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田娟娟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采用情境教學法,不但有助于為學生創設英語學習環境,使學生能深度參與,開心學習,享受學習的過程,而且能使學生愛上英語,促進學生發展,還能提升小學英語課堂教學的質量,助力英語教學的發展。
小學英語教師要想方設法弱化或者消除學生的排斥心理,要讓學生像學習語文一樣自然、輕松地學習英語,并產生興趣。而生活中的場景是小學生最熟悉的,教師可從生活中選取一些小學生喜歡的、熟悉的場景,創設一定的生活情境,以此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載體或者客體,從而使英語內容以別樣的方式呈現出來,讓學生能輕松學習。
【教學活動】
活動1:以“Hello!”這一教學內容為例,教師說道:同學們,我們中國人見面都會用“你好!”來打招呼,那么英、美國家的人見面是怎么打招呼呢?
學生學習了“Hello!”這一節的內容,一看到這個問題,就會想到“Hello!”和“Hi!”這兩個外國人常用來打招呼的單詞。有學生會想到與朋友們見了面,或者熟人見面,也可以互用“Hello!”和“Hi!”這兩個詞打招呼。如:“Hello!I’m Tom.(你好,我是湯姆。)”那另一方就可以直接回答:“Hi/Hello!Tom,I’m Lily.(你好,湯姆,我是莉莉。)”
結論: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沒有形成,他們的思維是形象的,比較直觀。為了強化學生記憶,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在呈現這個問題的同時給學生出示一張兩個朋友握手的照片,這樣更容易讓學生理解,也能增強可視感,讓PPT 上的內容顯得生動有趣一些。
活動2:師說:班級里來了新同學,請同學們用Hello,Hi,what’s,name 等詞和新來的同學打招,并介紹自己。
學生五六人為一組,組員之間模擬打招呼的生活情境。
小學生都喜歡表現,這個活動能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能讓他們充分表現自己、表達自己的同時熟練地掌握Hello,Hi,what’s,name 這幾個關鍵的詞匯,還能掌握“Hello/HI,I’m...”“I have a/an...”“Goodbye!/Bye!”等重要句型。這不但能保證學習效率,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更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升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
活動3:為了強化學生對“Hello!”和“Hi!”的記憶,提高他們的運用能力,我為學生展示了一張漫畫圖,讓學生看圖填空(圖1)。

圖1
學生觀看、閱讀,開動大腦,利用在“Hello!”這一節中學習到的知識填空。如學生根據情境,把My,What’s,Hi,I’m,name 填在橫線上。
漫畫以及生活情境的再現是小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用它們作為教學載體,再加上它的故事性、生活性,更能吸引學生,不但能讓學生通過這樣的練習鞏固知識,還能提高小學生的交際能力、處世能力,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用多媒體為學生呈現相關的實物,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的同時給教學內容注入生動性。如藍天白云、山川河流,如水果、花草、小橋流水、飛禽走獸等,教師可以把它們引入教學,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激起學生聯想,促進學生學習。
【教學活動】
活動1:在帶領學生學習“We love animals”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加強學生對一些動物單詞的認識,筆者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了一張動物園動物聚會的圖片。在藍天白云下,動物們嬉戲、歡鬧,打成一片……請同學們看看動物園里的動物,你們能認識幾個動物呢?把它們的名字寫出來或者說給老師聽,好嗎?
小學生喜歡動物,再加上多媒體呈現的圖片更能吸引學生,學生情不自禁地把自己也融入動物中,融入藍天白云、清山綠水中,他們會像說出自己小伙伴的名字一樣,寫出或者說出:duck(鴨子)、pig(豬)、cat(貓)、dog(狗)、bear(熊)、bird(鳥)、tiger(老虎)、elephant(大象),等等。加之這樣的實物呈現直觀、生動,學生既能眼觀,也能口念、手寫,更容易融入,也更容易記住,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活動2: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一張圖(如圖2),然后再提出問題:小朋友們,小動物們玩了一天累了,他們想回家,你能不能帶它們回家呢?(把小動物和相應的單詞連起來)

