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若愚
摘? 要:交通運輸行業對農村農業優先發展起著基礎性和重要性作用,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是統籌解決農民群眾出行、物流配送、寄遞服務三個“最后一公里”問題的重要模式。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高度重視“客貨郵”融合發展,融合發展政策不斷完善,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逐步提高,部分地區已涌現先進模式。但在推進過程中仍面臨著管理體制亟待理順、政策沒有用足用好、規范標準亟待完善等問題,迫切需要通過因地制宜確定融合發展模式,強化協同機制構建,推進場站多能融合,創新合作配送方式,完善服務標準等措施,促進交郵融合,以有力的舉措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為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和新發展格局構建提供支撐。
關鍵詞:鄉村振興? ? ?客貨郵? ? ?交通運輸? ? ?一體化
農民群眾出行、物流配送、寄遞服務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是在深化交通運輸與郵政快遞融合發展過程中產生的新概念。農村客貨郵涉及“客”“貨”和“郵”三大主體。它們共同特點是起訖地至少有一端在鄉村且主要服務于農村居民生產生活的需要;不同的是“客”只特指服務于農村居民的出行,“貨”只特指服務于農村居民生產、銷售及生活所需的貨物運輸,“郵”特指農村地區的郵件快件運輸,可視為是“貨”的特例。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是指農村客運、農村物流與農村寄遞三個體系之間的融合發展,三者通過設施共享、運力共用、企業協同等手段,創新企業合作與運輸組織模式,實現三個體系資源整合、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共同繁榮的過程。
一、鄉村振興背景下內蒙古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基礎
(一)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政策不斷完善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對鄉村建設行動作出全面部署,指出要推動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加快發展現代鄉村服務業。近年來,內蒙古自治區大力鼓勵“客貨郵”融合發展,已將“加快農村牧區客貨郵融合發展”納入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自治區對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給予投資補助,對承擔農村牧區客運功能的旗縣客運站給予年度運營補貼,“快遞進村”差異化補貼等已納入《自治區2023年堅持穩中求進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政策清單》,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財政廳、郵政管理局已出臺相關配套落實文件。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政策環境已初步形成并不斷完善。
(二)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逐步提高
2022年,內蒙古自治區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綜合分值為84.2分,綜合評價等級達4A級,參加2022年度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自評估工作的縣級主體共計91個,其中評價等級為4A級及以上的有61個,占比達67.0%。全區有80%的旗縣干線運輸與縣域內分撥調配的有效銜接,77%的旗縣開展了農村客車攜帶小件運輸服務,57%的旗縣交通運輸企業與郵政、快遞等企業簽署了合作協議。赤峰市、包頭市等地已涌現客貨郵融合發展的模式。
(三)農村客運與農村物流市場亟需互補
