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統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當前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以及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具體要求和重要舉措。目前河南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仍然存在發展不均衡、龍頭企業反哺帶動能力較弱、產業競爭優勢不足、內外貿一體化制度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需著力完善制度體系,推動平臺聚能、加快創標提質、強化保障體系,以政府治理、創新融合、主體互促、生態共營為抓手,有效推動河南省內貿外貿協調發展。
關鍵詞:內外貿一體化? ? ?高質量發展? ? ?貿易強省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增強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聯動效應,提升貿易投資合作質量和水平。河南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強化開放制度供給、內外聯動,推動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提升貿易綜合競爭力。統籌推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當前河南省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工作部署以及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具體要求和重要舉措,對有效提升河南省供給體系質量、規避對美高貿易依存風險、促進河南省商務事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河南省內貿外貿一體化發展基本情況與主要堵點
近年來,河南錨定“兩個確保”,全面服務和融入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推動內貿外貿協調發展取得明顯成效。在外貿外資方面,2022年貨物貿易達到8524.1億元,同比增長4.4%,規模、增幅分別居全國第9位、第22位,規模和位次均創歷史新高。2022年實際使用外資17.8億美元、增長118.2%,高于全國平均增速110.2個百分點,總量已超去年總額,規模、質量均實現新突破。在內貿方面,2022年,全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07.4億元、增長0.1%,高于全國平均增速0.3個百分點,實現了“V型”反彈,扭轉了近兩年來增速落后全國的不利局面。此外,河南省自貿區持續釋放創新動能,樞紐經濟快速發展,為推動河南內外貿一體化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雖然河南省內外貿從總量及發展方向上呈現良好勢頭,但內外貿協調發展的總體結構與質量提升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難點與制約。一是內貿外貿發展不均衡。從數量上來看,河南省企業主要以內貿為主,外貿主體占比較低。截至2022年11月,河南省有進出口實績的外貿企業10740家,僅占河南省市場主體總量的0.10%。從質量上來看,實有企業占比較少,企業規模與質量不高。2022年河南省市場主體總量為1034.5萬家,實有企業占比不足30%。二是龍頭企業對內外貿發展的帶動與反哺能力較弱。2022年在豫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198家、湖北324家。河南省無本土世界500強企業,而湖北省有1家,安徽省有3家。此外,在豫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如富士康,雖然為河南省帶來大量的就業與貿易,但并未在技術溢出、產業鏈帶動等方面實現河南內外貿發展的高效助力。三是產業競爭優勢不足。2022年河南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雖已提高至24%,但仍然大幅落后于安徽(35.5%)、江蘇(32.8%)、浙江(31.1%)等省份。四是內外貿一體化制度體系有待健全。河南省內貿外貿一體化發展頂層制度設計尚不完善,部門間、區域間的協同合作不足,政府一體化治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此外,河南省市場主體開展內外貿經營仍然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障礙,如地方保護、市場分割等不公平做法和隱性壁壘。
二、統籌推進河南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暢通河南省內外貿一體化發展難點堵點,需要著眼國家戰略要求,基于問題導向,加強頂層設計,聚焦推動平臺聚能、加快創標提質、強化保障體系,加快推進河南省內貿外貿一體化發展。
(一)完善制度體系,提升政府一體化治理能力
1.強化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一是強化內貿外貿融合發展頂層制度設計。建立省、市、縣、鄉四級聯動機制,強化內外貿融合發展專項工作的指導、落實、評價與反饋。建立動態化內外貿融合發展部門聯席會議制度,著力解決融合發展中的重大難點、重點問題。二是建立完善考評體制機制。建立涵蓋市場主體、貿易規模、綜合競爭力及體制機制方面的內外貿協調發展評估考核體系。
