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茂華 劉睿娉
[摘 要]文章以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為分析對象,首先闡述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內涵與特點,接著分析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隨后闡述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最后論述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以期提升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
[關鍵詞]財務共享;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0.027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0-0082-03
0? ? ?引 言
近年來,隨著國有企業的不斷發展和市場經濟的深入推進,國企的財務管理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壓力。為了提高財務管理效率和準確性,國有企業開始逐步推行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信息化建設包括建立全面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和分析,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等方面。這些措施不僅可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還可以為企業提供更為科學和可靠的財務決策依據,進一步提高國有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1? ? ?財務管理信息化的內涵與特點
財務管理信息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和信息化手段對企業財務管理進行全面的信息化改造,實現對財務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和分析,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為企業提供科學、可靠的財務決策依據的過程。其主要特點包括以下幾方面。第一,自動化處理。通過建立全面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化處理和分析,大大減輕人工處理數據的負擔,提高財務數據的處理效率和準確性[1]。第二,精細化管理。通過建立全面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對企業各項財務活動的實時監控和管理,使企業管理者能夠及時掌握企業財務狀況,精細化管理企業。第三,集成化工作。通過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各項財務管理活動的集成化開展,提高財務決策的科學性和客觀性,減少因信息人為因素干擾而導致的財務風險。第四,信息共享化。通過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實現財務數據信息共享,避免了財務數據孤島,促進了企業內部信息共享和流通,提高了企業管理的效率和協調性。第五,安全可控。通過建立安全可控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保障企業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防范財務風險,提高企業管理的可控性和穩定性。
2? ? ?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義
首先,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可以提高財務管理的效率。傳統的財務管理方式往往依賴于大量的手工記錄和處理,容易出現錯誤和延誤。而應用信息化系統,可以實現財務數據的自動采集、處理和分析,大大降低人為錯誤的可能性,提高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此外,信息化系統還可以實現財務流程自動化,節省人力資源,并加快財務決策的速度。
其次,財務管理信息化可以提升國企的決策水平和決策效果。信息化系統可以及時提供財務數據和報告,為企業決策提供準確、及時的依據。管理者可以通過系統的報表和數據分析功能對企業的財務狀況進行全面、深入的了解,從而制定更科學、合理的決策。此外,信息化系統還可以進行模擬和預測分析,幫助管理者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提前作出相應的調整和決策。
3? ? ?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3.1? ?企業內部制度標準不統一,數據顆粒度差異較大
3.1.1? ?企業內部制度標準不統一
在國企財務共享模式下,不同的國企有各自的財務管理制度和標準,這就導致在財務信息化建設中可能存在標準不統一的問題。例如,在財務管理中,不同國企可能適用不同的會計政策和會計準則,導致不同企業之間的財務數據無法進行有效比較和分析。同時,在財務共享中,也可能存在保密性和安全性問題,這就需要企業建立完善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確保財務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2]。
3.1.2? ?數據顆粒度差異較大
數據顆粒度是指數據處理時所采用的最小數據單元。不同企業之間可能存在數據加工精細度差異較大的問題,這就導致在財務共享中可能存在同一會計科目(輔助核算)數據不完全相同的問題。例如,在財務報表中,不同集團下屬企業對于同一項數據可能因理解方式的不同而加工處理的精細化程度不同,導致無法直接比較和分析下屬企業與集團總部的財務數據。
3.2? ?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融合不充分
3.2.1? ?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不匹配
在國企中,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通常是由不同的供應商或部門開發和管理的,所以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數據來源、數據格式與業務邏輯可能存在一定差異。例如,在采購管理中,業務系統中的訂單信息和財務系統中的應付賬款信息可能存在差異,進而導致財務數據不準確。部分國企未協調和整合業務系統與財務系統,未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使得數據傳輸不夠通暢[3]。
3.2.2? ?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功能不完善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需要對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進行深入融合,以實現財務信息的及時共享和協同處理。然而,由于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之間的功能和需求差異較大,融合過程中可能存在功能不完善的問題。例如,在銷售管理中,使用業務系統可以實現對銷量和庫存數量的管理,但對信用審核和收款等流程的支持可能不足。部分國有企業并沒有做好數據融合工作,也沒有做好系統的優化配置,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
3.3? ?財務工作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影響企業管控水平
3.3.1? ?財務工作人員素質缺陷
在國企中,財務工作人員素質水平參差不齊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由于財務崗位分工的細化,一些財務工作人員長期從事某一兩項業務,對其他崗位的工作逐漸陌生,而且國際國內的金融改革及會計政策變化非常快,若不能及時更新知識庫,難免存在財務知識儲備不足、財務分析能力不強、審計和財務管理經驗缺乏等問題,這會影響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和運營效率。
3.3.2? ?財務工作人員不配合
除了存在素質缺陷,一些財務工作人員可能還存在不配合的問題。在進行財務共享時,如果部分財務工作人員不積極配合,可能導致數據標準差異較大,從而影響企業的管控水平。此外,如果財務工作人員對共享財務信息缺乏信任,可能會影響共享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進而導致企業決策失敗。
3.4? ?人才激勵制度不健全,無法滿足企業中長期戰略需求
3.4.1? ?薪酬福利不足