長期以來,內蒙古自治區農村客運市場跌入下滑通道,道路運輸統計報表數據顯示,客運量由2012年的7473.1萬人(歷史峰值)下降到2022年的1202.6萬人,降幅達83.9%;農村客運日均發班次由2012年的6924.5班次/日下降到2022年的3851.0班次/日,降幅達55.6%。客運量連續下滑市場不斷萎縮,鞏固拓展具備條件的鄉鎮和建制村通客車成果存在實際困難,農村客運可持續穩定運行面臨嚴峻形勢。但與此同時,全區快遞需求呈現典型的攀升態勢,內蒙古自治區郵政管理局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區快遞量由2012年的0.2億件增加到2022年的2.4億件,10年快遞業務增長9.2倍,其中,約30%的業務來自農村①。隨著農村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穩步提升,以及信息化和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農村物流巨大的需求潛力已轉化為現實消費,而且這種需求具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二、鄉村振興背景下內蒙古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面臨挑戰
(一)管理體制亟待理順
“客貨郵”融合發展涉及交通、商務、農業、供銷、郵政等多個部門,但大部分地區缺乏統籌規劃、部門協作、資源整合和規范管理,導致政策資源配置不均衡,基礎設施薄弱,物流網絡布局不合理,資源形成與利用效率不高。既造成現有資源的浪費,又不利于市場的培育和發展。
(二)政策沒有用足用好
對于“快遞進村”差異化補貼政策,僅有2個盟市出臺政策對農村快件分類給予財政補貼、6個盟市爭取到地方補貼資金。50%以上旗縣的農村客運未實現“一縣一公司”統籌管理。大部分運輸站場未得到綜合利用。
(三)規范標準亟待完善
如“客貨郵”融合客車與現有標準規定的客車用途不相符,從現行法規和現有標準來講,現有標準中客車后部設置隔斷僅是為了滿足隨身行李存放,并非用于載貨。
三、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可借鑒的經驗
交通運輸部自2016年起持續開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和農村物流品牌創建工作,各省份積極推動客貨郵融合發展,涌現出一批值得學習、借鑒的新模式,有效推動交郵融合發展,有效破解群眾安全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寄遞“最后一公里”難題。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實施建設人民滿意的鄉村運輸“金通工程”,聚焦推動客運網、郵快網、物流網、旅游網“四網融合”,服務鄉村振興,已納入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并打造了第一批樣板縣。
(一)完善資金補助體系
除中央油補資金外,進一步完善四川省、市、縣三級資金補助體系,“十四五”期間,每年安排省補資金從由原來的2億元增加至4億元左右,合江縣、達川區等地均設立專項扶貧資金。
(二)加強信息融合
開發了集監管審批、在線約車、電子商務、培訓學習、大數據分析等多元化功能為一體的“金通暢行APP”云平臺,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發展。
(三)推動政策聚合
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明確便民小客運客貨兩運屬性。全省統一張貼標識、統一場站建設標準和服務管理標準的要求,打造具有特色的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品牌。
(四)促進產業融合
四川省在成功創建交郵“小融合”發展示范縣52個基礎上,繼續整合資源,試點交郵商“大融合”發展,在四川省選定10個縣納入“交商郵”融合發展試點縣,探索“鄉村公交+電子商務”模式,實現農產品進城,進一步深化探索交通增收、商貿增效的融合發展道路。
四、鄉村振興背景下內蒙古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策略
(一)因地制宜確定融合發展模式
地方政府鼓勵成立行業協會、產業聯盟等中介組織,引導各方積極參與,指導各方參與者在融合發展過程中揚長避短,因地制宜確定不同融合模式。同時,強化融合發展過程的跟蹤,及時掌握各項工作進展情況及存在的問題,確保基礎設施建成、鄉村級節點布設好、費用清分結算清晰、人力資源充足穩定、郵件快件需求適宜且與客運線路運營匹配后開展融合。
對于發展基礎一般的地區,可推行“小融合”模式。客運基礎好的地區,如已經實現“一縣一公司”或全域公交的翁牛特旗、滿洲里市等地區,優先推行“客+郵”融合或“客+貨”融合的模式,即公交、客運公司收投黨報黨刊、文件和小件快遞,實現運力共享、場站共用、驛站共建。物流基礎好的地區,如“快遞進村”政策和資金政策落地的興安盟等6個盟市的部分地區,優先推行“貨+郵”融合模式,由郵政公司牽頭,與各快遞企業簽訂合作協議,郵遞員統一負責農村快遞的收遞服務。
對于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可推行“中融合”模式,如申報自治區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的烏蘭浩特市、多倫縣、阿拉善左旗等地區,由公交、客運公司牽頭或成立運營管理有限公司,或以郵政公司為主體,整合三方面主體積極參與,實施“客+貨+郵”融合的模式。