2.健全法規制度,加大保護力度。一是建立健全有利于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制度法規體系。對妨礙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以及各類行政規范性文件,進行全面梳理與修訂。二是強化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行政保護、協同保護和源頭保護。界定侵權類目,加大懲罰性賠償力度,構建全方位一體化司法、行政協同保護渠道,引導企業和個人樹立強認識、懂運用的自我保護理念。三是完善公平競爭審查機制。組織開展專項執法行動,清理糾正地方保護、市場分割、行業壟斷等隱性壁壘,加強行業主管部門協同監管,開展公平競爭審查落實情況第三方評估,多管齊下,促進內外貿資源要素優化配置、有序流動。
3.強化先行先試,注重改革創新。一是推動內外貿一體化試點運行。在省內探索建立內外貿一體化改革發展試驗基地以及“排頭兵”企業試點示范。同時積極支持各地區結合區域特色與產業重點,在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特定領域、特定環節,如質量標準、制度法規、認可認證、監管機制等內外貿相銜接的方面,開展先試先行,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經驗和模式。二是加快內外貿一體化標準體系建設。推進河南省重點內外貿企業對標國家標準、國際標準,以標準升級推動重點產業和消費品質量升級,聯合企業、行業協會、商會發展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爭取更多的河南標準成為國家標準、國際標準。
(二)推動平臺聚能,加快內外貿創新融合發展
1.釋放現有平臺發展效能。一是利用現有平臺積極探索內外貿融合發展新業態。在經濟技術開發區、產業集聚區等園區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加快線上線下融合,推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同時,強化企業柔性生產,不斷提升與市場需求的適配能力,促進產銷銜接、供需匹配,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深化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探索市場采購貿易進口和外貿經營者在市場采購集聚區內“屬地采購申報、異地通關放行”等新模式。二是依托現有平臺推動內外貿數字化融合發展。一方面,依托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搭建貿易數字化綜合服務平臺,提升生產、營銷、物流、倉儲、跨境支付、售后等全流程數字化水平。同時充分發揮跨境電商綜試區平臺作用,推動跨境電商平臺數字化體制機制創新,積極培育本地跨境電商標桿企業,帶動內外貿數字化融合發展。另一方面,深化與國內大型數字商務企業在促消費,如電商直播等方面的務實合作,并在傳統批發市場、集散中心等領域拓展新型數字商業應用場景,形成一體化支撐展會、商城、商務基礎業務的大數據平臺。
2.打造融合發展聚能平臺。一是打造商品匯聚載體平臺。在河南省現有的具有一定交易規模和外向度的商貿市場的基礎上,培育一批內外貿結合、經營模式與國際接軌的國內商品交易市場,并逐步實現向內外貿一體化國際商貿中心的轉型。此外可在河南省物流樞紐節點城市布局一批集展示交易、品牌營銷、倉儲物流等功能為一體的線上線下銷售平臺,開設內外貿一體化專區,有效匯聚商品資源。二是搭建內外貿產銷對接平臺。一方面,通過利用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展會平臺,如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等拓展國外市場。同時積極引進國內大型會展集團與河南企業合作辦展,引導外貿企業組織開展各類出口轉內銷專題活動和專場展銷,推動外貿企業與商貿流通企業開展供需對接。另一方面,利用現有商業載體促內銷,推動外貿企業與國內專業市場、大型商超、電商平臺、零售批發商、核心供應鏈企業、直播平臺等建立有效聯系,推動外貿出口產品進市場、進商超、上電商、進展會、進百貨、進特色街區、進直播間、進政府采購等,不斷拓展國內銷售渠道。三是培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服務平臺。著力在品牌策劃、物流配送、法律咨詢、渠道開發、標準認證、數字化革新等方面,建立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服務平臺,引入或支持第三方企業開展服務業務。支持鼓勵行業協會、商會搭建產業對接交流平臺,針對企業專業服務需求,建立行業公共服務平臺。
(三)加快創標提質,推動內外貿主體一體化發展
1.加大市場主體培育,支持市場主體內外貿一體化經營。一是支持內貿企業“走出去”。支持河南省有條件的大型商貿、供應鏈企業、物流企業、外貿綜合服務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支持企業設立海外分銷中心、分撥中心、展示中心、海外倉、零售終端等海外生產、營銷、物流以及售后服務網絡,形成運貿一體、產貿融合的發展模式。二是推動外貿企業實現多元化經營。積極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優質外貿企業,鼓勵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引導外貿企業出口轉內銷,積極對接國內大型國有企業、民營企業與外資企業,盡快構建適合外貿企業的國內營銷網絡,帶動更多有條件的企業走內外貿一體化經營道路。三是強化政策扶持。深入開展外貿政策實務培訓,為“走出去”企業提供政策法規、標準認證、合規預警等信息咨詢和技術服務。積極扶持業務規模大、開展內外貿一體化經營并位于供應鏈核心的鏈主企業,對其內外貿產品開發、渠道拓展、品牌建設、人才培育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