圖2
這種帶動物回家的學習方式,小學生很感興趣。學生看到題就會搜索自己學過的課文“We love animals”中的詞匯,并與教師一起完成練習。
結論:連線學習法,有些像選擇題,難度不大。就算學生對動物名字的單詞拼寫記不全,也能通過首字母猜出來。在完成的過程中,學生就能潛移默化、不知不覺地記住單詞的拼寫。
活動3:同學們,學習了“We love animals”這一節課,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名字嗎?(同時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幻燈片,每一張幻燈片是一種動物。)
小學生看到多媒體呈現的幻燈片,腦海中就會出現很多動物,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梳理比較熟悉和常見的動物名字,最后形成清晰、明了、易于記憶和歸類的思維導圖,如圖3。

圖3
思維導圖像人的大腦一樣,能把知識點一個個條分縷析列出來,分門別類,看著清晰,記憶也方便。看到這樣的思維導圖,小學生每記住一條線上的一個單詞,就像完成一次挑戰一樣,能激發學生的成就感。
在小學英語情境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結合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表演課文內容,并用表演讓學生走進課文,體會情境,感受情感。
【教學活動】
活動:在帶領學生一起學習“Let’s go to school.”這一節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鞏固重要知識,可讓學生表演課文內容:請同學們分組表演課文中的片段,注意運用我們這節課學習到的詞匯、短語。
角色表演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既能讓他們體會不同的人物,感受人物的內心,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又能讓學生在參與表演的過程中熟悉classroom,school,textbook 等,聽懂并能正確運用on foot,by bus,by bike,by plane,by subway 等短語來表達、交流,也讓學生會用詢問句“How do you get to...from...”。
事實證明,在角色表演中,學生自己進入了角色,有強烈的代入感,這樣不但能增強理解與記憶,還能在表演中加深情感,增強內心體驗,促進自身成長,也實現了英語教學目的。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可運用圖畫的方式再現情境、創設情境,讓學生快樂學習、體驗學習。尤其是小學英語教學,如果不融入一些其他輔助教學,或者輔助學生理解的元素,不僅不能有效實現教學目標,而且會弱化英語這門學科的魅力,難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學活動】
活動1:在“Colours”教學時,教師為了讓學生快速進入Colours 的學習,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先讓學生用油彩筆或彩筆等涂色:同學們請拿出一張白紙,把你喜歡的顏色涂在白紙上,讓老師看看你們都喜歡什么顏色。
愛涂愛畫是小學生的天性,學生聽到教師的特許,會拿出油彩筆或者彩筆色筆開始涂畫。等學生畫完了,教師可以問問他們涂了什么色,學生看著自己涂在白紙上的各種鮮艷的顏色,腦海中會出現生活中常見的黑色、紅色、綠色、黃色、粉色等,這時教師就能很自然地把學生引入Colours 的學習,保證教與學的效率。
活動2:同學們知道這些顏色的英文是什么嗎?你們想不想知道,想不想學習呢?
小學生聽到教師說他們平常熟悉的顏色,如黑色、紅色、黃色、綠色、白色等,還能用英文說,肯定很感興趣,求知欲大增。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順理成章地引入多媒體,一邊為學生呈現顏色,一邊為學生講授單詞。如red(紅色),教師可把紅色的花或者果子配在單詞旁邊;green(綠色),可以為學生配上綠色的草原、綠色的樹林、綠色的樹葉等;yellow(黃色的),可以為學生配上黃色的小鴨、黃色的玉米、黃色的菊花等。這樣文配圖的教學,能讓學生視覺、聽覺都活動起來,既能活躍課堂學習氣氛,又能讓學生畫圖學詞,強化記憶,更能實現教學目的。
活動3:同學們,在生活中我們會見到各種各樣的顏色,如紅色、黑色、綠色、紫色、黃色等,這些顏色不但是我們生活中常用的,而且我們寫語文和英語作文時也會經常用到,所以我結合Colours 的內容,給你們梳理了一些顏色詞匯,同學們可以跟著學習一遍后,再在課下利用碎片時間,一個顏色一個顏色地記憶英語單詞,如圖4。

圖4
圖畫教學有渲染氣氛、吸引學生的作用,能再現課文情境,也能強化學生對課堂內容的理解、記憶。尤其在英語學習中加上思維導圖,能讓學生學習事半功倍,促進學生成長,升華小學英語教學的意義。
要想教好小學英語,并讓小學生愛上英語學習,教師一定要全面了解小學生的心理、英語基礎以及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用實物、音樂、背景圖、圖畫以及生活中的各種景物等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感興趣的、熟悉的事物成為英語教學的載體或另一個詮釋者來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理解的同時,拉近學生與英語的距離,提升學習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