對于發展基礎非常好的地區,可推行“大融合”模式,如推薦申報國家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且以“客貨郵”融合發展為主體的土默特右旗、克什克騰旗、巴林左旗、烏審旗等地區,通過組建由公交公司、快遞企業、郵政公司等單位組成農村物流生態聯盟,圍繞“鄉村經濟振興”賦能電商、直播、旅游等產業發展,實現“寄遞+電商+農特產品+金融+信息”等多產業的融合,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強化協同機制構建
加強政府引導,強化協同機制構建,可通過編制“客貨郵”融合發展專項規劃、實施方案,明確政策機制、基礎設施、流通體系、組織實施等;建立領導小組、工作專班和定期會商機制,明確交通運輸、郵政、農牧、商務、供銷、能源等部門職責,推進跨部門信息協同與資源共享;采取簽訂框架協議等方式,建立企業層面融合協調工作機制;將“客貨郵”融合列入年度重點任務,納入地方鄉村振興考核體系。
(三)推進場站多能融合
在旗縣級層面。依托汽車客運站、物流園區、電子商務產業園等,通過改造場站功能、配備自動化分揀設備、建設公共充電設施等,建設“一場多能、一網多用”的“客貨郵”縣級中心。
在鄉鎮級層面。將縣政府投資建設的具備公交中轉和快遞物流分揀功能的鎮級中轉站、鄉鎮客運站等升級改造為“交郵驛站”“綜合運輸服務站”。
在嘎查村級層面。一是依托現有郵政、電商等村級服務網點,商貿網點、鎮村超市、行政村中規模較大的超市合作或村級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村郵站”;二是增設公共快遞自提點和快遞智能柜,實現所有鄉鎮和行政村貨運物流、郵政、快遞等農村物流服務全覆蓋。
(四)強化各級政策保障
一是充分利用農村客運班線和農村客運站運營補貼、鄉鎮運輸服務站和新能源基礎設施建設補貼等,并妥善安排補貼資金使用工作,保證按時足額發放,避免發生資金閑置、資金發放遲緩等情況,穩定農村客運可持續發展;積極落實“快遞進村”地方補貼資金。
二是切實落實縣政府對“客貨郵”融合發展的主體責任,將“客貨郵”融合發展資金納入公共財政預算體系,加大資金投入,通過降稅、補貼、優惠、投入設備等方式,降低進村初期成本壓力;加大土地投入,通過盤活存量、擴大增量,為縣鄉村各級節點建設解決用地難題,撬動相關主體投資、投入的積極性。
三是持續開展試點示范,以點帶面促進“客貨郵”融合發展。持續開展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發展水平自評估,推進自治區第一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實施,2024年繼續開展自治區第二批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指導更多旗縣創建國家級示范試點、農村物流品牌。
(五)提升規范化服務水平
一是服務模式標準化。在“客貨郵”合作線路開通前組織對通行條件及車輛安全進行統一評估,對開展“客貨郵”工作的車輛實行人員聘用、考核獎懲、運行調度、運價管理、營收核算、張貼標識“六統一”。規范收寄投遞、時效要求、安全驗視、結算方式、糾紛處理及賠償服務。
二是鼓勵農村客運集約化發展,鼓勵通過市場化公平競爭,整合分散的農村客運經營主體實現“一縣一公司”,鼓勵采用公車公營模式管理,杜絕掛靠經營。
三是應用“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監管服務平臺”,加強農村客運日常監測,并在此基礎上逐步集成物流監管、過程跟蹤、大數據分析等功能。
四是鼓勵新裝備推廣和應用。充分應用自動化分揀設備、智能終端設備、射頻識別技術等信息技術,加強信息數據平臺間互聯互通,實現交易、運輸、倉儲、配送全過程監控追蹤,提高運營效率。
(六)廣泛開展宣傳推廣
充分利用各級媒體宣傳推廣全國、全區“客貨郵”融合發展典型做法,根據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創建實施進展,階段性開展宣傳報道。引導各地以“客貨郵”融合發展為著力點,營造加快推進農村客運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良好氛圍。
參考文獻:
[1]黃新宇.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研究——基于湖南省的實踐探索[J].價格理論與實踐,2022,No.453(03).
[2]王桂花,鄭賢康.鄉村振興戰略下交郵融合推進策略——以安徽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22,No.529(35).
[3]張曉丹.基層財政助力強村富民路徑探索——以松陽縣支持農村“客貨郵”融合一體化發展為例[J].預算管理與會計,2023,No.377(01).
[4]李想,趙偉鵬,田永賓等.共享經濟啟示下郵政農村客貨郵融合發展策略研究[J].郵政研究,2023,39(03).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交通運輸事業發展中心)
責任編輯:張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