相等、底相等的兩個三角形面積相等”為切入點,知道作出三角形中線,即將其劃分為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在問題②中,難度加大,在問題①的基礎上將每個小三角形按照問題①的分割方法再劃分為兩個面積相等的三角形即可.
此類開放性作業能夠幫助學生站在不同角度分析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并在完成作業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從而提升作業完成積極性.
(2)探究性作業.探究性作業屬于高階思維作業,旨在培養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幫助學生構建思維網絡,提高數學思維能力.該類型作業通常可設計在單元知識點教學完成后.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平行四邊形”作業設計為例,教師可布置如下探究性作業.
例3 根據“中點四邊形”定義,探究并歸納中點四邊形的特征.
對于例3,學生可以自行繪制中點四邊形,然后總結出中點四邊形的特點.例如,連接中點四邊形的四個中點后(如圖2),可得出結論①:“任意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是平行四邊形”,或作出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后(如圖3),可得出結論②:“對角線互相垂直的四邊形的中點四邊形是矩形”.
此類探究性作業可讓學生在自主探究過程中激發自身的主動性,有利于培養其探究能力.
3.作業布置分層化
學生的學習水平受個人學習能力、認知能力、受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因此最終呈現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而布置分層化作業則是根據不同學生水平所設計的作業,是覆蓋全層級學生的作業類型,也是促進全層級學生學習水平提升的作業類型.基于此,教師應當從以下兩方面做出改進,確保分層作業的有序推進.
(1)劃分學生層級.教師可在班級中將學生劃分為A,B,C三個層級,如A層學生學習水平高,學習能力強,學習習慣好且自主性強,B層學生學習水平中等,學習能力一般,學習習慣良好但自主性一般,C層級學生學習水平較低,學習能力較低,學習習慣較差且自主性較差.
(2)布置分層作業.教師可針對三層學生布置不同作業類型,如對A層學生強調拔高訓練,對B層學生注重鞏固訓練,對C層學生則強化基礎訓練.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上“軸對稱”教學后作業布置為例,教師可引出以下例題.
例4 完成本章學習后,請A層學生完成題目①②③,B層學生完成題目②③,C層學生完成題目①.
①找出生活中常見的具有軸對稱特征的幾何圖形、字母、漢字,并將其進行拼組后形成新的圖形、字母、漢字.
②收集具有軸對稱性質的物品、商標或廣告.
③請自選主題,設計出具有軸對稱性質的圖案.
此種作業兼顧全體學生,問題①較為基礎,主要引導學習能力水平較差的學生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加深其對軸對稱性質的認知;問題②③則較為中階和高階,具有一定開放性,有助于學生在鞏固基礎知識的同時發散思維,培養其創新意識.
(二)強化家校溝通,保證作業“提質增效”
針對上文所說家校溝通不力的問題,教師應當發揮組織引領作用,積極搭建家校溝通橋梁,與家長在作業數量、作業內容上達成共識.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優化改進.
1.強化政策溝通
教師應當以“雙減”政策為導向,積極與家長取得聯系,通過微信群、面談等方式向家長傳輸“雙減”政策的理念,正向傳輸“雙減”政策“提質增效”的本質目的.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加深家長對“雙減”政策的認知,學習“雙減”政策,或線下開展“雙減”政策宣講座談會,在此類活動中宣傳“雙減”政策,讓家長從內心認可“雙減”政策.
2.強化數量溝通
初中教育是義務教育的關鍵階段,同時是初中學生“初升高”的關鍵階段.該教育階段的課程不僅有數學課程,還包含語文、英語、政治等其他課程,所以,為了及時有效地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作業完成效率,教師可定期開展家訪,了解學生在家完成作業的情況.針對所了解情況,教師應從作業完成時間、作業內容設計、作業類型等方面分析問題,適當做出調整,以此實現作業的“提質增效”.
(三)豐富作業批改方式,提升批改有效性
作業批改是作業設計與實施的重要環節,不僅能夠驗證學生學習質量水平,同時能夠驗證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為教師優化作業設計指明方向.針對上文所說初中數學作業批改方式落后的問題,筆者認為在“雙減”政策導向下可從以下兩方面優化改進.
1.精細化批改和糾錯
現階段,大部分教師在作業批改過程中主要使用紅筆對學生給出的題目答案進行批改,此種批改方式以對錯為主,并未為學生指明錯誤的根源,而學生由于不明確錯誤原因,極易出現再犯、常犯同類錯誤的情況.基于此,為了保障作業設計與實施的有效性,教師應當根據作業類型以及學生的認知情況采用精細化批改方式,對學生的做題步驟進行適當標記,給予學生改進和優化的方向.下面以人教版初中數學八年級下“勾股定理”的基礎題型作業為例.
例5 已知三角形的三邊長分別為9cm,12cm,15cm,如何求證這個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
此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勾股定理逆定理的運用.在學習了勾股定理后,學生能夠借用勾股定理判斷該三角形為直角三角形,但是無法用準確的數學語言進行表達,所以數學作業出現了問題.部分學生出現下述回答.
2.開啟合作批改模式
合作批改模式是在作業批改過程中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作業批改模式,即先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小組中合理分配A,B,C層級學生,再采取互相批改的作業批改模式.在該批改模式當中,教師可在以下兩方面明確提出批改要求:第一,簡單批改;第二,深度批改.簡單批改,即學生互相對書寫方式、計算結果、計算步驟等進行批改.深度批改,即學生從解題方法、解題思路進行批改.此種合作批改模式將傳統的教師批改模式進行了轉變,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理念,增加了作業批改的多樣性,同時提高了作業批改的效率,增加了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有效互動.
結 語
隨著教育改革逐漸深化,“雙減”政策的提出為初中數學教育改革指引了新的方向.文章圍繞“提質增效”探索優化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方法,針對作業類型、作業數量、作業批改三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廣大教師在豐富作業類型、提高作業設計有效性、強化家校溝通、保證作業“提質增效”、豐富批改方式、提升作業批改有效性等建議的基礎上繼續探索,進一步提升初中數學作業設計效果.
【參考文獻】
[1]何靜,嚴皓.初中數學單元作業設計的問題、原則與策略[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2):53-55.
[2]吳劍飛.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評《初中數學思想方法導引》[J].中國油脂,2022,47(11):169-170.
[3]沈立勇.分組教學在初中數學學科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0):178-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