在國企中,薪酬福利往往成為吸引和留住財務人才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不同國企的薪酬福利水平差異較大,低薪酬企業往往無法獲得高素質的財務人才。此外,一些國企的晉升機制不夠靈活,往往存在職業發展的瓶頸,難以激發財務人才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這些問題可能導致國企無法吸引和留住高素質的財務人才,從而無法滿足企業的中長期戰略需求。
3.4.2? ?培訓和發展機制不完善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需要擁有一定的財務管理和技術人才,以確保共享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然而,一些國企缺乏完善的培訓和發展機制,難以為財務人才提供足夠的學習和發展機會。這可能導致財務人才缺乏專業技能和知識,難以勝任財務管理工作[4]。此外,一些國企的績效評估機制不夠科學和公正,可能導致財務人才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下降,影響企業的財務管理效率和精度。
4? ? ?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
4.1? ?建立統一的企業內部信息化系統和配套制度
4.1.1? ?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系統
國企在財務共享模式下需要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系統,這是確保財務共享模式有效推進的前提。該系統應能集成企業內部的所有財務數據,并能夠與內部各企業相關系統有效兼容。同時,該系統還應該具備穩定、可靠、安全的特性,以確保財務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此外,為了更好地實現財務信息共享,國企還需要建立數據標準化機制,以確保不同企業之間的財務數據可以無縫銜接和共享[5]。
4.1.2? ?建立配套制度
在建立統一的信息化系統的基礎上,國企還需要建立配套的制度,以推動財務共享模式的有效實施。例如,可以建立統一的財務管理標準和流程(統一會計手冊),以確保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能夠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標準進行。同時,還需要建立財務信息共享的安全管理制度,以保障財務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此外,國企還需要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和數據交換機制,以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4.2? ?統一數據治理并進行業務初始化
4.2.1? ?統一數據治理
國企在財務共享模式下需要建立統一的數據治理機制,以確保企業內部的財務數據能夠得到有效的管理。該機制中應包括數據分類、數據整合、數據清洗、數據分析等內容,能夠對不同來源、不同格式的財務數據按統一口徑和標準進行處理,確保財務數據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4.2.2? ?進行業務初始化
在國企財務共享模式下,進行業務初始化是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步驟之一。在上線初期對集團所屬企業的期初余額進行統一標準化處理,把好數據入口關。該步驟包括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結合國企的戰略目標和管控方式整合有效資源,建立適合本企業廣泛通用的財務管理業務流程和標準,建立財務數據的標準格式和標準定義,對現有的財務數據進行整理和分類,并建立財務數據的初始值。此外,還需要對財務數據進行審核和調整,確保財務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通過業務初始化,國企可以建立統一的財務管理標準和流程,確保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能夠按照一定的規范和標準進行[6]。
4.3? ?加大企業內部業財融合力度,對業務人員進行財務基礎知識賦能
4.3.1? ?加大企業內部業財融合力度
在國企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可能存在信息孤島和管理隔閡,進而導致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之間不匹配和不一致。因此,國企需要加大企業內部的業財融合力度,促進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和協同處理。具體措施包括建立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關聯機制,對業務數據進行標準化和分類,建立財務數據的標準格式和標準定義,形成財務數據的初始化值。此外,還需要對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的工作流程進行整合和優化,如建立完整有效的數據信息糾偏機制,以實現對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的有效管理。
4.3.2? ?對業務人員進行財務基礎知識賦能
在國企中,業務人員往往缺乏財務基礎知識,這就導致從業務端直接傳輸來的數據和財務數據比較時存在一定的偏差,進而影響財務報表的合理性。對此,國企需要對業務人員進行財務基礎知識賦能,提高他們對財務報表的理解和應用能力。具體措施包括開展以業務為載體的財務基礎知識培訓,將生產數據體現在企業經營管理鏈條中的各個階段,從而提高業務人員對財務數據的理解水平。
4.4? ?優化薪酬績效制度,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4.4.1? ?優化薪酬績效制度
在國企中,優化薪酬績效制度是激勵和留住高素質財務人才的關鍵之一。為了滿足財務人才的工作需求和個人發展需要,國企需要建立完善的薪酬績效制度,包括薪資體系、激勵機制、晉升通道等。具體措施包括根據財務人員的工作表現和能力水平,建立公正、科學的薪酬制度,激勵他們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此外,還需要建立合理的績效評估機制,充分考慮財務人員的工作質量、效率、成果等因素,以提高他們的工作熱情和積極性。
4.4.2? ?提升財務人員綜合素質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需要既懂生產又懂財務的復合型人才,以確保共享財務信息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因此,提升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是實現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路徑之一。具體措施包括開展財務知識和技能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能力。同時,建立人才培養機制和人才梯隊,為不同需求的財務工作者提供上升通道,積極吸納人才,為企業儲備多層次、全方位的財務人才。
5? ? ?結束語
在財務共享模式下,為了提高國有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水平,國有企業可以建立統一的內部信息化系統和配套制度,統一數據治理并進行業務初始化,加大內部財務融合力度,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以此提高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質量。
主要參考文獻
[1]王海燕.財務共享模式下國企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分析[J].支點,2023(1):105-107.
[2]程霞.財務共享模式下管理會計信息化建設探討[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經濟管理,2022(1):46-49.
[3]秦春燕.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分析[J].現代經濟信息,2020(11):120,122.
[4]陳佳鈴.關于財務共享模式下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業財融合分析[J].首席財務官,2022(7):183-185.
[5]張佩佩.財務共享模式下的企業財務管理創新分析[J].財訊,2021(27):127-128.
[6]吳利粉,魯世國.財務共享背景下集團企業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華東科技(綜合),2021(8):46.
[收稿日期]2023-04-12
[作者簡介]楊茂華(1976— ),男,甘肅定西人,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工程造價與維修費管理、共享財經信息化管理。