2.推動同線同標同質(“三同”),實現內外貿產品一體化。具體來說,在政策引導方面,結合河南省實際開展同線同標同質(以下簡稱“三同”)產品試點企業創建工作,鼓勵企業通過自我聲明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質量評價等方式,滿足“三同”產品要求,建立臺賬、分行業推進。同時積極推動“三同”企業及產品納入政府采購目錄。在質量提升方面,探索建立區域協同、部門協作“三同”推廣實施機制,立足區域主打產品和產業實際,分行業組織推動企業實施內外貿產品“三同”。在服務保障方面,支持行業協會、認證機構及相關企業成立“三同”促進聯盟,完善產品信息公示、商務平臺對接、公眾查詢、政策解讀、認證認可、風險預警等服務功能。同時在商超等區域開設“三同”產品專柜,加強對“三同”企業和產品信息的宣介,提高消費者對企業和產品的認知度。
3.加強品牌賦能,提升品牌引領能力。一是推動品牌建設工程。推動設立市場監管局品牌工作指導站,指導各類市場主體推動商標品牌發展戰略,建立健全品牌培育標準體系和評價體系,進一步完善制度管理與商標布局。組織開展企業品牌培育試點示范,著力建設產業集群品牌和區域品牌。二是加強自主品牌建設。首先,鼓勵河南省內外貿企業增強品牌意識,加強自有品牌的推廣與保護,充分利用河南歷史文化、地方特色與產業重點,以“政府推廣+市場化運作”相結合,聚焦名牌產品、地理標志產品、老字號等培育一批“豫字號”品牌。其次,鼓勵有實力的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引進先進技術和關鍵設備,積極研發適銷對路的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內外銷新產品,提升出口轉內銷產品的競爭力與影響力。再次,支持企業拓展品牌國際營銷渠道。鼓勵企業境外注冊商品、加強與國外品牌合作,發展品牌連鎖經營。
(四)強化保障體系,營造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優良生態環境
1.強化物流保障,構建內外聯通物流網絡。一是完善河南省現代物流體系。一方面,優化物流樞紐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物流樞紐,不斷推動樞紐設施、骨干線路、區域分撥中心、末端配送節點建設,提高物流運作效率,降低商品流通成本。另一方面,優化城市配送網絡,補齊末端配送“最后一公里”短板,暢通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二是加強國際貨運能力建設。推動中歐班列提質增效,拓展雙向貨源組織形式,提升中歐班列運營規模和質量。支持有條件的寄遞企業與跨境電商聯動發展,構建符合跨境電商發展需要的寄遞服務網絡,加快推動快遞出海。三是加強物流企業建設。培育一批服務內外貿的重點物流龍頭企業,大力推動A級物流企業、“專精特新”中小物流企業創建,支持引導各類中小物流企業實現功能整合,提升物流一體化水平。
2.強化人才保障,完善融合發展人才培養體系。一是擴大內外貿一體化專業人才供給。一方面,建立校企“雙元”人才培養機制,推廣“訂單式”“實習式”的人才培養與輸出模式。積極探索中國特色學徒制。另一方面,注重復合型人才引進。推動引進具有法律、外貿、市場營銷、工商管理等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應用型、創新型專業人才。二是提升內外貿一體化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深化“教學、課程、師資”改革,創新教學模式與方法,推進課程教材建設,打造內外貿一體化“雙師型”教師隊伍。同時支持行業協會、企業、第三方機構開展各種形式的技術技能培訓,進一步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在崗繼續教育制度。
3.強化財政金融保障,提升資金支持力度。一是加大信貸資金支持。鼓勵金融機構研發適合內外貿企業特點的融資產品,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提高對內外貿一體化企業和外綜服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進一步完善金融方面的內外貿獎補政策,推廣一系列政策性專項優惠貸款。二是強化保險應用與保障能力。支持保險機構針對商貿流通、對外貿易等開發特色保險產品,加強國內貿易險、進口預付款保險與出口貿易險聯動等多險種協同支持;鼓勵內外貿“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企業投保國內商業保險,積極拓展產業鏈承保;探索開展政策性內貿信用保險產品試點,強化對保險機構與保險產品的監管能力。
參考文獻:
[1]姜照,董超.高質量視域下推進我國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研究[J].國際貿易,2023,(2).
[2]陳麗琴,張新政,李雨欣.新發展格局下完善內外貿一體化調控體系的難點與著力點[J].國際貿易,2022,(2).
[3]胡德寧.新時期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策略研究[J].價格月刊,2021,(2).
[4]程玲.外部融資與企業的內外貿一體化——基于純出口企業貿易模式轉型的視角[J].經濟學家,2021,(1).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校(河南行政學院))
責任編輯: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